1、本课程内容:本课程内容:修订版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对智能建筑定义为“以建筑物为平台,兼备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公共安全系统等,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其优化组合为一体,向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捷、节能节能、环保、健康的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IB)intelligent building以建筑物为平台,基于对建筑各种智能信息化综合应用,集架构、系统、应用、管理及其优化组合,具有感知、推理、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及形成以人、建筑、环境互为协调的整合体,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便利及延续现代功能的环境GB/T50314-2015200
2、0:2000:安全、高效、舒适、便利安全、高效、舒适、便利2006:2006: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安全、高效、便捷、节能、环保、健康2015:2015:安全、高效、便利安全、高效、便利及及延续现代功能延续现代功能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同时,我国中国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也给智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平均每年要建20亿平米左右的新建建筑,预计这一过程还要持续25-30年。按照“十二五”末国内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30%计算,该比例提高近一倍。2013-2017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
3、与投资战年中国智能建筑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我国建筑业产值的持续增长推动了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智能建筑行业市场在2005年首次突破200亿元之后,也以每年20%以上的增长态势发展,2012年市场规模达到861亿元。2013年市场将超千亿规模。我国能源消耗的三大“耗能大户”:建筑耗能、工业耗建筑耗能、工业耗能、交通耗能能、交通耗能。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我国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交通运输能耗约占交通运输能耗约占.,政府机关能耗约占,政府机关能耗约占.。主编单位主编单位建设部科技委智能建筑技术开发推广中心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业委员会
4、 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1.1导则的适用范围导则的适用范围建筑节能工程涉及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维护结构维护结构、建筑设备建筑设备及运营管理运营管理。因此,建筑物节能应贯穿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规划、设计、施工、管理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环节。在建设阶段,建筑节能工程以建筑主体为主建筑节能工程以建筑主体为主,多采用仿真技术,但建设阶段,设备配置及控制的节能策略将为运营的节能奠定基础;建筑节能的第二个环节是建筑第二个环节是建筑设备的调试设备的调试,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进行调试及优化控制是关键;建筑节能的第三个重要环节是运营期第三个重要环节是运营期,采用智能化技术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它能大幅度地节省
5、运营期的能耗费用。虽然建筑围护结构建筑围护结构和各建筑能耗设备系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的设计统的设计和节能和节能是建筑节能实现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但建筑智能化技术在节能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和替代的。另外,在当前建筑节能工作中对具体项目的能耗计量、能耗诊断与评估、能耗监测等进行动态管理也是需要智能建筑技术的支持。在建筑运营管理阶段,对能耗设备各种运行参数进行监管,根据建筑各个空间实际需要实时地进行系统优化调控;根据需求适时对原智能化系统进行局部整改;分析运行数据库和能耗的关系,进行数据挖掘;定期评估设备能耗性能并加以改进,使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在不同工况下高效运行,实现进一步优化节能的目标。物业管理公司的
6、智能化系统管理工程技术人员,在全面、深入地掌握智能化系统的同时要不断挖掘建筑节能潜力,创造经济效益。即使在节能方面已经取得成效的建筑物,仍然有节能潜力可挖。建筑智能化技术还可支撑再生资源(太阳能热水、采暖、太阳能发电、地温热泵、沼气等)的利用和节能管理。本导则本导则作用和目的:作用和目的:将对建筑工程单位、建筑工程单位、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和物业设计单位、系统集成商、设备供应商和物业管理公司等管理公司等的节能实施起到指导作用。正确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合理采用节能策略,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效果是本导则的目的。1.2建筑节能工程现状建筑节能工程现状目前,建筑节能标准十分重视建筑维护结构建
7、筑维护结构和各建筑能耗设备系各建筑能耗设备系统统的节能,但尚没有包括相应的建筑智能化节能部分但尚没有包括相应的建筑智能化节能部分。以前建筑工程建设中业主很少强调节能,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建筑智能化系统投运后,几乎没有实现运行的优化,建筑运营管理也普遍薄弱,建筑智能化技术的节能策略和技术措施很少在工程中得以实现。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建筑建设的投资与建筑建设的投资与长期运营管理脱节、暖通空调设备的设计与施工脱节、设备配置长期运营管理脱节、暖通空调设备的设计与施工脱节、设备配置不合理、缺乏相应法则的配合和技术手段、某些设备质量存在问不合理、缺乏相应法则的配合和技术手段、某些设备质量存在问题题
8、等等。例如:过低的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造价无法保障集成商过低的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造价无法保障集成商进行反复调试和系统优化整改的成本;传感器普遍存在不准确的进行反复调试和系统优化整改的成本;传感器普遍存在不准确的问题;暖通空调冬天设置温度过高、夏天设置过低等问题。问题;暖通空调冬天设置温度过高、夏天设置过低等问题。由于没有相应国家政策法规的限制,很难解决这些问题。为此,特制订本导则,以总结经验,力求指导工程节能实践,为为此,特制订本导则,以总结经验,力求指导工程节能实践,为国家制定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标准做准备,使我国的建筑节能达国家制定建筑节能智能化技术标准做准备,使我国的建筑节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9、到更高的水平。1.3导则的要点导则的要点本导则的要点:一是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包括空调、采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机电设备(包括空调、照明、供配电、电梯、给排水等设备)的优化控制,提照明、供配电、电梯、给排水等设备)的优化控制,提高设备运行效率,以达到节能目的;高设备运行效率,以达到节能目的;二是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切实可行的节能采用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平台实现切实可行的节能策略,达到精细管理的目的,不断挖掘建筑节能潜力,策略,达到精细管理的目的,不断挖掘建筑节能潜力,提升建筑节能管理水平;提升建筑节能管理水平;三是运用建筑智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计量及设备能效运用建筑智
10、能化技术实现建筑能耗计量及设备能效分析的研究,为提供科学的管理策略以及制定建筑的节分析的研究,为提供科学的管理策略以及制定建筑的节能标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能标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第二章第二章 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策略策略采暖通风与空调系统节能优化控制的前提是要满足建筑物的使用功能。根据统计资料,自动控制系统即使是不够完善,但与手动控制相比,仍可以节省大约10%以上的能耗。2.1空调负荷的设计空调负荷的设计2.1.1 采用先进的空调负荷仿真软件采用先进的空调负荷仿真软件空调设计应采用先进的仿真软件,尽可能精确地计算逐时空调负荷,提供详细的计算书。应计算出各朝向房间一年
11、中超过28的天数,然后与工程师一起进行优化,使超过28的天数减少到最小值。宜采用计算机仿真程序估计建筑物每年运行的能耗,并在建筑物建成后评估最初12个月运行的能耗。2.1.2 尽可能减小正常负荷的安全放大系数尽可能减小正常负荷的安全放大系数对空调总负荷,应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之上尽可能减小负荷计算后放大的安全系数。在国内外冷热源的设计中,主辅冷冻机组规模设计过大是造成能源浪费的普遍原因。冷冻机容量选得过大,使能效降低,运行价格高,还会影响舒适,导致湿度过低、温度波动。冷冻机容量过大,导致附属设备费用增加,冷冻能力价格每千瓦114美元,冷冻机及附属风扇,输送管道费用每吨3000美元。冷冻机维护费也按
12、吨位计,因而选择合理的冷冻机规模可节约维护费用。冷冻能力又称制冷能力。表示冷冻机所能产生的冷效应。即在一定条件下冷冻机中冷冻剂从被冷冻的物体中取出热量的能力。一般以每小时吸取热量的焦耳数来表示。冷冻机的冷冻能力随着冷冻剂的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及其冷凝后的过冷温度而不同。对于相同的温度条件和一定的冷冻剂,冷冻能力又与所用冷冻机的大小、转速、容积效率和其他因素有关。为了统一标准,便于比较,冷冻工程上规定按照蒸发温度为-10、冷凝温度为+25、过冷温度为+15来计算的,称做正常冷冻能力正常冷冻能力。按照蒸发温度为-15、冷凝温度为+30、过冷温度为+25来计算的,称做标准冷冻能力标准冷冻能力。在工业生
13、产上也有用冷冻吨为计算单位的。1冷冻吨等于在24h内能将1t 0的水冻结成1t冰的能力,即334 400kJ/24h(80 000K cal/24h)或13 920kJ/h(3 330kcal/h)或232kJ/min(55.5kcal/min)。2.1.3 对对24小时的轻负荷必须独立设计处理小时的轻负荷必须独立设计处理对24小时的轻负荷必须独立设计处理,故冷水机组设计宜选用大小搭配的方法,小冷水机组用于轻负荷,以实现节能。图蒸汽-水型热交换器的监控原理图图水-水热交换器监控原理图(1)量调节调节方法是供水温度不变,只改变水流量。特点:节省电耗。可能造成水力失调。(2)质调节调节方法是循环水
14、量不变,仅改变供回水温度。特点:稳定性好。电耗增加。(3)阶式质-量综合调节调节方法是供水温度变化的同时,热网水流量也发生阶段变化(介于质调与量调之间)。特点: 可实现最佳工况。(4)间歇调节调节方法是供水温度不变,只改变水流量在供暖初期或末期,不改变热网水流量和供水温度,而改变每天的供热时数来调节供热量。特点:建筑物应有较好的蓄热能力。2.2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节集中(热水)采暖系统的节能控制设计能控制设计2.2.1 集中热水采暖系统宜按南、北分区设置室温控制系统,其对应的集中热水采暖系统也应按南、北向分区供热原则进行设计和布置,以解决采暖建筑中普遍存在各朝向房间冷、暖不均衡的问题。2.
15、2.2 集中采暖系统的热源宜根据室外气象条件自动调节供水温度。当采用换热器集中供热时,应配置二次侧供水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同样,二次侧供水温度设定值宜随室外气象条件进行有规则的变化。同时应综合考虑锅炉的热效率及使用寿命。2.3 设备的选取设备的选取2.3.1 选取效率高的冷热源设备空气调节与采暖系统的冷热源宜采用集中设置的冷水机或供热、换热设备。机组的选择应根据建筑规模、使用特征并结合当地能源结构及其价格政策、环保规定确定,采用在额定负荷和部分负荷下效率高的冷热源设备。制冷机组选型时应根据容量大小尽量选择能效比高的机组,如螺杆式、离心式冷水机组等,此类制冷机组的能效比能效比一般都4.55.8之间
16、。吸收式溴化锂机组能效比很低,但由于它使用一次能源,且能解决电力负荷不能充分配置的场合的供冷和供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计算的负荷大小选择容量相匹配的机组,而不选用容量过大的主机。容量过大的主机不能全负荷运转,却会增加设备投资、浪费运转能耗。能效比是在额定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空调进行制冷运行时实际制冷量与实际输入功率之比。这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反映了单位输入功率在空调运行过程中转换成的制冷量。空调能效比越大,在制冷量相等时节省的电能就越多。空调的能效比分为两种,分别是制冷能效比EER和制热能效比COP。一般而言,空调制热只是冬季取暖的一种辅助手段,其主要功能仍然是夏季制冷,所以人们一般所称的空
17、调能效比通常指的是制冷能效比EER。2.3.2 空调机的选取在选用楼层空调机时,也应选用合适的高效率空调系统,配置高效的风机。安装和调试时应注意解决空调机组的漏风问题。2.3.3 水泵的选取水系统应选择高效的水泵。设计时,应避免采用过大的水量安全系数,致使水量偏大,水温差过小;水泵扬程避免选配过高或采用了过于保守的附加系数;当水系统实际水阻较小时,导致流量变大,严重时甚至烧毁机组。2.3.4 锅炉的选择锅炉的选择及其额定热效率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5.4.3和5.4.4条款的规定。实际上,大量正在使用的旧锅炉的低效率导致能耗过大,它们的效率与新锅炉相比甚至要低35%
18、,更换后可获得5%的节能。锅炉的年总效率可以通过正确匹配锅炉和加热装置(散热器)来实现。根据气候和建筑物的规模正确地选择锅炉的大小,应用自动控制装置,减小辅助设备的热损耗都可以提高锅炉的总效率。锅炉容量与实际用热负荷匹配合理。配置锅炉时,必须选用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节能产品,禁止选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锅炉及换能设备。应选取高效的换热设备。宜考虑和解决夏天锅炉效率低的问题。2.3.5 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的选择推荐温度传感器多采用铂电阻产品。如选择半导体热电阻,必须带出厂整定数据。在需要计算冷冻供回水温差和流量之积来确定冷源加减机控制策略的场合,为保证建筑物空调负荷的计算精度,供回水温度传感器应当选取误
19、差为0.1的铂电阻,流量计宜选用精度为0.5%F.SF.S以上的电磁流量计。F.S-Full Scale 满量程2.4 室内环境参数(温度、湿室内环境参数(温度、湿度,度, 、新风量等)的合理设定、新风量等)的合理设定暖通空调自控系统应将建筑物室内环境控制在节能的参数状态下,室内环境参数包括室内的温度、湿度、新风量等,应合理设定。自控系统宜根据室外季节工况的变化,自动修订室内环境节能设定参数。我国当前的建筑物室内温度常常存在夏天设定过低,冬天设定过高的现象,造成能源的大量浪费。因为冬天室内温度设定值每升高一度、夏天室内温度设定值每降低一度,将平均多消耗掉近10%的能耗。欧洲等发达国家推荐温度是
20、夏天2628,冬季1820。博物馆、档案室、计量室、手术室等特殊建筑的特殊区域的室内温湿度设定值应严格按照规范的规定。图补偿实例冬季补偿比夏季补偿比2.5空调系统的优化空调系统的优化2.5.1 送风系统和空调系统送风系统和空调系统减少风系统阻力 与设计有关的因素有的开发商为了增加建筑面积而降低了层高,导致风管高度变小,增加了风管内侧面积,从而增加了风的阻力。风管在突缩过程中,锥度太大,即突缩太快,造成风的阻力增加。设计不合理,在变风量系统中终端到出风口的软管长度太长。与安装有关的因素变风量终端出口的软管多次扭曲,有的甚至扭曲三次以上,导致风阻增加。风管在安装时为避开圈梁,发生移位,人为增加了风
21、阻;或者为了避开在变风量终端和风管之间的管道和桥架,连接风管,竟采用软管。上述因素均应避免。控制性能的优化策略为了优化空调系统各子系统的控制性能,必须对控制回路的比例、积分和微分参数(P、I、D)做现场调试,而且应当经过两年的反复调试和优化。目前大部分智能建筑对P、I、D参数不做调节的做法使水阀和风阀控制的静态误差大,动态响应时间长或不稳定,导致能源的浪费、执行机构的磨损。P、I、D(目前实际上只用到P、I)参数调节可采用经验法,即ZiglerNichols法。掌握空调各子系统对象模型在掌握空调各子系统对象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快速地调试出各控制回路优化的P、I、D参数,故应鼓励研究和推广使用空调
22、子系统的模型。应推广使用“需求能量极限限制法”推广“需求能量极限限制法”可以大幅度地节约能耗。首先应分析电费、油费和水费等能耗账单的构成,对建筑物各部位、各设备的能耗做一个调查,对它的重要性做排序,分为五个等级。为此在各重要部位应做能耗的计量。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建筑物的平均峰值能耗,设定卸载荷值,当峰值超过卸载荷值时,即按优先级别应拉掉优先级别低的载荷,或提高(夏天)或降低(冬天)室内温度。借助自然环境充分利用室外新风自然冷源,合理控制新风量,可大幅度降低冷热能源消耗,最大限度缩短冷水机组运行周期。2.5.2空调末端控制系统的优化空调末端控制系统的优化强行限制温度面板的设定范围宜利用建筑物设备监
23、控系统的中央控制功能将温度的设定强行限制在临界值。如夏天最低温度边界值26等。对部分末端风机盘管的控制对于空调系统的末端设计为风机盘管的系统,一般为了限制设备的初期投入,风机盘管总是采用本地控制方式,独立于楼宇自控系统之外,但为了考虑节能,可将末端的控制连入楼宇自控系统。为了节省初期投入,可以将大厅、会议室等没有人专门负责的地方的部分风机盘管连入控制系统。在建筑物设备监控系统的设计中,会议室应设置移动传感器,大厅可设计下班时的强制关闭程序。对于辐射采暖为主的高大空间,或装有冷吊顶板的空调房间,辐射温度对人体舒适度的影响比重加大,自控系统应根据辐射温度大小修正室内(干球)温度设定值,实现舒适与节
24、能的最佳平衡。2.5.3 变风量末端控制系统变风量末端控制系统变风量终端的串级系统宜反复调试控制参数,以缩短响应时间,目前响应时间过长是普遍存在的问题2.5.4 锅炉控制的优化策略锅炉控制的优化策略合理平衡分配热量。当离锅炉远端空间热量不够时,应用平衡法合理分配热量,而不是采取增加循环泵的方法解决。锅炉供热分时分段运行技术。可采用锅炉各支路供热不同的运行方式、不同运行时间、不同供热温度运行曲线(分区、分时、分运行模式)。实现用户各用热支路之间流量温度的科学合理分配,减少水力失衡,解除远端冷、近端热的现象。多台锅炉的群控。实现锅炉燃烧机的全比例自动调控,包括出回水温度按天气自动补偿,一般都是由锅
25、炉供货商进行。锅炉的最佳起停时间的确定,以减少预热时间。应对锅炉燃料用量进行实时计量。2.6冷源的群控冷源的群控2.6.1在建筑物配有多台冷水机组的场合,应采用群控策略在建筑物配有多台冷水机组的场合,应采用群控策略冷水机组的群控不仅可以获得非常客观的节能效果,而且可以极大地改善空调末端装置的自动调节性能。一般来说,机组有效率的负荷区段在其额定负荷的4090%之间,其最有效的负荷段在4080%之间,随机组的不同而有所改变。群控可以使冷水机组工作在效率较高的工作点。目前冷水机组的群控有两种方式:一种是BA集成商根据负集成商根据负荷和流量的大小,通过干接点控制机组的运行台数,或机荷和流量的大小,通过
26、干接点控制机组的运行台数,或机组供应商开放通信控制机组的运行组供应商开放通信控制机组的运行。另一种是由冷水机组由冷水机组供应商实施机组的群控供应商实施机组的群控。从熟悉冷水机组的运行特性角度考虑,推荐有供应商实施机组的群控。2.6.2应研究、选择适当、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多台制冷应研究、选择适当、合理的控制策略实现多台制冷机组的群控机组的群控在群控分配冷冻机负荷时必须考虑到多启动一台机组会增加一套冷冻泵和冷却泵,这些辅助设备的能耗大约占制冷机额定负荷的1015%,所以,主机的节能要结合辅助设备的运行来综合考虑,要寻求所有设备的最佳节能配置,不能只考虑单台设备的能耗。2.6.3群控应综合考虑包括冷
27、却塔系统在内的综合能耗群控应综合考虑包括冷却塔系统在内的综合能耗传统的方法中冷却塔和冷水机是一对一的关系。将冷却塔并联分组运行可以获得低温冷却水。当有多台冷却塔并联并实现变频调节时,多台冷却塔应同时运行,即在多台数、低功耗的工况下运行。对离心式和螺杆式机组而言。冷却水温度越低,冷冻机的COP值越高。制冷系统冷却水进水温度的高低对主机耗电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推算,在水量一定情况下,进水温度高1,电压缩主机电耗约增加2%,溴化锂冷水机组能耗高6%。为了保护冷水机组安全运行,虽然冷却水的温度设有底线。冷却水温度偏低虽然造成冷却塔系统能耗增加,但从综合能耗看,却是节能的。群控系统应从全局考虑节能,分
28、清系统中各设备能耗在全局能耗中所占的权重,抓重点,避免局部设备的能耗下降导致全局能耗的上升。2.6.4冷却塔系统的维护与控制冷却塔系统的维护与控制玻璃钢冷却塔在使用后期出现冷却效率降低,达不到规定的冷幅、噪声大、热交换管路内结了水垢,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制冷系统的高效工作。 2.6.5冷源系统的最佳启停时间的确定,以减少预冷时间冷源系统的最佳启停时间的确定,以减少预冷时间目前冷热源的启动时间都是由物业管理人员根据季节和室外温度人工决定的,不能精确预期合理的启动时间。由于预冷或预热能耗占全天能耗的百分之二十几到三十几,精确预测启动时间可以大幅度的节能,这一点必须引起工程技术人员的充分注意。由于我国公
29、共建筑目前普遍存在用户随意开窗的现象,因而最佳启动时间的预测有相当的困难。2.6.6冷却水的处理冷却水的处理水垢热阻对制冷机性能影响很大,特别是对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影响更大。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频多段磁场能很好地对水质进行处理,因此,应提倡选用高频电磁多功能水处理装置。 2.6.7建筑群能源中心管网供能模型的研究建筑群能源中心管网供能模型的研究目前在建筑群的供能中出现了由能源中心集中供能的设计,要认真研究管网合理的供能分配对节能的影响。2.7变风量、变水量技术运用变风量、变水量技术运用变风量的使用是为了使部分负荷的条件下将风系统的能耗降低到与空调负荷相匹配的最合理的状态。两者都是通过量调节(
30、变频调节)的手段,保证风、水回路上的各电动调节阀尽量不在低开度下运行,使风系统和水系统尽可能处于最小阻力状态。2.7.1注意运用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注意运用中的问题和处理方法(1)由于变风量终端普遍采用毕托管测量风量,在风速较低时精度很差,必须对每一个变风量终端在制造工厂进行整定,整定点数应当超过3点,最好5点,并将整定曲线输入到与其匹配的DDC控制器中。(2)变风量空调系统调试时必须进行风平衡试验。(3)应当研究变风量空调系统的变静压控制策略,和定静压控制方法相比,变静压控制策略多节能达29.6%,总风量控制能耗比变静压法略差,但比较容易达到稳定。(1)定静压变温法(定静压法)定静压控制是在送
31、风系统管网的适当位置(常在离风机2/3处)设置静压传感器,在保持该点静压一定值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风机受电频率来改变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同时还可根据送风温度控制器改变送风温度来满足室内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图定静压变温度控制原理TC温度控制器PC静压控制器INV变频器T温度传感器V执行器(2)变静压法(最小静压法)所谓变静压控制 就是在保持每个 VAV BOX的阀门开度在 80%-90%之间,即让阀门尽可能全开和使风管中静压尽可能减小的前提下,通过调节风机转速来改变空调系统的送风量.变静压法的三种情况:1)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是全部处于中间状态系统静压过高(系统提供的风量大于每个末端装置需要的风量)调
32、节并降低风机转速。2)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全部处于全开状态,且风量传感器检测的实际风量等于温控器设定值系统静压适合。3)变风量末端装置的风阀全部处于全开状态,且风量传感器检测的实际风量低于温控器设定值系统静压偏低调节并提高风机转速。图变静压控制原理图2.7.2大空间建筑由于人群的大流量,需要保证气流的射大空间建筑由于人群的大流量,需要保证气流的射程,一般不宜采用变风量系统。程,一般不宜采用变风量系统。2.7.3对于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的建筑物。对于大部分时间处于部分负荷的建筑物。宜采用变水量系统。对部分负荷,水泵处于效率很低的条件下运行,定流量增加了水泵运行电耗。循环水泵的额定扬程如比实际工
33、作扬程高。它还可能工作在过载状态。一般空调系统的输配用电,在冬季供暖期间约占整个建筑动力用电的2025%;夏季供冷期间约占1224%。变水流量可以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水泵的选型功率大于冷水机组的需要功率的问题。(1)除了采用变频技术以外,循环水泵的最有效的节能办法是更换合适的高效水泵。(2)变水量系统目前一般采用恒压差控制,宜采用最不利回路末端压差来控制,应合理地确定采样点;优化的方法是采用末端阻力最小控制。这时应将末端水阀的阀位信息反馈到控制系统中。(3)对冷冻水泵有变频调节装置的冷冻水系统,应该尽量减少供水总管之间或分集水器之间旁通阀开启的机会,尽量杜绝供回水直接混合的现象。2.8暖通空调系
34、统管理节能暖通空调系统管理节能2.8.1应充分注意物业管理的节能。如定期地清洗空调机的滤网、表冷器的翅片等可以节能。这是一种行为科学节能。2.8.2应定期对安装在新风管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进行维护保养和测量精度标定,室外污染严重的城市维护保养周期不宜超过3个月。 2.8.3中央通风空调系统应尽可能避免冷热抵消、除湿与加湿工况并存现象。全年合理调节新回风比,冬季和过渡季应最大限度采用新风冷源,冬季尽可能避免使用制冷机供应的人工冷源。第三章第三章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与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与运行优化运行优化3.1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要做好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的节能设计,应从需求调查
35、、供配电方案确定、设备选型、监控管理系统功能选择等诸多方面着手。 3.1.1需求调查需求调查对智能建筑的供电需求及外部条件进行详细而尽可能切合实际的调查是正确进行智能建筑总体供电方案设计和实现节能的前提和基础。这些需求主要有:各负荷的性质及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各部门、系统和用户对负荷容量及电能质量的要求;供电局可能提供的进线电源状况;主要负荷的分布状况等。3.1.2确定供配电方案确定供配电方案确定总体供配电方案时,需要进行全面、综合的研究分析。在满足各种负荷对供电可靠性、负荷容量及电能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如何才能做到从设计、建设直至运行使用的建筑物整个生命周期的综合效益最好。因此,不仅要考
36、虑建设时的一次性投入,还要计算今后几十年运行中所需的运行、维修费用的多少;不仅要有利于节能、节电和利用可再生能源,还要计算增加的投资和维修费用是否过多。对于供配电系统智能化程度的选择也一样,应综合考虑因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及供电系统的管理水平的提高所减少的事故停电损失、变配电设备能耗降低、设备寿命延长、人力节省和物耗减少带来的效益以及资金投入的增加等诸多因素。在设计供配电系统时,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按照靠近负荷中心的原则确定供电系统的总变电站与分散配置的变电所,配电所的布置方案,以节省线材、降低电能损耗、提高电压质量。(2)在选择供电系统的进线电压等级时应考虑负荷总容量、电能输送距离和
37、供电线路的回路数等因素。负荷容量大,输送距离长,应提高供电电压等级以降低线路损耗。(3)变压器轻载运行会造成空载损耗的比重增加和功率因数降低,使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增加。而变压器的负荷率过高,不仅效率降低,损耗增加,还会缩短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时应确定合理的变压器负荷率。通常负荷率应在65%85%间,采用干式变压器时可取80%85%。 (4)设计时应合理调配负荷,尽可能减少三相不平衡度,以提高供电质量,并降低变压器和输电线路的额外损耗。(5)感性负荷的存在会造成电网的功率因数过低,不仅占用电网容量,还使线损增加。在感性负荷集中的地方,应采用电力电容器作为无功补偿装置就地进行补偿。其他低压
38、部分的无功功率应在低压配电柜中设电容柜进行集中补偿。高压部分存在的无功功率,则应在高压配电柜中增设高压电容柜来进行补偿。 (6)应进行谐波污染治理的设计。由于非线性非线性负荷日趋增多,高次谐波的存在不仅影响供电的质量,还会造成输电线路及变压器等供配电设备损耗的增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非线性负荷集中的地方,应就地进行谐波的补偿。(7)提高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供配电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越高则实现节能的效果就越好,相应的一次投资也会加大。有条件时宜采用电力能量管理系统,并实施对谐波的监控。3.1.3设备选型设备选型设备选型时应尽量选用节能型产品,包括:(1)变压器:空载损耗往往占变压器总损耗的5
39、060%,节能型变压器的空载损耗明显低于普通变压器,应优先选用。另外,应合理选择变压器的单台容量和变压器的台数。通常,采用多台小容量通常,采用多台小容量的变压器供电所耗的空载损耗比只用一台大容量变压器小;的变压器供电所耗的空载损耗比只用一台大容量变压器小;(2)电动机:应选节能型的电动机。其次,选择异步电动机时,平均负载率负载率应不小于额定容量的70%,因为异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越大,负载率越大,效率和功率因数就越高(轻载时功率因数仅为0.10.6左右)。当电动机的负荷是风机、水泵时,特别当流量经常变化时,应采用变频调速器进行电动机调速。因为采用调速的方法时,流量减少一半,电动机的转速将降低一半
40、,电动机输出的轴功率只是额定功率的1/8;(3)电缆:在智能建筑中,供电电缆的用量很大,合理选用电缆能较大幅度地降低电能损耗。目前通用的设计规范根据所能承受的目前通用的设计规范根据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及安全需要选择电缆的最小截面积。最高温度及安全需要选择电缆的最小截面积。从节能的需要考虑,应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电阻小的电缆,必要时适当加大电缆的横截面积。虽然会增加一次投资,但将减少运行时的损耗。3.1.4管理节能管理节能管理节能是节约用电的非常重要且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供电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时必须充分重视管理节能。(1)进行全面的用电量监测是实现管理节能的前提。设计时应对每一个用户的用电
41、量进行计量并纳入电力监控管理系统中,以便能自动、实时地记录每个用户的用电状况;(2)应将电力监控管理系统与智能建筑的内部局域网相连接。通过内部局域网实时发布用电情况,使每一个用户都能及时地查询自己和其他用户的用电情况和节能情况。当发现用电情况异常时,管理部门应通过局域网向用户发出提示信息和改进建议,防止出现长时间持续浪费电能的情况。3.2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优化供配电系统的运行优化在用电高峰时段,供电系统往往应采用两台变压器同时运行的供电方式,而到了用电低谷时只用一台变压器就够了。此时若不改变运行方式,变压器和线路的损耗将造成电能的不必要的浪费。采用智能化程度较高的电力监控管理系统后,在监测到总负荷低于单台变压器容量的80%(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软件设定、修改此限)时,监控计算机会在屏幕上弹出改变运行方式的提示并发出报警声。通常运行方式的改变由值班员决定并执行,也可按需要由电力监控管理系统自动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