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中考历史重大热点命题预测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有何特点?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认识:3.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4.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5.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6.“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7.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8.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9.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
2、还有哪些贡献?10.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附:参考答案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有何特点?从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这是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学习过程。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认识:(1)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2)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3)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4)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3.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答: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饱受外国侵略;国家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不重视科技发明;中国资金匮乏,积贫积弱,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
3、研究。4.概括推动康有为变法思想形成的主要因素。答:家庭环境;社会环境(民族危机,救亡图存);游学经历(西学传播、文化背景)。5.指出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时代背景,并分析其积极意义。答: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深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维新思想的传播。意义: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利于民族自信心的提升,促进了民族交融和中华民族的形成。6.“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指的是什么?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分别通过哪些重大历史活动来“重建文化自信心”?答:文化自信缺失;物质层面:洋务运动,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精神层面:新文化运动。7
4、.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他还有哪些“未竟之功”?答:发动和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未竟之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8.孙中山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答:热爱祖国、矢志不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天下为公、心系民众。9.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在新文化运动中他还有哪些贡献?答:科学、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做了思想准备。10.谈谈你对文化自信的认识。答:文化自信是民族、国家以及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我们要传
5、承并创新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借鉴和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要大力宣传中国优秀文化,实行科教兴国战略。附:核心考点一、洋务运动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3.口号:“自强”、“求富”4.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5.政治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6.内容:(1)以“自强”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2)以“求富”开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筹建海军(南洋、北洋、福建) (4)兴办新式学堂(第所京师同文馆) .7.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
6、张之洞。8.结果:失败。失败标志:甲午日本侵华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9.失败根本原因: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未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10.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11.作用: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是近代化的开端,是中国经济近代化开启事件。二、戊戌变法1.政治派别:资产阶级维新派。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3.主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4.过程:(1895年)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组织强学会,创办报刊(时务报国闻
7、报)形成政治团体;百日维新(1898年6月到9月)一高湖;戊戌政变一失败。5.改革内容: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6.支持皇帝:光绪帝。7.时间:1898年(旧历戊戌年) .8.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改革)。9、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清朝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手中,光绪帝没有实权。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10.影响: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地影响。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近代化政治领域开启性事件。三、辛亥革命1.政治
8、派别:资产阶级革命派:2.领导人: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3.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4.经过:1894年在檀香山创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创建中国同盟会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机关报民报一1911年发动武昌起义(高潮)建立“中华民国”(1912年民国元年),定都南京。5. 性质: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6.评价:(1)功绩: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思想方面: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9、经济方面: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方面:辛亥革命后,发生很大变化,如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2)失败: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次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四、新文化运动1.派别:资产阶级进步知识分子。2.背景: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3.兴起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4.口号(旗帜):民主、科学。5.内容:(1)前期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进行文学革命,推倒旧文学,倡导白话文。(宣传资产阶级进步思想)(2)后期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6.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7.主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8.评价: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作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局果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