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传染病学复习要点1ppt课件 传染病概论2ppt课件精品资料你怎么称呼老师?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教师的教鞭“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一、感染与免疫(一)感染与传染病的概念1.感染 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2.传染病 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5ppt课件一、感染与免疫(二)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 病原体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就开始了感染过程,
2、在病原体和人体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不同感染谱,包括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6ppt课件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免疫屏障所清除,也可由事先存在与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来自母体的抗体或人工注射的抗体)被动所中和,或特异性主动免疫(预防接种或感染后获得的免疫)所清除。7ppt课件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2.隐性感染又叫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3、隐形感染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8ppt课件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3.显性感染又叫临床感染,是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发生持续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大多数传染病,显性感染只占全部受感染者的一少部分。少数传染病中(如麻疹、天花),大多数感染者表现为显性感染。显性感染后,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后获得持久免疫(如伤寒),不易再受感染。有些感染后免疫力并不巩固(如菌痢),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小部分显性感染者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恢复期携带者。9ppt课件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4.按病原
4、体种类不同,病原携带状态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按其发生于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之后分为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称为潜伏期携带者。按其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是否在3个月以下分为急性与慢性携带者。所有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除病原体,因而在许多传染病中如伤寒、痢疾、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并非所有的传染病都有病原携带状态。10ppt课件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5.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
5、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除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的不同之处。11ppt课件(三)病原体的作用1.侵袭力 菌毛 定植因子 粘附作用 2.毒力 包括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 3.数量 在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4.变异性 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12ppt课件(四)免疫应答的作用1.非特异性免疫 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2.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13ppt课件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14ppt课件三、传染病的特征传
6、染病的四种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 2.有传染性 3.有流行病学特征 4.有感染后免疫 15ppt课件四、传染病的诊断传染病的诊断要综合分析三个方面的资料:1.流行病学资料 包括发病地区、发病季节、既往传染病情况、接触史、预防接种史;还包括年龄、职业、流行地区旅居史等,结合临床资料的归纳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 16ppt课件四、传染病的诊断2.临床资料、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全面的体格检查再加以综合分析获取全面而准确的临床资料。依其潜伏期长短,起病的缓急,发热特点、皮疹特点、中毒症状、特殊症状及体征可作出初步诊断。如猩红热的红斑疹,麻疹的口腔粘膜斑,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白喉的假膜,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
7、皮肤瘀斑,伤寒的玫瑰疹,脊髓灰质炎的肢体弛缓性瘫痪,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红”及球结膜渗出等。 17ppt课件四、传染病的诊断3.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1.三大常规检查 血液常规 尿常规 粪常规 2.病原体检查(1)直接检查(2)病原体分离3.免疫学检查 4.分子生物学检测 5.其它诊断性检查 包括穿刺、乙状结肠镜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生物化学检查、 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同位素扫描检查、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等。18ppt课件五、传染病的预防(一)管理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第一,改善营养、锻炼身体等措施可以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第二,通过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主动或
8、被动特异性免疫力,该点在提高人群免疫力中起关键作用。19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 A天花和鼠疫B狂犬病和天花C霍乱和副霍乱D鼠疫和霍乱E艾滋病与霍乱D20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1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是 BA.艾滋病 B.霍乱 C.梅毒 D.狂犬病 E.伤寒2构成传染过程必需具备的三个因素是 AA.传染源、传染途径、易感人群B.病原体、社会因素、自然因素C.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性定位D.病原体、人体和病原体所处的环境E.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21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在感染过程的5种结局中最不常见的表现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
9、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C22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临床上不显示出任何症状、体征,但可产生特异性免疫,被称为:A.潜伏性感染B.病原体被清除C.隐性感染D.显性感染E.病原携带状态C23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感染病原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临床上不出现特异性的症状和体征,称为A.显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隐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病原体被清除C24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 A天花和鼠疫B狂犬病和天花C霍乱和副霍乱D鼠疫和霍乱E艾滋病与霍乱D25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李某女性,患慢性乙型
10、肝炎10年,血化验:HBsAg(+)、HBeAg(+)、抗-HBcIgG(+)。其3岁女儿体检时血清抗-HBs(+),追问病史,无任何临床症状,未注射乙肝疫苗,李某女儿属于A.隐性感染B.潜伏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毒携带状态E.垂直感染答案;A26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下列五种感染过程中最常见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B27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在感染过程的5种表现中,所占比例最低,但最易识别的是A.病原体被清除B.隐性感染C.显性感染D.病原携带状态E.潜伏性感染C28ppt课件传染病学概论复习题3传染或感染过程可出现的表现,最易
11、识别 的是 CA.潜在性感染 B.隐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者 E.恢复期病原携带者29ppt课件病毒感染复习题30ppt课件一、病毒性肝炎(一)病原学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和戊型肝炎。除HBV为DNA病毒外,其他四种均为RNA病毒 31ppt课件一、病毒性肝炎(二)流行病学1.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粪-口传播是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2.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母婴传播:(2)血液、体液传播:(3)其他的传播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昆虫等方式。抗HBs阴性者均为易感人群。3.丙型肝炎和
12、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或相近。4.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与甲型肝炎相似。32ppt课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1.潜伏期甲型肝炎26周,平均4周。乙型肝炎16月,平均3个月。丙型肝炎2周6月,平均40天。丁型肝炎420周。戊型肝炎29周,平均6周。2.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分型(1)急性肝炎:急性无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2)慢性肝炎:按照病变程度分为轻、中、重三度:轻度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肝炎。(3)重型肝炎: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慢性重型肝炎;(4)淤胆型肝炎(5)肝炎肝硬化: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为活动性肝硬化和静止性肝硬化;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
13、现分为代偿性肝硬化和失代偿性肝硬化。33ppt课件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3.急性肝炎(1)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急性黄疸型肝炎:34ppt课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4.慢性肝炎 既往有乙、丙、丁型肝炎或HBsAg携带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过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症状、体征及肝功能异常者可以诊断为慢性肝炎。为反映肝功能损害程度临床可分为:(1)轻度:(2)中度:(3)重度:35ppt课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目前尚缺乏能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指标,血清透明质酸(HA)、型胶原前肽(PP)、型胶原(-C)、层粘连蛋白(LN)及脯氨酸肽酶(PCD)等项检测可以反映胶原合成状态,有条件者可积极开展并根据其异常程
14、度结合病理来判断慢性肝炎纤维化的轻、中、重度。36ppt课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5.重型肝炎(1)急性重型肝炎:(2)亚急性重型肝炎: (3)慢性重型肝炎:为便于判定疗效及预后,根据临床表现,亚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又均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37ppt课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6.瘀胆型肝炎 常有明显肝大,皮肤瘙痒,大便发白。肝功能检查血胆红素明显升高,以直接胆红素为主,表现为梗阻性黄疸,如碱性磷酸酶、-转肽酶、胆固醇均明显增高,梗阻性黄疸持续3周以上,并除外其他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包括药源性等)者,可诊断急性淤胆型肝炎。38ppt课件(三)临床表现与诊断7.肝炎肝硬化(1)根据肝脏炎症情况分:1)
15、活动性肝硬化:2)静止性肝硬化:(2)根据肝组织病理及临床表现分:1)代偿性肝硬化:2)失代偿性肝硬化39ppt课件(四)鉴别诊断应与其它可引起黄疸的疾病相鉴别,如药物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胆囊炎、胆石症等。40ppt课件(五)治疗目前尚无可靠而满意的治疗。一般采用综合疗法,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它对肝脏不利的因素。抗病毒治疗被认为是病毒性肝炎治疗的关键,目前主要包括干扰素、拉米呋啶、阿德福韦。41ppt课件(六)预防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甲肝疫苗和乙肝疫苗的应用已普遍开展。 42p
16、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B.戊型肝炎B43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A.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HBc)C 44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sAgBHBeAgCHBcAgD抗-HBeE抗-HBcC45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下列肝炎病毒基因组归类于DNA病毒的是A.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C.丙型肝炎D.丁型肝炎B.戊型肝炎B
17、46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下列乙肝病毒标记物中反映HBV有活动性复制和传染性的是A.表面抗原(HBsAg)B.表面抗体(抗-HBs)C.e抗原(HBeAg)D.e抗体(抗-HBe)E.核心抗体(抗-HBc)C 47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男,20岁,在一次体检中发现HBsAg阳性,当时无自觉症状及体征,肝功能正常。次年5月,因突然乏力、恶心、厌食、尿黄而入院。化验:ALT500u,血清总胆红素85molL,抗-HAVIgM(+)。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A.乙型肝炎,慢性迁延型,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B.乙型肝炎,慢性活动型,既往感染过甲型肝炎C.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D.急性乙型
18、肝炎,合并甲型肝炎E.急性黄疸型肝炎,甲、乙型肝炎病毒混合感染C48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女,40岁,既往健康。5天前无明确诱因出现发热、恶心、食欲不振伴尿黄,明显乏力。实验室检查:ALT 740u/L,TBil 58mol/L。该患者诊断应考虑为A.淤胆型肝炎B.急性黄疸型肝炎C.急性重型肝炎D.亚急性重型肝炎E.急性无黄疸型肝炎B49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临床表现不符合暴发型肝炎的是A肝脏持续进行性增大B肝性脑病C酶胆分离D肝肾综合征E出血倾向A50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经治疗症状明显加重且出现下列实验室检测指标明显异常,提示该患者有发展成重型肝炎可能的是A
19、血清胆红素水平进行性升高B血清ALT水平迅速降低C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D血清白蛋白水平持续降低E血清AFP水平进行性升高C51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男,28岁,3年来反复乏力、纳差、肝区隐痛,血清转氨酶反复升高,胆红素偏高,血清球蛋白升高,类风湿因子阳性。体检:面色灰暗、肝掌及蜘蛛痣,肝右肋下2cm质地中等,脾肋下0.5cm。对此病例的诊断应是A.慢性迁延性肝炎B.慢性活动性肝炎C.慢性重型肝炎D.胆道感染E.类风湿关节炎C52ppt课件病毒性肝炎复习题男性,44岁,发现HBsAg阳性9年,ALT时有增高。近3周来食欲下降,尿黄,明显乏力,齿龈出血,近2周尿少。查体:神清,扑翼样震颤(+)
20、,化验:ALTl76UL,TBIL432gmolL,PT38秒(对照13秒),该患者应诊断为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型B病毒性肝炎乙型亚急性重型C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重度D乙肝后肝硬化E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中度C53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复习题1.下列哪项检查结果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人有较强的传染性 CA.抗-HBc B.抗-HBe C.HBeAg D.抗-HBs E .HBsAg2.血液中HBsAg(-)、抗-HBs(+),但仍发生输血后肝炎,可能是哪种肝炎病毒引起 C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54ppt课件 病毒性肝炎复习题3.区别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主要
21、指标是 CA.临床症状 B.病毒抗原抗体检测 C.肝炎病毒检查 D.潜伏期长短E.病人免疫力强弱4传播乙型肝炎的途径有 E A.分娩和哺乳 B.共用牙刷、剃须刀等 C.输血、血浆制品 D.性接触 E.以上均可55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一)病原学 流行性出血热现在多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病原是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汉坦病毒属。为负链RNA病毒。根据血清学检查汉坦病毒至少分为11个亚型。我国流行的主要是汉滩病毒和汉城病毒。56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 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姬鼠属、大鼠属、鼠、田鼠属、仓鼠属和小鼠属等。在
22、我国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日本、朝鲜)和我国家鼠型的主要传染源,大林姬鼠是我国林区的主要传染源。2.传播途径 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母婴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也较常见。3.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二次感染发病罕见。57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三)发病机制 EHFV对人体具有泛嗜性,引起多脏器损伤。EHFV对机体有直接损伤作用,另外可通过免疫作用发挥致病性,其中免疫复合物引起的损伤(型变态反应)是本病血管和肾脏损伤的主要原因。1.休克的机制 本病病程37天出现的低血压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原发性休克主要
23、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下降。 58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2.出血的机制 在不同时期可能有不同的因素可引起出血,发热期出血是由于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后者可能与修补血管的消耗及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有关。3.少尿的机制 本病的肾脏损害与一般急性肾小管坏死相同,主要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受损,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能与肾内肾素增加有关。 59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四)临床表现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重型患者可以出现发热期、休克期和少尿期之间相互重叠。1.发热期 除了发热之外,主要表现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
24、损伤和肾损害。多为突起高热,体温越高,热程越长,病情越重。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三痛”,即为头痛、腰痛和眼眶痛。 60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毛细血管损害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皮肤充血呈醉酒貌,粘膜充血多见于眼结膜、软腭和咽部。皮肤充血多见于腋下和胸背部,常呈索点状和搔抓样淤点。粘膜出血常见于软腭,呈针尖样出血点。61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2.低血压休克期 多数患者出现在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此期容易发生DIC、脑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肾功能衰竭。3.少尿期 常继低血压休克期出现,主要表现尿毒症、水电解质紊乱,严重者发生高血容量综合征和肺水肿。4.多尿期 此期新
25、生的肾小管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尿素氮等物质引起的渗透性利尿,使尿量增多。此期若水电解质补充不足或继发感染,可以发生继发性休克。5.恢复期 经过多尿期后,尿量逐步恢复为2000ml以下。少数患者可遗留高血压、垂体功能减退、心肌劳损等。62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五)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特征性症状和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参考流行病学资料诊断。重要在早期诊断,除了特征性的症状和体征外,一般检查有非常重要意义。 63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1.血象 不同病期中变化不同,对诊断、预后判定均很重要。(1)白细胞: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34日后即明显增高,多在(15 30)109L,中性粒细胞明显
26、左移,并可出现幼稚细胞,重型、危重型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呈现类白血病反应。异型淋巴细胞在12病日即可出现,且逐日增多,一般为1020,部分达30以上,对诊断有参考价值。64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发热期开始上升,低血压期逐渐增高,休克期患者明显上升,至少尿期下降,其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血液浓缩与血液稀释的重要指标。(3)血小板:全病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2病日即降低,低血压及少尿期最低,并有异型、巨核血小板出现,多尿后期始恢复。血小板显著减少是本病一项特征性表现。迅速下降的原因,除病毒直接损害外,提示有DIC存在。 65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2.尿
27、常规 显著的尿蛋白是本病的重要特点,也是肾损害的最早表现。其主要特征为:出现早、进展快、时间长。多在23病日尿中即开始出现蛋白,并发展迅速,可在1天内由“+”突然增至“+”或“+”。少尿期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尿中还可有红细胞、管型或膜状物(是凝血块、蛋白质与坏死脱落上皮细胞的混合凝聚物),故必须强调多次查尿、有助于诊断。66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3.免疫功能检查 普遍有免疫功能异常。67ppt课件二、肾综合征出血热(六)治疗 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发热期要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低血压休克期要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
28、毒和改善微循环。少尿期治疗原则为“稳、促、导、透”,即稳定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把好三关(休克、少尿及出血关)对减轻病情、缩短病程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68ppt课件二 肾综合征出血热(七)预防 检测疫情、防鼠灭鼠,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我国已经研制出疫苗,并推广应用,已作为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预防措施。69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A.过敏性B.失血浆性C.出血性D.感染性E.心源性B70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某患者于1月3日起发病,三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体检:重病容,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
29、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血常规检查:WBC12109/L,N72,L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尿蛋白(+)RBC25个HP,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A.钩端螺旋体病B.败血症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结核性脑膜炎C71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男性,30岁,以发热、头痛、呕吐5天为主诉入院。查体:面色苍白,前胸部可见散在红色斑丘疹,肝脏肋下可触及。在没有任何实验室检查结果时,应首先考虑的诊断是DA伤寒B斑疹伤寒C急性肝炎D流行性出血热E败血症72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为确定诊断,下列最有意义的检查是AA出血热病毒抗体检测B肝炎病毒学检测C肥达氏反应D外裴氏反应
30、E血细菌培养73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男性,40岁农民,以“发热、周身不适、头痛3天”为主诉入院。查体;面色苍白、脉搏细弱而快,皮肤有少许出血点,体温358,血压6040mmHg,末梢血象 WBC 30109/L、中性粒细胞80、异型淋巴细胞10、血小板50109L,尿蛋白 (+)。最可能的诊断是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败血症,感染性休克C流行性出血热D钩端螺旋体病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C74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男,23岁,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血常规:WBC23.0109/L,异型
31、淋巴细胞10,PLT 48109/L。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B.斑疹伤寒C.流行性出血热D.钩端螺旋体病E.败血症C75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男性,36岁。因发热、腹痛3天到当地医院就诊,予抗感染治疗,体温无下降,血压下降至8060mmHg,并伴少尿,每日尿量约300ml。予静脉补液约4000ml,尿量无明显增加。入院查体:T386,P110次分,球结膜充血、水肿,双颊潮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早搏及心脏杂音,全腹压痛(+),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水肿。血常规:WBC145109L,Plt88109L,尿常规RBC46HP,蛋白(+),SCr236mol/L。对明确诊断
32、,意义最大的辅助检查是A血培养+药敏B嗜异凝集试验C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抗体D腹部CTE肾脏B超C76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男,28岁,突起寒颤,高热,恶心,呕吐、腰痛已5天。体检:重病容,眼睑浮肿,球结膜及胸部皮肤充血,腋下见少许点状出血点,血压7050mmHg,怀疑流行性出血热。本例必须首先考虑的治疗措施是A.加用升压药B.补充血容量C.纠正酸中毒D.小剂量肝素抗DICE.选用抗病毒治疗B77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男,23岁,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痛、呕吐3天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血常规:WBC23.0109
33、/L,异型淋巴细胞10,PLT 48109/L。该患者住院二天后,热退但症状明显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 BP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A.扩容为主B.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为主C.应用抗生素为主D.纠正酸中毒为主E.应用止血药物为主78ppt课件 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1.肾综合征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DA.脑 B.肝 C.肺 D.肾 E.心2.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出血的原因主要为 DA.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B.尿毒症导致凝血功能障碍C.肝素类物质增加D.血管壁脆性增加及血小板减少E.凝血因子缺乏79ppt课件肾综合征出血热复习题3.肾综合征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34、AA.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心肌损害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E.胆道大出血或继发感染4.脑水肿多发生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哪一病期 CA.发热期 B.低血压休克期 C.少尿期 D.多尿期 E.恢复期80ppt课件三、艾滋病(一)病原学 1983年首次从病人血液中分离出来了一种特殊病毒,随后即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具体分为HIV-1和HIV-2两个型。在西非地区流行的病毒型主要是HIV-2,而HIV-1广为分布于世界各地。HIV属逆转录病毒,它通过侵犯人类淋巴系统中的T4淋巴细胞,造成防御和抵抗机能不能正常工作而瘫痪,免疫缺陷,这种破坏
35、杀灭T4细胞的活动达到无限制的程度,而非人类先天带有的,故又称是后天获得性的免疫缺陷。81ppt课件三、艾滋病(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 病人、无症状HIV携带者成为最重要的传染源。HIV存在于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HIV量大)、气管分泌物、浆膜腔液、CSF、唾液、泪液、母乳亦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其核心是通过性传播和血液传播,一般的接触并不能传染艾滋病,如共同进餐、握手等都不会传染艾滋病。82ppt课件三、艾滋病3.高危人群 男同性恋者、性乱交者、性病患者、静脉药瘾者、应用进口血制品 (1996年以前)。发病年龄主要是50岁以下青壮年。83ppt课件三、艾滋病(三)发病
36、机制 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CD4+T淋巴细胞。在HIV直接和间接作用下,细胞功能受损和大量破坏,导致细胞免疫缺陷。由于其他免疫细胞均不同程度受损,因而促使并发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84ppt课件三、艾滋病(四)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较长,一般认为210年左右可以发展为艾滋病。 HIV侵入人体后可分为四期。1.期 急性感染,类似血清病的症状。可出现血小板减少。一般症状持续314日后自然消失。2.期 无症状感染,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阶段可持续210年或更长。85ppt课
37、件三、艾滋病3.期 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PGL)主要表现为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全身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其特点是淋巴结肿大直径在1cm以上,质地柔韧,无压痛,无粘连,能自由活动。活检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一般持续肿大3个月以上,部分患者淋巴结肿大1年多后逐步消散,亦有再次肿大者。86ppt课件三、艾滋病4.期 艾滋病,本期可以出现5种表现:体质性疾病,即发热、乏力、不适、盗汗、厌食、体重下降,慢性腹泻和易感冒等症状。除全身淋巴结肿大外,可有肝脾肿大。曾称为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S)。神经系统症状,除以上症状外,出现头痛、癫癎,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严重的临床免疫缺陷,出现各
38、种机会性病原体感染,包括卡氏肺孢子虫、弓形虫、隐孢子虫、隐球菌、念珠菌、结核杆菌、鸟分支杆菌、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EB病毒感染等。因免疫缺陷而继发肿瘤,如卡氏肉瘤、非霍奇金病等。免疫缺陷并发的其他疾病,如慢性淋巴性间质性肺炎等。87ppt课件三、艾滋病(五)诊断1.临床诊断 高危人群存在下列情况两项或两项以上者,应考虑艾滋病可能。近期体重下降10;慢性咳嗽或腹泻1个月以上;间歇或持续发热1个月以上;全身淋巴结肿大;反复出现带状疱疹或慢性播散性单纯疱疹感染;口咽念珠菌感染。对可疑者应进一步做实验室检查确诊。2.实验室诊断 HIV-1抗体检测;抗原检查;应用Northern blot或RTPCR
39、法检测HIV RNA。88ppt课件三、艾滋病(六)治疗 至今艾滋病尚无根治的有效疗法,目前抗HIV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1.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包括齐多夫定,双脱氧胞苷,双脱氧肌苷,拉米夫定和司他夫定。2.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 主要制剂有奈非雷平和delavirdin。3.蛋白酶抑制剂 此类制剂包括杀奎那韦,英地那韦,奈非那韦和利托那韦。89ppt课件三、艾滋病(七)预防1.控制传染源 注意隔离病人及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患者的血、排泄物和分泌物应进行消毒。加强国境检疫。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宣传教育,严禁毒品注射,取缔娼妓,禁止性乱交。严格检查血液制品,推广一次性注射器的使用。医疗单位对患者
40、使用过的物品或医疗器械应严格消毒,可用10的次氯酸浸泡。用0.2次氯酸消毒地板、桌、椅。3.保护易感人群 限制病毒感染者结婚,加强公用医疗器械和公用生活用品消毒。重组HIV-1 gp 120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已取得可喜成绩,不久的将来,相信能实际应用于易感者。90ppt课件艾滋病复习题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A甲型病毒性肝炎B艾滋病C流行性乙型脑炎D疟疾E狂犬病B91ppt课件艾滋病复习题HIV造成机体免疫功能损害主要侵犯的细胞是A.CD4+T淋巴细胞B.CD8+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NK细胞E.浆细胞A92ppt课件艾滋病复习题男,40岁,因反复机会性感染入院,检查发现患者伴发卡波肉瘤,
41、诊断应首先考虑A.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B.腺苷脱氨酶缺乏症C.X-性连锁低丙球血症D.艾滋病E.选择性IgA缺乏症D93ppt课件艾滋病复习题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A白色念珠菌B结核杆菌C疱疹病毒D巨细胞病毒E肺孢子虫E94ppt课件艾滋病复习题1.关于艾滋病的预防目前不能实现的是 EA.加强宣传,普及防治知识 B.取缔暗娼 C.加强国境检疫 D.加强对输血员、血制品的严格检测 E.接种HIV疫苗2.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DA.人类嗜T细胞病毒 B.人类嗜T细胞病毒 C.人白血病病毒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E. EB病毒95ppt课件艾滋病复习题3.HIV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EA.同
42、性或异性间性行为 B.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注射器 C.输血和器官移植 D.垂直传播 E.日常生活的一般接触4.HIV致病的关键因素是 DA HIV基因可以和宿主基因整合B 可合并各种类型的机会感染C HIV易发生变异,逃避免疫系统攻击D 侵犯CD4+T细胞,造成严重的免疫缺陷。E 可发生各种肿瘤而致死96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一)病原学 乙型脑炎病毒简称乙脑病毒,属黄病毒科,黄病毒属,为单股正链 RNA病毒。(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及储存宿主 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家禽。猪是我国数量最多的家畜,构成猪蚊猪的传播环节(2006年)。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为本病重要动物传
43、染源。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人被感染后仅发生短期病毒血症,且血中病毒数量较少,故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97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2.传播途径 本病系经蚊虫叮咬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现已被证实的包括库蚊、伊蚊、按蚊的某些种。国内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3.易感人群 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但感染后出现典型乙脑症状的只占少数,多数人通过临床上难以辨别的轻型感染获得免疫力。成人多因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力。通常流行区以10岁以下的儿童发病较多,但因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近来报道发病年龄有
44、增高趋势。病后免疫力强而持久,罕有二次发病者。98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4.流行特点 乙脑呈季节流行,8090病例集中在7、8、9这3个月,均与蚊虫密度曲线相一致。气温和雨量与本病的流行也有密切关系。99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三)临床表现 潜伏期421天,一般为1014天。病毒初在单核巨噬细胞内繁殖,再释放入血,多数人在感染后并不出现症状,但血液中抗体可升高,称之为隐性感染。部分人出现轻度的呼吸道症状;极少数患者,病毒通过血脑屏障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出现脑炎症状,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呼吸衰竭主要为中枢性呼吸衰竭。典型患者的病程可分四期。 100ppt课件四、
45、流行性乙型脑炎1.初期 病程第13天,体温在12日内升高到3839,伴头痛、神情倦怠和嗜睡、恶心、呕吐(2001年)。小儿可有呼吸道症状或腹泻。2.极期 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表现为:高热、抽搐、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3.恢复期 极期过后体温在25天降至正常,言语、表情、运动及神经反射逐渐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恢复较慢,需13个月以上。但重症病人表现为低热、多汗、失语、瘫痪等。经积极治疗,大多数病人常可在6个月内恢复。4.后遗症期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
46、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101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四)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总数在(1020)109L,初期主要为中性粒细胞,随后淋巴细胞占优势。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外观无色或轻微浑浊,白细胞计数多在 (50500)106/L,个别可高达1000106L,氯化物和糖正常或偏高。血清学特异性检查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病毒主要在脑组织中分离,脑脊液和血液中不易分离到病毒。102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五)鉴别诊断1.中毒型菌痢 本病亦多见于夏秋季,儿童多发,胃肠症状出现前即可有高热及神经症状(昏迷、惊厥),故易与乙脑混淆。但本病早期
47、即有休克,一般无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无改变,大便或灌肠液可查见红细胞,脓细胞及吞噬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与乙脑相区别。2.化脓性脑膜炎 症状类似乙脑,但冬春季节多见,病情发展较快,重者病后12天内即可进入昏迷。流脑早期即可见瘀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链球菌脑膜炎以及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多见于幼儿,常先有或同时伴有肺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或皮肤化脓病灶,而乙脑则无原发病灶。必要时可查脑脊液鉴别。3.结核性脑膜炎 少数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发病急,早期脑脊液含量可不低,在乙脑流行季节易误诊,但结脑病程长,有结核病灶或结核病接触史,结核菌素试验大多阳性。结脑脑脊液外观呈毛玻璃样,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
48、,糖及氯化物含量减低,蛋白可增加;放置后脑脊液出现薄膜,涂片可找到结核杆菌。103ppt课件四、流行性乙型脑炎(六)治疗 目前无特效抗病毒药物,积极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是基本措施,重点是处理好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七)预防 采取灭蚊、防蚊、预防接种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104ppt课件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主要传染源是A.猪B.乙脑病毒携带者C.乙脑患者D.蚊虫E.野鼠A105ppt课件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 关于乙脑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 节肢动物媒介传播 B 水平传播C 垂直传播D 病后可获得稳定而持久的免疫力E 可进行乙脑病毒的特异性预防 通过蚊叮咬传播的病毒为 A
49、 A 乙脑病毒B 森林脑炎病毒 C 新疆出血热病毒D 汉坦病毒E 以上都是106ppt课件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9岁,学生,1月底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体检: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6 最可能的诊断是A.伤寒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C.结核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病毒性脑炎B107ppt课件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
50、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l5.0109L,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数100106L,中性80。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中毒性菌痢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脑炎型)C.结核性脑膜炎D.流行性乙型脑炎E.化脓性脑膜炎D108ppt课件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下列病毒感染所致传染病,外周血白细胞常升高的是A流行性乙型脑炎B脊髓灰质炎C病毒性肝炎DSARSE流行性感冒A109ppt课件流行性乙型脑炎复习题5岁患儿,8月15日开始发热,伴头痛、恶心、呕吐一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血常规检查:WBCl5.0109L,脑脊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