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21世纪课程教材世纪课程教材 王洪图主编王洪图主编 人民卫生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内 经 讲 义1ppt课件2ppt课件题解题解原文原文校注校注内容内容临证临证讨论讨论3ppt课件第一段第一段 阴阳的概念与应用阴阳的概念与应用4ppt课件 “ “此篇言天地水火,四时五行,寒热气味,合人之藏府身形,清浊气此篇言天地水火,四时五行,寒热气味,合人之藏府身形,清浊气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者,莫不合于阴阳之道。至于诊脉察色,治疗针血,表里上下,成象成形者,莫不合于阴阳之道。至于诊脉察色,治疗针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砭,亦皆取法于阴阳,故曰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 素问集注素问集注卷二卷二5
2、ppt课件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此阴阳反作,病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故清阳为天
3、,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原文原文6ppt课件神明之府:神明之府:神神神于内,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神于内,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内在动力。内在动力。明明明于外,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明于外,指自然界事物运动变化的 外部征象。外部征象。府府场所场所根源根源变化莫测者谓之神明变化莫测者谓之神明王洪图王洪图 7ppt课件 空间空间广泛性:万物均有阴阳广泛性:万物均有阴阳 阴阳阴阳 时间时间永恒性:万物始终
4、存在阴阳变化永恒性:万物始终存在阴阳变化变化之父母变化之父母 变化根源变化根源生杀之本始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神明之府变化动力变化动力 万物之纲纪万物之纲纪分类纲领分类纲领 (二)可以用阴阳作为纲目来概括事物的属性(二)可以用阴阳作为纲目来概括事物的属性向上、向外、在上、在表、光明、躁动、温热向上、向外、在上、在表、光明、躁动、温热属阳,属阳,“积阳为天积阳为天”向下、向内、在下、在理、晦暗、沉静、寒凉向下、向内、在下、在理、晦暗、沉静、寒凉属阴,属阴,“积阴为地积阴为地”阴阳阴阳天地之道天地之道一、阐释了阴阳的概念并将其一、阐释了阴阳的概念并将其引入医学领域引入医学领域(一)阴阳是自然界存在的普
5、遍规律(一)阴阳是自然界存在的普遍规律8ppt课件二、论述了阴阳的特征、作用及分布二、论述了阴阳的特征、作用及分布(一)特性(一)特性1 1、部位特性、部位特性阳上阴下:阳上阴下:“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为天,浊阴为地”阳外阴内:阳外阴内:“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2 2、状态特征:、状态特征:“阴静阳燥阴静阳燥”3 3、功能特征:、功能特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 阳升阴降,以云雨为例阳升阴降,以云雨为例阴阳升降阴阳升降 清阳清阳天天云云 对立互根对立互根 高下相召高下相召云雨变化云雨变化 浊阴浊阴地地雨雨 升降相因升降相因 天地之间,有阴阳升降天地之
6、间,有阴阳升降4 4、性质特点:阳热阴寒、性质特点:阳热阴寒 阳清阴浊阳清阴浊寒气生浊,热气生清寒气生浊,热气生清9ppt课件(二)作用(二)作用主生长收藏主生长收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推动气化和成形推动气化和成形“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阴成形” ” (三)分布(三)分布清阳清阳上窍、腠理、四肢上窍、腠理、四肢上、外上、外浊阴浊阴下窍、五脏、六腑下窍、五脏、六腑下、内下、内10ppt课件“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 ” 清气在下清气在下飧泄,治以升清飧泄,治以升清部位反常部位反常 浊气在上浊气在上 胀,治以降浊胀,治以降浊 三、举例说明了阴阳反常所致的病证三、举
7、例说明了阴阳反常所致的病证11ppt课件讨论:讨论:一、一、“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二、二、“治病必求于本治病必求于本”12ppt课件)肾阴肾阳为本)肾阴肾阳为本 清清冯兆张在冯兆张在锦囊秘录锦囊秘录)脾肾为本)脾肾为本 李中梓李中梓医宗必读医宗必读)脾胃为本)脾胃为本 明明黄承昊黄承昊)证之两纲六变为本)证之两纲六变为本 景岳全书景岳全书求本论求本论)病因为本)病因为本 丹溪心法丹溪心法)病机为本)病机为本 清清韦协梦韦协梦医论三十篇医论三十篇)证候为本)证候为本 印会河主编的印会河主编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13ppt课件14ppt课件第二段第二段 阴阳转化与应用阴阳转化
8、与应用15ppt课件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
9、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气,少火生气。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 16ppt课件校注校注1、阳为气,阴为味:、阳为气,阴为味: 气,药物饮食之气味;味,药物饮食之滋味。气,药物饮食之气味;味,药物饮食之滋味。2、P30 讨论药物饮食之气、味与人体之气、形、精讨论药物饮食之气、味与人体之气、形、精 的阴阳属性及相互化生关系。的阴阳属性及相互化生关系。3、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 凡药食之味属阴,多沉降而走下窍;凡药食凡药食之味属阴,多沉降而走下窍;凡药食 之气属阳,多升散而达上窍。之气属阳,多升散而达上窍。4、发热:温阳助热、发热:
10、温阳助热17ppt课件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 马莳认为以气味辛热纯阳者为壮火,辛甘温和者为少火。马莳认为以气味辛热纯阳者为壮火,辛甘温和者为少火。气,指人身之精气。气,指人身之精气。 张介宾将壮火、少火释为人体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张介宾将壮火、少火释为人体生理之火和病理之火。 “ “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气味太厚者,火之壮也。用壮火之品,则吾人之气不能当之而反衰矣,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反衰矣,如用乌、附之类,而吾人之气不能胜之,故发热。气味之温者,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而生旺,血亦壮矣,如用者
11、,火之少也。用少火之品,则吾人之气渐而生旺,血亦壮矣,如用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参、归之类,而气血渐旺者是也。” “ “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火,天地之阳气也。天非此火,不能生物;人非此火,不能有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生。故万物之生,皆由阳气。但阳和之火则生物,亢烈之火反害物,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故火太过则气反衰,火和平则气乃壮。”18ppt课件 气味太过,损伤形精气:气味太过,损伤形精气:“味伤形,气伤精味伤形,气伤精”2、异常:相损相伤、异常:相损相伤 形、精、气相互损伤形、精、气相互损伤 气味化生
12、形精:气味化生形精:“味归形味归形”,“气归精气归精”,“气生形气生形”1、正常:互资互促、正常:互资互促 形精产生气化:形精产生气化:“精化为气精化为气” 气化产生形精:气化产生形精:“精归化精归化”,“化生精化生精”一、形精气化之间的关系一、形精气化之间的关系19ppt课件20ppt课件二、气味的属性及其作用二、气味的属性及其作用1 1、味(阴):、味(阴):味厚者味厚者阴中之阴(纯阴)阴中之阴(纯阴)泄泻(大黄、芒硝)泄泻(大黄、芒硝) 味薄者味薄者阴中之阳阴中之阳通利(木通、泽泻)通利(木通、泽泻) “ “阴味出下窍阴味出下窍”2 2、气(阳):、气(阳):气厚者气厚者阳中之阳(纯阳)
13、阳中之阳(纯阳)发热(乌头、附子)发热(乌头、附子) 气薄者气薄者阳中之阴阳中之阴发泄(桂枝、麻黄)发泄(桂枝、麻黄) “ “阳气出上窍阳气出上窍” ” 21ppt课件三、五味的属性及其作用三、五味的属性及其作用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以药物的五味划分阴阳:以药物的五味划分阴阳: 辛走气,性主发散,甘入脾,灌溉四旁,均作用于无辛走气,性主发散,甘入脾,灌溉四旁,均作用于无形之气,故属阳;形之气,故属阳; 酸主收敛,苦主泻下,二者合用又有上涌作吐,下行酸主收敛,苦主泻下,二者合用又有上涌作吐,下行作泻之功用,均作用于有形之物,故属阴。作泻之功用,均作用于有
14、形之物,故属阴。22ppt课件讨论讨论 少火壮火理论的意义少火壮火理论的意义 “热伤气热伤气” ” 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炅则气泄炅则气泄” ” 素问素问举痛论举痛论“火者,元气之贼火者,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脾胃论脾胃论 23ppt课件一、提高对少火生理活动的认识一、提高对少火生理活动的认识1 1、少火是生理活动的动力、少火是生理活动的动力少火少火正气正气生命活动生命活动2 2、注意保护少火、注意保护少火(1 1)外避邪气)外避邪气(2 2)内调七情:过激)内调七情:过激化火化火伤阳伤阳(3 3)避免过用)避免过用二、加深对病因病机的
15、认识二、加深对病因病机的认识1 1、病因:少火、病因:少火壮火壮火火热邪气火热邪气2 2、病机:壮火、病机:壮火伤正:自伤:火伤正:自伤:火气气 互伤:火互伤:火阴阴三、指导运用温热药三、指导运用温热药(1 1)辨证而施:桂枝下咽,阳盛则毙)辨证而施:桂枝下咽,阳盛则毙(2 2)照顾阴液:八味)照顾阴液:八味六味六味+ +附桂附桂(3 3)适度而至:无太过)适度而至:无太过24ppt课件第三段第三段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阴阳理论与疾病的联系25ppt课件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
16、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
17、阳必阴。故回:冬伤于寒,春必温病;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回: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咳嗽。 26ppt课件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厥气:指厥逆之气,气由下向上逆行。厥气:指厥逆之气,气由下向上逆行。言逆行之气上行,满于经脉,神气耗散,游离形骸。言逆行之气上行,满于经脉,神气耗散,游离形骸。校注校注27ppt课件冬季感受寒邪,不即时发病,至来年春季阳气发越产生温热疾病。冬季感受寒邪,不即时发病,至来年春季阳气发越产生温热疾病。春季感受风邪,不即时发病,留连于夏季,克伐
18、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春季感受风邪,不即时发病,留连于夏季,克伐脾土,产生完谷不化的泄泻。夏季感受暑邪,暑汗不出,暑热内伏,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夏季感受暑邪,暑汗不出,暑热内伏,至秋季,新凉外束,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夏秋之交,感受湿邪不即时发病,至冬季,湿郁化热,冬寒外闭,乘袭夏秋之交,感受湿邪不即时发病,至冬季,湿郁化热,冬寒外闭,乘袭肺金产生咳嗽。肺金产生咳嗽。 伏邪发病:伏邪发病:1、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寒伏化热寒伏化热2、春伤于风,夏生飨泄、春伤于风,夏生飨泄风伏克脾风伏克脾3、夏伤于暑,秋必痎疟、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暑伏凉遏暑伏凉遏4、秋伤于湿,
19、冬生咳嗽、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湿伏犯肺湿伏犯肺28ppt课件 寒证用寒药寒证用寒药“重寒则热重寒则热”真寒假热真寒假热寒热误投寒热误投 热证用热药热证用热药“重热则寒重热则寒”真热假寒真热假寒 阴胜阴胜则寒则寒太太 阳胜阳胜则热则热过过 用辛甘太过用辛甘太过“阳胜则阴病阳胜则阴病” 阴病阴病阴液虚阴液虚寒寒 用酸苦太过用酸苦太过“阴胜则阳病阴胜则阳病”热热 阳病阳病阳气虚阳气虚一、五味太过导致阴阳失调一、五味太过导致阴阳失调 29ppt课件二、寒热伤人的病变举例二、寒热伤人的病变举例1、寒伤:病变、寒伤:病变伤形(形伤则稽留不化)伤形(形伤则稽留不化) 表现表现肿(营血郁遏化热成肿)肿(营血郁遏
20、化热成肿)2、热伤:病变、热伤:病变伤气(气伤则壅闭不通)伤气(气伤则壅闭不通) 表现表现痛(气机阻滞不通而痛)痛(气机阻滞不通而痛)3、寒热先后伤:、寒热先后伤: 先痛而后肿先痛而后肿气机阻滞在先,而后影响形体气机阻滞在先,而后影响形体 先肿而后痛先肿而后痛形体受伤而后影响气机形体受伤而后影响气机形形津液津液形体形体30ppt课件风胜则动:风胜则动:风气太过,损伤肝筋,引起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风气太过,损伤肝筋,引起肢体动摇震颤,或头目眩晕;火胜则肿:火胜则肿:火热太过,血壅肉腐,聚为痈疡红肿;火热太过,血壅肉腐,聚为痈疡红肿;燥胜则干:燥胜则干:燥气太过,耗伤津血,引起人体内外干涩;
21、燥气太过,耗伤津血,引起人体内外干涩;寒胜则浮:寒胜则浮: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或寒寒邪太过,损伤阳气,阳气不行,聚水成为浮肿(或寒 凝津滞);凝津滞);湿胜则濡泻:湿胜则濡泻: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湿邪太过,脾被湿困,失于健运,升降失常水谷不分 而致泄泻稀溏。而致泄泻稀溏。三、五气太过导致阴阳失调三、五气太过导致阴阳失调 关于“濡泻”,有认为当校为“濡”。31ppt课件四、五气及五志的产生及为病四、五气及五志的产生及为病1、产生:五气、产生:五气四时四时生长收藏生长收藏寒暑燥湿风寒暑燥湿风 五志五志五脏五脏气机气机喜怒悲忧恐喜怒悲忧恐2、病变:喜
22、怒伤气、病变:喜怒伤气五志伤于内,损伤五脏气机五志伤于内,损伤五脏气机 寒暑伤形寒暑伤形五气伤于外,侵犯形体肌表五气伤于外,侵犯形体肌表32ppt课件冬伤于寒冬伤于寒寒伏化热寒伏化热春必温病春必温病重阴必阳重阴必阳春伤于风春伤于风风伏克脾风伏克脾夏生飧泄夏生飧泄重阳必阴重阳必阴夏伤于暑夏伤于暑暑伏凉遏暑伏凉遏秋生痎疟秋生痎疟重阳必阴重阳必阴秋伤于湿秋伤于湿湿伏犯肺湿伏犯肺冬生咳嗽冬生咳嗽重阴必阳(阳位)重阴必阳(阳位)五、阴阳转化的病机规律五、阴阳转化的病机规律伏气为病的规律伏气为病的规律33ppt课件如何理解如何理解“秋伤于湿秋伤于湿”与秋伤于燥的关系?与秋伤于燥的关系? 讨论讨论34ppt
23、课件四季:春、夏、秋、冬,以四立为界;四季:春、夏、秋、冬,以四立为界; 五季五季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时:春、夏、长夏、秋、冬五运:从大寒始,每季各占五运:从大寒始,每季各占73日余日余 六季:即六气,亦可称为风、火、热、湿、燥、寒六季:即六气,亦可称为风、火、热、湿、燥、寒 季,从大寒始,每季各占季,从大寒始,每季各占6060日余日余 内经内经关于季节的划分:关于季节的划分:35ppt课件第四段第四段阴阳五行与天、地、人其象相应阴阳五行与天、地、人其象相应36ppt课件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
24、;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书,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体为
25、筋,在脏为肝;在色为书,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阴之使也。 37ppt课件1、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阴阳者,血气之
26、男女也: 张志聪注:张志聪注:“阴阳之道,其在人者为男为女,阴阳之道,其在人者为男为女,在体则为气为血。在体则为气为血。”之,与也,和也。之,与也,和也。2、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右者,阴阳之道路: 古代浑天说认为,天体自东向西旋转。人站在地球上古代浑天说认为,天体自东向西旋转。人站在地球上仰观天象,可见太空日月星辰自东向西运行,东方为人体之仰观天象,可见太空日月星辰自东向西运行,东方为人体之左,天左旋也,而大地则是自西而东旋转,西方为人体之右,左,天左旋也,而大地则是自西而东旋转,西方为人体之右,地右动也。张介宾注:地右动也。张介宾注:“阳左而升,阴右而降。阳左而升,阴右而降。” 简言之,
27、天为阳,左行;地为阴,右行。阳从左升,简言之,天为阳,左行;地为阴,右行。阳从左升,阴从右降,故有左右为阴阳道路的说法。阴从右降,故有左右为阴阳道路的说法。 校注:校注:38ppt课件一、提出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整体结构一、提出四时五脏阴阳的系统整体结构 39ppt课件二、阴阳说明事物的相对性二、阴阳说明事物的相对性阳阳 上上 气气 左左 火火 男男 天天阴阴 下下 血血 右右 水水 女女 地地阴阳的矛盾对立运动产生万物阴阳的矛盾对立运动产生万物故曰:故曰:“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 ” 40ppt课件三、阴阳互用的密切关系三、阴阳互用的密切关系 阴阴守于内守于内为阳之根为阳之
28、根(阴精)(阴精) (藏于内)(藏于内) 阳阳使于外使于外为阴之用为阴之用 (阳气)(阳气) (形于外)(形于外) 相辅相成相辅相成不可分离不可分离41ppt课件第五段第五段阴阳亢盛为害及调摄阴阳养生阴阳亢盛为害及调摄阴阳养生42ppt课件 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回: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帝曰:法阴阳奈何?岐伯回:阳胜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麤为之俛仰,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常清,数慄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腹满
29、,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后表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起后表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放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强,不知则老,放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
30、强,老者复壮,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谈之能,从欲快志干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谈之能,从欲快志干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原文原文43ppt课件校注校注1、七损八益:、七损八益: 调节阴阳调节阴阳 不同年龄阶段应当注意的养生方法不同年龄阶段应当注意的养生方法 古代房中术古代房中术 2、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高世拭注:高世拭注:“察同者,于同年未衰之时而省察之,智者察同者,于同年未衰之时而省察之,智者之事也。察异者,于强老各异之
31、日而省察之,愚者之事之事也。察异者,于强老各异之日而省察之,愚者之事也。也。”3、身长清:清,同凊,寒冷。、身长清:清,同凊,寒冷。 44ppt课件 主寒主寒:身寒:身寒 战栗战栗 厥冷厥冷 伤阳伤阳:汗出:汗出阳气虚弱,卫表不固阳气虚弱,卫表不固 身热身热 喘粗喘粗 汗不出汗不出阳气郁闭,腠理闭塞阳气郁闭,腠理闭塞 素问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要精微论:“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 齿干齿干 烦闷烦闷一、阴阳偏盛的病变一、阴阳偏盛的病变1、阳胜、阳胜2、阴胜、阴胜主热主热伤阴伤阴45ppt课件 阳胜阳胜热邪伤阴,胃阴竭绝热邪伤阴,胃阴竭绝阴竭不濡阴竭不濡 急下存阴急下存阴承气汤承气汤
32、 阴伤阴伤寒邪伤阳,脾阳衰败寒邪伤阳,脾阳衰败阳微不化阳微不化 温阳通下温阳通下大黄附子汤大黄附子汤二、阴阳偏盛病变的预后二、阴阳偏盛病变的预后腹满腹满脾胃衰败脾胃衰败46ppt课件三、阴阳偏盛证与四时气候的关系三、阴阳偏盛证与四时气候的关系阳胜阳胜能夏不能冬能夏不能冬夏热助阳夏热助阳阴胜阴胜能冬不能夏能冬不能夏冬寒助阴冬寒助阴47ppt课件1、掌握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重视中年养生。、掌握人体生长发育规律,重视中年养生。2、调摄精神。、调摄精神。 四、调理阴阳为养生的关键所在四、调理阴阳为养生的关键所在“人至中年,肾气日衰,加之逸欲,便成虚损。人至中年,肾气日衰,加之逸欲,便成虚损。”李挺李挺医
33、学人门医学人门“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故人于中年左右,当大为修理一番,则再振根基,尚余强半。”张介宾张介宾景岳全书景岳全书中兴论中兴论48ppt课件第六段第六段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养生问题天人合一思想下的养生问题(自学)(自学)49ppt课件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是不如右强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是不如右强也。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帝曰:何以然?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
34、不便也。并于上则上盛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惧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方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方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明为之纲纪,故能以
35、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50ppt课件第
36、七段第七段治病必求阴阳及早期治疗治病必求阴阳及早期治疗51ppt课件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干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干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
37、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接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善诊者,察色接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急、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部分;视喘急、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52ppt课件1、从阳引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从阴引阳:阴:阴分体内,五脏,阴经,右部,下部等阳:阳分体外,六腑,阳经,左部,上部等杨上善,张志聪引:引导经络之气从阴分引导经络之气以调节阳分的虚实,从阳分引导经络之气以调节阴分的虚实。2、见微
38、得过,用之不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见到细微的变化就知道疾病的发展趋势,这样治疗就不会有差错。校注校注53ppt课件3、审清浊而知部分、审清浊而知部分审察色泽的明润与晦暗,审察色泽的明润与晦暗,而得知面部病色的分部。而得知面部病色的分部。4、词解、词解3权:秤锤。权:秤锤。“冬应中权冬应中权”沉沉衡:秤杆。衡:秤杆。“秋应中衡秋应中衡”浮浮规:作圆之器。规:作圆之器。“春应中规春应中规”弦弦矩:作方之器。矩:作方之器。“夏应中矩夏应中矩”洪洪54ppt课件5、尺寸、尺寸 寸,及寸口脉。寸,及寸口脉。 尺,指尺肤诊。尺,指尺肤诊。 55ppt课件一、早期诊治的重要性(一、早期诊治的重要性(“
39、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的思想)皮毛皮毛肌肤肌肤筋脉筋脉六腑六腑五脏五脏二、不同邪气侵犯的部位规律二、不同邪气侵犯的部位规律天之邪气天之邪气多为温热阳邪多为温热阳邪外邪无形,伤人五脏外邪无形,伤人五脏地之邪气地之邪气多为寒湿阴邪多为寒湿阴邪多从皮毛入,伤皮肉筋骨多从皮毛入,伤皮肉筋骨饮食寒热饮食寒热多为饮食不节多为饮食不节有形实邪,伤人六腑有形实邪,伤人六腑56ppt课件 从阳引阴从阳引阴 从阴引阳从阴引阳 疏通经气疏通经气 以左治右以左治右 调整阴阳调整阴阳 以右治左以右治左1.诊断诊断 以我知彼以我知彼以常衡变以常衡变 以表知里以表知里司外揣内司外揣内 审察病情审察病情 以观过与不及以观过与不及辨清虚实辨清虚实 把握病机把握病机 见微得过见微得过见微知著见微知著三、针刺诊疗法则三、针刺诊疗法则2、治疗、治疗57ppt课件1 1、阴阳为纲、阴阳为纲四、阴阳及四诊在诊断中的意义四、阴阳及四诊在诊断中的意义察色察色按脉按脉阳阳明润光泽明润光泽浮滑浮滑阴阴晦暗枯槁晦暗枯槁沉涩沉涩58ppt课件审清浊审清浊视喘息视喘息观权衡规矩观权衡规矩2、四诊分察、四诊分察听音声听音声望望闻闻问问切切目的目的按尺寸,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观浮沉滑涩上述分含上述分含知病所主知病所主知病所生知病所生无过无过不失不失病因病因病机病机病位病位病性病性知所苦知所苦知部分知部分59ppt课件NEXT60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