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对大肠腺瘤性息肉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2 大肠腺瘤样息肉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腺瘤一癌序贯学说已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早期诊断腺瘤样息肉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意义重大,发现并切除大肠腺瘤可有效地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CLE对于管状腺瘤的诊断优势在于,它借助激光共聚焦成像的方式,显示大肠粘膜层的组织学结构,从而为管状腺瘤的镜下组织学诊断提供可能。3 大肠息肉在临床上可以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和息肉综合征。 其中肿瘤性息肉也称之为腺瘤样息肉 (adenomatouspoly),由于其恶变几率相对较高,成为多年来的研究热点。 腺瘤样息肉的组织学分型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
2、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三个类型。 其分型一般依据绒毛状成分的多少来划分:绒毛成分占20%以下为管状腺瘤,20%一80%为管状绒毛状腺瘤,80%以上为绒毛状腺瘤。 4 目前国内对于大肠腺瘤性息肉的诊断方法主要是:X线钡餐造影或气钡双重造影、内镜检查,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研究资料较少。5 比较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与对大肠腺瘤性息肉的诊断价值。6 吉林大学内镜中心为省级内镜培训基地及质控中心;具备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CLE)及窄带成像技术(NBI)内镜及所需其他设施,因此,完全可以开展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与窄带成像技术与对大肠腺瘤性息肉的检查及诊断。7 筛选符合该实验的患
3、者,排除不符合检查标准,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普通肠镜检查,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检查,窄带成像技术检查,取活检送病理 。8 隐窝圆形或卵圆形,隐窝腔大小不一,部分呈囊性扩张。 可见到复层上皮,伴有杯状细胞减少,无细胞异型性。 间质血管增粗,炎性细胞浸润。9 隐窝腔狭长、窄小、弯曲毛状,可见到复层上皮,伴有杯状细胞减少,细胞核增大增粗,炎性细胞浸润。10 兼有管状腺瘤及绒毛状腺瘤的特点。11 (1)CPI型:腺管周围呈规则的六角型蜂窝样微血管(直径861812419 um),多见于正常黏膜和增生性息肉; (2)CP一11型:微血管直径粗于正常,腺管周围呈管状和卵圆状微血管(直径13133um),部分
4、蜂窝样微血管残存,多见于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3)CPIII型:腺管周围不规则微血管粗细不等、走向中断和密度增加(直径1830119876um),蜂窝样微血管被破坏,多见于癌性肿瘤。CP为微血管形态12 (1)正常结构:pit周围微血管形态呈蜂窝样行走,多见于正常黏膜; (2)不清楚结构:难以清楚地观察微血管形态,多见于增生性病变; (3)网状结构:呈粗大椭圆形微血管,多见于管状腺瘤管状腺瘤; (4)密集结构:微血管粗大而密集,被覆上皮充血明显,多见于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或管状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或侧向发育型肿瘤(LST); (5)不规则结构:呈粗大蛇形微血管,多见于高级别瘤变和癌; (6)稀疏结构,微血管分布明显减少,多见于癌。Pit为腺管开口13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门诊及病房大肠息肉患者。 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对患者行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及NBI检查并记录数据。 2012年7月至2012年末进行数据整理、比较、分析,撰写论文。14 与病理结果比较,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于诊断大肠腺瘤性息肉较NBI技术有优势 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