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797687 上传时间:2022-05-27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6.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需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20世纪之后,在中国,文言文的地位逐渐被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

2、标注标点符号。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远上寒山石径,白云生处有人家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文言名著举例千家诗诗经论语春秋战国策千家诗诗经论语春秋战国策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史记三国志汉书后汉书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

3、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第一个“文”字,是美好的意思。“言”字,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两字,即书面语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在中国古代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才取得正式书面语的资格。 最后一个“文”字,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使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口语)、“书面语言”(书面语)来表述,是不同的,比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吃饭了吗?”,而

4、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述,却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这里,“饭”名词作动词用,意思为吃饭。中国在1918年以前,所有的文章都是用文言文书面语言写成的。现当代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在中华数千年历史中,语言的口语变化非常大,可是文言文却保持相近的格式。文言文能让不同语言使用者“笔谈”,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却不会非常困难的沟通方法。 我 吃 饭主语谓语宾语(伤心)的(饥饿)的 (在家里)(狼吞虎咽)地(妈妈做的)(香喷喷)的定语定语地点方式状语1.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2.状语修饰物语3.主语和宾语是名词4.谓语是动词定语+的+名词(主语/宾语)状语+地+动词(谓语)主谓宾、定状补,主干

5、枝叶分清楚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基本成分主谓宾,连带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定语必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不马虎六种关系辨分明,分析正误不马虎在汉语中,在多数情况下,补语一般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前面有一个助词“得”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补语是述补结构中补充说明述语的结果、程度、趋向、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可能、状态、数量等的成分。补语与述语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被补充、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他跑很。快得主语谓语补语王冕爱画荷花;他画得非常好文言句式与现

6、代汉语句式基本相同。他们都分单句和复句,都有主谓宾和定状补六大成分。句子的语序也基本相同。当然,他们之间还有相异的地方,学习文言句式,要努力把握它和现代汉语句式的相异点。虽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子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文言文有些实词和现代汉语用法不同,因此就出现了一些特殊句式。要想学好文言文,正确理解句子含义,领会文章内容,就必须掌握文言特殊句式。我们常讲的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和固定句式。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者,.者也”等句式。如: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

7、.陈胜者,阳城人也。3.项脊轩,旧南阁子也。4.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5.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等表示判断。如:1.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3.即今之傫然在墓者。4.梁父即楚将项燕。5.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3.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 不多也。 4.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1.“见”“见于”“于”表被动。如:

8、1.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2.臣诚恐见欺于王。3.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4.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5.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2.“为”“为所”表被动。如: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3.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4.为予群从所得。5.恐为操所先。文言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微斯人,吾谁与归?”(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3)借助“之”“是”将

9、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文言文教参所谓宾语前置,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如:“洎不之信”中的“之”就是前置的宾语。宾语前置通常分为四种情况。 (1)用“之”使定语后置。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2)用“者”的后置。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利”“强”都是后置定语。文言中的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文言文中,

10、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都会置于句后作补语。如:“于富者”就是置于句后作补语的介词短语。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如:“甚矣,汝之不惠。”“美哉,我少年中国。”1.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入二三里,(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yu)乐(l),与人乐(yu)乐(l),孰乐(l)?(王)曰:不若与人。”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句通常有:2.省略谓语。如

1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奈)何、孰与、得无乎、孰若。例如: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之战)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孟子梁惠王上)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办

12、”,-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为“怎么样”,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一般地说,“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二、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无乃乎、得无乎。例如: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何之有”可译作“有什么”,“何功之

13、有”即“有什么用处”,是反问句。其用法特点是:何+名词+之+有。“何以为”、“何为”可译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什么”,“为”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什么呢”,“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么呢”。“不亦乎”译作“不是吗”。“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三、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 见的有:得无乎(耶)、无乃乎例如: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得无乎(耶)”、“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都表示推测、估计。“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

14、“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四、表感叹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为“多么”。何之,解释为“怎么这样啊”。例如:1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1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16痛定思痛,痛何如哉!(指南录后序)五、表判断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是之谓、此之谓。例如:17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18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此之谓也。(孟子离娄)17句中的“是之谓”可译作“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谓”只能译作“就是说这个”。这两句均为判断句,不过

15、这里的“是”或“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因此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并且不使用标点,在“白话文运动”之前,除了白话文小说外的文章均是由文言体写成,包含了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 古汉语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至于代词,在古汉语中,因其语法作用特殊,一般归为虚词。文言词汇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实词,较难掌握的也是实词。熟悉实词主要是掌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知识。1. 识别通假字,掌握其本字、读音和意义。古今通假现象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一要掌握通假现象的原则,即通假字和本字读音必须

16、相同或相近,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中“要”通“邀”,读作“yo”;二要靠平时积累,牢记所学课文中注释所指出的通假字。注意,如果通假字与本字读音不同,应读本字的现代读音。如“火齐之所及也”中“齐”通“剂”,应读“j”。2. 辨析词的古今义,古今异义的词语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之一。一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积累课内所学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如“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中“河”专指“黄河”;而现在已是一个普通名词,成为河流的通名。再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中“走”是“跑”的意思;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是“行走”。二要注意不要把连在一起的两个文言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双音

17、合成词。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中间”是两个词,意思是“里面夹杂着”。3. 正确解释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情况很多,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一个意义,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多义词的情况,这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基础。怎样确定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内容来考虑。如“温故而知新”,“故”的意思是旧的,“桓侯故使人问之”,“故”意思是特意。在学习时,还应对一词多义现象及时总结、归纳,并牢记例句。4. 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词类一般是比较稳定的,但是有些词在特殊情况下会改变它的词性,起了另一类词的作用。这种特殊的语言

18、现象叫“词类活用”。例(1)妇抚儿乳。乳,本义是“奶”,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喂奶”。例(2)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弛,形容词作动词,放下。例(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在这里表示“运”的工具,译为“用土筐”。例(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乱,“使混乱”;劳,“使劳累”。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准确掌握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十分重要。而唯有熟读、精思才能摸到门道,掌握规律。因此,课文要认真学,有些典型句子要背诵,常见虚词的用法可以整理成表,这样才便于记忆。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 文言文

19、翻译的原则 将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这是学习文言的综合性训练,多做这方面练习,对于深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大有裨益,文言文翻译也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有三点:首先要忠于原文。其次语句要通顺。表意要明确,语气不走样,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再其次是要文字优美,亦即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这就是所谓的信、达、雅。同学们在翻译文言文时只要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要做到准确、通顺,就要多学多练,平时除学好文言课文,还要多看些课外的文言文章,多积累些文言实词、虚词,熟悉文言句式的特点,还要掌握必要的历史文化常识

20、。另外,也要讲求翻译技巧。翻译文言文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用补,就是指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翻译时要补足。如“帝感其诚”在动词“感”后面省略了介词“于”,相当于“被”,译时补出,全句可译成“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删,是指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等,翻译时要删去。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久”后的“之”,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删去。留,是指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年号、国号、器具等,翻译时要保留,可照录不译。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变,指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变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何苦而不平”,此句可变为“苦何而不平”的形式。换,是指

21、把文言词语换成恰当的现代汉语的词语。如“吾与汝毕力平险。”句中“吾”、“汝”应分别换成“我”、“你们”。1. 在整体感知课文大概内容的基础上,逐段概括内容要点,然后“合并同类”,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弄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路也就把握住了。2. 注意文体特点,把握核心句和关键句。核心句指对主旨做出概括、提示的句子。把握了核心句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关键句指那些在思路的展开、主旨的表现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3. 结合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领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评判文章的社会意义。4. 重视诵读。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思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2、。5. 分析写法、品味语言。(1)分析选材和剪材有什么特点。分析作者为什么选这些材料,哪些详写,哪些略写,详略安排对表现中心意思有什么作用。(2)分析写人、写景、记事的方法。(3)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一、学习文言文,最应该下功夫的是文言字词、句式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才可能顺利地阅读文言文。1.重视预习,学会自学课前一定要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不要坐等老师来讲解。预习时注意找出疑难字句提交课堂讨论,向老师、同学请教。对重点字词要进行归类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相当多的文言实词是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我们要善于记忆、比较、归纳、整理,把“字词”学“活”。2.遵循“字不

23、离句”的原则去理解、体会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其意义、用法总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显示出来的,积累文言字词不要死记硬背,而应结合“语境”去揣摩。3.要牢牢记住主要文言句式主要文言句式有五种:判断句、疑问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每种又有几种不同形式,记住形式,便于识记和理解。二、语文教材强调文言文的朗读、背诵,其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多读多背来掌握文言知识,理解文意,培养语言感悟能力。诵读可分四步进行:1.借助注释,粗读课文预习时完成粗读任务。粗读的首要任务是疏通文字,然后在此基础上感知课文,从整体上初步地把握课文结构。结合注释,根据上下文读两三遍,再连猜带蒙,对课文内容应该能了解六七成了。粗读中要画出疑难词句,以备在课堂上提交讨论。2.质疑、解难、细读课文通过课内细读,要能准确地正音、正形、断句,要解决粗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要对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要增进对文章内容的理解。3.深入领会,精读课文精读时要力求读出语气、语调和节奏。通过精读,更深入地感悟、理解作品,体会文章的情感,把握文章的特色。4.鉴赏评价,熟读课文这一步主要靠课后同学们主动进行。要熟读成诵,要强化文言字词的学习效果,深化对课文内容、结构的理解。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评价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中考文言文基础知识系统复习ppt课件(43页).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