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体穴位按摩法人体穴位按摩法 康复科:汪洁康复科:汪洁 2016.5.28 2016.5.28 适应症适应症1 骨伤科疾病 颈椎病 落枕 腰椎间盘突出症 肩周炎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2 外科疾病 慢性前列腺炎 慢性阑尾炎 乳痈3 内科疾病 胃脘痛 心悸 失眠 头痛 感冒 久泻 中风后遗症4 妇科疾病 痛经 闭经5 儿科疾病 腹泻 疳积 惊风 遗尿 小儿麻痹后遗症6 五官科疾病 鼻炎 耳鸣 近视概念概念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以疏通筋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保健强身目的的操作技术禁忌症禁忌症各种出血性疾病,皮肤破损处,年老体衰者,过饥过饱
2、,以及女性月经期、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行穴位按摩.常用手法常用手法1按法:用拇指的指腹、单掌或双手掌按压体表,停留一定时间,直至有得气感.常与揉法组合使用.适用于全身各部穴位.注意用力要由轻渐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2揉法:用掌跟、大鱼际或手指指腹在体表作环形运动,以带动皮下组织回旋运动的一种手法.用手指称指揉法.适用于面积较小的部位.用手掌或掌跟称掌揉法适用于较大面积的部位如肩背、腰部.手法频率:120-160次/分.常用手法常用手法3摩法:用掌面或指腹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手法频率:120次/分.此法刺激轻柔,具有理气和中、消食导滞、调节肠胃功能的作
3、用.常用于胸腹、胁肋部.4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指腹紧贴皮肤,做上下、左右往返移动.用力要轻而不浮.此法具有开窍醒神、舒经活络的作用.适用于头面及颈项部.常用手法常用手法5拿法:捏而提之谓之拿.拇指与食、中两指指尖夹提受术部位的一种手法.由轻而重,缓和而有连贯性.适用于胃肠功能紊乱、腰腿痛、肌肉疲劳.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操作前修剪指甲,以免损伤病人皮肤.2 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手法可适当轻些,腰、腹部按揉时,应嘱病人先排尿.4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自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相应处理.5个别
4、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疼痛、青紫现象,一般可用轻手法继续按揉,症状严重时应停止操作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治疗.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操作前修剪指甲,以免损伤病人皮肤.2 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注意防寒保暖.3操作时用力均匀、柔和、禁用暴力.初次接受治疗的病人手法可适当轻些,腰、腹部按揉时,应嘱病人先排尿.4按摩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如病人出现头晕、目眩、恶心、自汗等不适,应立即停止操作,做好相应处理.5个别病人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的疼痛、青紫现象,一般可用轻手法继续按揉,症状严重时应停止操作待局部情况好转后再进行治疗.常见病按摩穴位及手法常见病按摩穴位及手法1、胃脘痛治则:理气和胃止痛手法:摩法、揉
5、法、按法取穴:中脘、合谷、足三里操作操作: :1、患者仰卧位,术者坐于患者右侧,以拇指按揉中脘约5min.2、在腹部顺时针施摩法或揉法约5min.3、按揉内关、足三里各1min.注意:对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期的患者,一般不宜手法治疗.穴位定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合谷: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常见病按摩穴位及手法2、头痛治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手法: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叩法、拿揉法穴位:印堂、太阳、风池操作操作: :1、患者仰卧位,术者以双拇指桡侧于患者印堂至额上神庭穴交替直推(开
6、天门)约2min.2、以双拇指指腹自眉头向眉梢轻抹(推坎宫)约2min.3、以中指或拇指轻揉双侧太阳穴(运太阳)约2min.4、叩打整个头部约1min、拿揉患者颈项及风池穴约2min.穴位和经络不能随便按敲的。如果应用不当,反而会对身体有害。如果逆理而动,会加重病症。下面几种简单的方法,可以判断穴位和经络的按摩手法和敲击方法。一、穴位的按摩。我们日常按摩的保健穴位有:百会、太阳、风池、劳宫、内关、养老、足三里、涌泉、太冲、太溪、合谷、膻中等穴位,其中合谷、足三里、涌泉、内关称为四大养生穴。穴位的按摩方法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轻为补,重为泻。二是点按的方向。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三是与呼
7、吸的关系。呼气时按,吸气时松。经络的敲击经络的敲击我们最常敲击的经络有:心包经、胆经。此外,根据需要也可以敲胃经、大肠经、小肠经、肝经、三焦经、脾经。心经多用拨的手法,肾经多用疏道的手法。膀胱经在背后的部分自己无法调理,委中往下一段自己可以按揉。经络敲击也有两个注意点:一是力度轻重。轻快短为补,重慢长为泻。二是敲击的方向。顺敲为补,逆敲为泻。经络以起点为依据,可分为手经和足经。手经和足经都又分为阳经和阴经。以下可以清楚地判断经络的顺逆和补泻。 由上到下 由下到上手阳经、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经 逆/泻 顺/补手阴经、肺经、心包经、心经 顺/补 逆/泻足阳经、胃经、胆经、膀胱经 顺/补 逆/泻足阴
8、经、脾经、肝经、肾经 逆/泻 顺/补如手厥阴心包经为手阴经,对照上表,由上到下敲为顺,是补手法。由下到上为逆,是泻手法。其他经络,同理类推。几个注意点几个注意点1、心包经一般为补,夏天心火旺的时候可以逆敲,泻心火。2、实症为补,虚症为泻。如治小儿近视,为虚症,肝开窃于目,应该泻法敲肝经。便秘,应该泻法敲大肠经。感冒,要泻法敲肺经。3、肾经任何时候只能补,不能泻。对照上表,应该由下往上敲或者疏通。4、一些深入肌肤的穴位,即使补法也要用力按。如足三里,风池,昆仑。5、胆经多从上往下敲,用补法。但在大腿部肌肉发达,补法也是得用力,主要是环跳、风市、中渎、膝阳关等穴位要用一定的力度敲击。过了膝盖,从阳陵泉开始往下要手法略轻。6、膀胱经的俞穴,如肝俞、胃俞等穴位,俞为通道,而人的后背最易受寒堵塞,需要一定的力度按揉,打通通道。7、中医手法有十种,现在只提了两种。其他一些手法也基本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比如采用揪和拍,肯定是虚症。如咳嗽,在咽喉部揪痧,心血管疾病在心包经拍痧。刮的手法也是适用顺逆和补泻关系的。8、要灵活运用中医的五行理论。主要是正确判断经络之间的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确定补泻治疗手法,再用本文的方法判断方向和力度。如调理肾经,一般来说肾经出现问题都是虚症,肾经要补。肺运肾水,肺经要补,脾经和肾经隔一位,要泻。所以,总的调理思路应该是:疏通肾经,补肺经,泻肝经和脾经。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