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1 1m足太阴脾经1PPT课件(一)经脉循行m1 1、原文、原文m灵枢灵枢. .经脉经脉:脾足太阴之脉:起脾足太阴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循指于大指之端,循指内侧内侧白肉际白肉际,过,过核核骨骨后,上内踝前廉,后,上内踝前廉,上上腨腨内,循胫骨后,内,循胫骨后,交出厥阴之前,上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入循膝股内前廉,入腹,属脾,络胃,腹,属脾,络胃,上膈,挟上膈,挟咽咽,连,连舌舌本本,散舌下。,散舌下。 2PPT课件(一)经脉循行 其 支 者 :其 支 者 :复从胃别,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上膈,注心中。中。 脾之大络:脾之大络:名曰大包,名曰大包,出渊液下三出渊液下三寸,布胸胁。寸,布胸
2、胁。 3PPT课件2、词 解:11白肉际白肉际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 又称赤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 22核骨核骨第一跖趾关节隆突。第一跖趾关节隆突。 33腨腨小腿肚,即腓肠肌部。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44咽咽指食道。指食道。 55舌本舌本舌根部。舌根部。 4PPT课件3、体 表 路 线 起于足大趾端的隐白穴起于足大趾端的隐白穴内踝前内踝前小腿内侧中小腿内侧中间间内踝上内踝上8 8寸处交于肝寸处交于肝经之前经之前膝股内侧前缘膝股内侧前缘腹(前正中线旁开腹(前正中线旁开4 4寸)寸)胸(前正中线旁开胸(前正中线旁开6 6寸)寸)止于腋下第六肋间的止于腋下第六肋间的大包穴。(在腹部
3、分出大包穴。(在腹部分出流注心中交于心经)。流注心中交于心经)。 5PPT课件4、体 内 联 系m属脾,络胃。属脾,络胃。m并与咽(食道)、舌、心联并与咽(食道)、舌、心联系。系。 6PPT课件脾2 2m(二)病候(二)病候m 灵枢经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m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痛,体重不能动摇,食不下,烦心,心下急痛,溏瘕泄,水闭,黄疸,不能卧,强立股膝内肿、厥,足大指不用。m 脾之大络实则身尽痛,虚则百节皆纵。m(三)主治概要(三)主治概要m 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和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7PPT课件脾3 3m(四)腧
4、穴)腧穴(共21穴,左右42穴)m 1 1、隐白、隐白* * (SP1SP1)井穴)井穴m 定位 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0.1(指寸)。m 【功能】理脾统血,宁神定志m 【主治】m 1 1、本经病:m运化失司,气机不畅:腹胀、暴泄、善呕; ;m脾失健运,统摄无权:崩漏、吐血、衄血、尿 血、 便血,尤以“功血”效好,宜灸。 m 2 2、开窍醒神、泻热清神:昏厥、惊风、神志病、癫狂、多梦、烦心善悲m 【操作】点剌艾灸;浅剌。m 【现代应用】m1 1、功血; 2 2、小儿夜啼(灸法);3 3、月经过多; 4 4、崩漏; 5 5、中枢性下肢瘫痪; 6 6、红斑性肢痛症;
5、7 7、末梢神经炎。8PPT课件脾4 4m 2 2、大都、大都 (SP2SP2)荥穴)荥穴m 定位定位 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趾关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m 主治主治 m(1)腹胀,胃痛,消化不 良,泄泻,便秘。m(2)热病,汗不出,体重肢肿。m(3)心痛,心烦。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9PPT课件脾5 5m3 3、太白、太白* * (SP3SP3)输穴;原穴)输穴;原穴m 定位定位 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一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m 主治主治 m主治脾脏病及与脾相关的脏器病。m 本穴是治疗脾胃虚弱重要穴位。
6、m 脾虚生化之源不足引起的病症,如气血亏虚症,乳汁不足、肌肉无力;m 脾失统摄所致失血证,如崩漏、便血等。m 又治与脾相关的病症,如胃肠病症:胃痛、呕吐、泄泻、便秘。m 配伍配伍 m (1)配公孙、大肠俞、三焦俞,有清利湿热的作用,主治肠鸣,腹泻。m (2)配复溜、足三里,有和胃调中的作用,主治腹胀。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10PPT课件脾6 6m 4 4、公孙、公孙* * (SP4)络穴络穴 八脉八脉交会穴交会穴 通冲脉通冲脉m 定位定位 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的前下方。m 主治主治 m 为治疗脾、胃、肠、腹、胸、为治疗脾、胃、肠、腹、胸、心、膈疾
7、患的常用穴心、膈疾患的常用穴m局部作用m远治:脾胃病胃痛、呕吐、消化不良、水肿m特殊:公孙与内关主治胃、胸、心部病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11PPT课件脾7 7m 5 5、商丘、商丘 (SP5SP5)经穴)经穴m 定位定位 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m 主治主治 m1、消化系统疾病:胃炎,肠炎,消化不良,便秘,痔疮,黄疸; m2、运动系统疾病:腓肠肌痉挛,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脚气;m3、其它:小儿惊厥,百日咳,水肿。 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12PPT课件脾8 8m 6 6、三阴交、三阴交* * (
8、SP6)(为足三阴经交会穴 )m 定位定位 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m 主治主治 m是治疗男女生殖泌尿系病、血证和妇科病常用穴。m局部:下肢病m远治:脾病脾虚所致肠鸣泄泻、消化不良。m特殊:m 、妇科病:经、带、胎、产。m 、血证:肝藏血、脾统血、肾主藏精,精生血;本穴有摄血、凉血、补血、活血功效;对各种原因而致的出血、 血虚、瘀血、血热等病症有效。m C、生殖泌尿系病m D、皮肤病:皮肤病与风、湿、血有关,本穴能凉血、补血、活血、祛湿,对血热、血虚兼湿所致的病症有效。m面部黑变病,面部色素沉着,眼睑下垂,面肌痉挛 脱发,浮肿,神经性皮炎等。m 、孕妇禁针。与
9、合谷相配13PPT课件脾9 9m 配伍配伍 m (1)、配天枢、合谷,有清热除湿,健脾和中的作用,主治小儿急性肠炎。m (2)、配中脘、内关、足三里,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m (3)、配阴陵泉、膀胱俞、中极,有渗湿利尿的作用,主治癃闭。m (4)、配中极、天枢、行间,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m (5)、配阴陵泉、四白、足三里、脾俞、肝俞、肾俞、光明,有益气健脾生津,滋养肝肾,补肾填精的作用,主治神水将枯。m (6)、配外麻点、切口旁针;太冲、下巨虚;内关、足三里,均有良好的镇痛的作用;是剖腹产麻醉最常用的基本方。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0、m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m(1)三阴交分别配外麻点、切口旁,太冲、下巨虚,内关、足三里,均有良好镇痛作用,是剖腹产针麻剖腹产针麻最常用的基本处方。m(2)电针犬的“三阴交”、“照海”、“膀胱俞”、“肾俞”等穴可引起输尿管蠕动增强和尿量增加。m(3)有报道表明,用三阴交配气海、肾俞治疗痛经痛经125例,取得良好效果。m(4)有报道、针三阴交、肩外俞等穴妇女避孕率可达66.6%。另有报道,针三阴交可使孕妇子宫收缩,并可使继发性闭经继发性闭经病人出现激素撤退性出血现象。14PPT课件脾1 10 0m 7 7、漏谷、漏谷 (SP7)m 定位定位 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
11、6寸,胫骨内侧缘后。m 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趾长屈肌、胫骨后肌。浅层布有隐神经的小腿皮侧皮支和大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静脉。m 主治主治 (1)腹胀、肠鸣。m (2)小便不利,遗精。m (3)下肢痿痹,腿膝厥冷,足踝肿痛。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15PPT课件脾1 11 1m 8 8、地机、地机* * (SP8)m 定位定位 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m 主治主治 脾病脾失健运脾失健运所致的病症,如腹胀、痛、食欲不振、泄痢;脾虚水湿内停脾虚水湿内停所致:水肿、小便不利;脾不统脾不统血,血不归经血,血不归经所致
12、便血、尿血、紫癜等慢性出血性病变 。m1、妇产科系统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阴道炎; m 2、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腰痛,遗精,精液缺乏; m 3、其它:胃痉挛,乳腺炎,下肢痿痹。 m 本穴出现压痛提示有胰腺疾患,与胰俞、中脘、水分互参可协助诊断急性胰腺炎。 m 配伍配伍 m (1)配血海,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m (2)配肾俞、中极、三阴交,有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的作用,主治痛经。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m 现代研究现代研究 m(1)地机配血海地机配血海,埋针埋针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有良好效果。m(2)有实验资料表明,针曲池、地机等穴,可引起胰
13、岛分泌功能增强,但针足三里未见明显变化,说明地机等穴与胰岛细胞的分泌功能有密切关系。 16PPT课件脾1 12 2m 9 9、阴陵泉、阴陵泉* * (SP9)合穴m 定位定位 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m 主治主治 是治疗脾不化湿、湿困脾土,聚湿生痰和脾虚及胃及肠病症的常用穴,为治湿要穴。m局部作用:下肢病变m远治作用:脾病脾失健运,水湿停滞引起的腹胀、水 肿、黄胆、小便不利。m特殊作用:为治湿要穴mA、水湿引起的病症:湿阻上焦头胀重; 湿阻中焦脘腹痞满;湿注下焦小便淋浊、湿疹;水湿泛滥:水肿m 、脾虚聚湿生痰病症:m 犯胃、犯肺、犯中焦悬饮(胁下)、支饮(膈下)、痰饮
14、(肠胃)、溢饮(肌肉)。m 配伍配伍 m (1)配三阴交,有温中运脾的作用,主治腹寒。m (2)配水分,有利尿行水消肿的作用,主治水肿。m (3)配三阴交、日月、至阳、胆俞、阳冈,有清热利湿的作用,主治黄疸。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17PPT课件脾1 13 3m 1010、血海、血海* * (SP10)m 定位定位 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头的隆起处。 m 主治主治 为主治血证病和同血分、湿气相关的皮肤病及过敏性病变的常用穴m 1、局部:下肢病变m 2、远治:脾失统摄崩漏、月经不调;m 3、特殊:m A、血证要穴:以活血化瘀为主m B、皮肤病:与血、湿
15、有关者瘾疹、丹毒m 、湿热下注:下肢湿疹m D、黄褐斑、面部色素沉着、痤疮、面部黑变病、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脱毛、多毛症等。m 配伍配伍 m (1)配带脉,有调经统血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m (2)配犊鼻、阴陵泉、阳陵泉,有舒筋活络,利关节的作用,主治膝关节疼痛。m (3)配合谷、曲池、三阴交,有疏风清热凉血的作用,主治荨麻疹。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18PPT课件脾1 14 4m 11 11、箕门、箕门 (SP11)m 定位定位 正坐或仰卧伸下肢。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m 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浅层布有股神经前皮支,大隐静脉的属支。深层
16、有股动、静脉,隐神经和股神经肌支。m 主治主治 (1)小便不利,遗尿。m (2)腹股沟肿痛。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3-0.5寸。19PPT课件脾1 15 5m 1212、冲门、冲门 (SP12)m 定位定位 仰卧。在腹股沟外侧,距耻骨联合上缘中点3.5寸,当髂外动脉搏动处的外侧。m 主治主治 1、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尿潴留,睾丸炎; m2、妇产科系统疾病:子宫内膜炎,乳腺炎,乳少; m3、其它:胃肠痉挛。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7寸;可灸。20PPT课件脾1 16 6m 1313、府舍、府舍 (SP13)m 定位定位 仰卧。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冲门上方0.7寸,距前正中线4寸。m
17、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腹内斜肌、腹横肌。浅层布有旋髂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前支和第一腰神经前支的肌支及伴行的动、静脉。m 主治主治 (1)腹痛,疝气, 腹满积聚。m (2)霍乱吐泻。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21PPT课件脾1 17 7m 1414、腹结、腹结 (SP14)m 定位定位 仰卧。在下腹部,大横 m 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m 1515、大横、大横 (SP15)m 定位定位 仰卧。在腹中部,距脐m 中4寸。m 1616、腹哀、腹哀 (SP16)m 定位定位 仰卧。在上腹部,当脐m 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4寸。m 解剖解剖 皮
18、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m 主治主治 (1 1)腹痛,腹泻,大 便秘结。m (2)腹哀还可治疗泄 泻,痢疾,消化不良。 m 刺灸法刺灸法 直刺0.81.2寸;腹哀直刺0.50.8寸;可灸。22PPT课件m15.大横m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寸。m 【功能】调理肠胃m 【主治】为治疗肠腑病常用穴:泄泻、便秘、腹痛、肠痈等m【操作】直剌 23PPT课件脾1 18 8m 1717、食窦、食窦 (SP17)m 定位定位 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五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m 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锯肌、肋间外肌。浅层布有第五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深层有胸长神经的分支,第五
19、肋间神经和第五肋间后动、静脉。m 主治主治 (1)胸胁胀痛。m (2)嗳气,反胃,腹胀。m (3)水肿。m 刺灸法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24PPT课件脾1 19 9m1818、天溪、天溪 (SP18)m 定位定位 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 m 四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m 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浅层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胸内、外侧神经的分支,胸肩峰动、静脉的胸肌支和胸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m 主治主治 (1)胸痛,咳嗽。m (2)乳痈,乳少。m 刺灸法刺灸法 平刺0.50.8寸;可灸。25PPT课件脾2 20 0m1919、胸乡、胸
20、乡 (SP19SP19)m 定位定位 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三肋间隙,m 距前正中线6寸。m 2020、周荣、周荣 (SP20SP20)m 定位定位 仰卧。在胸外侧部,当第二肋间隙,m 距前正中线6寸。m 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胸小肌。m 主治主治 (1)胸胁胀痛。m (2)周荣可治疗咳嗽,气喘。m 刺灸法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灸。26PPT课件脾2 21 1m 2121、大包、大包* * (SP21SP21)脾之大络)脾之大络m 定位定位 侧卧举臂。在侧胸部,腋中线上,当第六肋间隙处。m 解剖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前踞肌。浅层布有第六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和胸腹壁静脉的属支。深层有胸长神经的分支和胸背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m 主治主治 m(1)胸胁胀满,胁肋 痛。m (2)咳嗽,气喘。m (3)全身疼痛,四肢无力。m(4)急性腰、颈、胸、背扭伤。 m 刺灸法刺灸法 斜刺0.5-0.8寸;可灸。27PPT课件谢谢谢谢28PPT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