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杨玉武杨玉武南开大学商学院南开大学商学院第一章第一章 导论导论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产业经济学的产生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l产业经济学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于1892年出版的产业经济学著作。l美国经济学会直到1941年才承认产业组织学识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l“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组织学这两个术语是同义词,他们所涉及的是关于企业及其所处产业的理论和经验性研究”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一、
2、产业分析的需要一、产业分析的需要l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怎样有效地分配使用其稀缺的生产资源与各种用途,以达到既定目标的一门学科。l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经济学也必然要不断发展和变化。l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由个量分析到总量分析到产业分析的过程。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个量分析个量分析l个量分析又称为微观经济分析,他以单个经济为主体的经济行为作为分析对象,考察厂商如何将其所拥有的有限资源适当地分配与其准备生产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以求得利润最大化;消费者或家庭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与其准备消费的各种商品或劳务上,取得最大的效用满足。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
3、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总量分析总量分析l所谓总量分析又称为宏观经济分析,他以国民经济中有关经济总量的变化及其规律为分析对象,考察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支出、银行信贷总额、货币发行量、物价水平、外汇收支等总量的变动及其相关之间的关系。总量分析从国民收入循环着手,分析情形成及分配;考察国民收入支出与国民收入来源之间的均衡以及由于不均衡所带来的失业、通货膨胀等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分析产业分析l所谓产业分析,就是根据某一特征而形成的企业群或企业集合即产业、产业之间的联系和联系方式、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以揭示产业发展演化的规律。第
4、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分析的特点产业分析的特点l产业分析的经济对象及非纯粹的经济个量,又非国民经济的总量,而是构成国民经济总体的各子系统及子系统之间关系的演化与发展。l产业分析比静态的各量分析和总量分析跟偏重于动态的分析,更偏重于各产业此消彼长的动态发展及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作用。l产业分析较之于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更具实用性,产业经济理论更多地是通过统计分析而得出来的。l产业分析也注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均衡问题,关注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内部,各种具体的生产和具体的需求之间,中间需求与中间供给,最终需求与最终供给以及各产业部门之间的均衡。是深入之社会再生产过程内的
5、一种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二、产业政策的实践二、产业政策的实践l产业政策是关于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l古代帝王的产业发展政策:古代中国的重农抑商、盐茶等的专营等。l现代产业政策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欧和日本等国家的重建和复兴;一批新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希望尽快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l法国于1947年开始实行指导性计划;印度和韩国于1950年颁布本国的产业政策;东欧、中国采取重工业优先发展政策。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日本的产业政策实践l19451950年,由于日本当时主要是将生
6、产和生活水平从大幅度的下跌中恢复过来,当时的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恢复生产,主要是以煤炭和钢铁两个恢复生产困难的工业部门为对象,采取倾斜式生产。l19511955年,由于战后剧烈的通货膨胀基本得到控制,国际贸易有所发展,此时的产业政策的中心目的在于企业合理化,对一些传统工业,如钢铁、煤炭、电力进行合理化整治,对新兴工业进行扶持。l20世纪5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快速发展,产业政策的总的目的在于提高增长率,以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实现充分就业,电子、机械以及消费品工业成为发展的重点。l20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产业政策变得十分广泛,包括为应对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而试图建立新的产业秩序的政策
7、,对现有一些茶叶设备投资进行干预的政策,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能源政策等等。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l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l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l广义产业是指国民经济中的各行各业,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一切领域。l狭义的产业专门指工业或成为制造业内部的各种工业部门或行业,如冶金、造船、汽车、电子、机械等部门,这些工业部门或行业也是有一些具
8、有相同生产技术特点或产业特点的企业组合而成的。l产业从本质上说是一些具有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集合。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具体研究对象l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既不是宏观的国民经济总量,也不是微观经济的单个经济体,而是介于宏观与微观之间的中观领域l具体而言,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发展的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l产业发展l产业结构l产业关联l产业
9、组织l产业政策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发展产业发展l产业是具有同类特征的企业的集合,它有着与单个企业发展不同的发展规律。l产业发展的主要研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产业政策等问题l产业发展规律主要是指一个产业的诞生、成长、成熟、然后走向衰退、淘汰的各个阶段需要具备的条件和环境,从而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l产业发展就是经济发展。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结构产业结构l产业结构就是产业间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l从经济发展的眼光看产业联系,包括产业之间的资源占用关系、产业结构的层次演化,为制定
10、经济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l产业结构规划、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布局等的研究都会对现实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关联产业关联l产业关联就是产业之间的联系。l产业关联更偏重于产业间的中间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等方面的具体、量化关系。l投入产出法是其重要的分析工具。通过分析可以认识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特征。l产业关联分析能够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这也是产业关联区别于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的一个主要特征。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组织产业组织l产业组织是指产业内企业的关系
11、构成和构成方式。l产业组织领域内的产业是指以同一商品市场为特征的企业集合。l产业内企业的关系本质上可以分为垄断与竞争关系。l研究产业内企业的关系:一方面是要考虑什么样的企业关系才能使企业具有活力,企业的效率最高,以及如何达到这种状态;另一方面是如何规范这些关系,使全社会资源配置更为有效、经济效益更好。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政策产业政策l产业政策是指产业保护、扶植、调整和完善等方面的政策总和。l对产业政策的研究,主要应研究产业政策的体系、目标,研究产业政策设计的约束和影响因素,研究产业政策的实施,研究产业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以及研究产业政策如何与其他经济政策的
12、配合和产业政策随产业发展状态变化而转换等问题。l产业政策类型广泛,包括产业进入政策、产业退出政策、产业转移政策、产业资源配置政策、产业保护政策、产业竞争政策、产业技术创新扶持政策等等。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围示意图产业经济学研究范围示意图企业企业产业产业部门部门国民经济国民经济产业内产业内产业间细分产业间细分产业间粗分产业间粗分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研究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产业联系理论产业联系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发展理论产业发展理论垄断价格理论垄断价格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部门结构理论部
13、门结构理论国民收入理论国民收入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l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l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l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一、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意义l有利于统一经济学科体系的建立l有利于经济学与管理学的沟通l有利于应用经济学的学科建设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二、研究产业经济学的实践意义l有利于建立有效的产业组织结构l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l有利于产业的合理布局
14、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现实意义l对我国的经济转型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l对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l对于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有重要意义l改善政府形象的有重要作用l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有重要意义第三节第三节 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二章第二章 产业形成与发展产业形成与发展l第一节 产业的形成与分类l第二节 产业的发展历程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的形成与分类产业的形成与分类l一、产业的含义l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l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一、产业的含义一、产业的含义l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l产业是社会生
15、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l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l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l产业的含义具有多层次性l产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内涵不断充实,其外延不断拓展 产业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产业从本质上说是具有相同生产技术或产品特性的企业集合。特性的企业集合。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二、产业的一般分类方法l关联方式分类法l三次产业分类法l国家标准分类法l国际标准分类法l两大部类分类法l农轻重分类法l生产要素分类法l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 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分类法就是将具有某种相同或相似关联方式企业
16、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关联方式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法。l技术关联分类法(是按照一些比较密切的技术关联关系,划分企业的经济活动。)l原料关联分类法(是按照具有相同或类似的原材料,性能相似的投入物或活动对象相似为依据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归类的一种划分方法。)关联方式分类法关联方式分类法l用途关联分类法(是将具有相同或相似商品用途的企业经济活动组成一个集合的分类方法。)l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政策中的不同战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产业)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主导产业l罗斯托指出,主导产业是指能够依靠
17、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l主导产业的特征: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引入新的生产函数;能够形成持续高速的增长率;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先导产业先导产业l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l这类产业往往对国民经济起引导作用,但未必起着支撑作用。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支柱产业支柱产业l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
18、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l这类产业往往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支撑作用,但未必起着引导作用。l先导产业 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重点产业重点产业l是指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l重点产业的概念比较模糊,缺乏科学性。他可以包括: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瓶颈产业、基础产业等等。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先行产业先行产业l狭义先行产业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这类产业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l广义先行产业包括了先导产业和狭义的先行产业。三次产业分类
19、法三次产业分类法l三次产业分类法由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l第一阶段:农业和畜牧业l第二阶段:以机械大工业迅速发展为标志l第三阶段:20世纪初,大量的资本和劳动力进入非物质生产部门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l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l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热水、煤气)和建筑业。l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第三次产业划分的标准和范围l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l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
20、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l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l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国家标准分类法国家标准分类法l是指一国(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该地)的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更加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l特点主要包括:(1)整体性、广泛性和权威性(2)强制性和代表性(3)明确的目的性(4)使用范围的有限性(5)科学性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lA农业、
21、林业、渔业、畜牧业(含5个大类)lB采掘业(含7个大类);lC制造业(含30个大类);lD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含3个大类)lE建筑业(含3个大类);lF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业(含2个大类);lG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含9个大类); (92个大类、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中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lH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含6个大类);l I金融、保险业(含2个大类);l J房地产业(含3个大类);l K社会服务业(含9个大类);l L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含3个大类);l M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含3个大类);l N科学研究和
22、综合技术服务业(含2个大类);l O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含4个大类);l P其他行业(含1个大类)。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l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于1971年编制和颁布的年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标准产业分类索引。l(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l(2)矿业和采石业;l(3)制造业;l(4)电力、煤气、供水业;国际标准分类法国际标准分类法l(5)建筑业;l(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l(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l(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l(9)社会团体、社会
23、及个人的服务;l(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生产要素分类法生产要素分类法l按照劳动、资本、知识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来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方法。l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资本、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活劳动特别是体力劳动所占的比重较大的产业。)l资本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活劳动、知识的有机构成水平较低,资本的有机构成较高,产品物化劳动所占比重较大的产业。)l知识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中对知识的依赖程度大的产业)。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l是指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l幼小产业(是指在开发初期因生产规模过小、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而不能享受规模
24、经济的好处并缺乏国际竞争力的产业。)l新兴产业(是指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新产业。这些新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均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的不同。 )l朝阳产业(是指新兴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进入技术不断成熟、平均成本不断下降、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的时期,处在这一发展时期的产业称为朝阳产业。)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l衰退产业(是指由于技术逐渐老化、需求逐渐萎缩、平均成本不断上升引起规模收益逐渐下降、产业规模逐渐缩小的产业。)l夕阳产业(是指衰退产业继续衰退下去,得不到政府的有关扶持,也没有某项技术的重大突破来改革原有的技术条
25、件而即将退出市场的产业或产业群。 )l淘汰产业(是指产业发展到一定时候,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三、产业的其他分类方法l四次产业分类法(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l生产流程分类法(上游产业、中游产业、下游产业)l霍夫曼分类法(消费资料工业、资本资料工业、其他工业)l钱纳里泰勒分类法(初期产业初期产业:用于满足基本需求、技术工业简单的产业,如食品纺织等;中期中期产业产业:主要包括中间品,如木材、橡胶等;后期产后期产业:业:主要是金属和机械制品)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的发展历程l一、农业的发展历程l二、工业
26、的发展历程l三、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一、农业的发展历程l农业的产生l古代农业l近代农业l现代农业二、工业的发展历程二、工业的发展历程l古代手工业l近代工业l现代工业三、服务业的发展历程三、服务业的发展历程l古代服务业l近代服务业l现代服务业第三章第三章 产业生命周期产业生命周期l第一节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l第二节 产业生命阶段l第三节 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因素分析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l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l二、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l三、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形态l四、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指标l五、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7、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l库兹涅茨,亚瑟伯恩斯,范杜因等的贡献l弗农(Raymond Vernon)的观点:产品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创新阶段、产品成熟阶段、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 一般情况下,企业都将生产向低收入、低成本国家和地区转移,产品返销到跨国公司母国或其他国外市场,发达国家逐渐放弃该产品而转向开发更新的产品,从而开始新一轮的产品生命周期循环。l迈克尔波特指出,这三个阶段分别代表了国际产业竞争中创新驱动型、投资驱动型和要素驱动型三种基本形式。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l阿伯纳西和厄特拜克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即AU模型,根据产
28、出增长率将产品生命周期划分为不稳定阶段、转换阶段和稳定阶段。l高特和克莱珀,按照产业中的厂商数目对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引入、大量进入、稳定、大量退出、成熟等五个阶段,从而建立起产业经济意义上的第一个产业生命周期模型,即G-K模型。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l1990年克莱珀和格莱特对G-K模型的改进。按照厂商数目重新将产业生命周期划分为成长、淘汰和稳定三个阶段。l1999年克莱珀指出:创新主要产生成本降低和质量提高的效果,这更有利于大企业;另一方面,厂商进入前的相关经历也会对进入后的绩效产生重大影响。二、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二、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l
29、所谓产业生命周期,是指某个产业在市场上从产生到衰退的时间周期。可以划分为:形成期(某个产业产生以后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缓慢增长的时期)成长期(某个产业的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迅速增长的时期)成熟期(某个产业的市场饱和,要素投入和产出规模进入缓慢增长的时期)衰退期(某个产业的要素开始趋于退出,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下降趋势日益增强的时期)o形成期形成期成长期成长期成熟期成熟期衰退期或衰退期或蜕变期蜕变期时间时间产产出出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示意图产业生命周期的一般形态示意图产业生命周期的几点说明产业生命周期的几点说明l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有规律的阶段性,不能保持永久的繁荣;l在产业生命周期
30、的不同阶段,要素投入、产出规模和市场需求的发展变化不同,利润有升有降;l产业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是紧密相关的;产业成长过渡或成长不足都会导致产业早熟或早衰现象,所以产业应当在每个阶段正常进行,充分经过每个阶段;l产业经过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还必须在每个阶段实现合理及时的转换。三、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形态三、产业生命周期的特殊形态l漫长型产业生命周期(典型的包括:人类基本生活必须的产业和基础产业)l快速型产业生命周期(快速发展迅速衰退)l夭折型产业生命周期(还没有进入成熟期就被市场淘汰;主要原因包括: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替代品,其次是技术本身不完善而被迫退市,第三是外来新产品的引入导致退市)l突变型产
31、业生命周期(包括:重大技术创新的出现,国内市场的开辟,国际市场的开拓,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等)四、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指标四、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指标l产业生命周期各个阶段识别的主要指标:产业的产出增长率(可以用产值及其增长率、销售收入及其增长率、产量及其增长率等指标)产业的投入增长率(可以用投入规模及其增长率、固定资产规模及其增长率、就业规模及其增长率、开工率等指标来衡量)投入产出效果(可以用增加值率、资产报酬率、销售利润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等指标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指消费者收入变动率与它所引起的对该产业需求变动率之间的比率)五、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五、产业生命周期的识别方法l拟合曲线分析
32、法(龚柏兹曲线拟合法、皮尔曲线拟合法等)l计算判断法l经验对比法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生命阶段产业生命阶段l一、产业的形成阶段l二、产业的成长阶段l三、产业的成熟阶段l四、产业的衰退阶段一、产业的形成阶段一、产业的形成阶段l产业形成阶段的特点人类物质文化需求是产业形成的最基础动力;人类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变化趋势决定着产业的发生、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和变化趋势;产业形成的物质条件是生产要素的支持;产业的形成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前提;现代经济中,产业的形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但政府的产业政策对产业的形成又具有重要的影响产业形成的标志产业形成的标志l该产业符合社会需要,能为当时经济和生活
33、条件下的消费者所接受;l该产业生产已进入商业领域,具备一定的规模;l该产业具有专业化的从业人员;l具有专业化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技术经济特点产业形成阶段与其他阶段的区别产业形成阶段与其他阶段的区别l生产批量小,制造成本高;l宣传推广费用比较大;l产品销售价格常常偏高;l销售量极为有限,企业通常不能获利产业形成的方法产业形成的方法l产业新生:指产业形成既不孕育于原有产业,也不依附于原有产业而存在,而是从萌芽到形成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进行。l产业分化:指处于萌芽中的新产业经过充分发育后从原有产业中分离出来,分解为一个独立的新产业的过程。l产业派生:指由于一个产业的发展,带动另一个与之相关、相配套的新产业的
34、产生。l产业融合:为了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产业边界的收缩或消失。二、产业成长阶段二、产业成长阶段l产业成长是指产业形成以后,不断吸纳各种经济资源而不断扩大自身的过程。l产业的成长过程也是产业的选择过程;l产业成长的实质是产业的扩大再生产;l产业成长过程一般要经历启动、加速和加强三个阶段;产业成长阶段的特点产业成长阶段的特点l产出规模迅速上升,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形成了相当大的市场需求;具备了大批量的生产条件;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和初步的产业群,构筑了相对独立的生产经营领域、经营方式和手段;生产要素向该产业集中。)l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l利润迅速增长;产业成长规模的决定因素产业成长规模的
35、决定因素l产业关联强度;l收入弹性;l技术创新;l市场潜力;l要素供给与产业转移活动;三、产业成熟阶段三、产业成熟阶段l产业进入成熟阶段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市场需求的增长速度;某个产业的要素供给及其价格水平。l产业进入成熟阶段即表现为在投入和产出的增长速度下降,也表现为产业素质方面的成熟,包括:技术的成熟、产品的成熟、生产工艺的成熟和产业组织的成熟。l判断产业发展的阶段,考察的范围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结论产业在成熟阶段的主要特点:产业在成熟阶段的主要特点:l产业生产能力扩张的速度减慢,要素投入的正长率下降,进入的企业减少,产业重组的速度加快;l产业的市场销售量虽然还会有所增加,但增长的速度趋于缓慢
36、,市场需求量已趋向于饱和,社会普及率较高;l竞争往往转向更注重成本和服务方面;l利润下降四、产业衰退阶段四、产业衰退阶段l产业进入衰退阶段的直接原因:市场需求的衰减;技术进步造成产品结构的变化;国际比较优势发生了转移。产业进入衰退阶段具有以下特征:产业进入衰退阶段具有以下特征:l能力过剩(表现为开工严重不足);l过度竞争(指某一产业由于进入的企业过多,使许多企业甚至行业处于低利润率甚至负利润率的状态,但生产要素和企业仍不从这个行业退出,使全行业的低利润率或负利润率的状态持续下去);l财务状况恶化;l衰而不退。衰退产业的退出障碍衰退产业的退出障碍l资本专用性障碍;l巨大的退出成本;l关联性障碍;
37、l体制性障碍;l政府及社会的障碍。第三节第三节 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因素分析决定产业生命周期的因素分析l一、社会分工与产业生命周期l二、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l三、市场需求与产业生命周期l四、产业性质与产业生命周期一、社会分工与产业生命周期一、社会分工与产业生命周期l乔治施蒂格勒的观点如下:第一,社会分工是产业分化的根本原因第二,市场需求、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第三,市场需求、专业化分工与产业衰退相互影响l社会分工与产业生命周期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四个相互联系的过程来表示:劳动分工由粗到细再到粗;市场容量由小到大再到小;产业组织由全能企业到专业化企业再到全能企业;产业由年轻到强盛再到衰落。形成
38、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衰退阶段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全能企业全能企业垂直非一体化垂直非一体化专业化企业专业化企业垂直一体化垂直一体化全能企业全能企业产业生命产业生命周期曲线周期曲线专业化、产业组织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关系专业化、产业组织与产业生命周期的关系二、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二、技术创新与产业生命周期l一个产业的形成是从一个根本性的产品创新开始的。l在根本性的产品创新出现后,还会有一系列后续的渐进性创新并形成创新群,从而引起新产业的成长,这一过程称为持续创新过程。l产业的发展是一代接一代具有各自不同生命周期的产品演化过程的集合。时间时间主要创新发生的频率主要创新发
39、生的频率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工艺创新产品生命产品生命周期周期产品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工艺创新产品生命产品生命周期周期三、市场需求与产业生命周期三、市场需求与产业生命周期l市场需求是影响产业生命周期长短和各个阶段长短的基本因素。l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影响了市场需求水平及其增长速度。l居民收入水平及其增长速度直接决定了购买力水平的高低及其增长速度的快慢。l居民收入分配结构对产业生命周期也有影响。l消费成本也是影响产业生命周期的重要因素。l净出口规模及其增长速度对产业生命周期的影响。四、产业性质与产业生命周期四、产业性质与产业生命周期l根据产业生命周期与产业性质的关系,可以把产业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40、:l成长阶段漫长型的产业(如交通等基础产业)l成长阶段短暂型的产业(时尚消费品等需求收入弹性较高的产业)l成熟阶段漫长型的产业(生活必需品等需求收入弹性较小的产业)第四章第四章 产业扩张产业扩张l第一节 产业扩张概述l第二节 产业扩张机制l第三节 产业扩张策略第一节第一节 产业扩张概述产业扩张概述l产业扩张主要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它对一个特定产业的最终发展规模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一、什么是产业扩张一、什么是产业扩张l第一层含义:指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向其他产业的扩展。(如企业的产业扩张、区域的产业扩张)l第二层含义:指一个特定的产业形成以后,通过增加
41、生产要素的投入而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或提高产业素质的过程。l在产业的成长期阶段,由于市场规模增大,需求增长迅速,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和稳定,产品呈现多样化和差别化,产业利润率比较高,大量厂商进入,促进了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张。如何判断产业是否处于扩张过程如何判断产业是否处于扩张过程l产业生命周期阶段判别法l两个重要的判别指标:产业产出增长率(这是反映一个产业增长势头的首要指标,一个产业处于扩张期,他的产出增长率会大大高于国民经济平均产出增长率)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化(如,产值和销售收入在国民经济总体中的相对比重变化,主要产品在国民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变化,就业结构中的比重变化等)二、产业扩张方式二、产
42、业扩张方式l产业的扩张包括内涵式扩张和外延式扩张两种l内涵式产业扩张:主要是通过技术进步和生产要素利用效率的提高实现的。(如,管理水平的提高,技术的发展,工艺水平的进步,产品的升级换代,产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等)l外延式产业扩张:通过增加生产要素投入来实现的。(如,产业内的企业数量增加,资产规模的扩大,劳动就业的增长,产业分布在区域上的扩大等)产业扩张的表现产业扩张的表现l产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扩大。(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是指整个产业内的全部企业所有生产能力的总和,是产业的整体规模从量上的综合反映)l产业地域空间的扩展。(产业地域空间的扩展是指某个产业以原有的经济活动区位为基础,向其他地域空间的经济区位
43、扩张)产业扩张的表现产业扩张的表现l产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同步扩张。(产业扩张过程要求该产业链的各环节要协调扩张)l产业组织的扩充。(产业组织的扩充是指产业扩张过程中,产业内的企业组织在数量上的增加或一体化的发展。产业组织一体化主要有两种类型:企业间的兼并和企业之间以松散的形式组织成企业集团或联合体)产业地区扩张的区位选择产业地区扩张的区位选择l受不同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技术经济联系的影响。l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l受市场变化、经济活动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l受经济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基础设施配套水平的影响。三、产业扩张的限度三、产业扩张的限度l产业扩张是有限度的,从总体上看,产业的扩张
44、规模受到技术水平、资源供给和市场需求的限制,从局部区域上看,产业扩张规模还受要素禀赋的影响。l产业扩张不足(主要出现在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主要是因为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造成的)l产业扩张过度(表现为产业中企业数量过大,产业生产规模过大;产业中出现了持续性和普遍性的低效益或负效益。造成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壁垒低和退出壁垒高,而退出壁垒过高则是主要原因)第二节第二节 产业扩张机制产业扩张机制l一、产业扩张机制l产业扩张机制是指产业扩张过程中各要素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运动过程。l产业扩张机制的各种构成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和市场需求等。l产业扩张机制的各要素的组合及交互作用
45、:各要素既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对独立。二、技术创新与产业扩张二、技术创新与产业扩张l技术创新是一个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国际竞争优势为目标,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与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至市场推广应用整个过程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l技术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两类l在产业扩张过程中,工艺创新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能耗、减低成本、提高利润率;另一方面,激发新的市场需求,提高产品销售率。产业扩张过程中工艺创新的特点产业扩张过程中工艺创新的特点l主要工艺创新数量随着时间变化递减,微小的工艺创新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l业外人士对工艺创新其重要所用。
46、l非装备产品比装备产品更早地集中于工艺创新。三、市场扩张与产业扩张三、市场扩张与产业扩张l国民收入的总水平及其分配对产业扩张的影响l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的扩张对产业扩张的影响l中间需求与最终需求的扩张对产业扩张的影响l进出口规模和结构对产业扩张的影响四、要素供给与产业扩张四、要素供给与产业扩张l按照资源性产业对自然资源的联系程度,可以把资源型产业分为两个层次:矿物采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竹木采运业等属于第一级资源性产业;冶金工业、竹木制品业、石油加工业、炼焦业等属于第二级资源性产业。l资源的存量和分布特性对资源性产业的影响l资源开采技术和能力影响资源性产业的扩张l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影星资源
47、性产业的扩张l生产要素对产业扩张的影响不是绝对的首先,随着新生产要素的开发,对原有生产要素的替代,使产业扩张轨迹发生变化。其次,生产要素的利用,也会使产业扩张轨迹发生变化。五、投资机制与产业扩张五、投资机制与产业扩张l产业扩张最终要通过资本运行机制来实现。现实的产业扩张必须有货币的先行积累。货币积累只有转化为生产要素,并用于产业的扩大再生产才是现实的积累。l资本运行过程包括两个环节,货币储藏和货币向生产要素转化。前者为储蓄过程,后者为投资过程。l产业扩张过程中,资本运行的实际主体是企业。按照融通资金的来源,企业融资可以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l根据储蓄转化为投资是否经过金融机构这一中介,可以把
48、外源融资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第三节第三节 产业扩张策略产业扩张策略l一、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l二、基于产业集群的产业扩张l三、基于产业链的产业扩张一、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一、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l比较优势涉及的主要是各国间不同产业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涉及的则是各国之间同一产业的关系,或者说,是各国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间的关系;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取决于多种因素。l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而一国
49、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难以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一、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一、基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产业扩张l一国的产业扩张首先要立足于比较优势,这是产业扩张的基本战略。并通过制度新、技术革新与扩散,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主导产业扩张。l产业扩张还要立足于竞争优势。因为当代国际产业竞争具有三个显著特点:人力资源素质越来越重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在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具有主导性、战略性作用,而传统生产要素的地位下降;企业计划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提高了。因此,只有培育产业竞争优势,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比较优势才能够通过产业竞争优势得以
50、实现。l产业比较优势转化竞争优势的过程需要: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力、相关的支持性产业、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增长的国内需求等。波特对竞争优势的观点波特对竞争优势的观点企业战略企业战略企业结构企业结构同业竞争同业竞争生产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和支相关和支持性产业持性产业产业竞争优势的产业竞争优势的“砖石体系砖石体系”波特对竞争优势的观点波特对竞争优势的观点l生产要素: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包括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以及基础设施。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l需求条件:国内市场对某类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国内市场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