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820575 上传时间:2022-05-29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2.1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五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1 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 2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3 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4 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1.新型教育制度确立(1)根据共同纲领规定的教育方针,建立了新的教育制度,同时改革 ,确立 新型教育制度。(2)向 和工农子女“开门”是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3)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预习导学 梳理知识点拨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管理学制社会主义工农2.性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 的性质确定下来。3.指导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

2、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了培养 全面发展劳动者的教育指导方针。为人民大众服务德、智、体4.实施(1)刘少奇倡导全日制的学校、半工半读的学校“两种 制度”,“两种 制度”。(2)办学 上采用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兴建了各类学校、专业。教育劳动体制5.成就(1)到 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奠定了共和国教育 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1965持续发展易混易错 “两种教育制度”是两类形式不同的教育制度,不是性质不同的新旧教育制度。刘少奇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是全日制学校和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学形式不同的教育制度,它们都是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而实行

3、的,都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背景(1)“ ”爆发后,全国形势一片混乱。(2)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3)1968年底,全国掀起一场大规模的、持续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文化大革命2.表现(1)各地开展了创办“ ”的热潮。(2)教学体制:实行所谓“ ”。(3)改革学制:缩短学制,将小学与 合并或将 与高中合并。(4)招生制度:实际上废止了高考制度。七二一工人大学开门办学初中初中3.影响(1)“文革”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 ”、“ ”的局面。(2)严重影响了全民族 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文化断层人才断

4、层文化素质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拨乱反正(1)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使教育工作者 上获新生。(2)1977年恢复 ,引起巨大反响;(3)建立中小学教师参评高级职称等制度,形成 风气。政治高考尊师重教2.科教兴国(1)制定方针: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2)1995年,实施“ ”战略。(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及其实施,有力地推动了事业的发展。现代化科教兴国中国教育3.加快教育立法(1)表现:1980年以来,颁行了义务教育法 等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2)意义:初步建立起中国教育 体系的基本框架。教师法法律法规4.巨大

5、成效(1)基本普及了 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2)职教 并举。(3)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 体系。九年义务普教高等教育关键点拨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主题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奠基与曲折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2)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3)我国教育制度

6、和教育性质已经明确。2.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中国教育受到冲击。“教育革命”使教育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对教育冲击巨大,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2)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招生工作基本停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在全国范围展开。(3)影响: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l 探问题材料一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1年)

7、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人民政府是怎样保证工农子女受教育机会的?答案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2)阅读材料二图片,说明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体现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l 教方法“一、二、三、四”数字法归纳现代中国的教育一个方针: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两种制度:全日制与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三个阶段:建国初期形成体系,“文革”时期一片混乱,新时期蓬勃发展。四项决策:恢复高考、科教兴国、“三个面向”、义务教育。主题二新时期教育事业的复兴1.“文革”结束后,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原因

8、有哪些?(1)政局稳定、拨乱反正。(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义务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2.邓小平在教育方面有何主要贡献?(1)“文革”后对教育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2)主张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3)提出“三个面向”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3.如何理解教育、科技和经济三者的关系?(1)教育是科技进步

9、、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2)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3)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4)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l 探问题材料1983年国庆前夕,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个题词成为新时期教育的基本方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方针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提出的?

10、答案改革开放后为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识到国运兴衰,系于教育;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教育改革势在必行,需要明确改革的方向。(2)“三个面向”的实质是什么?“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提出有何意义?答案实质:通过教育的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意义:这一方针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方向,对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对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促进素质教育等方面,都起了历史性的指导作用。l 教方法用“三、三、三”数字图示法归纳新中国教育发展当堂检测 巩固应用反馈1.“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出现这一情景的前

11、提是()A.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B.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解析材料关键“1978年春天”和“跨入大学校门”,依据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制度,故选A项。答案A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建国初期,中国文盲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盲人数为604.3万人。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解析A、D两项是改革开放时期的内容;B项“教育革命”是“文革”时期对教育的破坏,故只

12、有C项是建国之初教育发展的原因。答案C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高考1977”,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党和政府在教育战线进行了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A项正确;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策,B项不符合题意;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13、,C项不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D项不正确。答案A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解析200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宣布:中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

14、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答案D5.下列是中国不同时期出台的科技、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其先后顺序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A. B.C. D.解析项为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所题;项是1949年共同纲领中的规定;项是1988年9月邓小平明确提出的;项为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的内容。答案C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再加上

15、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现在小学一年级的娃娃,经过十几年的学校教育,将成为开创21世纪大业的主力军,中央作出要以极大的努力抓教育,并且从中小学抓起,这是有战略眼光的一幕。请回答:(1)材料一的图片分别反映出什么信息?答案图一反映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中央关心重视教育,并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图二则反映了我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有部分困难家庭的孩子上不起学,但全社会给予支持帮助,启动了“希望工程”。2011年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公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2)依据材料二指出,我国为什么把发展教育作为战略重点之一?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措施?答案原因:教育能够

16、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和综合国力;教育能够为我国提供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措施:加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推动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实施发展高等教育的“211工程”计划;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等。教材问题解答 答疑释惑应用学习思考1.(P88)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提示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时期,1957年由毛泽东提出。2.(P89)查找相关资料,谈谈你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看法。提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得到了锻炼,为边远和不发达地区的开发献出了青春年华,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错误,

17、加上缺乏整体规划,许多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从而给他们在思想、文化、个人生活等方面带来很多不幸,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大批知识青年在青春年华失去了在学校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造成人才的断层。从长远来说,给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3.(P89)高考制度的恢复为什么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反响?提示因为它使得“考试获得成功”“考试实现就业”“公平竞争”等重新得以实现,使莘莘学子的十年苦读有了回报,并与国际接轨,恢复了正常的教育机制,尤其是使十年“文革”中的大量失学青年有了升学机会,所以其社会反响巨大。4.(P89)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提示“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

18、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自我测评1.(P91)为什么说“文化大革命”是一场文化浩劫?它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提示原因:(1)“文化大革命”中破“四旧”使无数优秀的文化典籍和国家文物被毁。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文化艺术成就被一笔抹杀,文艺工作者受到迫害,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中国教育受到冲击。“教育革命”使教育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对教

19、育冲击巨大,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进一步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招生工作基本停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在全国范围展开。影响: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2.(P91)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事业取得的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提示中国初步建立起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就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高等教育体系。材料阅读与思考(

20、P91)阅读材料,探讨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提示原因: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科技、教育战略位置重要;科技先进、教育发达是国家繁荣昌盛的标志。主要内容:“科教兴国”,是指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57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人民版.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