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考虑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发展战略,2020年前,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仍然以无人探测为主,分三个实施阶段。一期(20042007年)为“绕”,研制和发射我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主要任务是:突破绕月探测关键技术,对月球地形地幔、部分元素及物质成分、月壤特性、地月空间环境等进行整体性与综合性的探测等。二期(2013年前后)为“落”,进行首次月球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二期工程将实施三次飞行任务,分别命名为嫦娥二号任务、嫦娥三号任务和嫦娥四号任务。主要任务是:突破月球软着陆、月面巡视勘察、深空测控通讯与遥控操作、深空探测运载火箭发射等关键技术等。三期(2020年前)为“回”,进行首次
2、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探测。主要任务是:深化对地月系统的起源与演化的认识。思考:我国的探月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怎样获得一个正确的认识?知考纲(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1.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它有两层基本的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明考向1本
3、课内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所占比例较大。实践的特点;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等都是考查的重点。2从题型上讲,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考查的方式看,多以当前重大社会热点为背景,考查对上述考点的理解与运用。这启示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多关注当前的重大时政热点问题,既关注实践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要关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形成的各种精神,学习贯彻这些优秀精神及重大理论成果的意义。(2)实践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这首先是由实践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性决定的。实践的基本要素有: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和实践的手段。实践的构成要素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
4、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及其结果是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制约的,因而也具有客观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B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小结:实践的客观物质性、自
5、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在实践活动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实
6、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因为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己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如果不超出认识的范围,人们就无法判定自己的认识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客观事物自身也不能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它。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
7、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BC 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决定认识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错在“直接动力”上,舍去;错在“确保”上,舍去;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进行了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说明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们对木星认识的深化,故符合题意;为了解木星的形成
8、、进化和结构等,美国进行了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这说明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动人们对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故符合题意,选B。答案:B2(2010江苏卷)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欲知山中事,需问打樵人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与之相符。A、D两项强调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C强调的是间接经验的重要性。答案:B3(2010广东文综)关于学习有两种观点:其一,“人之岁月精神有限,诵说中度一日,习行中错一日;纸墨上多一分,
9、身世上少一分。”其二,“教人必欲使其读尽天下书,将道全看在书上,将学全看在读上。”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C真理与价值的关系D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解析:观点一只强调了“习行”、“身世”即实践的重要性,观点二则突出了“读书”即认识的重要性,这两种观点没有处理好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答案为B。其他选项与题意不符。答案:B4(2010全国卷)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惬意地飞来飞去,可是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是庄周。究竟是庄周做梦变为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为庄周?庄周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庄周之所以认为这个问题无法解决,是因为他不承认()
10、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客观存在的事物具有确定性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具有客观性人的认识结论具有不确定性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和认识的关系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庄周无法对事物的存在状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是因为他认为事物是扑朔迷离、变幻不定的,不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也就是否定了客观事物的确定性,同时也否定了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这一知识点,符合题意。答案:B5(2009四川卷)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前,西医外科手术都是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的,不仅增加了病人的痛苦,甚至会导致昏厥、休克和死亡。实现“刀下无痛”,一直是医学界的梦想之一。一代又一代的
11、医生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尽可能地减轻病人外科手术的痛苦,但效果都很有限。直到化学止痛剂一氧化二氮和乙醚的发现、成功使用和推广,医学才真正进入无痛手术时代。上述材料说明()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产生的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获得正确的认识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ABC D解析:回答此题可采用排除法。表述错误,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而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表述错误,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获得正确的认识并不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认识还应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排除,故选A。答案:A6(2009上海卷,不定项)当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许多国家传播时,世界各国
12、通力合作,严加防范,以抗击这一流感的蔓延和肆虐。这种实践活动是一种()A客观的物质活动B.纯粹主观的活动C自觉能动的活动D.社会历史的活动解析: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不是纯主观的活动,B不选。抗击流感的实践活动,其行为主体、对象、手段都是客观的,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在世界范围内,各国通力合作的活动,因此A、C、D入选。答案:ACD7(2009广东文基)“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表明()A书本知识比亲身实践更为重要B实践是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D书本知识要和具体实践结合解析:材料强调书本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
13、故选D。B错,正确的说法是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来源。A说法不正确,不能笼统的比较书本知识与亲身实践二者谁重要。C不符合题意要求。答案:D8(2009广东理基)孙武曾率军三万打败楚国二十万大军,并在战争中撰写孙子兵法。孙武著兵法说明实践是()A认识的来源和动力B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检验真理的标准D获得知识的唯一途径解析:孙武在战争中不断总结战争的经验,从而撰写成孙子兵法,这充分说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故选A。B、C在材料中未体现,D表述错误,获得知识的途径还有间接经验。答案:A9(2009海南单科)2009年3月28日20时30分到21时30分,全球24个时区的2000余座城镇以熄灯一小时的方
14、式“接力”参加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旨在节能减排保护人类地球家园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我国从东到西众多城市的公众积极参与了这一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A BC D解析: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故不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而不是消极的适应性活动。故不选。答案:B乙同学:上海世博会是低碳世博。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本
15、特征的“低碳”理念贯穿于上海世博会方方面面。如世博会的照明全面采用半导体节能环保产品;安徽将利用世博会推介发展地毯经济的招商项目,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通过讨论,同学们认识到上海世博会是“文化世博”。请用实践的观点谈谈对这一探究活动的认识。解析:该题限定角度为“实践的观点”,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为探究主题,体现了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答案: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选择“走进世博、聚焦安徽”这一主题进行探究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文化世博”、“低碳世博”的认识来源于探究活动,对世
16、博会的认识在探究活动中又得到了深化。11(2009海南单科)辨析题:随着文明的发展,阅读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分享经验、塑造个人精神世界的重要途径。有人说: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运用认识论相关原理辨析: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是他本人的阅读史。解析:解答此题注意从两方面着眼:第一说明题干中的合理之处;第二点明题干中的不足。不能从两方面组织答案易失分。答案:一个人的精神发展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构成人的精神世界的基础。阅读的过程是能动地吸收、借鉴间接经验的过程,间接经验归根结底来源于直接经验,也来源于实践。阅读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形成和发展中起
17、重要的作用,是影响一个人精神世界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之一。结论:结论一:承认实践是精神发展的基础,强调个人的精神发展受阅读影响,学习间接经验具有重要作用,则这个命题是正确的。结论二:忽视实践在精神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夸大阅读对精神发展的作用,则这个命题不正确。1.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解析:认识的来源只有一个,即实践,而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学习他人或前人的间接经验;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源”与“流”的关系。在这里,不能把获得认识的途径简单地理解为只有实践。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来源于实践的认识就是正确的。解析:这一观点是错误的。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其内
18、容来源于客观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只有参加实践活动,才能产生认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的正确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错误认识也是在实践中产生的,离开实践谈认识,便割断了认识的客观来源,就会走向唯心主义。有人认为实践只应提供正确的认识,对于错误地认识来自实践似乎不好理解,这是由于不了解实践的复杂过程。人们要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就必须投身到实践中去。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但要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事物的本质暴露需要有过程等客观条件的限制,而且还要受到主观条件的限制。不同的人在实践广度、深度上有区别,对事物的感知有丰富与贫乏、合乎实际与偏离实际的差别,还由于各人立场和方法的不
19、同,对感性材料的思考、分析和综合的加工处理方法不同,认识的结果就会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因而,人们在实践中产生错误的认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常有的。肯定错误认识会在实践中产生,但不能说实践是产生错误认识的根源。任何错误认识归根结底在实践中是行不通的,迟早会导致实践失败,因而实践又总是会不断地纠正错误。3实践出真知,每个人只有亲自实践才能获得知识。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但这并不排除人们可能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每个人事事都亲自去实践获得直接经验是不可能的,而且也是不必要的。通过读书获得间接经验并不否认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书本知识在我为间接经验,在别人仍为直接经验,仍然来源于
20、实践。人们在接受书本知识时,仍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前提。要真正理解书本知识,还有待于自己的实践。认识的产生问题是“源”,知识的传授问题是“流”,不能把认识的来源和个人获得知识的途径混为一谈。4认为科学理论一经形成就能离开实践而独立存在。解析:科学理论不能脱离实践。(1)从认识产生的过程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就是在实践中产生的。(2)从认识的目的来看,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不能指导人们实践的科学理论,没有任何实际意义。我们既反对一切脱离实际的抽象的空洞的理论,又反对拒绝正确理论指导的盲目的实践。(3)从认识的发展来看,认识需要在
21、实践中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真理、科学理论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但是,任何真理和科学理论都是在一定的条件、程度、范围内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和科学理论具有相对性,且处于不断发展之中。5实践是人们的一切活动。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类的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又分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只有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不是实践。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无到有”;实践是认识的“根本动力”,强调的是认识在实践基础上“深化和发展”。7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解析:这
22、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割裂了实践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因而由实践诸要素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实践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但实践是人的活动,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因而实践既不是纯客观的物质活动,具有主观性,也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实践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的活动。8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具有社会性,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但孤立的活动不等于单个人的活动。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既可以采取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
23、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9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解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因为我们讲盲目的实践是指这种实践没有以正确的认识为指导,导致失败。10认为实践具有客观性,实践活动是固定不变的。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但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11认为实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机械性活动。解析: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实践受客观条件制约,但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而不是机械性活动。1.2010年8月13日,以国务院参事
24、室副主任方宁为组长的国务院参事对俄合作调研组一行抵达哈尔滨。调研组将与黑龙江省参事就全方位扩大该省对俄区域合作提升为国家战略开展联合调研。之所以强调调研主要是因为()A实践是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来源B通过调研可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要,体现党对人民负责的原则C通过调研可以获得大量的感性材料以更好地指导实践D通过调研可以获得科学的感性材料,从而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解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A说法错误。材料中的主体是国务院,B不能入选。感性材料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能更好地指导实践,C不能入选。答案:D2实践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
25、为现实的存在。这说明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现实性解析:“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实践直接现实性的表现,只有D符合题意。答案:D解析: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加强对醉酒驾驶管理的重要性,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专家建议完善刑法,增加“危险驾驶致人死伤罪”,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符合题意;与题意无关。答案:A42010年3月27日晚8点30分,中国最重要的历史性地标之一故宫博物院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和成千上万的城市开展了全球熄灯一小时接力。“水立方”、“鸟巢”、“国家大剧院”等北京众多标志性建筑也加入到关灯的行列。这一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让尽可
26、能多的个人、家庭和企业参与进来,让全球民众了解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成胁,并付诸实际行动。这说明()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实践的内容日益广泛,形式也更加复杂A BC D解析:材料中没有体现实践内容的广泛性,也没有体现形式复杂,不能入选。材料中心是通过此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体现了实践的社会性、群众观点,量变质变关系。不符合题意。答案:A5实践证明,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物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倡导低碳经济,有利于缓解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于减少污染排放、探索环保新道路具有重要意义。这说明()A人们改造自然就会破坏生态平衡B认识总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C任何认识都无真理性可言D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到检验解析:低碳经济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故只有D项符合题意。答案:D2019POWERPOINTSUCCESS2022-5-292019THANK YOUSUCCESS20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