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背景l我国餐厨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大 l处理方式不当,餐厨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严重l目前高效利用餐厨垃圾技术缺乏 l秸秆发酵、废弃物发酵技术成熟项目研究目的l对餐厨垃圾各组分进行分别发酵,比较各组分的产气特性,为今后合理利用餐厨垃圾生产沼气提供科学依据。 l通过对各组分分别发酵与整体发酵进行比较,提出更为有效的发酵方案。项目实施方案试验原料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食堂的餐厨垃圾,接种物为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使用陕西省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行研究设计的可控性恒温厌氧发酵装置(温度控制在351),设置3组重复。研究内容可分为:(1)不同组分样品产气效果的研究 对餐厨垃圾中油脂类、淀粉类、纤维
2、素类、蛋白质类等四种组分的产气特性进行比较, 确定较为适宜和不宜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成分。 并提出利用餐厨垃圾进行高效厌氧发酵的方案。(2)各组分分别发酵与整体发酵产气效果的比较 通过对各组分分别发酵与整体发酵产气效果的比较,确定分别发酵的效果是否更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平均分组平均分组第一小组第一小组第二小组第二小组人工分选各组分人工分选各组分淀粉类淀粉类脂肪类脂肪类纤维素类纤维素类蛋白质类蛋白质类第二小组混合物第二小组混合物直接粉碎直接粉碎餐厨垃圾取样餐厨垃圾取样测量各组测量各组TS,按按TS=8%重重复三组实验复三组实验重重复复1重重复复2重重复复3重重复复1重重复复2重重复复
3、3重重复复1重重复复2重重复复3重重复复1重重复复2重重复复3重重复复1重重复复2重重复复3预处理预处理具体实施计划具体实施计划l2012.012012.05:试验前期准备,制定试验方案,收集资料,购买试验材料等。试验材料处理阶段,将所收集的试验材料进行分类、粉碎、储存。l2012.06-2012.12:预试验阶段,按照前期试验方案进行预实验,并测定有关的产气指标。同时查找试验方案中存在的漏洞,及时完善试验方案。l2013.012013.09:厌氧发酵试验阶段,按照完善后的方案进行试验,同时做好总结与记录。l2013.102013.12:数据整理,撰写论文。 项目预期成果l对餐厨垃圾中油脂类、
4、淀粉类、纤维素类、蛋白质类等四种组分的产气特性进行比较,确定较为适宜和不宜进行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成分。 l比较出餐厨垃圾混合与分组分厌氧发酵产气效果的好坏,提出更优的发酵方案。 l探索餐厨垃圾制取沼气的潜力,完成结题报告,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l发表论文1篇。 第一阶段:取样。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校区食堂取餐厨垃圾10Kg左右,手工剔除骨头、鱼刺、餐巾纸等杂质,并将样品平均分为A、B两等份。 第二阶段:样品预处理。.将A组样品进行人工分选,可分为油脂类(肥肉等)、淀粉类(面条、馒头、米饭、土豆等)、纤维素类(蔬菜等)、蛋白质类(鸡肉、瘦肉等)等四组分。利用搅拌机将各类样品粉碎形成粒度细的匀浆,测定各样品的干物质量后,储存于密封保鲜盒中,放入4冰箱备用。.将B组样品整体粉碎,测定干物质量后储存备用。 第三阶段:发酵产气。将A、B两组样品分别加入接种物(3组重复),置于可控性恒温厌氧发酵装置中,设置发酵温度为35。每天18:00采用排水集气法测定各样品产气量,并采用沼气分析仪测定气体成分。预计产气周期约为50-70天。 第四阶段:数据分析及论文撰写。对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撰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