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因素(不能改变)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多大风,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土质疏松,多沙漠寒流流经减温减湿人为因素(可改变)-对应的解决措施过度开垦-调节土地利用结构,退耕还林草过度放牧-牲畜数量与草场承载力相适应过度樵采-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水资源不合理利用-合理利用水资源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加强管理与保护形成原因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是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自然(非自然)现象。 有狭义和广义之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