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电大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试题资料(共14章)附全部答案第一章 绪论 一、填充题 1 民族理论学科是民族( 研究 )学科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门独立的学科。民族理论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民族和民族问题。它是从总体上对民族和民族问题进行概括性的研究,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同时,又是研究正确解决和处理现实( 民族发展 )及民族问题的途径、( 方法 )的科学。 2 民族( 理论 )的研究对象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民族和民族问题,目的是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的一般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与妥善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的矛盾、问题。 3 民族的发展,一般说来,主要是民族的( 政治 )、经济、( 社会
2、 )、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但是,归根结底,( 经济 )发展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 4 民族发展 ( 规律 )的研究,是民族理论学科中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研究。 5 民族问题( 发展规律 )的研究,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民族纲领的最基本的前提和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 A )是民族理论学科的一大特点。 A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理论和政策兼纳 B 重视政策的运用 C 理论和政策兼纳 D 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并容 2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民族理论具有( D )和科学性统一的特点。 A 理论性 B 学术性 C 实用性 D 政治性 3 民族理论学科不仅研究和揭示民族和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更重要
3、的是,在认识这些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正确地解决或处理( D )的问题。 A民族区域自治 B民族发展 C民族之间矛盾 D民族发展及民族之间矛盾 4在民族发展中起决定的作用的是( B )。 A政治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教育发展 D社会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理论的研究范围、内容,主要应包括( ABDE) A 研究民族发展的一般规律 B 研究民族问题发展的规律 C 研究民族问题解决的方法 D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纲领、民族政策 E 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 2 民族理论的研究方法包括( ACE ) A 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B 信息综合方法 C 抽象归纳研究方法 D 定性分析方法
4、 E 定量分析方法 3 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在于( ABCE ) A 树立正确民族观的需要 B 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C 做好民族工作的需要 D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的需要 E 对民族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 民族理论( ABCDE ) A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B是一门理论科学 C是一门实践科学 D是一门交叉学科 E是一门新兴学科四、辨析题 P2)1民族理论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对各个民族的特性进行研究,取得规律性认识和结论。 (错,研究如何正确的解决或处理民族发展及民族间矛盾的问题) P7)2 民族科学研究包括许多学科门类,诸如民族理论、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民族经济、民族学、民族文化
5、等许多方面。这些研究都是分别进行的,并不需要一定的民族观指导。 (错,必须有正确理论指导) P6)3 关于民族的定义是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总认识,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看法,另一方面反映在人们对待和处理民族问题的态度和方法上。 (错,民族改成民族观) P7)4 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公民都有如何认识民族现象、处理民族关系的问题。(对)五论述 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P6-7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
6、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
7、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第二章 民族 一、填充题 1随着( 资本主义上升 )时期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国家( 民族学 )的发展,“民族”一词在西方国家普遍广泛使用起来,而且有了新的含义。 2民族的共同历史渊源主要是指民族起源的( 地域 )渊源和( 族体 )渊源等。 P13)3宗教在有的民族形成特别是( 次生形态 )民族的
8、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 4民族的分类,以( 民族属性 )和( 民族特征 )为基本依据。 5我国的民族识别在实地识别调查、综合考察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以客观上(包括历史和现实)的( 民族特征 )和主观上的( 民族意愿 )为依据标准慎重稳妥地甄别确定的。 二、单项选择题 1中国古代较普遍使用的对民族共同体的特定称呼是( A )。 A夷狄 B族类 C夷族 D蛮夷 2目前所查到的我国最早使用“民族”一词是在( C )时期。 A春秋战国 B秦汉 C南朝 D隋唐 3孙中山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 D )。 A血统 B语言 C风俗习惯 D自然力 4使民族定义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彻
9、底否定了“民族文化自治”论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5.我国的民族识别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不久开始,基本完成是在( D )。 A1954年 B1965年 C1978年 D1987年三、多项选择题 1民族作为一种历史现象、社会现象和人种的繁衍现象,具有( ACE )等基本属性。 A自然属性 B人文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E生物属性 2孙中山在1924年三民主义一文中认为,造成民族的根本原因在于自然力,其中包括( ABCDE )。 A血统 B生活 C语言 D宗教 E风俗习惯 3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共同特征是( ABDE )。 A共同语言 B共同地域 C共同文化 D共
10、同经济生活 E共同心理素质 4从民族社会属性的角度,也就是民族社会发展程度和社会性质,可以把民族划分为( ABCD )。 A奴隶制民族 B封建主义民族 C资本主义民族 D社会主义民族 E共产主义民族。 5我国的民族识别的主要依据是( ABDE )。 A民族特征 B历史依据 C现实依据 D民族意愿 E就近认同四、辨析题 P9)1民族是一种社会人们共同体,具有的属性就是社会属性。 (错,还有自然属性、生物属性等多维属性) P11)2民族是在生产方式、语言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的稳定的人类共同体。 (错,还有历史渊源、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P20)3我国在民族识别工作中是完全按照
11、斯大林的民族特征理论进行民族考察的。 (错,辩证的科学的运用) 五、论述题 P20-21)我国现阶段提出的民族的基本特征和斯大林所述有哪些相同与不同论述题: 一、斯大林1913年在马克思主义与民族问题一文中提出了:“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二、2005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政策的阐述中提出: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三、斯大
12、林基于欧洲和俄国众多民族及其存在发展为基础概括的民族四特征定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但并不能完全套用于中国的实际;中国共产党在总结中外民族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于现阶段提出的关于民族六特征理论、继承了斯大林关于民族四特征定义中“共同语言、共同文化”两特征,同时亦明确提出了民族还具有“历史渊源”、“生产方式”、“风俗习惯”、“心理认同”的共同特征,并强调了宗教在有些民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第三章 民族发展 一、填充题 1、在民族形成以前,人们共同体只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之分。2、民族这种人们共同体是在(原始社会)走向崩溃
13、、氏族、(部落)共同体瓦过程中的产物。 3、民族形成的一般规律是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联盟)-民族,通过上述途径形成的民族是原生 态民族。4、民族形成的特殊规律,是指在民族形成后的发展过程中,通过民族的分化、同化、组合而形成新的民族, 即(次生形态)民族。 5、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6、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7、民族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交往联系过程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方面相互影响下, 一个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个民族的特征,改变本民族特征而变成其他民族一部分的现象。二、单项选择题 1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人们共同体是( D )
14、A氏族 B氏族 C 部落联盟 D 民族 2.民族发展,是以民族自身因素,民族所处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民族生存和( B )的 质与量的提高。 A 变化 B 演进 C 进化 D 形成 3 民族( D ),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其他民族的特征,变成其他民族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A 融治 B演变 C退化 D 同化 4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与( C )同化。 A自觉 B.自由 C自然 D自愿 三、多项选择题 1各民族的多种多样的发展过程,可以归纳为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ABE) A 常态发展 B 异态发展 C 渐进式发展 D.突变式发展 E. 跳
15、跃式发展 2 民族的发展变化,取决于它的( ABC ) A社会生产 B社会分工 C内部交往程度 D外部交往程度 E地理位置 3 民族发展包括( BCD ) 等 A原生态发展 B经济发展 C政治发展 D文化发展 E次生态发展4 民族发展的基本条件,包括( ABCDE ) 等内部和外部条件。 A 民族结构 B 民族素质 C 民族关系 D 自然环境 E 社会环境 5.强迫同化是( ABCD) A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的社会现象 B 民族压迫制度的产物 C 民族压迫的表现形式 D 违背被同化民族意愿的 E民族融合的结果 四、辨析题 1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它往往是
16、由民族内部的文化差异 造成的。(错,民族分化,是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2民族灭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的现象。 (对,抄一遍) 3 民族融合,是指部分民族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组合成为新的民族的现象。 (错,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 4民组组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合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错,民族组合,是指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1.如何区别和理解民族同化、民族
17、分化、民族组合、民族融合、民族消亡?一、民族同化是指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两种类型。二、民族分化是指一个民族的一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其往往是由民族迁徙等原因导致民族居住地域隔离而造成的。 三、民族组合是指部分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特定条件下重新组合成新的民族的现象。四、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整体消失的现象。 五、民族消亡是指世界各民族经过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大同,民族实体作为客观存在自行消失
18、的现象。民族融合是民族消亡的途径和方式,民族消亡是民族融合的实现结果。民族融合实现之日,就是民族最终消亡之时。2、试述学习和研究民族理论的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有这不可忽视的意义存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一体化的到来,中国现在最主要的建设重心都放在经济建设上来,只有个民族团结起来,才能更好地落实党中央领导的各项方针和政策,才能给我们国家的发展创建一个和平而稳定的政治局面,才能在国际社会交往和谈判中有坚实的后盾,提高本国的世界的地位。民族的团结同时还可以使得大家共同创造和平的生活环境和共同富裕,民族冲突所带来的却只有灾难和不幸,因此需要加强民族大团结。对于解决民族问题的基
19、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其基本内容是: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主张民族不论大小、不论先进或落后,都应该一律平等,互相团结;大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实现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加速经济、文化的发展,逐渐消除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不平等。和而不同”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真谛“和而不同”是和谐哲学的精髓,是处理民族关系所遵循的一条重要准则。现阶段,更应坚持“和而不同”的哲学观,着力协调发
20、展民族文化,以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发展。3、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问题对于多民族的我国来说是关系到国家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 一、民族问题关系到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是人民团结的重要标志。民族问题的存在程度和解决状况,直接影响着民族团结和人民团结的程度和状况。社会稳定是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前提、为基础。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发生的民族问题,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地区,波及影响面广,连锁反应大。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和传播媒介现代化的情况下更是如此。二、民族问题关系到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安定的国内环境和有利的国
21、际环境;民族关系状况是国内环境中的重要内容。民族发展是多民族国家社会发展的一部分。不加速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会影响和制约整个中国的社会发展,那么国家的现代化社会发展也是不完整的。 三、民族问题关系到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国内各民族的团结是国家统一的基础,我国90%以上的陆地边境线在少数民族地区,解决好民族问题、搞好民族关系是边防巩固的必要条件。四、民族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只有在各族人民的支持、拥护和参与下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少数民族大都经济发展基础较差,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压力较大;因此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有利于改革开放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22、第四章 民族关系1民族关系既是一种( 社会 )现象,也是一种( 历史 )现象,还是一种社会关系。 2我们观察不同民族的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是否能构成民族关系时,关键是这种关系中是否具有( 民族性 )的内容。 32005年5月27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四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巩固和发展( 平等 )、团结、互助、( 和谐 )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当今世界,( 和平与发展 )是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 5现阶段我国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之一是民族平等的进一步完善与( 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继续明显存在 )并存。二、单项选择题 1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
23、C )的关系。 A民族自治地方与个人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之间 C民族群体之间 D民族个体之间 2现在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 D )的关系。 A不同民族之间 B民族自治地方与中央政府之间 C各民族与各自治机关之间 D各族劳动人民之间 3民族关系的内容或者叫基本特征,是由民族关系的( B )决定的。 A结构 B性质 C社会基础 D发展规律 42005年党中央在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中加入的一项重要民族关系原则是( D )。 A平等 B团结 C互助 D和谐 5当今世界,国际民族关系的总的发展趋势是( D )。 A求同存异 B和平共处 C互助与互利 D和平与发展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
24、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 ABCE )。 A.政治平等团结关系 B经济互助合作关系 C文化共存繁荣关系 D习俗交流交融关系 E社会和睦协调关系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是( ABCE )。 A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 B民族团结的相对性 C民族间互利合作的有限性和互助与竞争的共生性 D民族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E民族和谐的初步性 3在民族关系的发展中,核心问题或中心问题是( BCE )。 A民族团结的实现 B民族利益的照顾 C民族权利的保障 D民族经济的进步 E民族发展的促进 4从宏观上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 ABC )。 A自然因素 B民族自身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E政治因
25、素 5从微观角度看,经常影响具体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因素包括( ABCD )。 A民族居住混杂状况 B民族间互通语言情况 C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状态 D民族间通婚情况 E民族间经济交流情况 四、辨析题 1我们不能把不同民族成员之间发生的关系一概纳入民族关系之中。 (对) 2民族关系的基本表现形式是不同民族的单个人之间的关系。 (错,民族群体间的关系) 3不应把民族自治地方与国家的关系所涉及的所有问题都作为民族关系。 (对) 4社会主义社会已不存在民族间的不平等现象。 (错,民族平等有不完全性)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只会给民族关系的发展带来促进因素。 (错,也会给民族关系带来一些消极因素的作用)
26、五、论述题 P61-6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关系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现阶段民族关系呈现的发展趋势又是怎样的?61 第五章 民族问题 1 民族问题是随着( 社会的发展 )而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2 民族问题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 社会 )问题之一。民族问题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对( 国家与国家 )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民族问题是一种内容宽泛的社会问题。在( 民族问题理论 )中,有广义的民族问题概念和狭义的民族问题概念。 4 只有通过社会主义革命,才能铲除民族压迫的( 社会 )根源,实现民族平等。 5 只有进行( 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才能不断解决民族问题,
27、实现民族的繁荣发展。 6 民族自身的特点所引起的民族之间的矛盾又通过民族的诸特征及其具体形式,即民族的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反映出来。 7 民族自身的发展状况决定着民族之间交往的程度,因而也决定着民族之间( 矛盾 )的状况,即民族问题。 8 民族间( 经济文化 )发展上的不平衡和明显差距,是当前民族矛盾和摩擦的主要原因。大多数民族矛盾主要集中在经济关系及与此密切相关的文化发展关系上,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则在于合理调节民族间经济的发展、( 利益的分配 )、文化发展的需求。 9在阶级社会里,民族斗争,说到底,是一个( 阶级斗争)问题。二、单项选择题 1私有制社会里产生民族问题的主要根源是(
28、C )。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因素 2 广义的民族问题是指民族自身的发展 ,以及民族之间、( A )、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问题。 A 民族与阶级 B 民族与部落 C 民族与氏族 D 民族与部落联盟 3 现今世界上共有( C )多个民族,居住在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多民族国家,严格意义上的单一民族国家正在消失。 A 10000 B 12000 C 3 000 D 1000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民族问题主要是通过民族交往中的民族矛盾表现出来。以民族差别为前提的民族矛盾,往往表现为各利益群体间以( D )为基础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在内的各种权利的矛盾
29、。 A 不同发展水平 B 不同历史传统 C 政治利益 D 经济利益 三、多项选择题 1以下各项中,属于民族问题的共同特征的有( ABD )。 A普遍性 B国际性 C不定性 D敏感性 E连锁反应性 2 狭义的民族问题是指在( DE )发生的,表现在民族诸特征及具体形式上的民族间复杂的社会矛盾问题。 A 民族自身的发展方面 B 民族与阶级之间 C 民族与国家之间 D 民族的活动中 E 民族的交往联系中 3 即使在同一时代一国内的民族问题,也由于( ABDE )等因素的影响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A 地域 B 民族 C 体质 D 经济 E 文化 4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
30、BCDE )。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一些鲜明特点。 A 政治问题与军事问题交织在一起 B 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 C 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 D 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 E 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 四、辨析题 1 封建社会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是: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并具有两个历史发展趋势,即民族的繁荣发展与民族间联系不断加强,各民族在各方面日益接近。(错,封建社会改为社会主义社会) 2 在民族问题理论中,有关民族问题概念的理论观点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理论。(对) 3 民族的产生和存在与国家的产生和存在有着密切的联系。(对) 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
31、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错,结尾加上文化事业) 五、论述题 P8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民族问题会呈现出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向?86 第六章 我国的民族和民族问题基本国情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各民族( 大杂居 ),( 小聚居 ),( 交错居住 )。 2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大分散、小聚居 )。 3我国陆地边境线的90%强在少数民族地区,有( 1.9万 )公里。 4新中国成立前,少数民族中存在不同的政治制度,如封建宗法制度、( 政教合一 )制度、( 土司 )制度、封建王公制度、血缘家长制度以及( 原始民主 )制度等。 5民族问题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既表
32、现在( 民族发展 )方面,又表现在( 民族关系 )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 1少数民族居住的边疆地区与( C )个国家接壤。 A7 B8 C10多 D20多 2全国的绝大多数县、市都有( A )以上民族共居。 A两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3民族自治地方地广物博,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 C )。 A44% B54% C64% D74% 4我国大陆地区的( B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少数民族居住。 A24个 B31个 C36个 D41个 5新中国成立前,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只有( B )。 A16个 B18个 C19个 D20个 6现阶段,我国的民族问题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迫切要
33、求( B )的问题上。 A.加强民族区域自治 B加快经济文化发展 C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D扩大民族干部队伍 三、多项选择题 1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中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有( BD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蒙古族 D满族 E回族 2以下被誉为我国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是( BCD )。 A阿诗玛 B格萨尔 C江格尔 D玛纳斯 E嘎达梅林 3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结构大体有如下类型( ABCE )。 A封建制度 B封建农奴制度 C奴隶制度 D资本主义制度 E原始公社制度残余 4民族问题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它关系到( ACDE )。 A人民团结和社会稳定 B
34、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C国家统一和边防巩固 D社会发展和民族发展 E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四、辨析题 1目前我国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人口的民族成分均已确定。对) 2我国的民族问题就表现在民族关系方面。(错,表现在民族发展方面与民族关系方面) 五、论述题 P98-100)怎样理解民族问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99 第七章 民族平等团结政策 1从民族平等的主客体条件来说:主体条件包括( 提高民族素质 ),增强民族平等的主体意识、能力;客体条件包括强化和建设民主的政治环境和制度以及( 民主的组织形式 )。 2 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包括保障平等权利、( 保障族籍权利 )、( 参政权 )、发展经济文化权利、
35、( 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 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权利 )、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权利等。 3 马克思主义最初提出民族平等原则的基本出发点是反对民族( 压迫 ),反对民族( 歧视 )。民族平等的核心是同等的( 地位 )和( 权利 )。 4 民族平等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一个口号,是十七十八世纪由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家提出来的,后来成为资产阶级( 民主 )运动的一个原则。 二、单项选择题 1 ( A )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 A 民族平等团结 B 民族区域自治 C 民族经济发展 D 民族文化教育发展 2 民族平等团结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 C )。 A 基本出发点 B
36、前提 C 根本原则 D 总政策 3 我国有约3 000万少数民族人口散居在全国各地的大、中城市,农村地区,包括1 200多个民族乡、镇中,约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 B )。 A 1/2 B 1/3 C 2/3 D 2/5 三、多项选择题 1 民族平等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的相互关系中,处在同等地位,具有同样的权利,包括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 ABCD )的平等。 A 地位 B 待遇 C 权利 D 利益 E 财富 2 ( BCDE )是我国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A实行邦联制 B实现民族平等 C加强民族团结 D促进各民族发展繁荣 E从而使我国的民族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3 马克思
37、主义的民族平等含义主要是( ABCE )。 A 承认和坚持一切民族的一律平等。坚决反对任何民族享受任何特权 B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的一切权利上完全平等 C 无条件地保护一切少数民族的权利 D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环境保护的义务方面完全平等 E 承认和坚持各民族在形式上、法律上,乃至事实上的完全平等4 民族团结是指不同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联系中的 ( ABDE ) 。 A 和睦 B 友好 C 融合 D 联合 E 协调 5 保障我国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ABCD)。 A 有利于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B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C 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 D
38、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E 有利于加速散居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四、辨析题 1 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体系中的总政策。(对) 2 新中国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散居少数民族权利的法律和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平等权利;保障族籍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参政权;保障散居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权利;保障散居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及保持或改革风俗习惯自由的权利;保障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错,保障的是权利和利益) 五、论述题 P10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平等的含义。 第八章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1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 区域自治 ),设立(
39、 自治机关 ),行使( 自治权 )。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有两个基本问题:一是自治机关的( 设立和建设 );二是自治机关的( 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 3我国的民族自治地方分为( 自治区 )、( 自治州 )和自治县(旗)三个行政级别。 4自治权不仅包括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也包括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 )的权利。 5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和( 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一同表述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三大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 C )。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
40、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键是( A )。A自治机关的设立和建设 B自治机关的民族化 C自治权的行使 D自治机关的民主化 3目前,我国已建立的民族自治地方有( C )个。 A135 B145 C155 D165 4我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有( C )个。 A28 B35 C44 D55 5我国处理民族自治机关与上级国家机关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B )。 A中央集权制 B民主集中制 C地方自主制 D政治协商制 三、多项选择题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原则是( ABCDE )。 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 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 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维护国家统一的
41、原则 E尊重民族自治权利的原则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主要有( BCDE )。 A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B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 C有利于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D有利于调动少数民族的积极性,推动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E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 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是( ABCDE )。 A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 B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 C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正确结合 D民族自治权利的广泛性 E自治机关的两重性、民族化 4民族自治机关建设要注意的民族特点包括( ACE )。 A民族干部 B民族文化 C民
42、族语言文字 D民族风俗 E民族形式 5处理好民族自治地方内的民族关系,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 ABC )。 A切实保障各民族的平等权利 B坚决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坚持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共同发展和繁荣 D充分尊重各民族的自主权 E积极促进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四、辨析题 1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的人民政府。(错,把人民政府去掉) 2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问题就是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错,还有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的行使问题) 3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不仅指自治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对) 4民族自治机关的自治权特指行政管理权。(错,还包括地方性立法权等) 5民族区域自
43、治是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所创造的一个重要原则。(错,不是创造,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原则,结合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民族情况决定的) 五、论述题 P110-112)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其主要内容和实质是什么?第九章 民族干部政策 1少数民族干部所具有的特点,使他们能够在实际民族工作中,依靠(自身优势)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2少数民族干部具有汉族干部所无法取代的优势和作用,培养和任用少数干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3.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建党建政、进行社会改革、推动民族区域自治等中心工作急切需要干部的情况,确实了以“培养(普通政治干部)为
44、主,迫切需要的专业技术干部为辅”尽量吸收培养(知识分子),以及“既要培养少数民族出身的干部,以要培养适当数量的汉族干部”的原则。4.迅速大量地培养(科技)专业人才,是民族地区经济腾飞的希望所在。二、单项选择题 1.1950年11月24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 A ),规定了“普遍而大量地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方针。 A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对西北少数民族工作的指示2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从1950年的1万多人发展到现在的( D )。A260多万人 B270多万人 C280多万人 D290多万人 3培养和任用足够数量的少数民族干
45、部,是( B )和实现民族平等的标志。 A彻底解决民族问题 B真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C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D进一步加强党对各民族的领导。 三、多项选择题 1少数民族干部是( ABCDE )。 A党和政府联系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桥梁 B各少数民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标志 C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D把千百万各族群众组织起来从事革命和建设的骨干力量 E.带领少数民族人民群众前进的先锋。 2当前,迫节需要调整少数民族干部的结构比例,其中主要包括( ABCDE )。 A数量结构 B文化知识结构 C专业结构 D分布结构 E年龄结构 3随着民族地区社会改革的基本完成,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除培养少数民族的政治干部以外,还必须在少数民族中加速培养( AB )的方针、原则。 A科学技术干部 B理论干部 C军事干部 D管理干部 E文化干部四、辨析题 1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任用是体现民族平等团结的主要表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