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仿真模拟卷(一)本试卷共4页,33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8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在“考场号”和“座位号”栏相应位置填涂自己的考场号和座位号。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
2、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磁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南部武安市磁山东,出土了陶器、骨器、植物标本等6000余种。其中胡桃的出土打破了胡桃由汉代张骞引自西域的说法;粟的发现把黄河流域种植粟的记录提前到距今近8000年;家鸡骨的发现修正了家鸡最早出现于印度的定论。由此可知A.考古是探寻历史真实的唯一途径B.考古发现可以修正人们的历史认识C.考古发现能够完全还原历史真相D.通过考古发现印证的才是历史真实2周族
3、的先祖曾任夏的长官,又曾为商的方伯。周建国后,夏、商二族又成为周的诸侯。商灭夏后,夏商二族融合;周灭商后,夏商周三族进一步交融,于西周末期形成了华夏族。这反映了A.政治体制不成熟导致王朝更迭B.长期战乱促进了多民族的交融C.分封制确立强化了周王朝统治D.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特点3王夫之认为商周之变和周秦之变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两次政权更替,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曾随之发生变化。下列最能体现“周秦之变”的是A.从分封诸侯到郡县制度B.从官僚政治到贵族政治C.从传位贤能到血缘世袭D.从礼乐治国到法律治国4汉书成帝纪载:阳朔三年(公元前22年)六月,“颍川铁官徒申屠圣等百八十人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
4、”;永始三年(公元前14年)十二月,“山阳铁官徒苏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杀长吏,盗库兵,自称将军”。材料可用于说明西汉A.政权的不稳定性加剧B.官营手工业管理严格C.冶铁作坊的规模较大D.劳动者毫无人身自由5题5图为河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拓片,类似内容的汉代画像石在全国多有发现。据此可知汉代A.环保意识较为浓厚B.体育运动丰富多彩C.采集狩猎仍占主导D.浪漫主义画风盛行6衣冠南渡一词最早出自唐朝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政权南迁,中原士族相随南逃,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该事件A.导致西晋政权灭亡,国家分裂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使中原出现“五胡乱华”局面D.滋养和提升了
5、南方文化7“大运河的修建,便利了中国南北贸易的发展,尤其是来自长江地区的稻米和其他粮食作物可以大量地供应北部地区的居民,为此政治和文化的统一建立了经济基础”,材料表明大运河修建A.巩固了隋朝的统治B.便利北方地区粮食向南运输C.加速了南方封建化D.大量征用人力致使徭役繁重8唐前期的宫廷乐,既有融合吴楚之音、周齐旧乐,斟酌南北而形成的大唐雅乐,又有“擂大鼓,杂以龟兹之乐,声震百里,动荡山岳”的秦王破阵乐。这反映出A.音乐风格趋于统一B.内宫奢靡歌舞升平C.文武并举宣威天下D.地域文化交汇融合9出现题9图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变迁B.重文轻武的政策C.社会传统的影响D.经济重心的南移1
6、0“它上承唐代之旧,下启明清之新,在历代中央政府的治藏机构中,也是颇具特色的一个。”材料中“它”是指A.宣政院B.西域都护 C.噶厦D.驻藏大臣11明朝末年,遵生八笺首次记载辣椒,称为“番椒”。最早食用辣椒的是贵州及其相邻地区人口的增殖使农民的副食选择越来越少,不得不将大量的土地用以种植高产的主食,而辣椒作为一种用地少、产量高的调味副食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农青睐。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交流有助于缓解人地矛盾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C.辣椒种植改变了人们饮食结构D.贵州地区最早种植辣椒12起居注是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朝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惯例。清康熙
7、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说明A.历代皇帝重视史书编修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C.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13英国学者罗伯茨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中写道:“在最小的空间内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土地上面。”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是A.男耕女织B.精耕细作C.自给自足D.土地私有14在近代中国,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师夷长技以自强”,从“维新”代替“洋务”再到革命取代改良,这一系列变化主要是由于A.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B.民族危机的加深C.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8、.思想解放的推动15.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A.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B.宣告清朝专制统治结束C.推动了革命形势日益成熟D.推翻了袁世凯独裁统治16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题16图为1933年3月3日的苏区报刊红色中华上刊载的漫画反对封建压迫。该漫画反映了A.红色政权重视自身廉政建设B.民族危机导致国共矛盾加剧C.苏区为女性解放所做的努力D.中共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17题17表为某历史学习小组整理的资料卡片,其探究的主题应是A.日本的侵华罪行B.全民族浴血奋战C.二战东方主战场D.正面战
9、场的抗战18传统社会中,民众等同于牛马的身份认知以及“穷是命里注定”“劳动下贱”的宿命论根深蒂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涌现出不少劳动积极分子。于是,边区政府着手评选先进典型,“拿锄头的、拿斧头的、拿鞭子的、拿剪刀的”劳动者由此被看作是英雄,是新社会的“状元”。边区政府此举A.旨在提高劳动者素质B.引发了边区的大生产运动C.联合工农力量反地主D.有利于劳动者的观念重塑19.1951年,在中共中央指示下,人民群众订立爱国公约运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全国工业企业的爱国增产竞赛运动和农村的爱国丰产竞赛运动搞得热火朝天,有的劳模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这一运动A.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B.
10、响应了国家根本利益的需要C.彻底打破了美国孤立封锁政策D.加快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20.1957年,全国工业工程技术人员达到17.5万人,比1952年增长两倍。工业和基本建设部门的职工达到1019万人,比1952年增长66。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加快B.国家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C.党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D.农村经济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21.1982年,深圳率先开放一切生活必需品价格,第一个取消各类票证,终结了计划经济体制下近四十年的票证制度。1983年,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深宝安”发行,深圳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诞生。这反映了A.“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的成功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
11、立C.经济特区在改革中探索前行D.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地位变化22.2010-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52万件,中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位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总量的74.7。这反映出我国A.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B.人工智能得到飞速发展C.对外开放向深层次发展D.高等教育水平世界领先23题23表是“古代文明概况表”。由此可知,古代文明A.丰富多彩、多元发展B.创立文字、彼此借鉴C.人口流动、文明融合D.依据大河、农耕为主24哈佛大学教授斯文贝克特在棉花帝国:一部资本主义全球史一书指出:18世纪末,棉花开始成为“全球商品”,一张由资本主义编织的全球贸易网络逐渐产生,即“非洲提供劳动力
12、、美国出产原棉、欧洲(以英国为主)进行棉纺织加工”。由此可知A.新航路开辟促进全球贸易B.棉花贸易代表着全球化贸易C.棉花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D.英国由此成为“日不落帝国”25在欧洲,19世纪初的城市街道普遍使用鹅卵石铺路,到19世纪中期,已改用花岗石及方木块铺路,及至19世纪末发明用砖、混凝土和沥青铺路法后,欧洲各国的城市街道状况大为改观;新式自来水系统于1850年以后开始在伦敦、巴黎、柏林等城市建成,路灯制度从19世纪开始也日渐改良。上述变化主要反映了,欧洲当时A.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B.街道铺砌技术的进步C.各国市政立法的完善D.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26.1823年,苏格兰学者伯克贝克在伦敦创
13、办第一家劳动技术学校伦敦技工所,对技术工人进行科学教育;此后各郡也纷纷成立技工所、夜校等工人教育机构。这反映了英国A.职业教育体系的完备B.工人地位的提高C.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D.工业革命的发展27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的分析方法不仅广泛运用于今天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文社会科学,而且还广泛运用于政治家的演说、记者的新闻报道和报章杂志的思想传播中。“八小时工作日”“五一国际劳动节”等马克思主义话语已经变成很多国家老百姓的大众文化内容。这说明马克思主义A.深刻影响人类现代文化发展B.推动西方国家工人运动的发展C.随着实践变化而不断地创新D.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8.1861年,林肯在就职演说和致国会
14、特别会议的咨文中,论证了州的权力是非主权性的,国家和各州的关系“是整体和地方的关系”。林肯的目的在于A.维护联邦统一B.废除黑奴制度C.平定南部叛乱D.形成南北共识29“1945年到1960年期间,至少40个国家和8亿人口反抗过殖民主义,并赢得了他们自己的独立。亚洲和非洲人民的地位以及他们与欧洲关系的改变,是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最有力表现。”材料所体现的主题应该是A.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B.亚非与欧洲的新关系C.二战后亚非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D.不结盟运动的发展30冷战时代确实是个“漫长的和平”时代,在这个时代里,美苏关系可以说有其最低限度的共同利益,特别是在危机中将此置于最优先地位。“共同
15、利益”是指A.维护世界和平B.争夺世界霸权C.坚持冷战对抗D.避免世界大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4分,共40分。31历史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颇为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其实是张骞通西域起到的效果。张骞通西域本身是出于军事、政治目的,而不是出于贸易。张骞出使西域扩大了中国丝绸在中亚的影响,引起了更远地方人们的兴趣。罗马帝国实力强大,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罗马帝国贵族都以穿上丝绸为贵,随后丝绸价格甚至高过黄金,而汉朝是丝绸唯一来源。摘编自葛剑雄历史上中国没有动力进行丝绸贸易材料二 随着对丝绸之路研究的深入,史学
16、界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如题31表所示:摘编自阿里玛扎海里丝绸之路:中国-波斯文化交流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丝绸之路形成的历史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任选其中两位学者概括其观点,指出学者1、2与学者3、4的研究丝绸之路的视角有何不同。(6分)32.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学习西方”以挽救民族危亡,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清政府内部一批掌握实权的官僚觉悟到中国对西方有不能不学之处,而所要学的就是西方之技术,于是在奕訢、曾国藩、李鸿章等重臣的倡导和主持下,洋务运动因此兴起。1861年初,
17、清政府宣布设立总理衙门和北洋与南洋通商大臣,是洋务运动的先声,然后以派员采购外洋船炮并自行仿造为开路,随之在各地建立起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摘编自孙锡平中国的现代化与洋务运动材料二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由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已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材料三“民族主义者何?各地之人相视如同胞,务独立自治,组织完备之政府,谋公益而御他族是也
18、。”“世界最光明正大公正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其在于本国也,人之独立;其在于世界也,国之独立。”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文集(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及积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梁启超认为甲午战前国人民族意识淡薄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近代中国民族意识增强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结合有关史实论证你的观点。(6分)33人类文明经历了从分散到整体,从地域到全球的过程,人类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推动世界文明向新的高度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由于新的国际分工,工业化进程影响着许多国家的经济和
19、社会的发展。工业社会需要世界各地的矿产、农产品以及其他原材料,经常要从遥远的地区获得这些原料。尽管工业化以更加多样的方式加强了全世界各地人民之间的联系,但是它所带来的利润却主要流向了那些能够控制工具、资本和贸易的人的手中,那些为生产提供原材料的人却受益甚少。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材料三 20世纪末,由冷战世界和欧洲帝国建立的国界消失了,世界的景观被重新塑造。而另外一个打障碍的发展显露出来,它是经济全球化,是全球经济史无前例的一体化过程。全球化表明了国际组织间的新关联和国家界限的日益弱化,他意味着没有国界的世界的到来。同样,技术和文化进步打破了障碍,产生了地球村,使分散的人联系在一起通信技术和文
20、化传播使得相互影响和相互碰撞不可避免产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加紧密联系的世界。杰里本特利简明新全球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一处古罗马文化遗产代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罗马对西方政治文明的独特贡献。(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所形成的“新的国际分工”格局。概括工业文明兴起对人类走向整体世界的作用。(6分)(3)阅读材料三,列举推动20世纪末“前所未有的更加紧密联系的世界”的重要事件。综合材料一、二、三,分析推动“世界文明向新的高度发展”方式的演变。(5分)2022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仿真试卷(一)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二、非
21、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2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31(1)历史条件:西汉强盛,张骞通西域;中国丝织技术先进,丝绸影响扩大;罗马帝国对丝绸有强劲需求等。(一点2分,答到其中2点得4分)特点:历史悠久:以中国丝绸为主要贸易商品:贸易动力主要来自罗马帝国:以中亚为桥梁;区域范围广。(一点1分,答到其中两点得2分)(2)(概括-位学者观点得1分,共2分。)示例:学者1:丝绸之路有多条路线。学者2: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演变受到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学者3:丝绸之路有多种往来人员,目的各异。学者4:丝绸之路有三大功能。视角:学者1、2的研究视角是地理环境:(2分)学者3、
22、4的研究视角是丝绸之路的功能。(2分)32(1)原因:内忧外患:维护封建制度需要:西方工:业化的冲击;地方势力的增强。(一点1分,答到其中两点得2分)积极影响: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积累了经验,培养了人才;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化。(“点1分,答到其中两点得2分)(2)原因:君主专制造成国民意识淡薄:疆域辽阔且交通不便:民众缺乏民族(国家)认同感:以往遭遇的民族危机不足以唤醒国人。(一点2分,答到其中两点得4分)(3)示例一:最主要因素:民族危机加剧。(2分)论述: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激化,帝国主义批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纷纷寻求救亡图存之道,以康有为、梁启超
23、为代表的维新派领导了戊戌变法,北方农民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等。(4分)示例二:最主要因素: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2分)论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家国一体观念逐渐加强,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开始了群体性民族觉醒,在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的认同感与凝聚力加强空前激化,国共两党摒弃歧见,开始第二次国共合作,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4分)示例三:最主要因素:先进中国人的引领。(2分)论述: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不断入侵,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维新派领袖康有为、梁启超,革命派领袖孙中山等的引领,中国人民逐渐觉醒,民族意识加强。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中国人
24、,终于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分)(以上示例仅为参考,言之成理均同等给分。)33(1)文化遗产:罗马斗兽场(或罗马圆形竞技场)。(1分)独特贡献: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写出罗马法亦可)或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2分)(2)国际分工格局:粮食原料的生产越来越集中于发展相对滞后的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工业生产则集中于工业化程度高、科技先进的欧美诸国和日本;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世界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最大受益者。(一点2分,答到其中两点得4分)作用: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世界历史跨越;形成欧洲列强支配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世界连接成为一个整体。(2分)(3)重要事件: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经济全球化加强、第三次科技革命推进、全球人口迁移。(一点1分,答到其中三点得3分)演变方式:从武力扩张为主,逐渐演变为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为主要方式。(2分)评卷说明:1评分时文字表述不要求与参考答案完全一致。2符合题意,意思相近,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