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实际上,语文学科同其它学科一样,有自身的学问系统和复习规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熟记这些学问系统和复习规律,然后娴熟的运用。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中考语文文言文总复习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关怀。 中考语文文言文学问点复习 倒装句 倒装句主要有四种: (1)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而将它放到句首,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 (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4)介
2、宾结构后置 (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慧了” (2)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状况: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a介宾倒装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
3、”b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哀痛”。“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另如“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信任自己。 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
4、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宠爱莲花”。“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四、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缘由。 五、其他,表示强调。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关山度”是“度关山”的倒装。可译为“跨过一道道关,越过一道道山”。 (3)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
5、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一、“中心词+后置定语+者”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 二、“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三、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
6、(4)介宾结构后置 一、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都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拘束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 二、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
7、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曲突徙薪 客有过仆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仆人:“曲其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仆人嘿然不应。居无何,家果失火,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火幸息。于是杀牛置酒,燔发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仆人曰:“乡使听客之
8、言,不费牛酒,终无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仆人乃寤而请之。 (说苑权谋) 【解释】 过:访问。傍:同“旁”,旁边。嘿(m)然:嘿,同“默”,不说话的样子。息:同“熄”,灭。燔(fn):烧;灼(zhu),被火烧伤。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乡(xing)使:当时假如。乡,同“向”,从前;使,假如。寤:同“悟”,醒悟,觉悟。 【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乡居里中人哀而救之() 于是杀牛置酒() 余各以功次坐() 今论功而请宾()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这则寓言告知了人们什么道理?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归纳 或许现在很多人都弄
9、不懂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区分毕竟在哪里?现在我们就分别来讲讲他们。 “文言文”中的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终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全部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古白话是唐宋以后在北方话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书面语。如唐代的变文,敦煌通俗文学作品,宋人话本,金元戏曲,明清小说等都是古白话的代表。古白话虽说是白话文,但不同于我们今日所说的白话文,一般都是以口头语为基础而夹杂一些文言成分。即使是口语,由于区域性和时代性的差异,今日读起来也不那么简洁,因此,我们称之为“古白话”(学术界一般把从晚唐五代开头直至“五四”时期形成的古白话称作近代汉语)。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珍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重量。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