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动物疫病净化技术一、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集成与示范工作的目的意义l 有效减少和消除规模化养殖场的疫病隐患,缓解动物有效减少和消除规模化养殖场的疫病隐患,缓解动物疫病防控压力。疫病防控压力。l 可有效改善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条件、生物安全和管可有效改善规模化养殖场的防疫条件、生物安全和管理水平,提高综合防治能力。理水平,提高综合防治能力。l 可有效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可有效探索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的集成应用,提高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提升技术综合效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成果的转化效率,提升技术综合效能,实现动物疫病防治由应急性防控状态向日常性防能,实现动物疫病防治由
2、应急性防控状态向日常性防控状态转变。控状态转变。l 可有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企可有效保障养殖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提高企业竞争力业竞争力。二、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集成与示范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和无害化排放技术集成与示范项目。 目标任务:推动全国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全面开展,逐步实现动物疫病的净化,乃至最终消灭特定动物疫病的目标。计划用10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推动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工作的开展,集成推广一批成熟的动物疫病净化技术,建设并认证一批无规定动物疫病净化
3、养殖场,全面提升规模化养殖场动物疫病和环境污染防治技术水平。 三、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集成与 示范工作的基本原则u一是一是坚持从场入手,逐场推进。u二是二是坚持由易到难分步实施,强化效果。u三是三是坚持企业自愿,择优适当扶持。u 四是四是坚持分层次实施,有的放矢。四、规模化养殖场主要动物疫病净化技术 种猪场 种鸡场 种羊场 奶牛场四、(一)种猪场l 1、技术路线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预防措施、病原学检测、免疫抗体监测、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监测,淘汰带毒动物,分群饲养,建立健康动物群。对假定阴性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扩大净化效果,最终建立净化场。同时加强人流、物流管控和实行
4、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降低疫病水平与传播风险;强化本场留种和引种的检测,避免外来病原传入风险;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净化效果持续、有效。四、(一)种猪场2、综合防控措施(1)设施设备结构布局种猪场规划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中相关要求。种猪场生产区位置独立,与主要交通干道、生活区、动物隔离场所、无害化处理场所、动物屠宰加工场所、动物产品集贸市场、动物诊疗场所及其他动物养殖场分开且有效隔离。防疫设施设备开展动物疫病净化的养殖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设备,以满足生产和防疫的需要。对关键的设施设备应建立档案,按计划开展维护和保
5、养,确保设施设备的齐全完好,保存相关记录。例如:防鼠措施和设施、防鸟网;进场车辆的熏蒸喷淋设备、消毒池;进场人员的消毒沐浴、更衣、换鞋,喷淋、雾化、负离子臭氧消毒等。兽医室种猪场应设置兽医室,配备必要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满足日常诊疗、采样和血清分离工作需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种猪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无害化处理记录。生产设施设备种猪场应配备相应的种猪舍、配种妊娠舍、分娩舍、保育舍、隔离舍及种猪性能测定舍等。保温保暖设备、风扇和冰箱冰柜等。(2)管理措施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管理,制度管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人流物流管理,无害化处理,消毒,种源管理防疫管理免疫,监
6、测,诊疗巡查,淘汰,防疫人员管理四、(一)种猪场3、净化程序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种猪场在开展疫病净化之前,应根据相关规定,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防疫和生产体系。种猪场各种疫病净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本底调查阶段、免疫控制阶段和净化阶段。如下图:种猪场主要动物疫病有:猪口蹄疫、猪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和猪伪狂犬病等。此处以猪口蹄疫为例讲述净化程序。(1)本底调查阶段调查目的:了解本场各年龄段猪群健康状态、口蹄疫免疫水平和非结构蛋白抗体水平,评估口蹄疫发生和传播风险。调查内容:按一定比例采
7、集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血清,检测口蹄疫(O型)免疫抗体及非结构蛋白抗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的,继续开展口蹄疫病原学检测。(2)免疫控制阶段本阶段,养殖场采取免疫、监测、分群、淘汰和严格后备猪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保障养殖管理科学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得力和环境可靠,将口蹄疫的临床发病控制在最低水平甚至免疫无疫状态,为下一步非免疫无疫监测净化奠定基础。阶段目标种猪群、后备猪群及育肥猪群抽检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种猪群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逐年度降低,且逐渐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免疫措施免疫技术方面,养殖场应优先选用与本场或区域优势毒株相匹配的优质疫
8、苗,制定口蹄疫免疫程序和抗体监测计划,根据抗体监测效果及周边疫情动态适时调整免疫程序。监测内容及比例本阶段的监测重点是严格后备猪的筛选、确保种猪群及个体良好的免疫保护屏障、跟踪非结构蛋白抗体水平,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监测结果处理生产母猪、种公猪、后备猪群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应达到90%,低于70%的加强免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者,开展病原学检测,如病原学阳性,对阳性畜及同群畜按有关规定处理,如病原学阴性,分群饲养,跟踪观察,适时淘汰。育肥猪免疫抗体合格率如低于70%,应分析原因,即使调整免疫程序。发现口蹄疫隐形带毒或临床疑似病例是,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同时加强同舍免疫监测,做好消毒及生物安
9、全控制。监测效果评价当种猪群、后备猪群及育肥猪群抽检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常年具有优秀的免疫保护屏障。种猪群口蹄疫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率逐年度降低,并逐渐维持在一个较低水平,且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认为达到有效的免疫控制。(3)免疫净化阶段阶段目标种猪群、后备猪群和待售种猪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非结构抗体阳性率控制在较低水平;病原学检测阴性;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监测内容及比例本阶段,以猪口蹄疫抗体合格和病原阴性的种猪构建假定阴性群。对假定阴性群分期开展全群普检,构建真正的猪口蹄疫阴性群,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监测结果处理生产母猪、后备种猪、种公猪和引种猪群发现口蹄疫抗体不合
10、格者,立即加强免疫。监测效果评价种猪群、后备猪群和待售种猪口蹄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非结构蛋白抗体维持在较低水平,病原学检测阴性,且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可基本认为达到猪口蹄疫的免疫净化状态,可按照程序申请净化评估认证。(4)净化维持阶段达到口蹄疫的免疫净化状态或通过农业部评估认证后,养殖场可开展净化维持监测,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维持性监测期间,如发现种群非结构蛋白抗体异常升高,应及时分析管理因素及技术因素,加大监测密度,及时开展病原学监测,调整免疫程序,评估生物安全措施有效性,评估感染风险。发现口蹄疫阴性带毒或临床疑似病例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并做好消毒及生物安全控制。(5)检
11、测方法免疫抗体检测:LpB-ELISA(灭活疫苗)、VP1-ELISA(多肽疫苗)。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ELISA。病原学检测:敏感性高于或等于RT-PCR法。四、(一)种猪场4、净化效果维持措施(1)加强管理(2)规范免疫(3)开展持续监测(4)保障措施四、(二)种鸡场1、技术路线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预防措施、病原学检测、免疫抗体监测、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监测,淘汰带毒动物,分群饲养,建立健康动物群。对假定阴性鸡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扩大净化效果,最终建立净化场。同时加强人流、物流管控和实行全进全出生产模式,降低疫病水平与传播风险;强化本场留种和引种的检测,避免外来病原传入风
12、险;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净化效果持续、有效。四、(二)种鸡场2、综合防控措施种鸡场完善和健全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是鸡病净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净化工作、达到净化目标、维持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1)设施设备结构布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种鸡场建设标准(NYJ/T02-2005)。防疫设施设备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设备,以满足生产和防疫的需要,如:设置自然或人工屏障与外界隔离,防鸟防鼠设施,进出鸡场的人员或车辆的喷淋、雾化、负离子臭氧消毒等设施,消毒池、消毒盆、火焰消毒设备。兽医室种鸡场应设置兽医室,配备必要的
13、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如离心机等,以满足日常诊疗、采样和血清分离工作需要。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种鸡场应有无害化处理设施,采用有效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并有无害化处理记录,有固定的鸡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并有防雨、防渗漏、防溢流措施,并及时转运。生产设施设备种鸡场应配备相应数量的种鸡舍、育雏舍、育成舍、孵化室和隔离舍等,种鸡场应配备必要的降温通风保暖设施,专门储存疫苗兽药的冰箱或冰柜。(2)管理措施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管理,制度管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人流物流管理,无害化处理,消毒,种源管理防疫管理免疫,监测,诊疗巡查,淘汰,防疫人员管理四、(二)种鸡场3、净化程序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种鸡场
14、在开展疫病净化之前,应根据相关规定,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防疫和生产体系。种鸡场各种疫病净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本底调查阶段、免疫控制阶段和净化阶段。种鸡场主要动物疫病有:禽流感、新城疫、禽白血病和鸡白痢等。此处以禽流感、新城疫为例讲述净化程序。(1)本底调查阶段调查目的:掌握本场禽流感、新城疫的感染情况,了解鸡群健康状态、免疫水平,评估净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适合于本场实际情况的净化方案。调查内容:全面考察鸡场实际情况,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生产管理水平、防疫管理水平及兽医技术力量等,观察鸡群
15、健康状况,了解本场禽流感、新城疫的流行历史和现状、免疫程序、免疫效果等,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措施。同时通过对种鸡场的鸡群按照一定比例采样检测,掌握禽流感、新城疫带毒和免疫抗体水平情况。(2)免疫控制阶段本阶段,种鸡场应根据疫病的本底调结果和净化疫病特点,采取以免疫、监测、分群、淘汰、强化管理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使禽流感和新城疫的临床发病得到有效控制,逐步实现免疫无疫状态,为下一步非免疫无疫净化奠定基础。控制目标:对有禽流感、新城疫临床疑似病例的鸡群和死亡鸡进行病原学监测,淘汰感染鸡,及时清除病原。控制措施种鸡场应优先选用与本场或区域优势毒株相匹配的优质疫苗,制定禽流感、新城疫免疫程序和抗体监
16、测计划,在保障养殖管理科学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得力和环境可靠的同时,根据抗体监测效果及周边疫情动态适时调整免疫程序。监测内容及比例本阶段的监测重点是后后备鸡转群和开产前(或留种前)的免疫抗体监测和病死鸡的病原监测,确保种鸡群及个体良好的免疫保护屏障、跟踪鸡群病原感染情况,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监测结果处理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种鸡群:加强免疫一次,3-4周后重新采血检测,或淘汰抗体不合格鸡群。病死鸡:病原学监测,对疑似病例报告当地疫控机构,及时采集病料送省级疫控机构诊断,如确诊发生疫情,则按国家相关规定处理。控制效果评价当种鸡群历经两次及两次以上普检和隔离淘汰,种鸡群抽检群体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
17、(其中HI平均滴度27,群体HI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80%以上);连续两年未发现禽流感、新城疫病原学阳性且未出现禽流感、新城疫临床病例,即认为达到禽流感、新城疫的免疫无疫状态,可按照程序申请净化评估认证。l 同时满足以下要求,视为达到免疫净化标准(控制l 标准): 免疫抗体合格率90%以上; 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禽流感H5、H7、H9病原学监测阴性,新城疫病原学检测阴性; 现场综合审查通过。(3)检测方法禽流感a、血清学检测。执行标准:GB/T18936-2003。方法:血凝一直试验(HI)。b、病原学检测。执行标准:(GB/T19438.2-2004,、GB/T19440-2004)以及农
18、业部行业标准(NY/T772-2004)。方法采用病毒分离或禽流感病毒RT-PCR试验对于所有亚型的AIV进行检测。新城疫a、血清学检测。执行标准:GB/T16550-2008。方法:血凝抑制试验(HI)。b、病原学检测。执行标准:GB/T16550-2008。方法:采用病毒分离或新城疫病毒荧光RT-PCR试验检测,通过基因测序区分野毒和疫苗毒。四、(二)种鸡场4、净化效果维持措施(1)加强管理(2)规范免疫(3)开展持续监测(4)保障措施四、(三)种羊场1、技术路线采取“监测、免疫、消毒、隔离、扑杀”相结合等综合措施,淘汰或扑杀野毒感染羊,对假定阴性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扩大净化效果,最终
19、建立净化场。同时加强人流、物流管控,降低疫病水平传播风险;强化本场引种的检测,避免外来病原传入风险;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净化效果持续、有效。四、(三)种羊场2、综合防控措施完善健全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是净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净化工作、达到净化目标、维持净化效果的有效手段。(1)设施设备结构布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取得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 防疫设施设备 种羊场应配备必要的防疫设施设备,以满足生产和防疫的需要,如:设置自然或人工屏障与外界隔离,防鸟防鼠设施。进出羊场的人员或车辆的喷淋、雾化、负离子臭氧消毒等设施
20、,消毒池、消毒盆、火焰消毒设备。 兽医室 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生产设施设备(2)管理措施生产管理档案记录管理,制度管理,饲养管理生物安全管理人流物流管理,无害化处理,消毒,种源管理防疫管理免疫,监测,诊疗巡查,淘汰,防疫人员管理l 3、净化程序四、(三)种羊场种羊场主要动物疫病有:羊口蹄疫、羊痘、羊布鲁氏菌病,这里以羊口蹄疫为例讲述净化程序。 (1)本底调查阶段调查目的旨在掌握种羊场的口蹄疫综合防控水平、感染情况、免疫抗体水平和相关发生风险因素,评估净化成本和人力物力投入,制定适合本场实际的净化方案。调查内容结合养殖场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和抽样监测的方式进行。对种羊随机采集血清,检测口蹄疫免
21、疫抗体和非结构蛋白抗体,非结构蛋白抗体阳性的,对阳性个体及其同群畜采集O-P液,开展口蹄疫病原学检测。(2)免疫净化阶段养殖场根据本底调查结果和口蹄疫流行特点,通过免疫、监测、扑杀相结合的控制措施,消除口蹄疫临床发病,逐步降低非结构蛋白阳性率,为实现净化奠定基础。阶段目标羊口蹄疫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0%以上,且病原检测阴性;种羊场连续两年以上无临床病例。免疫措施对养殖场所有羊只进行免疫,确保免疫抗体合格率达90%以上,保证引进或并群羊只免疫抗体均达到合格水平。监测内容及比例监测结果处理 对免疫抗体不合格的羊只加强免疫一次;对合格率低于90%的羊群不予引进。对病原学确诊阳性的畜及同群畜,按国家有关
22、规定处理;对口蹄疫病原学检测阳性的羊群不予引进;临床发病羊,按照口蹄疫防治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处置。监测效果评价 对羊群实施连续免疫、监测、扑杀措施,确认抗体合格率达到90%以上,连续两年无临床病例且未发现口蹄疫病原学阳性即认为达到口蹄疫免疫无疫状态,可按照程序申请评估认证。(3)净化维持阶段达到口蹄疫的免疫无疫水平或通过农业部评估认证后,养殖场需要开展维持性监测,加强引进羊只的检测,维持免疫无疫效果,监测情况见下表。(4)检测方法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选用液相阻断ELISA,非结构蛋白抗体检测选用NSPs-ELISA,病原检测选用RT-PCR。 羊痘:ELISA/细胞中和试验和PCR试验分别进行羊痘
23、抗体和病原的检测。 羊布鲁氏菌病:首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经试管凝集试验或cELISA定性,也可采用农业部指定的其他检测方法。四、(三)种羊场4、净化效果维持措施(1)加强管理(2)规范免疫(3)开展持续监测(4)保障措施四、(四)奶牛场1、技术路线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免疫预防措施、病原学检测、免疫抗体监测、野毒感染与疫苗免疫鉴别诊断监测,淘汰带毒动物,分群饲养,建立健康动物群。对假定阴性群加强综合防控措施,逐步扩大净化效果。同时加强人流、物流管控,降低疫病水平传播风险;强化本场引种的检测,避免外来病原传入风险;建立完善的防疫和生产管理等制度,优化生产结构和建筑设计布局,构建持
24、续有效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净化效果持续、有效。四、(四)奶牛场2、综合防控措施养殖场应建立和完善疫病综合防控措施,净化综合防控措施涉及养殖场结构布局、相关设施设备配置、生产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和防疫管理等各方面内容。(1)设施设备结构布局: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防疫设施设备兽医室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生产设施设备(2)管理措施生产管理 档案记录管理,制度管理,饲养管理 生物安全管理 人流物流管理,无害化处理,消毒,种源管理 防疫管理 免疫,监测,诊疗巡查,淘汰,防疫人员管理四、(四)奶牛场3、净化程序为实现净化目的和维持净化效果,奶牛场在开展疫病净化之前,应根据相关规定,力求健全生物安全防护
25、设施设备、强化饲养管理、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和规范无害化处理措施,构建“规范化、制度化、设施化和无害化”的防疫和生产体系。 奶牛场各种疫病净化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本底调查阶段、免疫控制阶段和净化阶段。奶牛主要动物疫病有:口蹄疫、布鲁氏菌病、结核病,这里以布鲁氏菌病为例讲述净化程序。(1)本底调查阶段调查目的了解本场奶牛群基本防疫状况、健康状态、布病感染水平,评估布病发生和传播的风险。调查内容全群采集奶牛血清,检测布鲁氏菌病。分析本场布鲁氏菌病发生史和控制情况、周围布鲁氏菌病疫情情况和本场布鲁氏菌病带菌情况等关键风险因子,评估综合防控措施。(2)监测净化阶段本阶段,养殖场采取监测、隔离、淘汰相结合的
26、综合防控措施,保障养殖管理科学有效、生物安全措施得力和环境可靠。阶段目标连续两年以上奶牛场全群布病检疫阴性,无临床病例。监测内容及比例监测重点是及时发现布病感染个体,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监测结果处理检测抗体阳性的扑杀个体,加强同舍监测。对临床疑似病例及时上报,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一旦发现阳性病例,转为每月监测一次,连续3次检测均为阴性,方可转入常规监测。监测效果评价:连续两年以上布病检疫阴性,无临床病例,即认为达到净化状态,可按照程序申请净化评估认证。(3)净化维持阶段达到布病净化状态或通过农业部评估认证后,养殖场可开展持续维持性监测,具体监测情况见下表。(4)检测方法首先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阳性样品经试管凝集试验或cELISA定性,也可采用农业部指定的其他检测方法。四、(四)奶牛场4、净化效果维持措施(1)加强管理(2)规范免疫(3)开展持续监测(4)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