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938986 上传时间:2022-06-13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第二二章章 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水分的利用 3 3学时学时内容提要内容提要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0.5h)(0.5h)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0.5h)(0.5h)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1h)(1h)四、作物的湿、涝伤害。四、作物的湿、涝伤害。(1h)(1h)第二章第二章 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 第二章第二章 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重点重点 1 1、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对旱、涝

2、的反应;、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作物对旱、涝的反应; 2 2、农作系统中作物和土壤的水分状况与平衡。、农作系统中作物和土壤的水分状况与平衡。 难点难点 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提高途径。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及提高途径。第二章第二章 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作物的水分环境与作物对水分的利用水分环境不仅决定作物的水分环境不仅决定作物的分布分布、形态结构形态结构和和生活习生活习性性,而且可从,而且可从分子水平分子水平至至群体水平群体水平制约作物的生活。制约作物的生活。水分因子是诸生态因子中水分因子是诸生态因子中变化最大变化最大、最不稳定最不稳定的因素,的因素,因此也是影响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影

3、响产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液态水分子理化特性及其作用:液态水分子理化特性及其作用: 极性分子,是良好的溶剂和生化反应介质;极性分子,是良好的溶剂和生化反应介质; 水的比热大,有利于调节环境和生物体温度;水的比热大,有利于调节环境和生物体温度; 水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大,保证水分运输时水柱不水的内聚力和表面张力大,保证水分运输时水柱不被拉断;被拉断; 水具不可压缩性,能够传递机械力,维持细胞膨压,水具不可压缩性,能够传递机械力,维持细胞膨压,保持枝叶挺立。保持枝叶挺立。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1 1、作物体内的水分:、作物体内的水分:作物组织含水量为作物组织含

4、水量为70-90%70-90%(1 1)作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作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自由水:自由水:存在于细胞壁、细胞间隙、液泡、导管和存在于细胞壁、细胞间隙、液泡、导管和管胞内、以及其他组织间隙和细胞中未被紧密吸附管胞内、以及其他组织间隙和细胞中未被紧密吸附的水分。变化较大,移动性较强,参与植物的生命的水分。变化较大,移动性较强,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活动。束缚水:束缚水:细胞中受原生质颗粒、细胞壁亲水性物质细胞中受原生质颗粒、细胞壁亲水性物质和一些有机、无机离子吸附的水。移动性差,含量和一些有机、无机离子吸附的水。移动性差,含量少,不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受外界环境影响小,少,不参与植物的生命活

5、动,受外界环境影响小,但与胶体稳定性和作物抗逆性有密切关系。但与胶体稳定性和作物抗逆性有密切关系。化合态水:化合态水:以基团形式参与有机物形成,成为该分以基团形式参与有机物形成,成为该分子结构的一部分,约占作物一生耗水量的子结构的一部分,约占作物一生耗水量的0.2%0.2%左右,左右,对作物的生理作用不大。对作物的生理作用不大。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1 1、作物体内的水分、作物体内的水分(2 2)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指标)作物体内水分状况指标 组织含水量(组织含水量(% %)= =(鲜重(鲜重 - - 干重)干重)/ / 鲜重鲜重100100 含水量受大气湿

6、度和植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应用含水量受大气湿度和植株生理年龄的影响,应用时须加以考虑。时须加以考虑。 组织相对含水量(组织相对含水量(RWCRWC)= =(鲜重(鲜重- - 干重)干重)/ /(吸胀重(吸胀重- -干重)干重)100100 细胞水势:细胞水势:ww = = ss + + pp + + mm 单位单位: :1MPa = 10bar = 9.87atm = 101MPa = 10bar = 9.87atm = 106 6J/L = 10J/L = 106 6N/mN/m2 2 吸胀重是指组织饱和吸水重。应用吸胀重是指组织饱和吸水重。应用水势水势、相对含相对含水量水量较理想。较理想。

7、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2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 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表表 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可利用性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可利用性水势(水势(MPaMPa)0-0.006 -0.0033-1.5-3.1-1000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2 2、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土壤水类型及有效性土壤水分形态与可利用性土壤水分形态与可利用性 重力水:重力水:10m10m孔隙中的水分;孔隙中的水分; 毛管水:毛管水:0.20.210m10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毛细管吸孔隙中的水分,即被毛细管吸持,而不因

8、重力而下降流失的水分;持,而不因重力而下降流失的水分; 吸湿水:吸湿水:0.2m0.2m孔隙中的水分,即被土壤颗粒强孔隙中的水分,即被土壤颗粒强烈吸持,不能被作物吸收的水,是土壤处于风干状烈吸持,不能被作物吸收的水,是土壤处于风干状态所含有的水分态所含有的水分。 为什么重力水是旱作物的无效水?为什么重力水是旱作物的无效水?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2 2、土壤水种类及有效性、土壤水种类及有效性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土壤水分类型与可利用性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状况不同土壤类型的水分状况 作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是萎蔫点与田间持水量间的作物可利用的土壤水分是萎蔫点与田间持

9、水量间的水分。作物对不同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性不同。水分。作物对不同土壤中水分的利用性不同。表表 不同土类的田间持水量、萎蔫点及可利用水分的百分数(不同土类的田间持水量、萎蔫点及可利用水分的百分数(% %)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一、农作系统中水分及其循环平衡3 3、农作系统中水分循环平衡、农作系统中水分循环平衡水的来源:水的来源: 降水(降水(P P,包括降雨、降雪、降霜等)、灌溉水,包括降雨、降雪、降霜等)、灌溉水(I I)、地下水(只存在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下水(只存在某些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水的去向:水的去向: 径流(径流(RoRo)、渗漏()、渗漏(D D)、土壤蒸

10、发()、土壤蒸发(EsEs)、土层)、土层保留(保留(WsWs,如土壤胶体、毛管吸持)、植物蒸腾,如土壤胶体、毛管吸持)、植物蒸腾(EpEp)、植物保留()、植物保留(WpWp)。)。农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水量平衡方程:水量平衡方程: (P+IP+I)- -(Ro+D+Es+Ws+Ep+WpRo+D+Es+Ws+Ep+Wp)= 0= 0图图-2 -6巴巴-10 -15巴巴 茎茎 叶。叶。 保证水分在导管中流动由保证水分在导管中流动由三个方面的力量三个方面的力量决定:决定:根压:根压:由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说明。伤流量越大,根由伤流和吐水现象可以说明。伤流量越大,根系活力越强;系活力越强;蒸腾拉

11、力蒸腾拉力水分子内聚力水分子内聚力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2 2、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传导、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传导作物体内外水分运动阻力(作物体内外水分运动阻力(s/cms/cm表示):表示): 根根- -土阻力:土阻力:土壤类型及根的数量、根表面积不同,土壤类型及根的数量、根表面积不同,阻力大小不同。一般沙性土阻力小。阻力大小不同。一般沙性土阻力小。 导管体系阻力:导管体系阻力:导管细胞是死细胞,因此阻力较小。导管细胞是死细胞,因此阻力较小。 叶叶- -气阻力:气阻力:包括气孔阻力和边界层阻力,与气孔分包括气孔阻力和边界层阻力,与气孔分布、形状、结构和大气条件有关。

12、布、形状、结构和大气条件有关。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注:注:阻力单位为阻力单位为s/cms/cm,即水分运动,即水分运动1cm1cm所需时间。在总阻力中,所需时间。在总阻力中,根土阻力占比例较大,其大小取决于根的数量、根表面积大根土阻力占比例较大,其大小取决于根的数量、根表面积大小。小。表表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3 3、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 作物个体水分散失的部位和方式作物个体水分散失的部位和方式作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从作物体内的水分绝大部分从叶片叶片上散失,而叶片水分上散失,而叶片水分散失部位则由气孔和角质层组

13、成,并以散失部位则由气孔和角质层组成,并以气孔为主气孔为主,但,但在某些情况下,如植株在某些情况下,如植株幼嫩幼嫩时,时,角质层蒸腾角质层蒸腾可达叶片可达叶片总蒸腾的总蒸腾的50%50%。低温、干旱可加大角质层蒸腾。低温、干旱可加大角质层蒸腾。暴露于空气中的暴露于空气中的枝条枝条也会散失部分水分,这与也会散失部分水分,这与表皮表皮木木栓化程度、皮孔的多少及有无裂缝有关。栓化程度、皮孔的多少及有无裂缝有关。根系吸收的水分上运过程中,有少量水分可从干土层根系吸收的水分上运过程中,有少量水分可从干土层中的中的根表面根表面散失到土壤中,其数量随根系老化程度加散失到土壤中,其数量随根系老化程度加重而减少

14、。重而减少。植物还可通过植物还可通过“吐水吐水”从叶缘散失液态水。从叶缘散失液态水。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3 3、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 作物群体的水分蒸腾作物群体的水分蒸腾群体条件群体条件下,所有个体均可散失水分,扩散的水汽在下,所有个体均可散失水分,扩散的水汽在群体中交汇,使群体株丛中的空气比外界更为潮湿,群体中交汇,使群体株丛中的空气比外界更为潮湿,只有群丛内上层空气中的水汽可以比较容易扩散到大只有群丛内上层空气中的水汽可以比较容易扩散到大气中,下部的水汽扩散阻力大,从而形成群丛内自上气中,下部的水汽扩散阻力大,从而形成群丛内自上而下水蒸

15、气压逐渐增高,下部常会达到饱和状态。而下水蒸气压逐渐增高,下部常会达到饱和状态。光在群体中分布也越往下越少,下部叶的光在群体中分布也越往下越少,下部叶的气孔开度气孔开度减减小,蒸腾速率降低。小,蒸腾速率降低。作物群体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上层作物群体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上层,不管群体多么,不管群体多么复杂,可把群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外表面看作其蒸腾表复杂,可把群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外表面看作其蒸腾表面,整个群体的蒸腾失水远少于单个孤立个体的蒸腾面,整个群体的蒸腾失水远少于单个孤立个体的蒸腾量之和。群体量之和。群体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较大时,群体蒸腾量增加。较大时,群体蒸腾量增加。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16、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3 3、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 影响作物蒸腾作用的因素影响作物蒸腾作用的因素 作物蒸腾作用在作物蒸腾作用在外部外部因素上受大气因子(光、温、因素上受大气因子(光、温、湿等)影响,在湿等)影响,在内部内部因子上主要受气孔的调节。因子上主要受气孔的调节。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以信号的形式影响气孔的开关;以能量形式以信号的形式影响气孔的开关;以能量形式影响作物体温及环境的温、湿度。影响作物体温及环境的温、湿度。 温、湿度温、湿度: :影响土壤、作物和大气的水势。影响土壤、作物和大气的水势。 风速:风速:在农田周围设置防护林,可减小风力影响,降在农田周围

17、设置防护林,可减小风力影响,降低蒸腾失水。低蒸腾失水。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水分状况:决定于土壤有效水含量。决定于土壤有效水含量。 作物类型:作物类型:不同作物类型,蒸腾速率不同。不同作物类型,蒸腾速率不同。 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3 3、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作物水分的蒸腾与散失 作物蒸腾作用的规律性变化作物蒸腾作用的规律性变化蒸腾作用的季节性变化:蒸腾作用的季节性变化:水稻全生育期蒸腾强度呈水稻全生育期蒸腾强度呈抛抛物线物线,以拔节期及抽穗期(即叶面积最大时)最高。,以拔节期及抽穗期(即叶面积最大时)最高。蒸腾作用的日变化:蒸腾作用的日变化: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相似

18、。一般与气孔导度的日变化相似。一般情况下,表现为情况下,表现为单峰曲线单峰曲线,中午前后(,中午前后(1313时左右)蒸时左右)蒸腾强度最大,晚间十分微弱;某些作物、某些条件下,腾强度最大,晚间十分微弱;某些作物、某些条件下,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呈蒸腾作用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双峰曲线,即表现出,即表现出“午睡午睡”现现象,可通过增加供水、降温等措施进行削减。象,可通过增加供水、降温等措施进行削减。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 4 4、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机理与分配原则、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机理与分配原则图图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4 4、作物体内的水分

19、平衡机理与分配原则、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机理与分配原则作物体内水分平衡机理作物体内水分平衡机理作物的水分平衡受土壤水分状况和蒸腾失水的调节。作物的水分平衡受土壤水分状况和蒸腾失水的调节。 在土壤供水状况良好时,植株体内水势变化受昼夜在土壤供水状况良好时,植株体内水势变化受昼夜节律的影响,但处于平衡状态。节律的影响,但处于平衡状态。当水分的吸收、运输、损耗三者协调时,作物体处于当水分的吸收、运输、损耗三者协调时,作物体处于良好水分平衡状态。良好水分平衡状态。当土壤供水不足时,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被打破。当土壤供水不足时,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被打破。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4

20、 4、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机理与分配原则、作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机理与分配原则作物体内水分分配原则作物体内水分分配原则 在水势差的支配下,由高水势部位向低水势部位在水势差的支配下,由高水势部位向低水势部位分配;分配; 当蒸腾大于吸水时,水分优先向分生组织、幼嫩当蒸腾大于吸水时,水分优先向分生组织、幼嫩器官(幼叶、幼果)及蒸腾旺盛的功能叶分配;器官(幼叶、幼果)及蒸腾旺盛的功能叶分配; 当严重缺水时,体内水分可发生再分配,即分生当严重缺水时,体内水分可发生再分配,即分生组织、生长点、成熟中的果实可向老叶及花和未成组织、生长点、成熟中的果实可向老叶及花和未成熟果实夺取水分,导致叶片、花和幼果的脱落。熟果

21、实夺取水分,导致叶片、花和幼果的脱落。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5 5、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需水量:作物需水量:可用在最佳水分供应条件时达到作物旺可用在最佳水分供应条件时达到作物旺盛生长的盛生长的田间蒸散量(田间蒸散量(ETET)估算作物田间需水量:估算作物田间需水量: ET= ET=Es+EpEs+Ep,EsEs为土表直接蒸发失水量,为土表直接蒸发失水量,EpEp为作物蒸为作物蒸腾失水量,用腾失水量,用kgkg或或mmmm表示。表示。 作物一生的需水量也可根据蒸腾系数,即作物每形作物一生的需水量也可根据蒸腾系数,即作物每形成

22、成1g1g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分克数来估测。干物质所需要消耗的水分克数来估测。水分临界期:水分临界期:作物对缺水最敏感的时期。一般在营养作物对缺水最敏感的时期。一般在营养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时期。生长末期到生殖生长时期。此期的作物对缺水的反应此期的作物对缺水的反应最强烈,因此要保证此期的作物需水。最强烈,因此要保证此期的作物需水。 最大需水期:最大需水期:作物对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一般是作物对水分需求量最大的时期。一般是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作物生长最快的时期。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5 5、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利

23、用作物对水分的有效利用 在农作系统的水去向中,只有通过作物蒸腾所消耗在农作系统的水去向中,只有通过作物蒸腾所消耗的水才是有效利用的水分,因为由根系吸收至叶面蒸的水才是有效利用的水分,因为由根系吸收至叶面蒸腾的水流与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转相耦联,气孔水蒸腾的水流与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转相耦联,气孔水蒸腾又与腾又与COCO2 2的吸收反向耦联,所以作物的蒸腾与产量形的吸收反向耦联,所以作物的蒸腾与产量形成密切相关。作物蒸腾失水约占作物吸水总量的成密切相关。作物蒸腾失水约占作物吸水总量的95%95%。水分利用效率(水分利用效率(WUEWUE)= = 干物质生产重量干物质生产重量/ /消耗水消耗水kgkg

24、 。 水分利用效率与作物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水分利用效率与作物的特性及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关。有关。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5 5、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达方法及其意义: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达方法及其意义:(1 1)WUE = WUE = 干物重积累干物重积累( (g)/Ep(kgg)/Ep(kg) ) 又称为作物的蒸腾效率(又称为作物的蒸腾效率(TETE),也是通常所指的水),也是通常所指的水分利用效率,广泛用于评价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广泛用于评价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利用效

25、率。(2 2)WUE = WUE = 作物产量(作物产量(Y Y)/ /田间水分蒸散作用消耗的田间水分蒸散作用消耗的水量(水量(ETET) 其中,其中,Y Y为为kgkg,ETET为为Es+EpEs+Ep之和。之和。EsEs为土表直接蒸发为土表直接蒸发失水量,失水量,EpEp为作物蒸腾失水量,用为作物蒸腾失水量,用kgkg或或mmmm表示。这反表示。这反映映田间水分蒸腾散失效率田间水分蒸腾散失效率,在评价,在评价田间总耗水效率田间总耗水效率上上具实用意义。具实用意义。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5 5、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作物的需水规律及水分利用效率 作物水分

26、利用效率的表达方法及其意义: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表达方法及其意义:(3 3)WUE=YWUE=Y(产量)(产量)/I/I(灌溉用水量(灌溉用水量m m3 3) 它反映它反映灌溉用水的效率灌溉用水的效率,在确定最佳灌溉定额时具,在确定最佳灌溉定额时具重要意义。重要意义。(4 4)WUE=YWUE=Y(产量)(产量)/WP/WP(自然降水量(自然降水量mmmm) 它反映对它反映对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自然降水的利用效率,是旱地雨养农作的,是旱地雨养农作的重要指标。重要指标。 表表二、二、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6 6、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提高农田水分利用效率的途径 新品种培育

27、新品种培育 改善农田水利设施改善农田水利设施 改善栽培措施改善栽培措施 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旱害旱害: :由于缺水干旱对作物所造成的伤害。由于缺水干旱对作物所造成的伤害。 1 1、作物干旱胁迫程度分级、作物干旱胁迫程度分级 干旱分级指标干旱分级指标分级分级与供水良好时相比与供水良好时相比细胞水势下降细胞水势下降相对含水量下降相对含水量下降轻度胁迫轻度胁迫几个几个barbar8-12%8-12%中度胁迫中度胁迫数数barbar15bar15bar10-20%10-20%严重胁迫严重胁迫15bar15bar20%20%注:注:中度胁迫条件下,作物的反应既是伤害的表现,也是适中度胁迫

28、条件下,作物的反应既是伤害的表现,也是适应性的表现。应性的表现。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2 2、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缺水条件下作物生理生化反应缺水条件下作物生理生化反应 内源激素变化:内源激素变化:内源激素平衡被破坏;内源激素平衡被破坏; 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变化:较显著的是细胞质一些小较显著的是细胞质一些小分子有机物质,如游离脯氨酸、甜菜碱大量积累。分子有机物质,如游离脯氨酸、甜菜碱大量积累。 物质合成能力变化:物质合成能力变化:分解大于合成;分解大于合成; 呼吸代谢途径变化:呼吸代谢途径变化:PPPPPP途径加强,形成的途径加强,

29、形成的C C5 5糖可用糖可用于于C C同化;同化; 特异蛋白质合成:特异蛋白质合成:如如LEALEA蛋白、渗调蛋白、热激蛋蛋白、渗调蛋白、热激蛋白、代谢酶类等。白、代谢酶类等。 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2 2、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作物类型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作物类型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 一般,一般,C C3 3作物敏感性作物敏感性CC4 4作物;作物; 常见作物:马铃薯、油菜常见作物:马铃薯、油菜 水稻水稻 棉花棉花 小麦、大豆小麦、大豆 甘甘薯薯 玉米玉米 高梁、粟。高梁、粟。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干旱缺水的敏感性也可能不同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对干旱缺水的

30、敏感性也可能不同 表表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2 2、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 作物生育期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作物生育期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 孕穗至抽穗期(或开花坐果期)孕穗至抽穗期(或开花坐果期) 苗期。苗期。 作物器官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作物器官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 地上部地上部 地下部;叶地下部;叶 芽和生长点;老叶芽和生长点;老叶 幼叶;幼叶;花和幼果花和幼果 成长中果实。成长中果实。 作物生理过程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作物生理过程对缺水的敏感性差异: 生长生长 气孔运动气孔运动 蒸腾蒸腾 光合光合 物质运输。物质运输。图图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

31、的干旱伤害2 2、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 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作物的生理反应存在适应和恶在干旱胁迫过程中,作物的生理反应存在适应和恶化两个阶段:化两个阶段:适应阶段:适应阶段:此阶段的水势大小反映作物抗旱性强弱。此阶段的水势大小反映作物抗旱性强弱。地上部生长受抑,根生长受促进,根吸水能力上升;地上部生长受抑,根生长受促进,根吸水能力上升;代谢发生结构性改组,强化能量代谢,加强氧化磷酸代谢发生结构性改组,强化能量代谢,加强氧化磷酸化反应,加强化反应,加强ABAABA、渗透物质和逆境蛋白合成;、渗透物质和逆境蛋白合成;提高细胞持水能力。提高细胞持水能力。 由于适应阶段的存

32、在,也为作物的由于适应阶段的存在,也为作物的抗旱调节抗旱调节提供了提供了条件。条件。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2 2、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作物对缺水的反应及敏感性恶化阶段:恶化阶段:当干旱程度超过了适应阶段,作物的旱害当干旱程度超过了适应阶段,作物的旱害便进入恶化阶段,表现不可逆伤害。便进入恶化阶段,表现不可逆伤害。 生理过程中能量代谢遭破坏:氧化磷酸化解偶联;生理过程中能量代谢遭破坏:氧化磷酸化解偶联; 原生质环流中止:生化代谢、物质运输受阻;原生质环流中止:生化代谢、物质运输受阻; 生物合成下降:物质代谢趋向分解和氧化;生物合成下降:物质代谢趋向分解和氧化; 细胞持水能力下

33、降;细胞持水能力下降; 呼吸作用的能量有效性下降。呼吸作用的能量有效性下降。 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3 3、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1 1)选育抗旱能力强优良品种)选育抗旱能力强优良品种 通过遗传改良方法培育抗旱作物品种是解决作物抗旱通过遗传改良方法培育抗旱作物品种是解决作物抗旱性的性的根本途径根本途径,但目前通过常规方法培育高抗、高产、,但目前通过常规方法培育高抗、高产、优质品种成效并不显著,仍需加强探索研究。优质品种成效并不显著,仍需加强探索研究。(2 2)改善土壤保水供水性能)改善土壤保水供水性能 采取适宜农艺栽培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如增加土壤采取适宜农艺栽

34、培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如增加土壤有机质;科学耕作,提倡免耕、少耕、沿等高线耕作有机质;科学耕作,提倡免耕、少耕、沿等高线耕作等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保水供水性能。等措施,可有效改善土壤保水供水性能。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3 3、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3 3)覆盖栽培降低土面水分蒸发)覆盖栽培降低土面水分蒸发覆盖栽培,包括作物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可有覆盖栽培,包括作物秸秆覆盖、地膜覆盖等,可有效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效提高土壤保水能力。(4 4)苗期抗旱锻炼和有限灌溉)苗期抗旱锻炼和有限灌溉通过抗旱锻炼通过抗旱锻炼 如水稻晒田、作物间歇灌溉(如水稻晒田、作物间歇灌溉(

35、SRISRI)等等 ,可促进作物发生一系列适应干旱的生理生化变,可促进作物发生一系列适应干旱的生理生化变化,特别是可通过刺激作物体内化,特别是可通过刺激作物体内ABAABA水平升高来促进水平升高来促进气孔关闭、诱导特异蛋白的产生,提高抗旱性。气孔关闭、诱导特异蛋白的产生,提高抗旱性。 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3 3、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5 5)控制)控制N N肥,增施肥,增施P P、K K肥肥 N N素水平过高,作物的抗旱性降低;素水平过高,作物的抗旱性降低;N N素水平过低,素水平过低,不利于作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不利于吸水;不利于作物地上部和根系生长,不利于

36、吸水; K K素营养:可提高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素营养:可提高作物的渗透调节能力; P P素营养:可提高作物能量和物质代谢能力;素营养:可提高作物能量和物质代谢能力; CaCa:起稳定原生质膜结构的作用。:起稳定原生质膜结构的作用。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3 3、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6 6)保水剂的应用和作物抗旱性化学调控)保水剂的应用和作物抗旱性化学调控保水剂保水剂:由淀粉和聚丙烯为材料经聚合而成的高分:由淀粉和聚丙烯为材料经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学材料,具极强的吸水能力,能吸收达到自身子化学材料,具极强的吸水能力,能吸收达到自身重量几十甚至几百倍的水分,它所吸持

37、的水分可缓重量几十甚至几百倍的水分,它所吸持的水分可缓慢释放,并能被作物根系所利用。慢释放,并能被作物根系所利用。 保水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植树造林、果树栽培,但保水剂现已广泛应用于植树造林、果树栽培,但成本嫌略高。成本嫌略高。三、作物的干旱伤害三、作物的干旱伤害3 3、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缓解作物旱害的途径(6 6)保水剂的应用和作物抗旱性化学调控)保水剂的应用和作物抗旱性化学调控化学调控包括以下几类:化学调控包括以下几类:抗蒸腾剂:抗蒸腾剂:黄腐酸(黄腐酸(FAFA)、藻酸、多聚丙烯酸、腐殖)、藻酸、多聚丙烯酸、腐殖酸等,可有效降低气孔开度,减少蒸腾失水,在禾谷酸等,可有效降低气孔开度,减少蒸

38、腾失水,在禾谷类作物的灌浆结实期应用效果良好;类作物的灌浆结实期应用效果良好;植物生长延缓剂:植物生长延缓剂:又称为抗赤霉素,能有效抑制地上又称为抗赤霉素,能有效抑制地上部生长,增加叶片厚度部生长,增加叶片厚度(作物光合速率与叶片厚度成(作物光合速率与叶片厚度成正比)正比),缩小细胞体积,减少蒸腾面积。如,缩小细胞体积,减少蒸腾面积。如PPPP333333多应多应用于水稻、油菜,用于水稻、油菜,DPCDPC多应用于棉花、果树等。多应用于棉花、果树等。 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 作物的湿害和涝害在某些地区经常发生,如湖北省作物的湿害和涝害在某些地区经常发生,如湖北省1949194

39、9年以来发生受害面积年以来发生受害面积10001000万亩以上的大洪涝灾害万亩以上的大洪涝灾害就有就有1818次。次。湿害湿害( (water logging)water logging):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田间持田间持水量水量时,对时,对旱作物旱作物所造成的伤害。所造成的伤害。涝害涝害( (flood injury)flood injury):地面积水,地面积水,淹没淹没了作物一部分了作物一部分或全部,对作物所造成的伤害。或全部,对作物所造成的伤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1 1、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湿、涝伤害的成因

40、作物湿、涝伤害的成因作物受涝时,水本身对作物的危害不大,主要是由于作物受涝时,水本身对作物的危害不大,主要是由于缺缺O O2 2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造成的直接和间接伤害。作物湿涝伤害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湿涝伤害的形态、生理反应种子的浸水伤害:种子的浸水伤害:淹水所导致的作物发芽率大幅度下淹水所导致的作物发芽率大幅度下降或丧失发芽能力。与无氧呼吸、离子渗漏等有关。降或丧失发芽能力。与无氧呼吸、离子渗漏等有关。 绝大多数作物种子在淹水条件下不能萌发,即使耐绝大多数作物种子在淹水条件下不能萌发,即使耐淹水能力强的水稻种子在水中也仅限于胚芽鞘的伸长,淹水能力强的水稻种子在水中也仅限于胚芽鞘的伸长,而

41、无根和幼叶的发生和生长。而无根和幼叶的发生和生长。表表玉米种子萌发期对淹水较敏感,玉米种子萌发期对淹水较敏感, 小麦种子有较高耐性。小麦种子有较高耐性。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1 1、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湿涝伤害形态、生理反应作物湿涝伤害形态、生理反应植株形态反应植株形态反应 缺氧导致生长缓慢、停止,根系发黑,叶柄偏上性缺氧导致生长缓慢、停止,根系发黑,叶柄偏上性生长,叶片、花幼果死亡脱落或腐烂,露出水面的叶生长,叶片、花幼果死亡脱落或腐烂,露出水面的叶片逐渐萎蔫、失绿黄化进而枯萎死亡或脱落。片逐渐萎蔫、失绿黄化进而枯萎死亡或脱落。 在

42、淹水条件下,某些作物还可能发生某些在淹水条件下,某些作物还可能发生某些适应性适应性反反应,如淹水中的节间、叶柄或叶鞘伸长,茎节处发生应,如淹水中的节间、叶柄或叶鞘伸长,茎节处发生不定根及部分薄壁细胞解体形成通气腔和皮孔等。不定根及部分薄壁细胞解体形成通气腔和皮孔等。 图图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1 1、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生理反应生理反应无氧呼吸、无氧呼吸、ATPATP合成减少:合成减少:无氧呼吸大量消耗呼吸基无氧呼吸大量消耗呼吸基质导致饥饿和能量供应减少和能量匮乏,并积累有毒质导致饥饿和能量供应减少和能量匮乏,并积累有毒物质,引起细胞中毒

43、死亡。物质,引起细胞中毒死亡。 水涝缺氧还使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嵴数减少;水涝缺氧还使线粒体数量减少,肿胀,嵴数减少;如果缺氧时间过长则导致如果缺氧时间过长则导致线粒体失活线粒体失活。内源激素平衡关系改变:内源激素平衡关系改变:生长促进型激素合成减少,生长促进型激素合成减少,生长生长抑制型激素抑制型激素合成增加,促进衰老、脱落。合成增加,促进衰老、脱落。 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阻: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受阻:正常生物合成受阻、水解加强:正常生物合成受阻、水解加强: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1 1、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生理反应生理反应 产生某些逆境

44、蛋白:产生某些逆境蛋白:如玉米幼苗在淹水时可快速合如玉米幼苗在淹水时可快速合成成厌氧多肽厌氧多肽,这些特异蛋白中有一些是糖酵解或糖,这些特异蛋白中有一些是糖酵解或糖代谢有关的酶,有利于调节碳代谢、维持生存所需代谢有关的酶,有利于调节碳代谢、维持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和减少有毒物质的形成与积累。的能量供应和减少有毒物质的形成与积累。 根系吸收能力和正常合成能力下降:根系吸收能力和正常合成能力下降:由于对水分的由于对水分的吸收能力降低,作物常表现出吸收能力降低,作物常表现出受旱受旱形态特征;由于形态特征;由于ATPATP合成少,根系主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植株营养合成少,根系主动吸收能力下降,导致植株营

45、养失调。失调。 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1 1、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作物对湿、涝的形态、生理反应渍涝造成的次生伤害渍涝造成的次生伤害 离子胁迫伤害:离子胁迫伤害:土壤受淹剖面中盐分浓度上升,如土壤受淹剖面中盐分浓度上升,如NaNa+ +、ClCl- -浓度增加,阻止作物体内浓度增加,阻止作物体内NaNa+ +、ClCl- -离子排出,离子排出,造成细胞盐害、中毒。造成细胞盐害、中毒。 土壤产生有毒物质:土壤产生有毒物质:土壤处于还原状态下,土壤处于还原状态下,pHpH下降下降, , 产生一系列有毒物质,如产生一系列有毒物质,如MnMn2+2+、NONO2 2- -、F

46、eFe2+2+、H H2 2S S、CHCH4 4、脂肪酸、不饱和酚、醛类、酮类等,对植株造成毒害。脂肪酸、不饱和酚、醛类、酮类等,对植株造成毒害。 加剧营养失调:加剧营养失调:如硝态氮发生反硝化作用,以气态如硝态氮发生反硝化作用,以气态N N释放;释放;S S、ZnZn、CuCu等有效性下降;等有效性下降;P P、SiSi、MgMg、MnMn、FeFe等有效性提高,易流失。等有效性提高,易流失。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2 2、作物对湿、涝的耐性、作物对湿、涝的耐性 与作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和无氧呼吸系统的完善与作物通气组织的发达程度和无氧呼吸系统的完善程度有关程度有关 有些作

47、物,如水稻的根、茎、叶中存在有些作物,如水稻的根、茎、叶中存在气腔组织气腔组织,根,根系还存在乙醇酸氧化酶,通过系还存在乙醇酸氧化酶,通过乙醇酸氧化途径乙醇酸氧化途径释放新释放新生态氧,氧化根际还原性物质,所以水稻比小麦、棉生态氧,氧化根际还原性物质,所以水稻比小麦、棉花的耐淹性强。花的耐淹性强。 籼稻的耐淹性大于粳稻;玉米中能快速诱导厌氧蛋白籼稻的耐淹性大于粳稻;玉米中能快速诱导厌氧蛋白合成的合成的品种品种比缺乏此能力的品种耐淹性强。比缺乏此能力的品种耐淹性强。 棉花既不耐淹水,也不耐渍水,当地下水位过高时也棉花既不耐淹水,也不耐渍水,当地下水位过高时也造成生长发育不良,导致显著减产。造成生

48、长发育不良,导致显著减产。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2 2、作物对湿、涝的耐性、作物对湿、涝的耐性 与生育期有关与生育期有关 一般一般种子发芽期种子发芽期和和孕穗孕穗、开花结果期开花结果期对淹水最敏感对淹水最敏感棉花棉花在花铃期淹水数小时,可使蕾、花、幼铃全部脱在花铃期淹水数小时,可使蕾、花、幼铃全部脱落,并加速叶片的衰老、黄化;落,并加速叶片的衰老、黄化;水稻水稻孕穗期淹水孕穗期淹水6 6天以上,大部分幼穗腐烂,不能抽天以上,大部分幼穗腐烂,不能抽穗;抽穗开花期淹水穗;抽穗开花期淹水6 6天以上,花粉、花药破坏,不天以上,花粉、花药破坏,不能授粉;乳熟期淹水能授粉;乳熟期淹水7

49、 7天,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天,千粒重降低,米质变劣,减产减产40%40%左右;左右;玉米玉米幼苗不耐淹水,但发育后期只要不淹没果穗,对幼苗不耐淹水,但发育后期只要不淹没果穗,对产量影响较小。产量影响较小。 2933.3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2 2、作物对湿、涝的耐性、作物对湿、涝的耐性 与淹没深度、水温、水浑浊度及流动性有关与淹没深度、水温、水浑浊度及流动性有关作物在作物在淹水淹水时露出水面的部分越多,受无氧伤害的部时露出水面的部分越多,受无氧伤害的部位就越少,且水面以上部位仍可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位就越少,且水面以上部位仍可进行一定的光合作用,维持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供应;

50、维持一定的碳水化合物供应;水温水温不同,水中氧的溶解度不同,影响水中含氧量;不同,水中氧的溶解度不同,影响水中含氧量;水水浑浊度浑浊度影响光合作用水的光解放氧能力,浑浊度高、影响光合作用水的光解放氧能力,浑浊度高、叶片布满污泥,则加速叶片死亡;叶片布满污泥,则加速叶片死亡;水的水的流动性流动性影响有毒物质的积累浓度和水中含氧量,影响有毒物质的积累浓度和水中含氧量,从而影响器官和组织的受害程度。从而影响器官和组织的受害程度。 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四、作物的湿害与涝害3 3、减轻湿、涝灾害的对策、减轻湿、涝灾害的对策 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高畦栽培。如在江完善排灌系统,降低地下水位,高畦栽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作物对水分的吸收与利用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