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

上传人(卖家):阳光照进你心里 文档编号:2946782 上传时间:2022-06-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舞台;二、点到为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三、广泛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四、充分展示,强化作品意识;五、自由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优势,创设适合主题的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倡导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关键词:情境创新兴趣交流探究跨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有一个非常抢眼词汇

2、,那就是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不是凭空臆造,它是建立在知识的传播、转化和应用基础之上的,而这一切又深深扎根于教育基础之上,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均离不开教育对它的支撑。因此,实践创新教育成为广大教师责无旁贷的使命。如何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我认为首先应从教育创新入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其次,尊重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程度。当前已进入以信息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显示

3、出巨大的作用,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的教育。一般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贯彻提高学生创造力的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性人格、创新性思维和解题能力的教育思想、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经典的创新教育理论认为:创新教育的教学应该遵循问题情境性原则,强调学生自主的学习,要求教师对学生有最大的范例性和融通性。一、信息技术课程特点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舞台信息技术课程有它独有的特点一一不断更新的资讯、实践性强、富有意想不到的挑战、丰富的多媒体感官刺激等,这一系列极富魅力的因素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也决定了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有

4、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施展才华的空间。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计算机中有太多奇妙的东西,在这个领域中,信息以惊人的速度更新,能够极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计算机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这个充满幻想的空间里,学生可以尽情放飞想象的翅膀;计算机是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合作与沟通的主题贯穿始终;计算机世界里充满了声音与色彩的交响、智慧与灵感的碰撞,创新思维的火花随时被激发;信息技术是一门动手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它比以往任何一门课程更强调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动手操作往往是创新的必要条件。这一切都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其他学科无法比拟,信息技术课程与创新教育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内在的联系。因此,老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诱

5、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学习过程中,最有效的时刻就是各种学习因素处于最和谐和状态时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创设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生学习直观化、形象化,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中,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实现他们对知识的积极建构,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与经验,进而使学生充分利用有关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创造出新的形象,激发他们的联想、判断,诱发出他们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图画中对象的翻转时,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Flash影片:新年到了,孩子们都穿上了崭新的衣服在庭院里放鞭炮,家家门上都贴上了

6、新春联和Isquo;福字rsquo;,到处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气氛,最后出现一个闪烁的倒Isqu。;福rsquo;字。教师引问:人们为什么把福字贴倒呢?(师解释福倒了取其谐音福到了,表达了人们的美好心愿,有吉祥的意思。)好,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画一个倒福吧!至此,学生们处于愉悦的情境中,学习的积极被充分调动,创新意识被诱发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至关重要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差异,加上有的学生因为顾及到自己的语文、数学等成绩的不理想,总会存在着担心、畏惧等心理倾向,部分胆小的学生因此产生压力,要使全体学生均能保持良好的学习热情,就必

7、须鼓励诱导学生,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让我懂得,坚持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是保持他们学习情趣的有效手段。二、点到为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接受能力和自学能力永远出乎教师的意料,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只能招致学生极其厌烦的回应,教师只需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心有灵犀不点通。笔者相信学生自有一套理解计算机的独特方式,有一种与计算机沟通的先天的灵性,其高效性与合理性是成年人所不及的,因此我们绝对不可强迫学生去迎合教师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点到为止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未知世界中自由探索,为学生的创新预留了广阔

8、的空间,让学生体验到发现的快乐,而灌输式的教学则只会束缚学生的想象,扼杀学生创新的火花。例如:在讲Word的图文混排一节时,老师先展示一个学生范例,并插入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下欣赏、学习,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教师只讲清楚方法:如到哪里去搜索图片,如何设置图片的格式等等。最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老师巡回指导。结束时,教师给予必要的小结。教师在这里只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为学习的创新预留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总之,点到为止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对学生的信任,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三、广泛交流,培养的学生创新性人

9、格师生的交流非常重要,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加重要。IT领域是非常强调交流与合作的,信息技术课程中也应该渗透这样的学习模式,教师每一节课的新授时间应该控制在10分钟左右,而学生自由探讨、交流与操作至少需要20分钟的时间,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相互交流的习惯,我们要努力创设一种充满了研究氛围的民主的课堂。鼓励学生主持探讨与交流。相互交流是一种能力,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学会倾听同伴的意见,同时学会阐述自己的观点,这是对学生创新性人格的一种培养。四、充分展示,强化作品意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来自于哪里?来自于学习的成就感。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时刻让学生感受到学

10、习的成功体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予充分的鼓励,即使是一个很简陋的作品,只要有独特之处就应该予以肯定,赏识学生的每一件作品。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是树立一个目标,是一种鞭策。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一个固定的环节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让学生对这个环节产生期待,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评价一堂信息技术课的优劣,绝对不仅仅是看教师教得如何,更重要得是看学生学得如何,看学生是否能够拿出像样的作品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渗透这种作品意识,而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正是对这种意识的强化。五、自由作业,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他

11、学科的作业常常有一题多解,计算机作业也是一样,为了达到某一特定效果或解决某一问题,也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比如:让学生用计算机自制一张课程表,并要求学生对表格进行装饰与美化,不限制工具与格式,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会上交一份与众不同的答卷。这样的作业对于每个层次的学生来说都是可以完成的,每个学生都能找到一个适合自己能力的定位。我认为,信息技术课也应该有新授课与练习课之分,应该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与自由创作。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发掘教材自身的优势,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创新入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树立新型师生关系,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 > 各科综合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信息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docx)为本站会员(阳光照进你心里)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