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句话知识速记一、“战略、国策、制度、方针、方略”类1.我国的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健康中国战略等。2.我国的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计划生育、对外开放。3.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4.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6.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7.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8.解决台湾
2、问题的基本方针(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9.多党合作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二、“理念”类1.生态文明。2.绿色发展。3.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4.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思想”类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
3、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四、“根本、之路、之本”类1.国家的根本法/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2.实现国家利益最根本的保障:国家安全。3.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4.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6.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7.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8.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9
4、.强国之路:改革开放。五、“特征、特点”类1.法律的特征: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4.网上交往的特点:虚拟、平等、自主等。5.人权的显著特点: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6.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7.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8.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偏低。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
5、的人口流动等。9.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大流动、大融居。10.世界文化的特征:多样性和丰富性。六、“基本、基础、前提、基石”类1.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恪守道德、遵守法律。2.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3.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4.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其他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等。5.公民的基本义务: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和其他义务。6.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
6、。7.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8.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9.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10.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尤为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
7、严重。12.我国资源环境的基本状况: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1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5.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6.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家庭保护。(未成年特殊保护六道防线,学会根据材料辨析)17.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和基础:宪法。18.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
8、义公有制。20.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21.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22.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大自然。23.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24.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25.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国家安全。26.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尊重。27.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七、“关系”类1.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社会规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2.法治与自由的关系: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3.角色与责任的关系: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4.
9、家风与国风的关系:家风是国风的基础,国风引导家风。5.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密不可分。6.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集体中,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7.宪法与其他法律的关系: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8.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9.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国家利益反映人民的共同需求,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至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者相辅相成。10.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在不
10、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11.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八、“最、主要、重要”类1.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法律。2.法律最主要的特征: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3.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司法保护。4.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诉讼。5.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6.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人身自由。7.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8.我国最高行政机
11、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9.我国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10.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改革开放。11.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12.文化最深层的内核:价值观。13.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15.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6.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7.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18.家庭美满的重要条件: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19.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正义。20.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21.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九
12、、“原则、原因”类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我国国家机构组织和工作的原则:民主集中制。3.民主选举要遵循的原则:公开、公平和公正。4.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5.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十、“核心”类1.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2.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宪法。5.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6.中国特色
13、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8.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9.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十一、“关键、必由”类1.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2.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3.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十二、“目的”“目标”类1.发展的根本目的:增进民生福祉。2.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3.实施“全面三孩”政策的目
14、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4.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5.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6.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7.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三、“数字”类1.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政协的两大主题:团结和民主。3.两个基本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4.建设“两型”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15、。5.“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到建党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6.“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7.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8.三类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9.我国重要国情的三个方面:人口国情、环境国情、资源国情。10.处理民族关系的三个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11.维护民族团结的“三个尊重”
16、:尊重各民族的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1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从1981到1990,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14.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基础)、学校保护(重要作用)、社会保护(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网
17、络保护(全方位)政府保护(主体责任)、司法保护(重要保障)。15.人民代表大会的四大主要职权: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16.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17.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8.“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19.五位一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十四、“本质、实质、特质、性质”类1.犯罪的本质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2.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18、本质特征:人民当家作主。5.爱国主义的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6.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7.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8.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9.友谊的特质: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10.我国的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1.人民法院的性质:国家的审判机关。12.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13.国家监察委员会的性质: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十五、“体现、表现”类1.党和人民意志
19、的集中体现:宪法。2.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3.人民利益的集中表现:国家利益。4.自信的中国人的具体表现: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5.维护国家利益的表现: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6.创新精神的表现: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十六、“包含、包括”类1.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人身自由包括: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
20、法律保护3.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财产权。劳动权。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文化权利。4.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5.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十七、“因素、趋势”类1.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创新能力。2.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4.威胁世界和平的因素:局部战争与冲突、霸权主义、民族问题、宗教冲突、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十八、“其他”类1.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
21、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类一、关系类1.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1)在集体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本质上是一致的。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应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坚持集体主义。(2)坚持集体主义,不是不关注个人利益,而是在承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保护个人正当利益的前提下,反对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2.个人力量与集体力量的关系个人的力量是分散的,但在集体中汇聚,就会变得强大;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通过优化组合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强大的合力。借助这种合力,我们得以完成许多单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事情。3.宪法
22、与其他法律的关系(1)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2)宪法的规定具有原则性的特点,各种法律制度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落实。宪法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根本确认和保障,其他法律也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4.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2)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3)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如劳动和受教育。5.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
23、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6.人民和人大代表的关系人大代表是由人民民主选举产生的,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7.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关系(1)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相辅相成。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的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国家利益只有反映人民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2)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高度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8.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9.人口、资源、环境的
24、关系(1)人口过多、过快增长,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压力,造成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影响人类健康,制约经济发展。(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国情,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10.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1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关系(1)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本质上是相一致、相互补充的。(2)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3)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1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1
25、)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2)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没有和平就没有发展。(3)各国的共同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13.爱岗敬业与奉献社会的关系(1)爱岗敬业是奉献社会的前提和基础。(2)奉献社会是爱岗敬业的最终目的。二、易混类1.民族精神的核心_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_改革创新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_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_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人民代表大会_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_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政府_国家行政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_国家司法机关;监察委员会_国家监察机关4.基本政治制度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
26、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根本政治制度_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制度_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经济制度_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5.全面依法治国_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_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行政_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6.国有经济_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政策: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_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政策:鼓励、支持、引导)7.民事违法行为_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违法行为_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刑事违法行为_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8.公民的基本权利_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公民的基本义务_遵守宪法法律、维护国家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等;9.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的途径_诉讼手段和非诉讼手段;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_诉讼。10.民主选举_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民主决策_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民主监督_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