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摩学基础知识按摩学基础知识成為品成為品一、按摩的定义一、按摩的定义什么叫按摩?什么叫按摩? 按摩是操作者在人体体表某些部位(或穴位)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施于一定力一定力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量的、有目的、有规律的各种手法操作活动的总称。按摩又称推拿、按跷等,属中医学外治法的范畴。它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根据的。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和保健养生方法,按摩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点:方便易行、无损伤、无副作用,安全显效深受人们喜爱和赞赏。二、按摩发展与演进二、按摩发展与演进 原始社会,人类社会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从无意识的偶然发现发展成为自觉运用的按摩技术至今己发展成为一门学科。 春秋战
2、国时期,按摩已成为主要的治疗和养生保健手段之一。当时就有民间医生扁鹊用按摩、针灸等法成功地抢救了虢太子。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典黄帝内经共36卷162篇,其中素问中9篇论及按摩,灵枢中有5篇论述按摩。东汉名医张仲景东汉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杂疗方第二十三中介绍了应用体外心脏按摩抢救自缢死者的方法。 两晋南北朝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膏摩广泛应用,按摩手法丰富多样。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介绍了抄举、拈脊等较复杂的按摩手法。 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设“导引按摩”专卷,详细介绍了许多成套导引及自我按摩动作。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按摩已发展为系统的专业治疗方法,设立按摩科,并相应建立了按摩医
3、政。隋书五官志中有“按摩博士二人”的记载,说明隋代已设有按摩博士的官职。旧唐书职官志载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4人,按摩工16人,按摩生15人。” 唐代孙思邈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云“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并详细介绍了“婆罗门按摩法”。唐六典曰:“按摩可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唐代,按摩开始传到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唐代,按摩开始传到日本朝鲜、印度等国家。 宋代宋代民间医生将按摩用于难产妇。 明代,明代,太医院将按摩列为医政十三科之一,按摩疗法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小儿推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现存最早的小儿按摩专著小儿按摩经
4、、 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止皆全书、小儿推拿秘诀等都在明代间世。 清代:清代:太医院取消了按摩。 但伤科正骨按摩在此时形成相对独立的学科体系。医宗金鉴中把“模、接、端、提、推、拿、按、摩”列为伤科八法。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政府不重视中医和按摩,按摩只能以家传口授方式在民间分散发展。 此期,此期,形成各具特色的按摩流派:如北方的正骨按摩派、江浙的一揩禅按摩、山东的武卯按摩、四川的经穴按摩、河北的脏腑按摩等。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高度重视按摩,按摩器得到空前发展。 上世纪五十年,北京上海率先举办按摩培训班。北京盲残军人按摩班;上海中医大学按摩班, 六十年代,被“文革”当作修正主义毒草清除。
5、 七十年代后期以上海中医大学为首的各地中医院校陆续办起针推系、班。 九十年代,特别是98年国家将按摩纳入职业大典,出台职业标准后,保健按摩事业发展更加迅速,目前全国己有推拿按摩人员500万人,其中盲人13万。每年还将以数万人增长。就这样仍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世纪,是人类寻求健康、重视养生的世纪,特别是西方各国越来越重视非损伤性,非药物性医疗保健养生方法。按摩当然是首选。 目前,许多国家纷纷来我国聘请专家或派医生来中国学习推拿按摩专业。如:美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荷兰、比利时、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新比
6、利时、加拿大、墨西哥、马来西亚、新加波、泰国、印度、印度泥西亚、日本、加波、泰国、印度、印度泥西亚、日本、香港、台湾。等香港、台湾。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个国家和地区。三、按摩的作用三、按摩的作用 按摩不仅在人数上迅猛发展,在医疗、保健范围上也有较大突破,按摩从过去的单纯伤科病己发展到今天的内、外、妇、儿、五官科100多种常见病和疑难病。其主要作用是: 一、促进气血运行促进气血运行 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脏腑、经络、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基础,人体的一切组织都需要气血的供养和调节才能发挥他的功能。 二、疏通经络二、疏通经络 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他内属脏腑,外连肢节,通达表里,贯串
7、上下,象网络一样地分布全身,将人体各部分联系成一个统一的、协调而稳定的有机整体。具有“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之功能。 三、调整脏腑功能三、调整脏腑功能 脏腑是化生气血,通调经络,主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保健按摩具有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实践表明,保健按摩对脏腑的不同状态,有着双相的良性调整作用。 四、滑利关节四、滑利关节 关节属筋骨范畴,亦需气血的温煦濡养。筋骨损伤必累及气血,致脉络受损,气滞血瘀,为肿为痛,影响肢体的活动。保健按摩滑利关节的作用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保健按摩手法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消肿祛瘀,改善局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二是运用适当的活动关节的手法松解粘连。 三是通
8、过活动关节防止关节硬化,废用。 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五、增强人体抗病能力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的全过程,就是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盛衰消长的过程。“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只要机体有充分的抗病能力,致病因素就不能使机体发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之所以发生和发展,就是因为机体的抗病能力处于相对劣势,邪气乘虚而入。 综上所述保健按摩是综上所述保健按摩是:通过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滑利关节,增强人体抗病能力,最终达到美容塑身、防病健美容塑身、防病健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体、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作用。四、按摩分类四、按摩分类一、以应用对象分类成人按摩:指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按
9、摩。小儿按摩:习惯称小儿推拿,指以小儿为对象的按摩。二、以应用目的分类1、医疗按摩:指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应用各种不同手法刺激人体体表,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按摩。又可进一步分为内科按摩、伤科按摩、妇科按摩、儿科按摩等。2、保健按摩:指以各种保健为目的的按摩。又可按施术者分为自我保健按摩和他人保健按摩。还可以按保健内容分为运动按摩、减肥按摩、美容按摩、足部反射区按摩等。3、康复按摩:指以医学康复为目的的按摩。按摩疗法是康复医学中的中医传统康复手段之一,方便实用,效果较好。4、运动按摩: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按摩。保健按摩与医疗按摩的区别与特点项目内容保健按摩医疗按摩服务对象宾客患者工作性质保健治
10、疗工作场所保健按摩院所医院诊所执业人员技师工人系列医师医技系列理论基础局部和体表按摩中医基础理论职业范围不能扳动三椎诊疗疾病手法要求柔和、均匀、持久、有力均匀、有力、持久、柔和事故性质刑事责任医疗事故 三、以按摩手法特点分类三、以按摩手法特点分类 1、一指禅按摩:、一指禅按摩:是以一指禅推法为主要手段防治疾病的一种按摩疗法。操作时强调以柔和为贵。动作细腻,劲含而不露,有绵中裹铁的特点,主要用于治疗内科杂病以及关节疼痛等症。 2、正骨按摩:、正骨按摩:是以矫正骨错筋歪等一类骨伤疾病为诊治范围的一种按摩疗法。手法以治疗骨折、脱位和软组织损伤而分为正骨手法和按摩手法,多以摸、接、端、提、按、摩、推、
11、拿八法操作为主。 3、点穴按摩:、点穴按摩:又称指针疗法、指压按摩。其手法以手指按、压、点、叩、掐经络穴位为特点,基本手法为按法,也有爪掐,肘压、叩点等法。点穴按摩感应强、作用快、操作简单,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适用于各种急慢性痛症及软组织损伤的治疗。 4、气功按摩:、气功按摩:是指医者在按摩手法操作时运用体内之气,通过指掌的“发放”以作用于经絡穴位而防治疾病的按摩疗法。其手法有点、按、揉、振颤等。医者运气至臂,待臂有潮热感时以指掌抵住患者有关经穴不放,以“内动外不动”的方式,布气给患者。或循经布气,或点穴布气,根据病情而定。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5、捏筋拍打按摩、捏筋拍打按摩:是根据我国古代武
12、术家练功习武过程中常用的点穴和古代导引按摩之术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按摩疗法,其主要治疗手法是手指捏、抠、拿和拍打,刺激部位多属经脉筋腱,不同于一般的十四经穴,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 四、其他按摩四、其他按摩 其他按摩包括手、足部按摩、美容按摩、减肥按摩等,国外还有旅游按摩、情景按摩、宠物按摩等。五、按摩手法要求五、按摩手法要求 柔和: 均匀: 持久: 有力。六、手法补泻六、手法补泻 手法是按摩治疗保健的手段,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强弱和病情虚实,采取或补或泻或兴奋或抑制等手法。 “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是中医辨证治病的基本法则,也是手法治疗的基本法则。 按经络的循行方向按经络的循行方向 从经络的循
13、行方向来说,顺经络循行方向操作的手法为补,逆经络循行方向操作的手法为泻。即所谓“顺经为补,逆经为泻”。 按血液运行方向按血液运行方向 从血流运行的方向来看,向心性手法为补,离心性手法为泻。 按手法的刺激强度按手法的刺激强度 就手法的刺激强度来讲,轻刺激的手法为补,重刺激的手法为泻。即所谓“轻揉为补,重揉为泻”。 按手法频率的快慢按手法频率的快慢 从手法操作频率的快慢来看,频率快的手法为泻,操作频率慢的手法为补。即所谓“急摩为泻,缓摩为补”。 按手法旋转的方向按手法旋转的方向 以手法旋转的方向来说,顺时针方向操作的手法为补,逆时针操作的手法为泻,。即所谓“顺转为补,逆转为泻”。 按手法操作时间的
14、长短按手法操作时间的长短 从手法操作时间的上来讲,操作时间较长的手法为补,操作时间较短的手法为泻。即所谓“长者为补,短者为泻”。 按手法运动的方向按手法运动的方向 从手法运动的方向来讲,向上推行的手法为补,向下推行的手法为泻。即所谓“推上为补,推下为泻”。 按手法的性质按手法的性质 从手法的性质上来说,旋转性的手法为补,直线推动的手法为泻。即所谓“左转为补右转为泻”。 补泻作用的相对性补泻作用的相对性 “补”和“泻”虽是相反、对立的两种作用,但又是相互联系的,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调节阴阳,增强人体正气,所以“补”、“泻”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手法补泻作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相对性的。应根据具体情
15、况,灵活的应用。 综上所述:综上所述: 轻为补、重为泻, 慢为补、快为泻, 顺时针为补、逆时针为泻, 顺经为补、逆经为泻。七、按摩注意事项七、按摩注意事项 一、按摩师 (1)应具有良好的职业修养,对被按摩者态度要亲切和蔼,精力要集中,对操作认真负责。 (2)按摩前一定要修剪指甲,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去掉戒指、手链、手表等硬物,以免划破被按摩者的皮肤。 (3)保持双手的温暖,不宜以冰凉的手接触被按摩者身体。 (4)按摩时要有步骤地施行保健按摩手法,切忌操作时手法拙劣、粗暴、敷衍了事。 (5)穴位按压时,均宜采取先轻、后重、再轻3个步骤,用力要恰到好处,防止损伤皮肤或筋骨。 (6)根据被按摩者身体状
16、况适当调整用力大小,以局部微有酸麻胀感为好。 (7)避免压迫骨骼部位,防止骨膜炎或血肿现象。 (8)遇到被按摩者突然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虚汗、脉搏加快等现象,此为晕推现象,按摩者不要慌乱,先让其平卧床上,再掐其人中、十宣,按揉印堂、内关、足三里,点大椎等。 (9)对被按摩者身体左右两侧的操作要对称,尽量不要有偏颇、遗漏。 (10)按摩者在工作时禁止嬉笑、聊天 二、被按摩者 (1)一般饭后30分钟之内不宜按摩,且进行按摩前不宜做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2)按摩前应宽衣松带、放松自然、排空二便。 (3)对孕妇的肩井穴、合谷穴、三阴交穴、昆仑穴等及小腹部、腰骶部不宜进行按摩。 (4)按摩后
17、饮温开水300500毫升,以加速排泄。 三、场地 按摩室内温度要适宜,按摩环境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避免被按摩者受凉。八、按摩基本手法八、按摩基本手法 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和运动规律,我们把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和运动规律,我们把基本手法归纳为: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基本手法归纳为:摩擦类手法、挤压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叩击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振动类手法、叩击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六个类,二十四种法、运动关节类手法等六个类,二十四种手法。也称单式手法。单式手法与其他手手法。也称单式手法。单式手法与其他手法结合运用,称复合手法。法结合运用,称复合手法。(一一)摩擦类手法摩擦类手法 推法:推法
18、:用指或掌着力于机体的一定部位,作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称为推法,又名平推法。 【分类与操作方法】 拇指推法: 掌推法: 多指推法: 【动作要领】着力部位要紧贴于体表,推动时压力要平稳着实,速度宜缓慢均匀,推行要流畅。 【作用】消积导滞、通经理筋、活血消肿。擦法:擦法:用指或掌紧贴体表,作较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之产生一定热量,称为擦法。【分类与操作方法】常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和小鱼际擦法三种。【动作要领】 1、 擦法操作时动作要稳,不论是上下摩擦或左右摩擦,均必须直线往返移动,不可歪斜。2、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不能有间歇停顿。3、压力要均匀适中,掌下用力不可太大,以摩擦时
19、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4、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做到发力于臂,蓄劲于腕,使动作平稳而有节奏性。 【作用】祛风散寒、温阳益气、调和营卫、消瘀止痛。【动作要领】 搓法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或以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施术部位,作交替或往返搓动,称为搓法。【操作方法】用双手掌面夹住肢体一定部位,然后两手相对用力,做相反方向的快速搓揉并循序上下往返移动(图56)。此为夹搓法,主要用于四肢与胁肋部。推搓法适于背腰部及下肢后侧。【动作要领】搓动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揉动作要快,但在体表的移动要慢。操作时不宜将肢体过于夹紧,同时腕关节要放松,使搓揉动作灵活而连贯。【作用】调和气血、疏松脉络、缓解强刺激手法
20、引起的不良反应。摩法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作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用指或掌在体表作环形摩擦移动,称为摩法。【分类与操作方法】指摩法:指摩法:手指并拢,指掌部自然伸直,腕部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指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随同腕关节做环旋移动(图57上)。此法多用于头面、手足等部位。掌摩法:掌摩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微背伸,将手掌平放于体表一定部位上,以掌心、掌根部着力,随着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旋移动(图57下)。本法多用于胸腹部。【动作要领】施术者肩、臂、腕均应放松,肘关节微屈,指掌自然伸直,以前臂连同腕手做环旋抚摩动作。摩法一般以顺时针方向摩动为主。动作轻柔,压力均匀。石室秘录云: “摩法不宜急,
21、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义施之。”【作用】理气和中、消积导滞、行气和血、散瘀消肿。 (二二)摆动类手法摆动类手法 摆动类手法是指用指、掌或腕关节作协调性的连续摆的一类手法。其特点是手法缠绵、持续,操作性强,适用范围广。本类手法包括一指禅推法、揉法、滚法等。 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 用拇指端或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通过腕部的往返摆动,使所产生的功力持续作用于经络穴位上,称为一指禅推法。 【操作方法】 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悬腕,运用腕关节的往返摆动,带动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本法操作时要求紧推慢移,即腕部摆动要快(120160次/分钟),而拇指移动要缓
22、慢。此法着力面小,刺激性强,深透性好。适用于全身各部经络穴位。 【作用】舒经通络、调和营卫、行气活血、健脾和胃、调和脏腑。 揉法 用指、掌或前臂吸定于一定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称为揉法。 【分类与操作方法】 指揉法: 前臂揉: 掌揉: 【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做主动回旋运动,带动腕部做轻柔缓和的揉动。 压力要轻柔,动作要灵活,操作时既不能有体表摩擦,又不能向掌下用太大的压力,以带动起皮下组织为宜。 动作要有节律性,揉动方向以顺时针为主。 【作用】舒筋活络、活血化瘀、宽胸理气、消积导滞、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等。 滚滚法法 用小鱼际侧部或掌指关节部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
23、通过腕关节的内旋外展连续运动,称为滚法。 【分类操作方法】 侧掌滚法:又称小鱼际滚法 掌指关节滚法: 握拳滚法: 【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解痉止痛。 【作用】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解痉止痛。 (三三) 挤压类手法挤压类手法 挤压类手法是指用指、掌或肢体其他部分按压或对称性挤压体表的一类手法。故根据用力方向和操作特点又可分为按压和拿捏两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按法、拨法、拿法、捏法、捻法和踩跷法等。 按法按法用指、掌或肘按压于体表一定部位及穴位,用指、掌或肘按压于体表一定部位及穴位,称按法。称按法。【分类与操作方法分类与操作方法】指按法:掌按法:肘按法:【动
24、作要领动作要领】按压的方向要垂直向下。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机体组织的深部,切忌用迅猛的暴力,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在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当缓慢地减轻按压的力量。【作用】温中散寒、舒筋通络、解痉止痛、矫正畸形。 拿法拿法 用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一定部位,称为拿法。 【分类与操作方法】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指面相对用力捏住一定部位肌肤,逐渐用力内收,并将肌肤捏而提起,做轻重交替而连续的捏提动作。若用拇指和食、中指着力称为三指拿法,本法适用于颈肩部;用拇指和食、中、无名、小指着力称为五指拿法,本法适用于腰背部、腹部及四肢部等。 【作用】疏经通络、行气活血、祛风散寒、解痉止痛、开窍提神。 拨法拨法 用指端、掌根或肘尖做与肌纤维、肌腱、韧带呈垂直方向的拨动,称为拨法。 【分类与操作方法】 拇指拔: 多指拔: 【动作要领】 拨动时着力部分不能在皮肤表面有摩擦移动,应带动肌纤维、肌腱或韧带等一起滑动。 用力要轻重得当,太轻则力浮,太重则疼痛不适。 【作用】剥离粘连、疏通狭窄、解痉止痛。 捏法 用拇指和其余手指在一定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称为捏法。 【分类与操作方法】 二指捏 三指捏 多指捏 【动作要领】 捏法操作时,动作要连贯而有节奏性,用力要均匀而柔和。 【作用】舒筋通络、行气活血、化瘀消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