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延续近年的命题理念,在试卷结构、题型设置、考查内容等方面基本保持稳定。本届考生是第一批使用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学生。因此,试卷在继续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课标要求之外,还在通过呼应教材来导引教学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一 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阅读素材上,关注优秀文化,力求以“文”化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文化自信”是课程标准的要求,更是时代的要求。选择体现传统文化的素材,有利于考生理解、认同、热爱中华文化。多文本阅读选取中国古代典籍的话题,两则材料着重介绍了古籍的价值、用传承性保护让古籍活起来,以及利用人工智能处理古
2、籍的前沿技术,材料古今兼顾,通俗易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从人文、科技方面认识古籍的价值以及做好古籍保护的方式,同时也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文言文阅读取材于汉书贾谊传,在对比中强调注重礼义教化的治国之道,并涉及个人成长环境对道德修养的重要影响,引导学生体会中华文化核心思想理念和人文精神,简洁严谨的语言材料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母语的认识与热爱,具有鲜明的育人价值。“以礼义治”“以刑罚治”的对比辨析也有助于引导学生增强理性思辨能力,形成批判性思维,提升思维品质。文学作品阅读取材于谢冕先生的散文,作者在文中忆述了自己从家乡来到北京,在半个世纪的生活中逐渐融入北京、北京也融入他的
3、生命的过程。体现北京特色的素材,有利于引发考生共鸣,加深其对北京文化的认识。作品文质兼美,其题材和主题与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的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有所关联,无论是作者对南国家乡生活的回忆,还是他对北京历史文化底蕴的理解,都可以帮助学生思考家乡文化生活与自我成长的关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写作上,激发考生结合个人的经历,思考当今社会的重要话题。2022年,是新教材与新高考结合的第一年,也是抗疫攻坚的一年,更是中国共青团建团100周年、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要的一年。在这样的形势下,议论文和记叙文两个题目呼应现实生活,呼应新教材;同时又相互照应,共同强调了在新的现实条件下如何坚持和
4、改善我们的学习。大作文第(1)题为“学习今说”,题目明确简洁,不在审题上弯弯绕,但内涵丰富深刻,引导性强。首先,它引导学生关注教材学习。统编本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主题即为“学习之道”,其中就有一篇劝学,劝学的开头就是“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该单元的研习任务中有一道题,即要求学生写一篇“劝学新说”,命题人正是在此基础上翻出新意,暗暗扣合教材的。其次,本题的思辨性很强。命题人在提醒考生思考古人对学习的态度时,又注重引导学生站在今天的位置上,来重新思考学习的意义。这对于思考传统文化新义、思考如何在现代意义上提升对学习的认识,十分有必要。第三,考虑到题目的论说性,命题人在命题要求中,提醒学生可以从学习的
5、目的、价值、内容、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方面加以探讨,既帮助考生打开思路,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大作文第(2)题以“在线”为题,导语中提到“网络时代”和“疫情期间”,提示学生要联系、思考时代特征和自身经验,引导考生以“经历与见闻”为素材依据,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具体生活经历与感受体验。这一届考生在高中阶段有很多“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在线”的生活有利有弊,五味杂陈,学生对个中滋味可以有个性化、思辨性的感悟。这个题目不仅可以保证学生有话可说,还能够引导学生盘点、梳理自身经历,正确认识和理解疫情期间在线学习等特殊情况,鼓励他们发掘其中积极美好的方面,品味生活,思考社会和人生。高考北
6、京卷作文命题,一直以来,都追求明确的命题意识,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文体明确,一个议论思辨,一个联想感悟,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而要求考生感悟生活,关注时代,深入思考,多维思辨,淬炼认知,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这个导向是十分良好的。 二 呼应教材,考试与教学积极互动,助力“双减”重视基础,考查对教材中学科核心知识和基本能力的理解、运用。2022年高考语文(北京卷)重视与国家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联系,这种联系是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活用、化用,而不是简单的把课文作为命题素材。其目的是引导教学重视灵活运用教材来落实课程标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聚焦在有效利用课内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7、。新教材中的读写单元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这两条线索组织学习内容,其中的“语文要素”就是教材提炼出来的本单元应该重点学习的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它们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可迁移性,反映语文学习的本质特征,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例如教材中,关于诗歌提到了“意象”“意蕴”,关于文学作品提到了“语言、形象、情感”,实用性阅读提出要“把握关键概念和术语”,古代经典作品阅读提出要“体会论事说理的技巧”“领会作者的观点”,等等。这些作为北京卷考查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更侧重于从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角度进行考查。重视方法,考查对教材中学习任务所体现出的学习方法的理解、运用。“单元学习任务”是新教材中极为重要的内
8、容,2022年北京卷命题重视与单元学习任务的联系。大作文(1)是在新教材必修上册“学习之道”单元学习任务基础上的深入转化,体现出对任务背后探究与反思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理解和重视。这种思路在整本书阅读中也有所体现。试卷第15题提供红楼梦第一回中涉及石头记等五个书名的文本片段,要求考生解释不同书名与作品内容的关联,进而谈红楼梦作为书名的合理性。试题看似专业性较强,实际上仍是指向对古代文学经典作品主线情节、核心主旨、主要人物、艺术手法、悲剧意蕴的理解、分析,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选择其中三个书名进行解说即可。试题体现了联系教材的导向,教材红楼梦阅读单元的学习任务提示重视前五回的纲领作用,理
9、解主题、解说书名与主题思想等,这些要求与试题考查方向一致,引导教师关注整本书阅读的基本途径与阅读方法。三 素养立意, 重视情境设计,强调综合、探究、开放课程标准提出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活动获得素养的提升,高中统编教材提倡以学习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在积极主动的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基于此,北京卷在以往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提出素养立意,重视设置情境和任务,指向问题的解决,在综合运用中提倡探究与开放。解决问题与知识的理解运用密切相关:多文本阅读第1题、第3题,其命题思路是基于材料情境设计的真实问题或任务,要求学生理解从文中
10、获得的古籍的知识,运用知识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进行判断,这样既考查实用类文本的阅读能力,又考查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也体现出综合考查的思想。探究重视思维过程与方法:文学作品阅读的第18题,要求学生分析文章第六段中叙写家乡的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考生需要由点到面的分析文章思路,由表及里的探究文章意蕴,考生在思考推断、提炼归纳、精准表达的思维过程中,体现出对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开放则体现在具体情境下,对多角度多层次的合理的个性认识的鼓励:微写作三道题都注重关联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写作,锻炼自己的言语实践能力。第一题是学校要举行新社团“悦读会”,围绕审美愉悦写启事;第二题是设计核酸检测的“两米线”的标志,相信学生对此有话可说;第三题虽然没有真实的情境,但学生可借助联想和想象,还原生活中的闪电现象,再赋以情感和内涵,相信也能写出好作品。试题通过设置社会生活情境,要求考生激活相关经验,考生由于生活积累、思考深度的差异,形成多元开放的答案的同时,也鲜明地反映了考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