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2984701 上传时间:2022-06-19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9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积极关系及其对个体的影响积极关系及其对个体的影响Positive Relationships and Their Impact on Individuals2主要内容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品质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品质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含义与特征含义与特征对个体的影响对个体的影响理论与研究理论与研究测量测量构建良好关系的构建良好关系的方法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1 1、定义及特征、定义及特征 友谊是一种来自双向(或交互)关系的情感,即双方共同凝结的情感,它是朋友之间一对一的相互作用过程,反映的是

2、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情感联系(Bukowski & Hoza,1989)。对友谊的界定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友谊是两个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2)友谊是一种较为持久的稳定的关系;(3)友谊是以信任为基础,以亲密性为情感特征的关系(张文新,1999)。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1 1、定义及特征、定义及特征 沙利文(Sullivan,1953)认为是亲密性友谊关系的核心特征。罗杰斯(Rogers,1985)对这种亲密性作了三点概括:(1)能够向朋友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内心秘密;(2)对朋友充分信任,确信其“自我表白”将为朋友所尊重,不会被轻易外泄或用以反对自己;(3)限于被特殊评价的友谊关

3、系中,即限于少数的密友或知己之间。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 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亲密的友谊都是健康和幸福的一个重要源泉(Antonucci et al. ,2001)。 目前有大量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对象进行友谊方面的研究,综合各种研究,友谊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儿童、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1)社会支持与安全感 Weiss(1974)指出不同类型的关系提供不同的社会支持功能,列举了友谊的六种功能,弗曼等人将其扩展为八种,即友爱、亲密、可以依赖的同盟、有益的帮助、安抚、陪伴、肯定价值和归属感。 Ladd(1990&1999

4、)的研究发现,在幼儿园有朋友的儿童比没有朋友的儿童更喜欢幼儿园,并且较少出现适应不良现象。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1)提供社会支持与安全感 Furman和Buhrmester(1985)对小学五六年级儿童的研究发现,儿童认为朋友能向自己提供如同父母一样亲密的社会支持,且与父母的支持是无法相互替代的。 许多心理学者(Sullivan,1953;Hoyle,1985;邹泓,1997)对青少年的研究指出,在青春期友谊是获得社会支持的重要源泉,它有助于减少这个时期青少年身上产生的焦虑与恐惧。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2)促进社会能力的发展 Ha

5、rtup(1989)指出没有与同伴平等交往的机会,儿童将不能形成有效的交往技能,不利于性别社会化与道德价值的形成。 Buhrmester(1996)的研究发现,在青春期早期,友谊亲密性高的青少年表现出更多的剖析自我的技能、发动交往和管理冲突的能力。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3)促进自我概念与健康人格形成与发展 友谊关系中的肯定价值能够促进个体自豪感、自尊感与自我接纳的发展。张文新和林崇德(1998)的研究发现,有朋友的儿童比没有朋友的儿童有更高的自尊。 Sullivan(1953)特别强调友谊关系在儿童、青少年自我概念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朋友的陪伴通常比一般的小伙伴更

6、富有积极的情感色彩和社会性反应。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4)影响短期与长期的社会适应 有研究(Bukowski,1984;Ladd,1990)指出,儿童友谊的数量与关系质量都可以预测儿童的社会知觉和适应性的变化。 张文新等人(2012)的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友谊支持可以降低其抑郁水平与孤独感。 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2 2、友谊的功能、友谊的功能 此外,各种研究表明,在成年人当中,朋友的支持性和亲密性与工作成就感、社会化满意感、对上司的态度等呈显著正相关。阔杨(2010)的研究标明,职场友谊对工作绩效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老年人中,朋友的支持和亲密与主观幸福感和生活质

7、量呈显著正相关。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1)Hartup的友谊关系结构与维度模型 Hartup认为友谊关系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是指在不同的年龄阶段 , 朋友交往的方式和内容不同, 友谊关系所面临的适应性发展任务不同, 友谊关系表现为发展变化的阶段性和年龄特征。深层结构是指友谊关系双方的互惠性,这种互惠性具有跨时间 、 跨情景的一致性, 是决定友谊关系本质的特征 , 也是友谊关系区别其他人际关系 (如师生关系 、 亲子关系等)的依据。 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1)Hartup的友谊关系

8、结构与维度模型 Hartup 还认为, 要理解友谊关系的人格适应功能 , 必须把友谊关系分为 “有朋友”、“朋友的一致性” 和 “友谊质量” 三个维度 。有朋友是否有朋友、数量、相处时间;朋友的一致性相似性,生活背景、生理特征、心理与行为特征;友谊质量友谊关系的品质与深度。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2)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 Newcomb对过去所有研究的元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友谊关系可以分为积极参与、冲突管理、任务活动和关系特征四种宽类型。每种宽类型又可以细分为若干窄类型 。积极参与:朋友交往与非朋友交往相比 , 人们的共同活动和相

9、处时间存在显著差异。这种显著差异又分为以下四种窄类型:社会接触、交谈、合作、积极情感表达; 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2)Newcomb的宽类型窄类型模型冲突管理:根据冲突管理的过程, 可以把它分为两个阶段 ,冲突引起和冲突解决;任务活动:任务活动有两个窄类型:任务交流,与任务执行;关系特征:从主观心理的水平考察友谊关系,分六个窄类型,即相似性、平等性、控制性、相互喜欢、亲近性、忠诚性。 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3)友谊的测量 Bukowski 等提出友谊的测量应该包括两个维度:数量维度和质量维度

10、。 朋友数量的测量一般用最好朋友限制提名法,让被试依据亲密关系程度,顺序写出3个最好朋友的名字,不足3个垵实际情况写。数量维度包括自选的朋友数目、被他人选择为朋友的次数(受欢迎度)、互选的朋友数目。 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3)友谊的测量 关于友谊质量的测量,Bukowskie 经过多次研究,提出需要从五个方面来衡量友谊的品质,包括陪伴、秘密、冲突、帮助、亲密,在此基础上他编制了友谊质量问卷。 Berndt 也认为友谊品质的测量应该包括五个因素,即亲密的自我袒露、亲社会行为、自尊肯定、冲突、竞争,他们编制了友谊质量评定问卷,包括积极特征和消极特

11、征两大方面。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3)友谊的测量 Parker 和Asher 认为友谊质量等同于友谊特征,提出了其测量需要从六个方面来评价友谊质量,这六个因素是肯定与关心、帮助与指导、陪伴与娱乐、亲密袒露与交流、冲突与背叛、冲突解决策略,他们编制了友谊质量问卷,此问卷在后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3)友谊的测量 友谊质量的涵义界定并不统一,也有人从友谊满意度的角度编制了测量友谊质量的工具,比如 Mendelson 编制了麦吉尔友谊质量问卷,他认为友谊质量的衡量可以从优异发挥的

12、作用和友谊情感两个维度入手进行考察。 Furman 在自己的研究和理解基础上,编制了友谊关系问卷,此问卷包含了 13 个友谊关系的特点,并概括为三个因素:热情亲密、冲突、关系的排他性。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3 3、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友谊关系的结构与测量(3)友谊的测量 友谊质量问卷的一部分: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4 4、培养与维护良好友谊关系、培养与维护良好友谊关系 研究者让被试在5分制量表上描绘他们的好朋友及人际关系的特征,而这些特征正有助于形成以积极情感为标志的相互性、持久性的人际关系。被一致认为一个好朋友所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包括可信赖的、诚实的、忠贞的和忠诚的、善良的、可爱的、幽默的

13、、有趣的等,被评为相对不重要的特征主要包括朋友的地位、魅力、身体健康、技能、抱负和成就。这些特征可能会为友谊的建立敞开大门,但不会讲友谊上升为最珍贵的友谊(Peterson ,2010)。第一节第一节 友谊友谊4 4、培养与维护良好友谊关系、培养与维护良好友谊关系 促进友谊关系的方法:(1)加强交流,共同参与活动;(2)关心他人,相互帮助;(3)学会赞美别人;(4)提升共情水平;(5)包容与接纳朋友的缺点,学会宽容;(6)以积极的态度与良好的应对策略面对冲突。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1 1、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的含义及特征 许多著名心理学家都基于自己的理论对爱情作出定义。华生(19

14、24)主张爱情是由性感受的刺激导致的自然情感;弗洛姆(1956)把爱设定为一种持续情感,人类用它来克服孤独感;Rubin(1970)这位爱情量化研究先行者,将态度引入爱情定义中,恋人会不由自主的使用这种带有指向性的态度,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Skolnick (1978)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和文化表征建构起来的体验。1 1、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的含义及特征 Kirchler(1989)对爱情的特性作了总结:(1)从人际距离来讲,处于爱情的双方会常常处于人际距离的亲密区域,即相距046cm内;(2)处于爱情的双方可以超越语言沟通的局限,可凭直觉理解双方的需要;(3)处于爱情的两者之间相

15、互依赖程度处于任意关系的首位;(4)必须有两者间的共同忠诚愿景,渴望并保有深度的亲密感。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1 1、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吊桥实验: 1974年,阿瑟阿伦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1 1、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吊桥实验: 1974年,阿瑟阿伦主试:漂亮女研究助手被试:1835岁单身男性自变量:实验组吊桥、控制组木桥实验内容:在桥上完成调查问卷;给出一张图片, 让被试编故事;女助手留下个人电话因变量:所编故事的内容与主题;给女助手打电话的比例1 1、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吊桥实

16、验: 1974年,阿瑟阿伦实验结果:吊桥的男性中大概有一半的人后来给实验的女助手打过电话,而通过那个坚固而低矮的小桥的16位男性中,只有两位给她打过电话;与这组相比,吊桥上的男性依图片所编的故事中,也更多含有情爱的色彩。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1 1、爱情的含义及特征、爱情的含义及特征 爱情吊桥实验: 1974年,阿瑟阿伦 阿瑟阿伦敏锐地指出,吊桥上的男士之所以会积极地拨打女调查员的电话,是因为他们在经过左右摇摆的悬空吊桥时,产生了一种胆战心惊、焦虑紧张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和我们恋爱的感觉是一模一样的,这些男士把这两种不同的加速心跳混为一谈。 阿瑟阿伦

17、认为爱情实质上是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1 1)爱情双重理论)爱情双重理论 爱情双重理论是Sternberg整合了他早期的爱情三元理论与爱情故事理论。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1 1)爱情双重理论)爱情双重理论 Sternberg在爱情故事理论中给出了描述爱情发展过程的26个故事,其中最流行的是:爱情是旅程;爱情像花园,需要经常照料与关注;爱情就像民主制,双方地位平等;爱情就像历史,记录系列重要事情。 针对这两个理论,Sternberg分别开发了爱情三角量表与爱情故事量表。2006年,他

18、的一系列研究发现,亲密、激情和承诺的得分与关系满意度之间存在相关,这三个变量上得分相近且有着相似主题爱情故事的伴侣,对关系更满意。 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2 2)成人依恋理论)成人依恋理论 Hazan和Shaver(1987)第一次提出成人爱情关系中的情感联结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依恋关系, Shaver(2006)指出支撑婚恋关系与支撑亲子关系的心理机制一样。 A. 与别人亲密令我感到有些不舒服;我发现自己难以完全信任他们、难以让自己依赖他们。当别人与我太亲密时我会紧张,别人想让我更加亲密,这使我感到不舒服。60% B. 我发现与别人亲密并不难,能安心地依

19、赖于别人和让别人依赖我。我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20% C. 我发现别人不乐意像我希望的那样与我亲密。我经常担心自己的伴侣并不真爱我或不想与我在一起。我想与伴侣关系非常亲密,而这有时会吓跑别人。20%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2 2)成人依恋理论)成人依恋理论 Brennan(1998)发现成人依恋模式中存在两种基本的维度,与依恋相关的回避与焦虑,并编制了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 焦虑维度得分高的人会忧虑于伴侣是否可亲近、及时响应、注意自己;回避维度得分高的人不愿依赖别人或向别人开放。 在这两个维度都得低分,属于安全成人依恋,其婚恋关系更美满,表现出更多的相互信任

20、、承诺、亲密支持和坦露,并更积极的处理冲突与原凉对方的过错(Feeney,2008)。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2 2)成人依恋理论)成人依恋理论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的一部分: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3 3)爱情神经生理理论)爱情神经生理理论 美国罗格斯大学的Helen Fisher (2006)教授提出,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产生了三个神经生理系统与爱情婚姻密切相关:性驱力系统:激励人们与潜在伴侣发生性关系,繁衍后代;吸引系统:激励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比较有可能生出健康后代或者比较有能力养

21、育后代的伴侣身上;依恋系统:激励人们把关系维持得长到足以养育后代。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2 2、爱情理论、爱情理论(4 4)性策略理论)性策略理论 巴斯(Buss)从进化论的视角提出了性策略理论,他认为男性、女性为了获取资源或配偶而赢得最终的生育成功,会出现不同的择偶偏好,即进化出不同的“性策略”。 女性择偶考虑抚养后代的适应性问题,偏好的男性特点有:经济实力、社会地位、抱负、可靠、健康、运动能力、愿意承诺、愿意为子女投资; 男性择偶考虑生育力,偏好的女性特点:年轻、漂亮、身材与皮肤好、亮泽的头发、生动的表情、充沛的精力、腰臀比0.7、对婚姻忠贞等。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

22、姻3 3、爱情的测量、爱情的测量 除了上面提到的爱情三角量表、爱情故事量表与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还有几个常用爱情测量问卷。 Lee(1973)提出了六类爱情:激情式、游戏式、友谊式、实际式、占有式和无私式爱情,依据此观点Hendrick(1986&1998)编制了爱情态度量表(LAS); Rubin(1970)认为浪漫式爱情包括三个成分,即依恋、关怀和亲密,测量爱情和喜欢可以用他的爱情和喜欢量表(LLS);3 3、爱情的测量、爱情的测量 Swensen(1972)通过对383个项目的量表的因素分析,确定了爱情的主要因素:口头表达的感情、自我表露、爱的非物质证据、非口头表达的感情、爱的物

23、质证据、爱的身体表达、愿意容忍爱人的不太让人喜欢的方面,以此量表对不同被试进行测量,发现友情、爱情、亲情在爱的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但爱的强度不同,强度最深的是对异性伴侣的爱,最浅的是对兄弟姐妹的爱。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4 4、婚姻、婚姻(1 1)婚姻与幸福)婚姻与幸福 横断研究表明,已婚的人比各方面情况类似的单身人士更幸福,最不幸的是套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的女人(Proulx,2007) ;而纵向研究表明,结婚之后幸福感会上升,可是结婚5年后基本上回到结婚之前的水平(Lucas&Clark,2006)。 婚姻与幸福的相关性,存在两种假设:选择假设:幸福的人比不幸福的人更可能结婚;保护假

24、设:婚姻能提供种种让人人比幸福的好处,比如亲密关系的支持、家庭氛围,成为父母为肯定自我、延续自我创造性创造环境。 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4 4、婚姻、婚姻(1 1)婚姻与幸福)婚姻与幸福 婚姻不同阶段的幸福水平有很大差异。Anderson等人(2010)用群体式轨迹建模的统计技术对708对夫妻进行研究,发现了五种轨迹。101520253035010203040501:低且下降,3.6%2:低且稳定,18.3%3:高低起伏,10.6%4: 高且稳定2,46.1%5:高且稳定1,21.5%婚姻幸福水平婚姻幸福水平婚龄婚龄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

25、姻4 4、婚姻、婚姻(2 2)婚姻满意度)婚姻满意度 下列人口统计学因素与婚姻满意度有关(Conger,2010; Newman,2008;Fincham,2010):l 受教育程度; l 社会经济地位;l 夫妻双方兴趣、智力和人格的相似性;l 性生活和谐度;l 女性是否晚婚。 初为父母时,婚姻满意度一般会出现一个小小的显著的下降(Twenge,2003) 。 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4 4、婚姻、婚姻(3 3)婚姻冲突)婚姻冲突 2009年,Papp,Cummings和Goeke-Morey找了100对夫妇的研究,15天内他们发生了748次激烈冲突,发生矛盾的主题排名:孩子 家务

26、交流 休闲 工作 钱 爱好 我国的一些研究(杨阿丽,2009;王玉娇,2014)也有类似的结果,婚姻冲突的前几位排名是家务、习惯、交流与孩子,金钱方面的冲突也较多,但相对靠后。4 4、婚姻、婚姻(3 3)婚姻冲突)婚姻冲突 Kim 和 Ktiain(1998) 发现,西方人更多的采取支配型的处理方式,而东方人更多采取服从、回避、整合、妥协的处理方式。 目前,研究者普遍认为,协商等积极的冲突应对方式会对婚姻的正面影响;压迫、控制等消极的冲突应对方式会对婚姻关系的负面影响。 Rsublut(1991)在考察了许多婚姻关系后,指出在面对配偶的破坏性冲突时,个体最好考虑一下对方的需要,审视一下自己对对

27、方的行为是否得当。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4 4、婚姻、婚姻(4 4)婚姻类型)婚姻类型 Fitzpatrick (1998)、Gottman(1993)分别确定了三种稳定的婚姻与两种不稳定的婚姻:两种不稳定婚姻: 冲突方式 情绪表达 互动模式 冲突型 夫妻发生冲突,不积极解决;相互指责、猜疑、防备常表达消极情绪,少表达积极情绪攻击退缩 分离型 夫妻回避冲突,相互指责、猜疑、防备少表达消极情绪,少表达积极情绪退缩退缩类型类型特点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4 4、婚姻、婚姻(4 4)婚姻类型)婚姻类型 三种稳定婚姻:角色 空间情绪表达冲突方

28、式解决冲突 传统型 夫妻传统共享消极与积极情绪都适度表达小事回避,大事冲突积极,倾听、共情、换位思考,说服 双性型 夫妻平等各自独立强烈表达很多事情发生冲突坚持立场,说服对方 回避型 夫妻传统各自独立有所保留避免冲突表达立场,不说服、不妥协,保留分歧类型类型特点特点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5 5、提升与维护积极爱情与婚姻关系、提升与维护积极爱情与婚姻关系 一些研究以婚姻幸福稳定的夫妻为被试,发现他们有一些鲜明的共同特征(Carr,2006;Casey,2010;Fincham,2007;Gottman,2002;Gurman,2006),这些特征有:尊重;包容;承诺;信教、灵修;把积

29、极行为归因为性格,如“他帮我,是因为他 ,非常友善”;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5 5、提升与维护积极爱情与婚姻关系、提升与维护积极爱情与婚姻关系积极互动多于消极互动,幸福的夫妻之间积极互动与消极互动比是5:1;把冲突聚焦到具体问题上,而不是全盘批评或辱骂伴侣;关系出现裂痕以后迅速加以修复,容易原谅彼此;理解并利用男女交流风格的不同,男性交谈主要是为了传递与任务有关的信息并解决问题,而女性交谈更多是表达情绪,建立与维持关系。拥有良好的互动模式与沟通方式对积极婚姻关系很有必要。第二节第二节 爱情与婚姻爱情与婚姻5 5、提升与维护积极爱情与婚姻关系、提升与维护积极爱情与婚姻关系照顾亲密需要

30、与权力需要。对于亲密通常男性要求较大的心理距离,而女性坚持较强的心理亲密。对于权力,男性希望保持传统性别角色的权力,而女性希望发展平等的关系;情商高、情绪稳定、宜人性强。可能是情商高、情绪稳定、宜人性强的人更擅长感知、理解自己和伴侣的情绪,更擅长解决关系中的问题,通过调节情绪以最大化关系满意度。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1 1、亲子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亲子关系的含义与特征 亲子关系原是遗传学中的术语,后来应用到教育、心理领域,但是无明确统一的定义。 朱智贤认为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其亲生子女、养子女或继子女之间的关系; 雷雳认为亲子关系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是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以抚养、教养

31、、赡养为基本内容的自然关系和生活关系的统一体; 李康将其定义为以血缘和共同生活为基础的父母与子女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统一体。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1 1、亲子关系的含义与特征、亲子关系的含义与特征 孟育群从亲子关系的含义及作用角度认为亲子关系有四个特征:亲子关系最为久远、普遍、稳定;、血缘的亲子关系是不能随意选择与改变的,是永久的;亲子关系具有抚育与被抚育的特征,生活上的直接联系与互动,因而具有情感上的极为亲密性;亲子关系是未成年子女人格形成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构成因素。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2 2、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1)亲子关系对儿童社

32、会化和人格发展的影响; 国外早期的研究者Symonds, Bumrind 和 Ainswirth 等人的研究发现,父母不良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神经症、情绪障碍的产生呈正相关。 国内桑标(1991)、淘沙等人(1994)、刘金花(1997)、钱铭怡等(1996)等一系列以儿童、青少年为对象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和早期家庭教育是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发展的核心和主要动因,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2 2、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2)亲子关系对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亲子关系与儿童学业成绩存在明显联系。 在推理能力方面,Chapell(1998

33、)的研究发现,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可以成功地鼓励儿童发挥其逻辑推理能力 但是近期的研究发现,亲子关系并不是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业成就,而是通过影响儿童的情绪和行为,对学习成就产生间接影响。 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2 2、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3)亲子关系对儿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的影响; 王争艳等人(2004)的研究结果是,亲子沟通的状况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同伴关系、 行为问题、 学业成绩。 积极的亲子关系会使儿童感到爱与被尊重,对自己、他人和周围环境有积极乐观的认识和期望,乐于与父母以外的人交往,从而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2 2、

34、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4)亲子关系对儿童社会行为的影响 ; 陈欣银等人(1995)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母亲与儿童之问的和睦关系对儿童的攻击行为有显著的负效用;但有关对照研究(侯爱民,2000)发现,亲子关系与儿童亲社会性之间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在利他行为研究(陈欣银,1995)发现,那些不会怜悯他人的婴幼儿的母亲大都采取限制、惩罚或不做解释地使婴幼儿离开他人苦恼情境的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2 2、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5)亲子关系中依恋对个体的影响。 在亲子关系中,安全型依恋可以使儿童自信、 好奇、 富有同情心和坚持性,在自我控制、 社会

35、交往与合作等方面有更好的表现。目前国外关于亲子依恋研究的专家 Alan Sroufe 认为,在亲子依恋关系的发展过程中,儿童与母亲问温暖、亲密和稳定的依恋关系,是影响儿童以后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2 2、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亲子关系对个体的影响(5)亲子关系中依恋对个体的影响。 国内的研究(崔小迪,2013)发现亲子依恋对成人依恋表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与父母形成良好依恋关系的个体,更有可能成为成人依恋中的安全型个体。 此外,有研究(郑希付,1998)表明不安全依恋与攻击性相关,不安全依恋及其相关因素似乎是儿童反社会行为的前提条件。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

36、3 3、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1)划分亲子关系的维度 Noller(1993)认为,可以从多个角度或维度来了解亲子关系的本质特征,如情感、冲突、权利、控制等等; Duck(1992)强调言语和非言语是人际关系的中心要素; Hodges(1999)认为亲近和独立是亲子关系的主要问题,对亲近问题的讨论就涉及到满意度和承诺的问题; Maccoby(1999)认为从整体来看,亲子关系会因互动背景或情景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3 3、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2)国外关于亲子关系分类的研究 在国外,当代对亲子关系的著名研究是Baumrind(1

37、971,1978),他认为,父母的教养方式应该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父母对儿童所作要求的数量和种类;二是父母对儿童行为的反馈。因此根据父母行为的控制和温情两个维度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三种:权威型、专制型、控制型。 研究证实,在幼儿园时期,权威型的教养方式与儿童情感和社会技能的积极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相关。3 3、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2)国外关于亲子关系分类的研究 以后 Maccoby 和 Martin(1983)又在其基础上进一步作了扩展,他们根据父母对儿童的要求性(控制、放任)和反应性(接纳、拒绝)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成四种类型:控制控制接纳接纳拒绝拒绝放任放任专制型专制型专制型

38、专制型权威型权威型放纵型放纵型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3 3、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2)国外关于亲子关系分类的研究 Baumrind(1991)又把父母教养方式概括为 7 类:期望型、民主型、非指导型、专制指导型、非专制指导型、投入型和一般型; 美国学者查尔斯F博伊德等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将父母的教养态度分成“指挥型”、“交往型”、“支持型”、“纠错型”。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3 3、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2)国内关于亲子关系分类的研究 我国近年来对亲子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方面。如刘金花把家庭

39、教养方式分为:拒绝型、严厉型、溺爱型、期待型、矛盾型、分歧型;吴珂选取 PBI 量表主要将亲子关系分为四种类型,即多关心多管束、少关心多管束、少关心少管束和多关心少管束; 1996 年中国城市独生子女人格发展状况研究课题组“通过因子分析将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6 类,即溺爱型、否定型、民主型、过分保护型、放任型和干涉型; 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3 3、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亲子关系的分类研究(2)国内关于亲子关系分类的研究 郑希付(1997)将亲子关系分为六类,即养育型、财产拥有型、反向型、冲突型、泛爱型和平等型; 吴玲(2003)立足于关系双方,根据双方现实地位,把亲子关系分为“大人”为中

40、心的亲子关系、“孩子”为中心的亲子关系、“波粒二象性”(两极性)的亲子关系等三种基本类型。 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4 4、亲子关系的测量、亲子关系的测量 对亲子关系进行研究最广泛的的量表法,常见的量表有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亲子关系诊断测验(PCRT)、 PBI量表、亲子冲突、亲子亲合量表、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及一些自编量表。 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是Perris等人1980年编制的关于父母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量表,原量表共81个条目,通过因素分析分为管束行为取向和归罪行为、情感温暖和爱的剥夺、偏爱被试、过度保护四个因子。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4 4、亲子关系的

41、测量、亲子关系的测量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PBI)为自评式量表,由Parker最初编制,量表分关怀和过度保护两个维度,采用0到3的4点计分法,后由学者对PBI进行了修订,将维度分为关怀和冷漠/拒绝、过度保护和自主性四维度。 亲子关系PCRT测验该测验原是日本学者品川不二郎等编制,后经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教授周歩成、方真修订而成。该测验将父母管教态度分为拒绝、保护、服从、矛盾、支配五种类型,每个类型又分为两个类型。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4 4、亲子关系的测量、亲子关系的测量 PSQ量表由Lambton等编制,用以评价子女在家庭中对父母抚养态度的评定该量表包含36个项目,由3个维度构成,分别是

42、温暖的卷入、给予心理自主、行为的监督与控制。 亲子亲合量表最初由Prinz, Kent等编制,后经王美萍修订,包括父亲冲突和母亲冲突两个内容完全一致的分量表,量表由16个项目组成,分冲突强度和冲突频数两个维度,采用五点量表记分。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5 5、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关于家庭、亲子的三个观念: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大于或重于亲子关系;父母爱孩子是为了分离,让孩子可以独立面对自己的人生;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前提与基础。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5 5、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构建和谐亲子关系 积极心理学对亲子关系的启示(董娟,2008;钟真群,2009,;张爱

43、菊,2010;):(1)培养共同养育的积极模式 , 避免消极模式; 夫妻关系亲密,家庭氛围和谐、乐观; 父母教育理念和谐一致; 父母以身作则, 不断成长,完善自己; 积极有利的教养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5 5、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构建和谐亲子关系(2)通过言语交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文化编码; 营造聆听气氛,关注孩子的精神世界, 并给予适时的指导; 尊重孩子, 平等沟通,父母要设身处地从孩子的立场观察问题、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而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5 5、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构建和谐亲子关系(3)积极的亲子关系应致力于使儿童追求积极

44、并形成积极人格; 乐观、感激、友善、好奇心、创造性、恒心、公正、幽默、宽恕 第三节第三节 家庭亲子家庭亲子5 5、构建和谐亲子关系、构建和谐亲子关系(4)双向互动,发挥孩子的主体作用。 皮亚杰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心理发展的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因此,父母应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温暖丰富的环境,发挥孩子的主动性。 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品质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品质1 1、利他与共情、利他与共情 共情与利他对关系的建立和维持比较重要(Waal,2008); Guzzetta(1976)指出与他人的共情能力不仅是心理咨询的基础,而且在不论是专业的、家庭的还是友谊的关系中,共情

45、能力强的人都能够处理好不同的人际关系。 共情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社会沟通能力并有助于调节自身和他人的情绪(Eisenberg, 1998,2001,2002);训练共情;认知训练;情感训练;行为与反馈训练。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2 2、信任与背叛、信任与背叛 亲密关系充满信任、没有背叛,幸福感就强。有研究(Rotter,1980)表明,那些在信任量表上得分更高的人主观幸福感更强,在异性眼中更有吸引力、在朋友中更值得交往。 背叛,即辜负信任,这种行为很常见,一般发生在重要的亲密关系中(Jones,1997);一些研究发现,在人际背叛量表上得分低的人在

46、自制力、主观幸福感、责任感、宽容度和心理感受性上都有更好的表现。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3 3、宽容与赎罪、宽容与赎罪 宽容的人具有鲜明的人格轮廓,即情绪稳定、宜人、虔诚、不自恋、无特权感(Hall,1979); 宽容与身心健康、婚姻满意度和丧亲后适应状况之间存在正相关,与犯罪行为之间存在负相关(McCullough et all,2000&2009); 在婚姻治疗中,为了帮助相互伤害的夫妻跳出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治疗师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促进夫妻之间的原谅与赎罪。 第四节第四节 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影响积极关系的重要因素4 4、感恩、感恩 当我们承认

47、自己是他人亲社会行为的受益者时,就会感恩。懂得感恩的人,往往是宜人的、情绪稳定的、不物质的、自信但不自恋的( McCullough et all,2001); 其次,很多研究也表明,感恩有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构建积极关系,懂得感恩的人其健康水平和主观幸福感都更高(Emmons& McCullough,2004;Watkins et al,2009)。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 郑雪.积极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2Alan Carr.积极心理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3戴巧云.青少年友谊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54张琼.青少年友谊满

48、意度的结构与宜人性、学校适应性行为的关系D.广州:广州大学,20135陈建文,黄希庭.友谊关系与人格适应J.心理学动态,2000(3)6皱泓.同伴接纳、友谊和学校适应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7, 21(3):55-59.7 Bukowski W M , Hoza B.Popularity and friendship:Issues in theory , measurement and outcome , In:T Berndt, G Ladded.Peer relationships in child development .New York :Wiley , 1989.15 -

49、45.8阔杨.职场友谊的内容结构及其相关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09王娟.中国人爱情的心理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10杨林川.大学生爱情满意度与冲突的质性研究D.四川:四川师范大学,201311高燕.大学生爱情体验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12杨阿丽,方晓义.婚姻冲突、应对策略及其与婚姻满意度的关系J.心理学探新.2009,29(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3王玉娇.80后青年婚姻冲突应对方式及婚姻关系保持策略探析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1414陈欣银,李伯黍,李正云.中国儿童的亲子关系、社会行为及同伴接受性的研究J.心理学报,1995(03)

50、15崔小迪.亲子依恋与成人依恋的关系及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16钱铭怡.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2)17王争艳.亲子沟通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兼及普通学校和工读学校的比较J.心理科学,2004(5)18郑希付.不同家庭的子女心理健康水平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1997(1)19钟真群.积极心理学:建立亲子关系的新视角J.今日南国,2009(11)20董娟.积极心理学与构建和谐亲子关系J.太原师范学院,2008(6)21赵海霞.中小学生亲子关系类型量表的初步编制D.郑州:郑州大学,201222刘萍.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实现教育的前提J.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积极关系(爱情、亲情、友情)对个体的影响.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