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量限 定量限体现了分析方法是否具备灵敏的测量检测能力。特别是杂质定量试验,需考察方法的定量限,以保证含量少的杂质能够被检测出。 1直观法 2、信噪比法定量限 考虑到仪器与仪器的误差,通常需要在几台仪器上确认定量限。 定量限要合适:通常应小于ICH报告限度(如:ICH报告限度的50%) 太高:表明方法灵敏度不够 太低:表明有其他小的降解产物。 为了保证HPLC系统在每次分析中都有足够的灵敏度的,需要将检测器灵敏度溶液作为系统适应性检查的一部分。检测器灵敏度大约为ICH报告限度的1/3,并与检测限一致,应该与基线可视分离。此外,定量限常常通过以下方法确定: -对已知被分析物浓度的样品进行分析,并
2、确定该成分能够以可接受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和精密度得到定量分析的最低浓度水平,以此来计算定量限。如果能够确定方法在定量限的精密度要求,则取5-6份被分析物含量递减的样品,进样6次。被分析物的含量范围从测得的已知LOD到LOD的20倍。 用计算得到的6次重复进样精密度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对被分析物含量作图。与预先规定的精密度要求相对应的含量即等于定量限。定量限试验中,重要的是不只是使用纯的标准物质,还应采用与未知样品相接近、并能代表未知样品的加标样品的加标基质。精密度 精密度一般用偏差、标准偏差或相对标准偏差表示。用标准偏差会相对标准偏差表示时,取样测定次数应至少6次。精密度可以从三个层次考察:
3、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精密度重复性 重复性测定可在规定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进行评价,如制备3个不同浓度的试样80%,100%和120%,每个浓度级别测定3次,或100%的浓度水平,用至少测定6次的结果进行评价。精密度中间精密度中间精密度通过比较同一实验室数日内各次检测的结果计算而得。方法的中间精密度可以反映以下因素引起的结果差异:不同的操作人员不一致的操作实际不同的仪器不同供应商的标准品和实际不同批次的色谱柱综合因素中间精密度验证的目的是证实当方法开发阶段结果后,在同一个实验室内运用该方法能够得到相同的结果。验证设计方案中的变动因素一般为日期、分析人员、设备。精密度重现性 重现性的
4、目的是证实方法在不同实验室运行能够能到相同的结果。 分析方法的重现性通过不同实验室的不同分析人员对均匀样品各部分分析的结果计算而得。通常操作人员和环境条件产生的偏离可能不同,但仍在所用的规定参数范围内。重现性的验证对于不同实验室使用的方法非常重要。 可能影响重现性的因素有房间温湿度的差异,或设备的特征参数不同(如HPLC系统的延迟时间不同),色谱柱的厂家或批号不同,以及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想法不同。精密度精密度接受标准1.重复性原料药方法验证时,API的RSD1.0%;制剂方法验证时,活性成分的RSD2.0%;杂质方法验证时,每个杂质的RSD20%。2.中间精密度原料药方法验证时,平行六份样品的R
5、SD1.0%,两人之间的平均值之差1.0% 。制剂方法验证时,平行六份样品的RSD2.0%,两人之间的平均值之差3.0% 精密度接受标准:杂质方法验证时,平行六份样品的RSD20.0%,两人之间的平均值之差如下:耐受性 耐用性主要考察方法本身对于可变试验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典型的变动因素包括: 液相色谱法中流动相的组成(如:有机相2%)、流动相和pH值(如:pH0.05)、不同厂牌或不同批号的同类型色谱柱、柱温等。气相色谱法中载气及流速、不同厂家或批号的色谱柱、固定相、担体、柱温、进样口和检测器温度等。耐受性以下措施可以提高方法的耐受性:称量误差:称量样不小于10mg;稀释误差:避免使用小于25
6、ml的容量瓶;超声:避免使用超声,推荐使用机械振摇;尽可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称量误差:称量样不小于10mg缓冲液:为了提供适当的缓冲能力,溶液的pH值应与缓冲区pKa值在1pH单位内。尽量用等度洗脱方法。稳定性 化学化合物可能在进行色谱分析前发生降解,比如,在制备样品溶液、提取、净化、相转移或样品瓶的贮存(在冰箱或在自动进样器里)过程中可能发生降解。在这些情况下,方法开发是应考察被分析物和标准物质的稳定性。使用同一份溶液,测定其在预先选定的时间间隔里(例如,每小时测定一次,知道48小时)产生的结果偏差,以此来测定稳定性。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标准物质新版GMP规定第二百二十七条 标准品或对照
7、品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按照规定贮存和使用;(二)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应当包括名称、批号、制备日期(如有)、有效期(如有)、首次开启日期、含量或效价、贮存条件;(三)企业如需自制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建立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制备、鉴别、检验、批准和贮存的操作规程,每批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应当用法定标准品或对照品进行标化,并确定有效期,还应当通过定期化证明工作标准品或对照品的效价或含量在有效期内保持稳定。标化的过程和结果应当有相应的记录。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标准品标准品来源:是否法定机构效期管理:是否由新的标准品直接代替旧的标准品工作品建
8、立SOP:质量标准以及制备、鉴别、检验、批准和贮存的操作规程、稳定性实验与有效期现场管理:存放、专人管理、标示(启用标示)标准品制备风险片剂、胶囊、颗粒剂等称样前需要研磨的样品,为经充分处理就称样,可能导致称取的样品不均匀。称样量不少,使用体积过小的容量瓶,使用的天平量程不合适样品超声时间过长或过短;过长导致样品降解,过短会溶解不充分。样品制备及前准备措施:称样前需要研磨的样品,有包衣的应先去除包衣,再充分研磨成均匀细粉,再准备称取。称样量应不小于10mg,避免使用小于25ml的容量瓶,称量的样品一定要在天平量程范围内。尽量避免使用超声,推荐使用机械振摇方式。需要超声的样品,要控制好时间。样品
9、制备及前准备风险:加热过的溶液未完全冷却到室温就定容。所用滤纸类型不合适,过滤效果不佳。溶液过滤后未弃去初滤液,直接使用:由于滤纸吸附,导致出的结果偏低。措施:加热过的溶液冷却至室温才定容。所根据样品溶液性质,选择合适的滤纸类型。溶液过滤后先弃去初滤液,取滤液使用。样品制备及前准备风险:IR:压片太薄或太厚,均会直接影响测试结果。残渣为完全灰化,结果可能偏高;重金属检查用残渣未按规定温度炽灼,温度太高,成分挥发,结果偏低。砷盐检查样品前处理不充分,检测结果偏低。恒重称量时间不一致,太短结果明显偏低,太长样品吸潮结果偏大。检验:样品制备及前准备措施:IR:压片要均匀,厚度合适。样品应先充分碳化后
10、,再放入马弗炉中灰化,保证灰化彻底。重金属检查哟个残渣严格按药典要求,控制温度在500-600。砷盐检查一个按照规程处理样品。每次恒重称量时间保持一致。检验:样品制备及前准备风险:TLC薄层板未经过活化处理,就直接使用:可能得到异常结果。薄层板点样浓度不合适:太少灵敏度低,太多拖尾严重,不能很好识别。薄层板放入层析缸中的位置不合适:太靠边或摆放不平,导致展开不好,边缘效应明显。展开剂量不合适:太多,可能直接淹没点样点,无法获得结果;太少又不能充分展开。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标准品检验:样品制备及前准备措施:TLC 薄层板先活化处理然后使用。 根据操作规程进行点样操作。 层析缸置于平整桌面上,避
11、免摇晃,薄层板应放在 层析缸中间位置。 展示剂量要合适。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标准品 检验:样品:样品制备及前制备 风险:溶出度、稀释度: 溶出介质是否未脱气处理,气泡过多; 吸取的溶出液未过滤使用,干扰太大,结果异常。 释放度检查时,取样后未及时补液,多次取样,加上溶出介质挥发,导致后期所取样测定结果偏高。 措施:溶出度、释放度 溶出介质脱气使用。 溶出液过滤后,取续滤液使用。 及时补充温度合适的溶出介质。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试液试剂等新版GMP要求第二百二十六条 试剂、试液、培养基和检定菌的管理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一)试剂和培养基应当从可靠的供应商采购,必要时应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二
12、)应当有接收试剂、试液、培养基的记录,必要时,应当在试剂、试液、培养基的容器上标注接收日期;(三)应当按照相关规定或使用说明配制、贮存和使用试剂、试液和培养基。特殊情况下,在接收或试用前,还应当对试剂进行鉴别或其他检验;(四)试液和已配制的培养基应当标注配制批号、配制日期和配制人员姓名,并有配制包括灭菌的记录。不稳定的试剂、试液、培养基应当标注有效期及特殊贮存条件。标准液、滴定液还应当标注最后一次标化的日期和校正因子,并有标化记录。(五)配制的培养基应当进行适用性检查,并有相关记录。应当有培养基使用记录;(六)应当有检验所需的各种检定菌,并建立检定菌保存、传代、使用、销毁的操作规程和相应记录;
13、(七)检定菌应当有适当的标识,内容至少包括菌种名称、编号、代次、传代日期、传代操作人;(八)检定菌应当按照规定的条件贮存,贮存的方式和时间不应当对检定菌的生长特性有不利影响。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试液试剂等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试液试剂等 化学试剂 MSDS(Material Sat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性质(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标识:接受日期和开瓶日期、有效期 关键试剂测试项目 帐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试液试剂等 滴定液管理 标准液、滴定液标注
14、最后一次标化的日期和校正因子,并有标化记录 滴定液有效期管理:稳定性实验 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试液试剂等 培养基管理 贮存条件 开封 未开封 灭菌验证 批适用性实验 装量 灭菌批管理 实验物料管理与风险控制试液试剂等 菌种管理 接受 转种 鉴别 生化 保存方法 不同方法的时限 销毁方式 实验设备管理与风险控制 检验仪器的选型与验证 风险: 计量器具、仪器未经检定或定期校准:如容量瓶、量筒、移液管、天平、HPLC、GC等。 主要仪器设备未进行验证,或未在验证有效期内。 仪器参数设置不正确:如柱温、检测波长、流速、进样 口温度、检测其温度等。 系统平衡时间不够,导致基线不稳定。 实验设备管理与风
15、险控制 检验:仪器设置及操作 措施: 计量器具、仪器每年经计量局检定,同事定期进行内部校准,始终保持其处于合格状态。 仪器设备都进行IQ、OQ、PQ,合格后方能使用。且需定期验证,始终保证其处于验证合格期内。 实验开始前认真检查仪器参数设置,确保无误。 系统平衡时间应足够,极限稳定后才能进样分析。 实验设备管理与风险控制 检验:仪器设备及操作 风险: 系统存在泄漏点:出峰时间不稳定,样品响应值变化大,长期使用,仪器被腐蚀。 色谱柱未按规定冲洗,或冲洗时间不够:导致色谱柱损坏或样品残留,影响下批产品分析。 HPLC、UV系统中进入气泡:柱压不稳,测试结果异常。 水分测定仪漂移值异正常:影响测定结
16、果。 实验设备管理与风险控制 检验:仪器设置及操作 措施: 认真检查各连接点,保证各配件被正确安装。 色谱柱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冲洗,不用时保存于制定溶剂中。 检查流动相量、比色池中样品量,应足够,已进气泡采取排气措施。 检测水分测定仪各连接点,做好密封工作。 实验微生物检测与风险控制 风险:微生物/无菌检验 风险: 环境洁净度:环境未达标,检验室环境污染导致测试结果阳性。 人员对操作的污染。 物品:消毒、灭菌措施未经验证,如灭菌釜温度过高,培养基被破坏,微生物没办法真实表达出来,造成假阴性结果。消毒、灭菌后存放条件不适合或放置时间过长造成污染。 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与风险控制 检验:微生物、无菌检验
17、 措施: 环境的洁净要求 一定的换气次数和风速; 动态的粒子数和微生物监测。 无菌室和微生物限度室不可公用更衣室及缓冲间,防止污染无菌室 无菌室及层流柜的高效过滤器定期检漏实验和验证。实验室微生物检测与风险控制 检验:微生物/无菌检验 措施: 人员的污染: 严格限制进入无菌操作区域的人员数量。人员严格更衣程序,并按操作规程进行实验操作,定期培训。 物品: 检验用品用验证过的方式消毒、灭菌:并于规定时限内使用。 储存于规定条件下,在密封容器中传递; 单向流保持下传递。实验室废弃物管理与风险控制 实验室废弃物品处理 包括 检验样品 有毒的溶液 用过的培养基 动物实验动物及其排泄物 风险: 未按操作
18、规程处理剩余样品,特别是剧毒样品、生物样品,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对人员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实验室废弃物管理与风险控制 实验室废弃物品处理 措施 生物类样品,需先灭活再处理。 加热 中和 焚烧 深埋有害、危险化学品有害、危险化学品包括:烈性制剂原料致癌物具有爆炸性化学品易燃性化学品剧毒化学品有害、危险化学品有害品具有的毒性对人体产生危害有害品进入人体才能产生毒性如不让有害品进入人体就能防止有害品对身体的毒性有害、危险化学品有害品通过四种途径进入人体内: 吸入 误食 皮肤吸入 注射有害、危险化学品短期急性毒性人体对有害品短期急性暴露受到的毒性。示例 腐蚀性化学品 刺激性化学品 剧毒性化学品有害、危险化学品长期慢性毒性人体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在体内聚集的毒性通常慢性暴露比急性暴露的浓度低,每天、每月、每年的浓度不同。长期慢性毒性许多年后才能对身体产生后果。示例: 致癌物 慢性中毒化学品有害、危险化学品有害、危险化学品能够引起事故的发生,事故的产生与以下因素有关:化学品实验的条件化学品暴露的时间控制步骤与效果有害、危险品的数量与性质有害、危险化学品必须明确有害、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有害、危险品目录可集中或存放于工作区与采购部门进行协调。也可用其它方法。必须有存放量的目录与最高限。职责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