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职业环境分析与探索第一节 职业世界概貌一、社会职业分类二、职业声望分析三、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一、社会职业分类(一)国外的职业分类(二)我国的职业分类(一)国外的职业分类1. 按脑力和体力劳动进行分类2. 按职业心理的差异进行分类3. 按职业的职责范围进行分类1. 按脑力和体力劳动进行分类p 把工作人员划分为白领工作人员和蓝领工作人员两大类。白领工作人员包括专业性和技术性的工作、企业的经理和行政管理人员、销售人员及办公室人员等。蓝领工作人员包括手工艺及类似的工人、非运输性的技工、运输装置机工人、农场以外的工人及服务性行业工人等。这种分类方法明显地表现出职业的等级性。2. 按职业心理的差异进行分
2、类p 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创立的人格类型理论,把人格类型划分为六种,即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事务型,与其相对应的也是六种职业类型。3. 按职业的职责范围进行分类(1)发达国家标准职业分类(2)国际标准职业分类(1)发达国家标准职业分类p 国外最初的职业分类是作为人口统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英国在1841年将职业分列了431种。1850年,美国进行了专门的职业普查,划分了15大行业、323种职业;1860年又增至584种;1965年确定为21 741种;1980年的美国百科全书认定美国有25 000种职业。法国自1982年以来采用了新的职业分类方法,将职
3、业分为8个大类、24个种类、42个详细类别。加拿大1982年出版的加拿大职业分类辞典,将职业分为23个主类、81个子类、489个细类,7200多个职业。该词典内容丰富全面,概念清楚,描述翔实,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社会使用非常广泛,是一部具有很大国际影响的工具书。(2)国际标准职业分类p为了便于国际比较,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在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组织许多国家的有关专家和国际组织,着手共同编写职业分类的工具书。1958年,国际劳动局颁布了第一部国际标准职业分类(ISCO)。1966年,在日内瓦第十一届国际劳工统计专家会议上,通过了国际标准职业分类的修订版。国际标准职业分类体系,是一个提供了包括全部
4、文职工作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在内的系统化的分类结构。在这个体系中,把职业由粗到细分为四个层次,八个大类,83个中类,284个小类,1506个职业项目,总共列出1881个职业。其中,8个大类是:专家、技术人员及有关工作者;政府官员和企业经理;事务性工作者及有关工作者;销售工作者;服务工作者;农业、林业和牧业工作者,渔民和猎人;生产和有关工作者,运输设备操作者和劳动者;不能按职业分类的劳动者。国际劳工组织这一工作的开展为世界各国职业分类提供了一个范本,增强了国际之间职业资料的可比性,有利于国际交流与合作,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我国的职业分类1.根据职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2. 根据单位的不同性质
5、进行分类3.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1.根据职业的不同标准进行分类p 从行业上划分,可分为第一、二、三产业;从工作特点上划分,可分为务实(使用机器、工具和设备的工种)、社会服务、文教、科研、艺术及创造、计算及数学(钱财管理、资料统计)、自然界职业、管理、一般服务性职业等10多种类型的职业。每一种分类方法,对其职业的特定性都有明确的解释,这对我们更好的掌握某一职业的特点,去选择适合自身职业有指导作用。2. 根据单位的不同性质进行分类(1)各级党政国家机关(2)事业单位(3)企业单位(1)各级党政国家机关p 泛指党政机关或团体为实现其职能而设立的,负责指挥和控制行政活动的机构。包括中国共产党
6、的各级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机关、各级政府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各级群众团体的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等等。(2)事业单位p 凡是不履行党政群机关职能、以非生产劳动为主,靠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经济来源,不以营利为直接目的,把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产品直接或间接服务于整个社会的单位统称为事业单位。事业单位通常有三种分类方法:一是按服务系统分为科研事业单位、教育事业单位、文化艺术事业单位、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体育事业单位、卫生事业单位、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等;二是按所有制形式分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集体所有制事业单位、其他所有制事业单位;三是按经费来源分为财政全额供给事业
7、单位、财政差额补贴事业单位、经费自收自支事业单位。(3)企业单位国有企业 又称全民所有制企业,是指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依法登记注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组织。主要包括关系国计民生的要害部门的所属企业,如铁路、邮电、银行及大型厂矿、公司。企业具有法人资格,资产归国家所有。集体企业 是指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所有权归群众集体所有的企业。目前我国主要分农业中的集体所有制和工商业中的集体所有制。外资企业 是指外国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依照中国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经中国政府批准,设在中国境内,全部资本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外企对人才的主要吸引力在于薪酬比较高,良好的工作环境,科
8、学化的管理,较公平的竞争和发展机会,能够较好的实现自身价值。私营企业 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依法注册、登记的生产经营组织,所有权属于个人企业主,一般资金规模不大。涉及的行业为服务、修理、手工、饮食、零售商业等,其作用是国有企业无法代替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3.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1)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标准总局、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1982年3月公布,供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使用的职业分类标准。该标准依据在业人口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的同一性进行分类,将全国范围内的职业划分为大类、中类、小类三层,即8大类、64中类、301小类。其8个大类的排列顺序是: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9、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事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生产、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1986年6月21日,国家统计局和国家标准局首次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CB656586),并启动了编制国家统一职业分类标准的宏大工程。3.根据我国不同部门公布的标准分类(2)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中央各部委成立了国家职业分类大典和职业资格工作委员会,于1999年5月正式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这是我国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献。该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
10、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8个大类分别是: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第八
11、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二、职业声望分析(一)国外职业声望分析(二)我国职业声望分析(一)国外职业声望分析p 1963年,美国的全国民意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被称为“全国性的美国人横断面样本”的调查。这次调查共列出90种职业,请被调查者对每个职业打分,结果90种职业的平均得分是71分,得分在85分以上的25种职业依次如下:(1)联邦最高法院法官;(2)医师;(3)核物理学家;(4)科学家;(5)政府中科学家;(6)州长;(7)联邦政府内阁成员;(8)大学教授;(9)联邦众议员;(10)化学家;(11)律师;(12)联邦外交官;(13)牙科医生;(14)建
12、筑师;(15)县法官;(16)心理学家;(17)牧师;(18)董事长;(19)大城市市长;(20)祭司;(21)州政府厅长;(22)土木工程师;(23)飞机驾驶员;(24)银行家;(25)生物学家。(二)我国职业声望分析p我国的职业声望评估与分析是从改革开放后开始起步的。2000年初,北京锦华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对京沪两地大学生的择业取向进行了调查。北京的大学生们心目中声望好的职业依次是:市长;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国有大中型企业厂长、经理;大学教授;法官;社会科学家;电脑网络工程师;律师;医生;记者。而在上海大学生心目中的职业声望排序又有所不同:电脑网络工程师;政府干部;高科技企业工程师;大学教授;
13、自然科学家;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翻译;法官;医生;编辑。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京沪大学生择业的差异和共性。首先,北京大学生身在首都,京城的官本位现状造就了较强的官本位的意识,在所选职业中,排在前几位的都是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而作为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的商业意识较浓,人们对赚钱的兴趣更大,名列职业声望榜前茅的大多是专业技术型和工商管理类的职业。其次,对大学教授、科学家的职业声望评价还是较高的,与整个社会的职业声望调查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再次,大学生倾向的大多都是收入较高的专业技术类和商业类的职业。三、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1.有良好的思想道德 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正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14、,确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具有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和事业心。2.有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追求进步,敢于承担责任,能坚忍不拔、独立自主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3.有较好的组织才能 能领导并激励下属,能与同事之间有良好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并能帮助别人。 4.有较强的分析能力 能全面思考问题,准确找出问题的实质,能对纷繁复杂的事件进行分析并得出合理结论。 5.有较强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能简明而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可对别人产生影响,同时又应有客观、开放的态度吸取别人的建议及反馈。 6.富有创新性和创造性 要有创意,有创造性地发挥,应有发现新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达到、实现某个目标最佳途径的能
15、力。 三、职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7.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及团队精神 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人才,应能领导一个集体以取得最佳成果,懂得如何激发周围人的热情,令他们团结一心、协调合作,在工作中最好地发挥个人及集体的作用。 8.具有正直的人格特质 优秀的人才不贪婪、不狡诈、不存私心,能有为所从事的工作或服务的公司竭尽全力的思想,在每项工作中都努力遵循诚实和正直的原则。 9.具有善于学习的能力 学习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以便协助公司达到所企望的目的。只有善于学习、不断学习,才能紧跟社会时代的脚步,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的要求。10.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 是一个人能否独立思考,果断处事和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能力,
16、具有良好的自我决策能力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重要的。11.具有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 适应社会是为了担当社会赋予我们的职责和使命,只有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尽可能地缩短自己的适应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12.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操作是人们将知识转化为物质力量的桥梁,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大学生应注意克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操作的倾向。第二节 职业探索内容与方法一、职业探索的主要内容二、职业探索的主要方法一、职业探索的主要内容(一)职业信息的分类(二)职业信息的搜集渠道(一)职业信息的分类1.就业政策信息 主要指中央及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有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规
17、划、部署、措施等信息。2.职业发展信息 主要指的是有关职业发展战略、动向和趋势的信息。3.职业动态信息 主要关注的是那些地区间职业的横向关系,促进职业之间协作与交流的信息。4.人才需求信息 主要指的是那些地区、部门、行业间人才余缺,促进人才供需平衡和合理流动的信息。5.职业咨询信息 主要关注的是职业指导专家等权威人士就当前职业选择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表的评价、咨询及提出建议的信息。6.职业参考信息 主要指带有普遍意义的职业指导理论、观点、原则、方法和技巧等信息。7.其他具体信息 主要是指关注行业、单位的具体状况,如行业的发展变化、所需岗位的具体要求、单位的结构、规模、业务范围及企业文化等具体
18、情况。(二)职业信息的搜集渠道1.各省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 通过长期的工作积累,学校的专职就业指导机构与上级主管部门以及用人单位都有密切的联系,他们所提供的就业信息,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明显的优势,是大学生区别于社会人员获取就业信息的主要方式。2.各类招聘会和双向选择活动 现场招聘活动往往具有时间集中、信息量大、针对性强、现场互动、双方了解直接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毕业生成功择业的机率。特别是以学校为主题举办的校园招聘活动,因专业更对口,用人单位更有选人的诚意,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的高度重视和一致欢迎。3.各级人才交流中心和人才市场 这些机构的主要职责是为毕业生和社会人员提供咨询与服务
19、,同时积极与高校、企业合作,为毕业生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职业信息。(二)职业信息的搜集渠道4.各种新闻媒体 每年的大学生择业之际,各种新闻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都会辟出专版,关注大学生的择业问题,从不同角度反映毕业生求职的各种情况,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政策开辟了重要渠道,这一渠道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点。5.学校老师和校友 学校老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对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及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的流向比较熟悉,而通过教学实践,他们又与一些专业对口的单位建立了一定的关系,因此他们提供的信息针对性较强。校友更是很好的财富,大多数的师兄、师姐都在专业对口单位工作,通过他们了解到的职业信息更为准确,而他们对
20、母校的情感也使引荐的可信度更强,成功率更高。二、职业探索的主要方法(一)搜集职业资料(二)网络途径探索(三)生涯人物访谈(四)社会实践探索(一)搜集职业资料p 通过网络、书籍、期刊及有关途径,进行初步搜集个人希望了解的职业方向。选定各种典型的职业,进一步对其入门所需的基本条件如学历、资格证书、各方面条件进行搜集。通过搜集职业资料使自己对做好职业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生理条件及个性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对该职业的生存环境及发展前途以及个人循此发展可能取得的职业成就等形成初步印象。(二)网络途径探索p 通过互联网求职已经成为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方式。目前,教育部和各高校都已经开通了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21、而用人单位也大多拥有自己的网页,供需双方可以非常方便的通过网络进行互相选择、直接交流。这种跨越时空界限,突破常规沟通方式限制的新形式,打破了单向选择的传统人才交流格局,已为很多人所接受,成为双选活动的重要场所,也必将成为今后搜集信息的主流。(三)生涯人物访谈p 通过和相关的从业人员特别是生涯成功人士进行交流,了解相关的职业知识、技能需求、待遇和发展前景。这样的方式,能够让我们抓紧毕业前的一段时间,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养,以更好的应对面试时遇到的问题和工作后面临的困难。(四)社会实践探索p 通过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我们可以对校园以外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有更直观的感受。其一,学生实
22、习时的各种表现能给用人单位留下深刻的印象,赢得单位的信任,实习结束后有可能直接获得职业岗位。其二,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了同学们的社会工作经验和经历,使个人简历的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为就业提供重要的砝码。可以说,社会实践是毕业生自主开发职业信息的重要途径。第三节 职业环境分析与评估一、社会环境整体分析二、组织环境整体分析三、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一、社会环境整体分析(一)社会环境分析(二)学校环境分析(三)家庭环境分析(一)社会环境分析1.社会经济环境2.政治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1.社会经济环境(1)经济形势变化对职业的影响 当经济振兴、百业待举时,新的行业不断出现,新的组织不断产生,机构增加,编制扩
23、容,为就业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反之,经济发展停滞甚至萎缩,就会导致失业率增加,社会消费水平下降,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2)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的影响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化。我国目前的这种变化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业所占的劳动力减少,非农产业所占的劳动力增加;二是随着第一、二产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第三产业所占的劳动力将大量增加;三是随着所有制形式的多样化,表现出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四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强和经济发达地区辐射作用的发挥,就业人员将逐步从人口稠密的地区向人口比较稀少而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转移。(3)劳动力市场状况对职业影响
24、 如某类职业的人力资源供不应求,则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增多;相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减少。2.政治法律环境(1)政治环境因素 主要涉及国家的方针和政策,主要包括教育制度、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人才流动的政策等等。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促使更多的年轻人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社会上高学历人才迅速增多,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也将会更为激烈。国家的政治环境通过对企业组织体制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同时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发展产生影响。(2)法律环境因素 主要是指中央和地方的有关法律和法规,如政府有关人员招聘、工时制、最低工资的强制性规定,现行的户籍制
25、度、住房制度、人事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这些因素都会对职业的选择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3.社会文化环境(1)影响人们的职业意向 文化变迁对人的职业意向影响极大,人在文化中产生和发展,任何自然属性和活动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2)影响人们的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属于特殊能力,能力是在应用知识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由技能发展而成的。(3)影响人们的职业习惯 职业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职业活动倾向和职业行为规范,体现在职业生涯的各个领域,包括从业方式、思维方式、社交方式等,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模式。(二)学校环境分析p 学校的校园文化能推动学生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增长。高等院
26、校作为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场所,应为学生就业提供各种条件,如学校在国内外的整体实力、学校规模的变化趋势、学校的发展领域和专业设置、就业市场需求发展趋势、学校较之其他高校的地位和发展前景、学校能提供的各种教育培训机会等,尤其要关注在本校内提高职业素养、完成职业生涯准备阶段的可能性。(三)家庭环境分析p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长辈们的文化程度、职业种类、生活经历、思想意识等都会对子女的职业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书香门第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够从事关于教育、医疗或机关等行业的职业;农村家庭的家长,会希望孩子能有一份工作性质稳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等等。p工作与家庭是一个人完整生命不可缺少的统一体,处理好工作
27、与家庭的平衡关系,对每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促进作用。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的平衡,一方面要更新职业观念,解决传统家庭角色冲突带来的矛盾;另一方面要确定工作、家庭的优先次序,做好工作与家庭的计划,找好发展的中心;还要在工作关系中,让上司和同事了解家庭背景,以便于解决家庭问题时无工作的后顾之忧。二、组织环境整体分析(一)行业环境分析(二)职业环境分析(三)地域环境分析(一)行业环境分析1.行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应了解所从事的行业,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科技产业,是能源产业还是新兴服务业。还要了解这个行业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如何,是逐渐萎缩的行业还是朝阳行业。这个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是可以改
28、进还是无法消除的问题。我们在这个行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这种优势会持续多长时间。2.重大事件对行业影响 行业的发展往往会受到国内外重大事件的影响,进而影响到该行业能否提供较多的职业机会。例如,北京的2008年奥运会以及上海的2010年世博会,都会对当地的建筑业、旅游业和服务业等提供较大的发展机会和较多的就业机会。3.行业的发展前景预测 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行业自身的生命力,是否有技术、资金的支持;另外也要考虑和研究国家对相关产业的政策。政府会根据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对一些行业发布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如对一些行业实施鼓励和扶持,而另一些行业则限制发展,缩小规模等等。(二)职业环境分析1.企业实
29、力 具体分析企业在本行业中的地位、实力、现状;所面对的市场状况、主要竞争对手以及在本行业中的竞争力;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声望;企业目前的产品、服务和活动范畴;企业未来的主要发展领域在哪里;企业总体战略是发展、扩张还是倒退、紧缩,或是处于一个很快就会被吞并的地位;企业能够提供的岗位等等。2.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无形的文化氛围,是一家企业的集体风格。它决定了一个企业如何影响和对待员工,从而也影响着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一个主张员工参与管理的企业显然比一个独裁的企业能为员工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而渴望发展、追求挑战的员工也很难在论资排辈企业中得到重用。(二)职业环境分析3.管理制度
30、员工的职业发展要靠管理制度来提供保障,包括培训制度、晋升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企业的组织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等等。要研究分析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特别要注意企业用人制度如何,能否提供教育培训机会,自己将来在该企业担任更高级的职务的可能性如何,薪酬和福利待遇的现状及提升空间如何。4.企业领导 企业主要领导人的素质、抱负及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要了解企业主要领导人是真心要干一番事业,还是想捞取名利;其管理手段是否科学、先进、开明;是否具有足够的能力带领员工开创新天地;有没有战略眼光和措施;是否尊重企业的员工等等。(三)地域环境分析p 地域环境分析是指从业地点的区域性特征,主要包括
31、:自然环境是城市还是农村,是平原地区还是山区、丘陵区、湖区;当地气候、水土、动植物的特点;饮食、居住、交通等生活条件如何;科研、教育、文化生活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和妇幼保健条件如何;民情风俗,该地民族和语言的种类,当地的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特点和社会心理特点;特殊政策,如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老、少、边、穷”地区的特殊政策,当地政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联系本地实际制订的区域性政策等。三、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一)什么是专业(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三)专业学习对职业的影响(一)什么是专业p专业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和体现学校培养特色的基础性工作,是教育与社会经济的接口。当学生选取了某个专业学习,就选择了特定的
32、行业或职业,大部分同学将在这一领域工作终生。因此,只要努力学习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刻苦钻研职业技能,就一定能在多彩的职业世界里找到理想的岗位。p专业学习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掌握和专业能力的形成。大学所设的专业一般面向一个岗位群,纵向可以涉及一个领域、一个行业;横向可涵盖社会部门的某个层面。实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大学生同时具有一个岗位群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通用的、熟练的职业技能,又能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最新科技知识。专业学习是通向职业生涯的桥梁,大学生通过专业学习,打下牢固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基础,掌握良好的专业技能,正是为求职、就业做好知识、能力的准备。(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1.专业包容职
33、业 在专业的领域内发展职业。一生的职业发展,基本上限制在专业领域内。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占80%以上。自己选择的职业与所修专业高度一致。这就要学精专业。2.职业以专业为核心 一生的职业发展以专业为核心,有较大的扩展。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占60%以上。个人选择的职业与所修专业较一致,但职业发展明显超越专业领域。要学好专业,选修与职业发展一致的课程。 3.专业与职业部分重合 以专业为基础发展职业。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占40%以上。个人选择的职业与所修专业部分一致。应该在重点掌握某些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其它专业技能学习。(二)专业与职业的关系4.专业与
34、职业相切 一生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基本无关或在专业的边缘发展职业。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在20%左右。个人选择的职业与所修专业基本不一致。要保证专业合格,辅修其它专业,也可做专业调整5.专业与职业分离 一生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完全无关。本专业的专业技能在职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占10%左右。个人选择的职业与所修专业很不相符。尽量调整专业,若不能,则应辅修其它专业。(三)专业学习对职业的影响1.学会认知 专业学习要和普通文化学习相结合,促进其同时发展。要学会运用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来学习,善于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专业学习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等专业人才,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承之外,更重视学生独立思考
35、、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影响其在职业活动中的发展。2.学会做事 在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努力实践所学知识,有意识培养多种实践能力。学会做事主要包括参加社团工作,科学进行时间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组织、行动、管理及策划能力,从而促进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3.学会生活 就是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他人,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偏见与敌对情绪,和周围人群友好相处,培养具有为实现共同目标与计划团结合作的精神。独立生活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合作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将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四节 我国劳动力市场及职业发展趋势一、我国现行的职业制度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三、我国
36、未来职业发展趋势一、我国现行的职业制度(一)职业资格制度(二)就业准入制度(三)劳动合同制度(四)国家公务员职业制度(五)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制度(一)职业资格制度p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劳动知识、操作技术和其他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可以分为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两类: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工种)应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公共利益较强的专业(工种)实行准入资格的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工种)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准。p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具有从事某种职业必备的常识、技术、能力的证明,是一种社会评价制度。政府人力
37、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其他部门(如财政部、司法部),或由其委托的部门,通过学历认定、资格考试、专家评定、职业技能鉴定等方式对申请人进行考核,合格后颁发职业资格证书。求职者若持有职业资格证书,就证明他能够胜任某一职业,为用人单位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也为求职者确定职业生涯目标和制定专业学习计划,提供了较好的方向性参考。(二)就业准入制度p 就业准入是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在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的制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为了加强持证上岗的管理,制定了就业准入制度,规定了在全国实
38、行就业准入的100多种职业、工种。根据国家规定,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就业准入的职业工种类别。(三)劳动合同制度p在我国劳动法中明确提出要普遍实行劳动合同制。劳动合同制是我国劳动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求职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合同是对签约双方的行为具有约束力的准绳,它不仅体现了求职者自主就业的地位,也明确了求职者与用人单位签约后有关职业劳动方面的诸项具体的权利义务。签订了劳动合同,就是规范了劳动主体双方的行为。一个人就业时如不签订劳动合同,就等于丧失了自己在职业方面应有的权利,就是不知道自己在职业劳动中应当干什么、不知道如何用法
39、律保护自己的权益的表现。因此,求职者、从业者必须了解劳动合同制,懂得劳动合同的订立,把握劳动合同条款的内容,从而使自己在职业生涯的起步和发展中取得主动。(四)国家公务员职业制度1.国家公务员的类别2.国家公务员的招聘1.国家公务员的类别p 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政务类公务员,即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管理、实行任期制的各级政府组成人员,一般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或任命;另一类是业务类公务员,即担任具体行政事务管理的政府工作人员。他们主要从事执行性、管理性工作,一般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技能。业务类公务员通常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2.国家公务员的招聘p国家公务员的招聘,实行“公开、平等、竞争”的
40、原则,一般由国家组织公开考试,对一切符合条件的人开放。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依据各部门和地区的实际工作需要设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水平 包括通用的知识和招考单位与职业岗位的专项知识。(2)行政职业能力 即与工作有关的各种能力。我国公务员考试中的行政职业能力主要考核:知觉能力,即对数字、字母和汉字等视觉符号快速而准确的觉察、判断和记忆能力;数量关系,即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计算能力;资料分析,即对各种资料进行准确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言语理解,即对言语的理解与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的能力;判断推理,即逻辑判断推理的能力。(3)分析能力 在我国的公务员考试中,应考者根据给出的有一定长度的文字材料,对
41、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思辨性的答卷进行考核,称之为申论。在面试中,对应试者进行情景模拟的测试,以鉴别其分析能力。(五)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制度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2.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制度3.技术操作岗位职务评聘制度1.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p 我国干部或职员层次的职业岗位可以分为两类: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与行政管理人员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一般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主要在事业单位,如学校、医院、研究所、新闻单位等实施,企业、机关中也参照执行。国家对专业技术职务的类别、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条件以及各单位专业技术职务人数及初、中、高级人数比例做出了规定。2.专业技术职务评定
42、制度p 在我国事业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实行职称评定与任用分开的管理制度,也称评聘分开。职称是反映一个人所达到的专业水平,不是一个人担任的工作级别。职务则是一个人的工作岗位,反映了一个人的级别的高低。专业技术人员在不同部门、岗位有着不同的职称系列,目前我国人事部设立了29个系列,每一系列又有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等级。3.技术操作岗位职务评聘制度p 在我国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有大量的生产一线操作岗位,除了特殊职业有准入制度以外,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也为所有职业设置了职务系列。根据不同的岗位技术要求设置了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通过统一组织的考试和评定授予相应的资格,供用人单位
43、选用。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现状(一)劳动力市场概要(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三)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因素(一)劳动力市场概要1劳动力市场的内涵2劳动力市场的特征3劳动力市场的划分1劳动力市场的内涵p 劳动力市场一词,主要有两种不同的含义。狭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双方实现匹配的具体场所,如各地挂牌的职业介绍中心、劳务市场、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广义的劳动力市场,是指在价值规律的竞争规律的作用下,通过劳动力供求双方自愿进行劳动力使用权的转让和购买活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机制。劳动力市场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有着共性的一面,都有需求方和供给方。劳动力市场的存在和运行,以劳动力供求
44、双方的存在及自由交换活动为前提。劳动力的有效供给是社会生产得以正常进行的重要条件。2劳动力市场的特征(1)作为劳动交换当事人的劳动力供给者与劳动力需求者双方,都是理性的,有共同的行为特征和行为准则,就是寻求利益最大化,并以收益和成本的均衡来决定各自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2)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双方有互相选择的自由,劳动力能够在各地区、部门、行业和企业之间自由流动。(3)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工资)由市场上劳动力供求的对比状况决定,是现有劳动力在各部门、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供求状况的显示信号;同时又是现有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分配格局进一步调整的指示信号,劳动力供求双方都根据工资的变动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通
45、过工资对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引导调整劳动力资源在各部门、行业、地区和企业之间的配置。3劳动力市场的划分p 从劳动力种类的角度可划分为各种专业、职业的市场,如建筑工人市场、家政服务市场等;从劳动力等级的角度,可以分为普通市场与人才市场两种,普通市场中又分为技术工人市场与非技术工人市场;从劳动力市场存在的形式角度,可分为固定机构性市场、集中交易性市场和散在性市场;从劳动力市场范围角度,可分为地区性市场、部门行业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二)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状况1.劳动力总量过剩2.劳动力市场迁移3. 转换工作成为惯例4.全球化经济冲击劳动力市场5.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总量过剩p 据专家
46、预测,按照目前人口政策,中国人口规模大约在2045年时实现极大值,峰值人口约为15.34亿。劳动力供给决定了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参与率。预计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将持续整个世纪。按最严格的劳动力统计标准计算,我国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状况也要持续30年,其中最严重的是过去的五年,过剩劳动力达1.54亿,年均剩余3000余万人。中国预计最早会在2011年左右出现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增长满于就业岗位增长。2.劳动力市场迁移p 我国劳动力的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使我们的工作发生了变化。内陆城市的劳动力迁移到了沿海城市,二级城市的迁移到一级城市。劳动力在全国范围内迁移也成了一种惯例。为了寻求更好的工作、发展机会
47、和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大学毕业生可能会四处迁移,面临的现实情况就是同一个家庭不再生活在同一个乡镇、同一个城市。我国随着城镇下岗和裁员的压力逐渐减小,而新增劳动力人口主要在农村,对于城镇而言,今后的就业压力将主要来自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地区的转移。3. 转换工作成为惯例p 现在已经很少会有人一辈子服务于一家公司的情况发生,频繁的工作转换已经成为一种惯例。一般来说,一生中平均每个人需要变换三到七次工作。这意味着人们不仅仅是变换自己所在的公司和工厂,也同样的变换自己工作的类型。4.全球化经济冲击劳动力市场p 过去绝大多数公司从来不会和其他国家的公司有任何的联系,现在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每一家公司都可能受到
48、了全球化经济的冲击。外籍员工带给我们的是更加激烈的人才竞争和压力,就目前的状况看,外资企业员工的待遇相比于国内企业的待遇要高出很多,而外资企业中的外籍员工的福利报酬对某一职位的竞争力又显著的高于本地职工。5.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p 我国劳动力市场经过艰难曲折的发展,其雏形已经基本形成。但是,按照现代劳动力市场的一般要求和客观标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还处于发育的初步阶段。劳动力市场主体地位正在确立,但尚未具备充分的市场主体资格;劳动力市场机制开始运行,但仍存在明显的分割和扭曲;劳动力市场规则和秩序基本建立,但仍存在空白和难点;就业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发挥作用,但局限性较大,还需要我们逐渐加以
49、解决。(三)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因素1.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内部因素2.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外部因素1.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内部因素(1)教育和培训水平 教育和培训的水平决定了能够提供训练良好的高技能求职者的程度。如果在本地区有着足够多训练良好的求职者来满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就意味着不需要“进口”更多的求职人员,或者是迁移到别的市场上去寻求人力资源。同时,教育和培训的水平也能够对地区的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培养了大批财会人员,但劳动力市场上对于财会人员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那么就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这些多余的财会人员要迁移到别的劳动力市场上去寻求发展,就加大了劳动力市场
50、的负担。(2)可利用的科学技术 所在区域的科技发展水平也会对劳动力市场状况产生影响。比如说,一个世纪以前,一个靠近河流的英国小镇,利用水力发电来支持工业生产。但是,如果当时没有水力发电技术,那么小镇也就不可能繁荣起来。一个国家也存在相同的状况。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满足了工业需要,才能带来整个社会的繁荣。如果科学技术水平发展不够,整个社会的繁荣也就无从谈起。2.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外部因素(1)求职者的迁移(2)科技变化状况(3)全球化的竞争 (1)求职者的迁移p 求职者不完全像待出售的商品那样,他们具有足够的主动性,会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去寻找工作机会。移入或移出的求职者都能够使得本地的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