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章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主讲主讲 赵菁赵菁甘肃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甘肃政法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第一章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第一章在全书的地位与作用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把握马克系统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本原理为正确认识世界为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和改造世界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坚实的理论基础 本章的学习目的本章的学习目的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世界的基本立场、观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世界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点和方
2、法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3本章的本章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物质世界和实践物质世界和实践1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3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2本章的本章的学习重点学习重点1如何准确如何准确理解理解“哲哲学和哲学学和哲学基本问题基本问题”2如何正确如何正确认识马克认识马克思主义的思主义的物质观物质观 3如何正确如何正确理解社会理解社会生活本质生活本质上是实践上是实践的的 4如何准确如何准确掌握对立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统一规律第一讲第一讲 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哲学世界观与哲学基本问题学习主要内容学习主要内容一、一、哲学哲学世界观世界观二、哲学基
3、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一、哲学世界观何为哲学?何为哲学?一、哲学世界观一、哲学世界观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但哲学哲学是飘浮在空中的学科,但哲学又是朴素的,朴素地与我们日常生活又是朴素的,朴素地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哲学既是智慧的思想,也紧密相联。哲学既是智慧的思想,也是一种理论思考的活动。是一种理论思考的活动。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哲学家亚里士亚里士多德认为,多德认为,哲哲学是研学是研究究“有有”的一门的一门学问。学问。 1919世纪末世纪末2020世纪初世纪初德国哲学德国哲学家威廉家威廉文文德尔班认德尔班认为按照现为按照现在习惯的在习惯的理解,哲理解,哲学是对宇学是对宇宙观和
4、人宙观和人生观一般生观一般问题的科问题的科学论述。学论述。 英国哲学英国哲学家罗素说:家罗素说:“哲学,哲学,就我对这就我对这个词的理个词的理解来说,解来说,乃是某种乃是某种介乎神学介乎神学与科学之与科学之间的东西。间的东西。著名中国著名中国现代哲学现代哲学家、中国家、中国哲学史家哲学史家冯友兰认冯友兰认为哲学就为哲学就是对于人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统的反思的思想。的思想。 何为哲学哲学是智慧的思想哲学是智慧的思想1哲学也是不断地进行批判、反思的活动哲学也是不断地进行批判、反思的活动2何为哲学何为哲学?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是
5、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 1何为世界观何为世界观? ?何为理论何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世界观 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的的总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包含两层意思包含两层意思怎怎么么观观?观观什什么么?怎么观?怎么观?即观者(人)与即观者(人)与被观的被观的“世界世界”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关系?整个世界整个世界用中国哲学的话说,看的是宇宙用中国哲学的话说,看的是宇宙“大全大全”。(在中国古代,时间称之为宙,空间称(在中国古代,时间称之为宙,空间称之为宇,时空就是我们现在所就的世
6、界)之为宇,时空就是我们现在所就的世界) 最深层次最深层次 就是对就是对“整个世界整个世界”最深层次本最深层次本质的看法,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对宇宙质的看法,用中国传统哲学的话说,就是对宇宙“太极太极”的看法。的看法。观什么?观什么?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存在存在( (普遍、一般普遍、一般) )哲学哲学有机物有机物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生物 生物学科学生物学科学植物植物 植物学植物学花花一朵一朵红红花花 ( (个别个别) ) 常识常识抽象抽象(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世界观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哲学世界观哲学世界观是哲
7、学家、思想家们哲学世界观是哲学家、思想家们运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对一般运用一系列概念、范畴,对一般人的世界观进行系统的逻辑论证人的世界观进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理论体系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哲学世界观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何为哲学的理解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包含两层意思包含两层意思哲学是一门哲学是一门科学知识体科学知识体系,具有与系,具有与科学知识一科学知识一样的可靠性样的可靠性和权威性。和权威性。哲学和具体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普遍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性和个性的关系。关系。人类实践活
8、动(个别之事)人类实践活动(个别之事)生产力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教化规范教化规范技术工艺技术工艺人文社会知识人文社会知识科学哲学科学哲学自然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价值哲学价值哲学哲学(一般之理)哲学(一般之理)具体科学具体科学特殊规律特殊规律哲哲 学学一般规律一般规律部分世界部分世界整个世界整个世界“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思维维和和存在存在的的关系关系问题。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第4卷,第卷,第219页页 二、哲学基本问题二、哲学基本问题(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第一方面:第一方面: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
9、何为世界本原,存在和思维或物质和意识何为世界本原,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可以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和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两个基本流两个基本流派。派。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坚持物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质第一性;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或表现。古代朴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唯物主义辩证唯辩证唯物主义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把把“物质物质”理解为自然界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具体
10、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态,如水、火、气等。气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 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特别是机械唯物主义把“物质物质”理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次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如质量不变性、广延性、不可入性和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不可分性)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唯物主义主观主观唯心唯心主义主义客观客观唯心唯心主义主义唯心主唯心主义义认为认为精神是精神是世界的世界的本原,本原,坚持精坚持精神第一神第一性;物性;
11、物质是精质是精神的产神的产物或表物或表现现。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贝克莱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是宇宙物是感觉的复合物是感觉的复合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旗动!风动!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朱熹朱熹黑格尔黑格尔(一)主要内容(一)主要内容第二方面:第二方面: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有无同一性,即人们的思维即人们的思维能否认识现实世界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根据对这的问题。根据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把哲学分为一问题的不同回
12、答可以把哲学分为可知论可知论与与不可知不可知论论。思维思维存在存在?能否认识能否认识怎样认识怎样认识?可知论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认为物质和意识具有同一性,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荀子荀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可以知,人之性也。不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认为物质和意识不具有同一性,否认思维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休谟休谟康德康德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个命题中包含着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个命题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两层含义: (1 1)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
13、存在的问题。这)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个问题属于认识论认识论问题。问题。 (2 2)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属)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属于于方法论方法论问题。问题。 辩证法辩证法 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是主张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界观方法论,用联系、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看问题。辩证法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古代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形而上学形而上学 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是主张世界静止不变和事物孤立存在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片面的的世界观方法论,用孤立、静止、
14、片面的观点看问题。观点看问题。公孙龙飞鸟之景,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未尝动也。(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会成为哲学基(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会成为哲学基本问题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经常遇到的问题1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和唯心主义的标准。3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它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基础。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2
15、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与哲学基本问题相一致,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中的基本问题题是历史观中的基本问题4小结1 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的回答是对于什么是哲学这个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派别的哲学家的回答是不同的。不同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对哲学的本质做了如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与具体科学的区别,对哲学的本质做了如下的界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界定: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哲学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从而使我们能够准确理解什么是
16、哲学世界观从而使我们能够准确理解什么是哲学世界观.。3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表现在二个方面:第一方面,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性问题;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映存在,世界是不是可以认识的问题。 作业: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是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及内容是什么?阅读书目1.1.何为哲学何为哲学,胡军著。,胡军著。2.2.
17、西方哲学史教程西方哲学史教程3.3.中国哲学史教程中国哲学史教程4.4.老子老子5.5.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第二讲第二讲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从本讲开始将要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从本讲开始将要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讲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意识论。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和意识论。“物质观物质观”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主要是从物质和精神,一般和个别的基本关系上来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一般和个别的基本关系上来说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运动观运动观”则要则要说明物质是自动的,不需要诸如说明物质是自动的,不需要诸如“上帝上帝”等神秘的东
18、西从外面推动它,等神秘的东西从外面推动它,从而反对宗教神学以证明世界的物质性从而反对宗教神学以证明世界的物质性。“时空观时空观”则要说明万事万则要说明万事万物的共性物的共性物质是有时空特征的,因而是可感知的、客观的。同时,物质是有时空特征的,因而是可感知的、客观的。同时,时空是无限的,因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帝是无藏身之处的,进一步论证时空是无限的,因而在时间和空间上帝是无藏身之处的,进一步论证了物质是自本自根的,因而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共性了物质是自本自根的,因而是世界的本原,是万事万物的共性。“意意识论识论”是要说明人类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进一步论证物质第一性,是要说明人类的意识是物质的产
19、物,进一步论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认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有一个意识第二性。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否认在我们的头脑中还有一个和物质不同的意识存在着,因而要论证世界统一于物质就必须说明意和物质不同的意识存在着,因而要论证世界统一于物质就必须说明意识究竟是怎样一会事。可见,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的内容有机联识究竟是怎样一会事。可见,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的内容有机联系证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系证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学习主要内容学习主要内容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三、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三、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一
20、、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存在存在( (普遍、一般普遍、一般) )哲学哲学有机物有机物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生物 生物学科学生物学科学植物植物 植物学植物学花花一朵一朵红红花花 ( (个别个别) ) 常识常识抽象抽象(理论化、系统化理论化、系统化)是什么?是多元的还是唯一的?客观精神主观精神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人类对世界本质的探索物理世界精神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古代朴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学唯物主义辩证唯辩证唯物主义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一)古代朴素唯物主义o 把万物的把万物的共性共性即即
21、“始基始基”认定为物质,这个认定为物质,这个能产生万物的能产生万物的“始基始基”就是宇宙的本源、本就是宇宙的本源、本质,它是质,它是客观存在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万物从万物从“始基始基”中流出,万物又流回到中流出,万物又流回到“始始基基”,万物的这个,万物的这个活动轨迹活动轨迹也是不依人的意也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即志为转移的,即客观的客观的。泰勒斯的泰勒斯的“水水”阿那克西曼德的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无限”阿那克西米尼阿那克西米尼“空气空气”赫拉克利特的赫拉克利特的“火火”中国古代的中国古代的“五行五行”说说(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
22、义o 原子原子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原子原子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论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论传统传统, ,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世界的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依据解释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性, ,是唯物主义的深化和发展是唯物主义的深化和发展成成就就从个别的、经验的层面上理解物质从个别的、经验的层面上理解物质, ,把物质理解为构把物质理解为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原子。因而成万物的最小单位原子。因而, ,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原子的特性就是物质的特性。同时的特性。同时, ,在历史观上不彻底性也
23、是其一大缺限在历史观上不彻底性也是其一大缺限缺缺限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限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限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恩格斯恩格斯侧重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和本体论角度来理侧重从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和本体论角度来理解和规定物质范畴。解和规定物质范畴。马克思马克思侧重从人与物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本侧重从人与物质、人与社会的关系和社会本体论角度理解物质。体论角度理解物质。列宁列宁侧重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和认识论角度来理解侧重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和认识论角度来理解和规定物质范畴。和规定物质范畴。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 (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包
24、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实践去理解,去理解,不是从不是从主体方面主体方面去理解。去理解。 费尔巴哈提纲费尔巴哈提纲,第,第8383页页 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恩格斯在理解物质概念时,把“物质物质”和和“实物实物”加以区别,认为加以区别,认为“物质物质”是一般是一般的、共性的东西,而的、共性的东西,而“实物实物”是个别的,感是个别的,感性经验的东西。因此,恩格斯认为,物质性经验
25、的东西。因此,恩格斯认为,物质“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这样的词无非是简称,我们就用这种简称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把感官可感知的许多不同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属性概括起来。的属性概括起来。”从而从共性意义上来理从而从共性意义上来理解物质,同时又要强调物质的客观性、确定解物质,同时又要强调物质的客观性、确定性。即认为性。即认为共性共性是存在于是存在于个性个性之中的,物质之中的,物质是存在于实物之中的。是存在于实物之中的。 列宁认为不能离开精神单从物质自身的列宁认为不能离开精神单从物质自身的结构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否则就会与形而结构上来理解物质的特性,否则就会与形而上学唯物
26、主义犯同样的错误,即离开了精神,上学唯物主义犯同样的错误,即离开了精神,只从物质结构自身来看物质特性,把物质的只从物质结构自身来看物质特性,把物质的特性理解为不可分性,质量不变性等,其实特性理解为不可分性,质量不变性等,其实这都不是从与精神的对照中来规定物质的特这都不是从与精神的对照中来规定物质的特性。原子究竟可分不可分,质量不变等是性。原子究竟可分不可分,质量不变等是科科学学上的事,不是上的事,不是哲学哲学上的事,哲学所关心的上的事,哲学所关心的是物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而非单独的物质,而非单独的物质问题。问题。(一)列宁的物质定义(一)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物质是标
27、志客观实在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第一性,起决定作物质第一性,起决定作用用意识第二性,具有能意识第二性,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动的反作用自己是自己存在、运自己是自己存在、运动的原因动的原因(二)列宁物质定义意义(二)列宁物质定义意义1、 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一元论,同,同二元论二元论和和唯心唯心主义一元论主义一元论划清了界线。划清了界线。 2、坚持了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能动的、
28、革命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反映论,与不可不可知论知论划清了界限。划清了界限。3、坚持了、坚持了辩证的、历史的辩证的、历史的物质观,克服了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旧唯物主义义特别是特别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局限性。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三、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从无生命物质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激感应性从低等生物的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觉和心理从高等动物的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感觉和心理到人类的意识人类的意识第一第一阶段阶段第二第二阶段阶段第三第三阶段阶段(一)意识的起源(一
29、)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意识产生的自然前提矿矿石石黄黄山山含羞草含羞草含羞草含羞草变形虫变形虫蜗牛蜗牛(一)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社会基础、意识的社会基础劳动劳动(一)意识的起源2 2、意识的社会基础、意识的社会基础(二)意识的本质与作用(二)意识的本质与作用1 1、意识是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脑的机能(“体体”与与 “用用”的关系的关系)2 2、意识是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映象(“形式形式”与与“内容内容”的关系)的关系)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辩证统一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的辩证统一小结1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
30、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作业:如何正确地发挥人类的意识能动作用?如何正确地发挥人类的意识能动作用?阅读书目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第4 4卷,第卷,第223-224223-224页,页,人民出版社,人民出版社,19751975年年2 2版。版。2.2.列宁选集列宁选集3 3版,第版,
31、第2 2卷,第卷,第559559页,人民出版社页,人民出版社,19951995年版。年版。 第三讲第三讲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的主要内容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标志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运动是标志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变化的哲学范畴。化的哲学范畴。 如何理解运动如何理解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
32、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性和存在方式?存在方式? 其一是物质运动的原因在于物其一是物质运动的原因在于物质本身;其二是质本身;其二是“物质物质”通过通过“运动运动”显化为可感的万事万显化为可感的万事万物。物。道道生一,一生一,一生生二,二生三,三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 就是万物的就是万物的本质,即一本质,即一 就是现象,具就是现象,具体形态,即多体形态,即多 就是就是“运动运动”,是物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 “运动运动, ,就最一般的意义来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
33、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思维。”“”“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应用到物质上的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就是一般的变化。” 恩格斯恩格斯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 1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太阳正带领着太阳正带领着9 9大行星、大行星、6666颗卫星、颗卫星、众多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众多的小行星以及慧星和流星体等围绕银河系中心以每秒银河系中心以每秒2
34、50250公里的速度旋转。公里的速度旋转。 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庞大的银河系正在以每秒600600公里的公里的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速度在广漠无垠的宇宙中疾驰。银河系银河系太阳系太阳系(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 1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没有的。(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一)运动与物质的关系2 2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风动!风动!旗动!旗动!“没有思维一切都不能理解没有思维一切都不能理解”,在唯心主义那里变成,在唯心主义那里变成了了“没有思维就没有一切没有思维
35、就没有一切”,“精神精神”不仅是事物存不仅是事物存在的根源,也是事物运动的根源。在的根源,也是事物运动的根源。1 1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就机械运动而言,相对于特定参照系物体没有发生就机械运动而言,相对于特定参照系物体没有发生位移,如这张桌子,相对于地面,墙未发生位移这位移,如这张桌子,相对于地面,墙未发生位移这种机械运动。种机械运动。 1某物没有发生质变。某物未进行特定形式的运动,某物没有发生质变。某物未进行特定形式的运动,但进行着别种形式的运动;某物性质暂时未变,但但进行着别种形式的运动;某物性质暂时未变,但将来会变,这说明运
36、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将来会变,这说明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2(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2 2 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静止与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总是暂时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的和有条件的,因而相对的。1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在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的一面;处于绝对运动中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的事物都有相对静止的一面。2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飞矢不动飞矢不动飞鸟之景,飞鸟之景,未尝动也未尝动也。公孙龙公孙龙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37、形而上学的不变论思考:思考:分析分析“飞矢不动飞矢不动”和和“飞鸟之景未尝动飞鸟之景未尝动也也”两观点。两观点。(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二)运动与静止的关系3 3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一是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是区分一是相对静止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是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认识事物的基础; 1二是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二是相对静止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 2三是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三是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3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解(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一)
38、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一)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1.1.时间是物质运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动的持续性、顺序性和间隔性。序性和间隔性。时间的特点是一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维性或不可逆性。2.2.空间是指空间是指运动着的物运动着的物质客体的广质客体的广延性和并存延性和并存的秩序。空的秩序。空间的特点是间的特点是三维性。三维性。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二)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二)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
39、运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运动的属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其一是,物动的属性,时空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离。其一是,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其二是,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运动。其二是,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空间。 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三)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三)时间和空间是绝对性和相对性、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无限性的统一 1.1.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
40、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2.2.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 (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古猿的体质形态、群体结构及生存环境构成古猿的体质形态、群体结构及生存环境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了人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自然前提。1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 (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劳动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内在体制与劳动构成了人和人类社会产
41、生的内在体制与现实基础现实基础 。2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 (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 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构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3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三、社会的物质性及其表现 (二)人类社会物质性主要表(二)人类社会物质性主要表现现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离开了自然界,人类实践活动无法进行。 1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
42、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人类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质力量的活动,离开自然界就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 2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3四、世界的于物质统一性四、世界的于物质统一性 第一层:世界是统一的第一层:世界是统一的第二层: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第二层: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观实在性。第三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动性中第三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多样性、变动性中的统一的统一 。(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含义(一)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含义
43、四、世界的于物质统一性四、世界的于物质统一性 (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二)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世界的物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从世界的物质统一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统一原理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 第一,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第一,世界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着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出发。的实际出发。第二,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不断运动、变第二,世界是在时间、空间中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
44、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运动、变化、化和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运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着的实际情况出发。第三,物质世界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规律是第三,物质世界具有自身的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实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情况中,发现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际情况中,发现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小结 本节主要讲了了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时空观以本节主要讲了了马克思主义运动观、时空观以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涉及的概念、范畴、原理比及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涉及的概念、范畴、原理比较多,其
45、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本课程的基较多,其中,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本课程的基础和主线。因此,要求深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础和主线。因此,要求深刻把握和领会,并在实践中运动。中运动。 课后作业 思考如何在学习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思考如何在学习工作中做到实事求是。阅读书目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第2 2卷,第卷,第243243页,人民页,人民出版社,出版社,19721972年版。年版。2.2.列宁全集列宁全集,中文版,第,中文版,第5555卷,第卷,第149149、219219、290290页。页。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中文版,第2020卷,
46、第卷,第154154、610610页,人民出版社。页,人民出版社。 第四讲第四讲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学习主要内容学习主要内容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无人的世界无人的世界有人的世界有人的世界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人和人类社会出现人和人类社会出现劳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是最基本的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人类社会和自然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与统一界对立与统一人化世界和自在世人化世界和自在世界对立与统一界对立与统一主观
47、世界和客观世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对立与统一界对立与统一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为基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实践是人类有目的地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一、
48、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的含义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对象性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与特征(一)实践的含义与特征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物质活动(一)实践的含义与特征(一)实践的含义与特征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一,实践是人所特一,实践
49、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的存在方式。二,实践具有物质二,实践具有物质性、可感性性、可感性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就是必须能够生活,就是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生产物质生活本身”。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意识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有意识2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
50、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从人的本质来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人的本质来看,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现实的社会关系又是在实践中生成的。而现实的社会关系又是在实践中生成的。3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象性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具有物质性、可感性实践具有物质性、可感性实践特性实践特性物质性物质性能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社会历史性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一、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界的对象性活动(二)实践的基本形式(二)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形式实践形式生产实践生产实践科学实验科学实验社会交往社会交往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