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共 6 页 初三直升初三直升 同步练习同步练习 编号编号 7 7 1下图表示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表示物质之间可以转化。A、B、C、D、E、F、G 是初中化学所学物质,分别由 H、O、S、Cl、K、Ba 中的一种、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A 和 E 的化学式分别为_和_。 (2)D 与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反应属_(填基本反应类型)。 (3)AG 物质间,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或其溶液)俨然是滑冰赛道上参加接力比赛的“运动员”,相邻“运动员”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已知:五种物质分别是 Fe、HCl、N
2、aOH、CaCO3 和 CuCl2,中的一种,其中,甲是单质,丁与戊反应产生的气体可以熄灭终点的火炬。 (1)甲能分别与另四种物质中的_、_反应(写化学式) 。 (2)丁与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丙与丁的反应属于_(填基本反应类型) 。 (4)若把无机物按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进行分类,无机物 X 的类别不同于上述五种物质,如果用 X 替换戊,它也能与丁反应生成一种生活中常用的液态灭火剂,X 是_(写一种) 。 3已知奥运五环中 A、B、C、D、E 为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氧化铁、水中的一种,且相连环内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E 是常见的溶剂。请回答: 第 2 页,共 6
3、 页 (1)B 物质是_。 (2)A 与 B 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 (3)写出 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如图中 A、B、C、D、E、F 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通常情况下 B、E 是无色气体,F 是一种含有铜元素的固体物质,D 与 F 不含相同元素,A 在工业上可用来制造玻璃。 (图中用“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图中部分反应需要在溶液中进行,物质是溶液的只考虑溶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B_C_D_E_。 (2)F 与足量的 D 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_。 (3)
4、写出 A 转化为 C 的化学方程式_。 5AG 是纯净物且 A、B、C、D、E 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 。 A 是草木灰的主要成分,B 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物质,D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E 是年产量最高的金属,F 是未来最理想的清洁能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写出化学式:D _ ,E _ 。 物质 G 所属的物质类别是 _ ;请写出物质 G 和物质 F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任写一个) 。 物质 C 与物质 D 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_ 。 古代常将草木灰与 C 溶液混合,滤取反应后清液作漂洗的洗涤
5、剂。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 。 6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钡、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进行如下实验:将粉末溶于水,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过滤,在白色沉淀中加入稀硝酸,沉淀一部分消失,并生成气泡;在滤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第 3 页,共 6 页 液中一定有_。一定没有_。可能有的为_。 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 7一包固体,可能含有镁粉、碳粉、氧化铜、氢氧化钠、氯化钾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生成白色沉淀滤渣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原固体中一定
6、不含有的物质是_(写名称或化学式均可,下同) ,证据是_; (3)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 (4)实验结束后,该兴趣小组将滤液 C 和滤液 D 都倒入废液缸,有白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 E 为蓝色,经检验, E 中不含氯离子,则 E 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 8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时,做了如图一所示的三个实验。 (1)A 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 (2)C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3)实验结束后,小组同学将 B、C 两支试管中的废液同时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所示) ,观察到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生成。同学们将烧杯内的物质进行过滤,对所得滤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
7、提出猜想】 甲同学猜想:有 NaCl 乙同学猜想:有 NaCl、CaCl2 丙同学猜想:有 NaCl、CaCl2、 HCl 第 4 页,共 6 页 你的猜想:有_。 【交流讨论】 你认为_同学的猜想一定不正确,理由是_。 【设计实验】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_。 _。 我的猜想成立 【反思与总结】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除要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_。 9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 A1、A2、A3、B1、B2、B3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
8、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3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3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 A3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aOH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 _ (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 A2溶液测出的 pH 应 _ (填“”、“”或“”)7。 取少量 B3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 _ 。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 _ (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
9、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_ 。 (2)A3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 A2溶液中 _ 较多,加入的 NaOH 溶液未将其第 5 页,共 6 页 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10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某同学对一瓶久置的碱石灰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没有变质,只含有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猜想二:部分变质; 猜想三:完全变质,含有_和_。 则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 【进行实验】 实验如下图所示: 【解释与结论】 由操作
10、的现象判断:猜想三_(填“成立”或“不成立”) ;由操作的现象判断滤液中含有_,由此判断猜想一不成立,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实验室中碱石灰应该_保存。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验证“碱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意外现象:将酚酞试液滴入某NaOH 溶液中,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却消失了。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滴有酚酞的 NaOH 溶液由红色褪为无色?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对这种意外现象作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酚酞与 O2发生了反应; 乙同学:可能是 NaOH 溶液与空气中的 CO2发生了反应; 丙同学:可能与 NaOH 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你认为可能还与_有关(写
11、一条即可) 。 【设计实验】三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第 6 页,共 6 页 (1)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将 NaOH 溶液加热煮沸 _ 溶液变红,过一会儿红色消失 甲同学猜想_(填“正确”或不正确”) 2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并滴一些植物油在其上方 _ (2)乙同学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溶液的红色褪去,于是认定自己的猜想正确。请写出 CO2与 NaOH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甲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不够严谨,理由是_。 注意:若答对第(3)小题奖励 4 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 60 分。 (3)丙同学使用了色度传感器测溶液的颜色。他在 a、b、c 三个比色皿中分别加入等量 5%、10%、20%的 NaOH1 溶液,然后各滴加 2 滴酚酞试液。溶液颜色的变化曲线如图说明:溶液无色时色度值(透过率)为 100%。请你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写出两条规律性结论:_; _。 推测 5%的 NaOH 溶液滴加 2 滴酚酞试液后褪为无色的时间约为_ A小于 30s B30-90s C90-140s D140-180s E180-280s F大于 28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