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文课就该这样教读书感悟为了更好地用理论指导实践,近期我阅读了李华平教授主编的语文课就该这样教这本书,书中对数十位语文名师精彩的教学片断进行品析,包括掌握重点词、理解文本内容、分析文本形象、把握文本主旨、理解作者情感、解读文本形式、品味文本语言、习得阅读方法、尝试创意写作七个板块。本次,我对前三个板块谈谈我的认识。一、字词用不用教进入初中阶段,字词通常会交给学生自己解决。书中的理论分析,让我转变了认识,字词是基础,是地基,没有它们,何来高楼大厦?只有当每一个字词都有生命力,鲜活灵动起来,文章才能有生命。以钱梦龙老师的愚公移山为例,堪称文与言的完美统一。主体是学生,老师是导游,一步步引导学生走进
2、文本深处。首先由学生自读提出疑问,生生互助释义。接着解读人物表,又顺势消灭几组词语。再用多组比较,智叟和愚公妻对待愚公的不同态度,配以“钱梦龙的曲问艺术”,既品析了内容,又扫除了一批有难度的词语,文与言双管齐下。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性强,有兴趣,有深度,有广度,尽显教师智慧。叶圣陶曾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站着读者,那边站着作者”。认识字词是阅读文本的第一步,字词教学的方法也很多,但是最终都要落到实处,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夯实字词基础,建构知识体系。二、文章如何理得清理解文本内容对语文老师来说很平常,可怎样能理得顺理得清,是需要教师智慧的。在第二个板块我学到了一些梳理文本内容的方法。宁鸿彬
3、老师的皇帝的新装中,巧拟副标题“一个的皇帝”,课堂思路清晰,人物形象突出。程红兵老师的我的叔叔于勒,巧妙设疑,让学生找到对于勒叔叔评价的词语,从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入手,按说话情况分类,按时间顺序说明,自然而然过渡到下一个环节,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于漪老师的卖油翁则是在引导学生解词中,找到了卖油翁轻视与陈尧咨自以为了不起之间的矛盾,引入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核心,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为了帮助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自己去理解文本内容,比带着教师主观意识的“讲”更为重要。三、如何解读人物形象朱自清先生曾说:“欣赏得从辨别入手,辨别词义、
4、句式、条理、体裁,都是基本。囱囤吞枣的欣赏只是糊涂的爱好,没有什么益处。”如何才能深入分析文本呢?解读人物形象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曹勇军老师守财奴一课为例,巧用文字,对人物的解读让人大开眼界。文中“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这一句动词妙,比喻好。然而,曹老师却让大家对葛朗台换称呼:“葛朗台”“老家伙”“箍桶匠”“老头儿”,哪个更好呢?在对比中,体现了“老头儿”这一称呼的妙处:“76岁的老人如老虎一般一纵一扑,令人惊愕,令人喷饭,令人深思。”针对只有对话没有动作神态描写的句子,曹老师借助文中的内容,设置了几个神态动作,与对话配对,从而体会葛朗台的心态变化:
5、“从开始欺骗到要挟,再到紧张不安,再到后来小心翼翼地巴结又掩饰不住内心的的喜悦。”整个课堂设计地细致巧妙,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阅读教学课起什么作用?简单地说,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是使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也就是“教会学生阅读”。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语文老师不是只给学生讲书的。语文老师是引导学生看书读书的”,“教的虽是一篇一篇的课文,目的却在于使学生善于看善于读其他的书”。因此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教会他们自主阅读才是我们真正该思考的问题。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中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让我认识到教师必须掌握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同时面对学生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广阔性、创新性,我们也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名家的课堂艺术的过程是语文教师扩充视野、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过程,也需要保持“冷观”的态度,保持一份理智的冷静,放出“语文”的眼光,才能走出云雾迷蒙的学科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