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不同地域春节文化的差异小论文中国地广人稀,各地的春节各不相同,按地域划分,南北差别很大。北方人包水饺,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取其吉祥如意的好征兆。除夕通宵灯火齐明,人们辞岁,尽情娱乐。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四面八方鞭炮齐鸣,欢庆活动进入高潮。中国大陆最南端的湛江市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有一个这样的习俗就是“年例”。湛江人有一句话就是年例大过年,年例一般从年初二开始到清明前才结束,年例的时候没个地方的都不同,所以才会有这么长时间!到了年例这一天在外打工的一般都会赶回来,在这一天杀鸡宴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每个地区习俗的差异与环境是密切相关的。例如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过
2、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具体的春节习俗有:祭祖:除夕祭祖是过年重要习俗之一,中华民族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报祭祖先的恩德。除夕,人们会摆上菜肴、倒上美酒,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以此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并祈求祖先的庇佑。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除夕祭祖由来已久,祭祖的形式各有不同,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
3、幼的顺序上香跪拜。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都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门神: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
4、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夜饭,是年节习俗之一,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的阖家聚餐。年夜饭源于古代的年终祭祀仪,拜祭神灵与祖先后团圆聚餐。团年饭是年前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拜神祭祖,待拜祭仪式完毕后才开
5、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意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发菜(寓发财)、腐竹(寓富足)、莲藕(寓聪明)、生菜(寓生财)、生蒜(寓会计算)等以求吉利。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最丰盛、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压岁钱(在广东叫做“俾利是”),春节习俗之一,是由长辈派发给晚辈的,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过年给压岁钱,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
6、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守岁: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吃罢团圆饭,灶具要洗得干干净净,以备正月初一早上或全天吃素。晚上要守岁,每个房间要整夜灯火通明,叫点岁火。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守岁谓之“燃灯照岁”,即大年夜遍燃灯烛,据说如此照岁之后,就会使来年家中财富充实。即使是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不同以前的民俗。比如山东济南,作为孔孟之乡,过年的传统习俗还在保留着,过了小年就开始忙年,赶集放年货,煎炸煮,忙得不亦乐乎。30晚上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初一早上门串门拜年,初二时开始走亲访友,一直持续到十五岁,这是典型的北方年俗。但是,在山东临沂
7、地区,许多家庭过年时,会把一根高达10米的青竹,上面挂上几串铜钱,并以红布做缀,当地人称之为“摇钱树”。这独具特色的年文化,至今仍保存着悠久的历史。离山西一山之隔,所有北方的过年习俗,这里基本都会有,但在大年初一,就会有特色舞蹈和拔河比赛,这样一年一回家的儿女,就有机会露手脚了。靠近山西的陕西地区,过年也有许多不同的习俗,“打醋炭”就是把一块烧红的炭放在铁勺上,然后浇上醋。在家中每一个角落都要打醋炭,以驱邪。祝来年平安愉快。与毗邻山西的内蒙西部地区相比,山西地区的习俗基本接近,但由于与蒙古族居民混居,又具有蒙古族民俗的特点,至今仍保留着蒙古族的古老新年传统。而内蒙古东部地区,占全区蒙古族人口的
8、70%以上,整个蒙东地区具有浓郁的蒙族文化,因其地理位置与东北三省接壤,风土民俗也与东北相近。谈到北方,我们再来看看南方。潮汕地区的春节习俗,首先是拜神祈福,还要摆出各式各样的摊子,大家走亲访友,所有外来者都会回家,他们会挨家挨户打招呼。这是四川过年的习俗,大部分人会包粽子,放烟火。大一的时候去拜年,然后去探亲。也有一些地区,大年三十晚上要用馒头和面饼压锅,寓意年年有粮吃,初一大早家家户户,会用草木灰画一个大圈,中间撒上粮食,俗称“粮仓”,寓意粮食大丰收。此外,湘西还有一种极具特色的年俗文化,即除除夕夜的大年外,还会吃青菜。当天,天还没亮,蒲氏族人就起床准备青菜年饭,而主料只有青菜和豆腐,做法只是一锅烩好,没有别的菜。有人说,蒲氏族的祖先,年轻时很穷,看别人过年大吃大喝,自己家里没有好吃的,不好意思半夜提前过年关。但后来条件变好了,白天也和别人一样,把一大桌好菜弄到了年头。但青菜年这一习俗,后来蒲氏子孙在年三十,都要过两年,因为他们不想忘记祖辈的辛劳,吃青菜记苦。中国地大物博,横跨东西,纵横交错,风土人情千差万别,但是,在年少时,祈求平安,寓意吉祥的特色始终不变,无论身在何方,这种浓厚的家国情怀,永远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