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3125743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PDF 页数:24 大小:1.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说明响度与频率有关 B乙图:正在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C丙图: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丁图: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说明音调与振幅有关 【答案】B 【解析】【解答】A击鼓时,力度不同,纸屑被弹起的高度不同,表明振动的幅度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A 不符合题意;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实验中乒乓球反复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正在振动,B 符合

2、题意; C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是因为传声的介质空气正在减少,所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C 不符合题意; D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改变钢尺伸出桌边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也发生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2下列说法中正

3、确的是( ) 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信息 B乙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丙中可以利用超声波确定火山爆发强度 D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给汽车定位 【答案】B 【解析】【解答】A甲中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A 不符合题意; B乙中烛焰摆动说明声音将能量传递给空气,空气再将能量传递给蜡烛,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B 符合题意; C火山爆发发出的是次声波,利用次声波的强弱可以确定火山爆发的强度,C 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回声定位,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

4、度为 340m/s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所以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0,A 不符合题意; B、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空上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振动的空气柱的长度,即改变空气柱振动的快慢,故是为了改变音调,B 不符合题意; C、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响度,B 不符合题意; D、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区别出熟悉的人谁在说话,是因为音色不同的原因,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

5、(1)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的特征有三个:响度、音调、音色响度指声音的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 4下列控制噪声的措施中,属于防治噪声产生的是( ) 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 B工厂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 【答案】C 【解析】【解答】A教室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 不符合题意; B噪声监测装置是用来显示噪声的等级,不能减弱噪声,B 不符合题意; C会场内把手机调到无声状态,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 符合题意; D机场跑道工作人员使用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 不符合题意。 故答

6、案为:C。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5在图中,图甲是来自远处的光线经某人眼球折光系统的光路。下列关于该人远、近视眼的判断及矫正所需配戴的眼镜镜片的选择,正确的是( ) A近视眼;乙 B远视眼;乙 C近视眼;丙 D远视眼;丙 【答案】C 【解析】【解答】由甲图可知,来自于远处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会聚在了视网膜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特点,近视眼的纠正需要佩戴凹透镜,即为丙。 故答案为:C。 【分析】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6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手

7、影 B水面“倒影” C水中筷子“弯折” D雨后的彩虹 【答案】A 【解析】【解答】A灯光下在墙上投出的手影,是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光照不到的墙上形成了影子,A 符合题意; B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B 不符合题意; C放入水中的筷子“弯折”了,是由于光折射形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太阳光照到空气中的小水滴上,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即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形成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7一束光由水中斜射向空气,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下列光

8、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图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故 A 错误; B、图中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应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而图中折射光线向法线靠近了,故 B 错误; C、图中描述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境,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反射定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符合折射定律,故 C 正确; D、图中描述的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的情境,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两种介质中,故 D 错误 故选:C 【分析】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9、,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照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屏上标出的三个区域,区域是红光外侧,区域是可见的有色光带,区域是紫光外侧。研究此现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区域是红外线,它可用于测温仪 B可以在不同角度看到区域的彩色光带,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不遵循反射定律 C区域是紫外光,它可以用于杀菌消

10、毒 D此现象为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答案】B 【解析】【解答】A区域在红色光线以外,为红外线,红外线可以用于测温,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可以在不同角度看到彩色光带,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漫反射仍然遵循反射定律,B 错误,符合题意; C区域在紫色光线以外,是紫外光,它可以用于杀菌消毒,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照射三棱镜产生可见的有色光带,此现象为光的色散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太阳光经过三棱镜折射后可以分散成七种颜色的光,分别是红、橙、黄、绿、蓝、靛、紫,这就是光的色散现象。 9下列关于温度和温

11、度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的冰比 0的水冷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25 C体温计内有一段弯曲的细管,防止水银流回玻璃泡 D体温计,酒精温度计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 【答案】C 【解析】【解答】A0的冰与 0的水温度相同,所以冷热程度相同,A 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约为 37,B 不符合题意; C体温计的直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段缩口,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发生膨胀,当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体积缩小,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C符合题意; D只有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酒精温度计不能,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

12、温计的直玻璃管和玻璃泡之间有一段缩口,测体温时,玻璃泡内的水银随温度升高,发生膨胀,当离开人体后,水银变冷体积缩小,细管内的水银断开,直管中的水银不能退回玻璃泡内,只有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进行读数。 10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干冰在常温下熔化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空气中水蒸气凝华 C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河面上水蒸气汽化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壶中冒出的水蒸气液化 【答案】D 【解析】【解答】A春晚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是干冰迅速升华吸收大量的热量,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

13、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棒液化形成的,B 不符合题意; C秋天清晨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是河面上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 “白气”是液态的小水珠,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1如图所示,有一圆柱体 PQ,放在凸透镜前图示的位置,它所成像 PQ的形状应该是下列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14、解答】解:当 Uf 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圆柱体的右边 Q 在 f 和 2f 之间,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圆柱体的左边 P 在 2f 以外,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右边的像距比左边的像距远,符合要求的只有图 B 故选:B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 12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有 a、b 玻璃片,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 两块玻璃上表面均有小水珠 Ba、b 两块玻璃下表面均有小水珠 Ca 块玻璃下表面,b 块玻璃上表面有小水

15、珠 Da 块玻璃上表面,b 块玻璃下表面有小水珠 【答案】C 【解析】【解答】a 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下表面;b 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温度高,杯外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上表面,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当杯内温度低,杯外温度高,杯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表面液化成小水珠,沾在外表面;当杯内温度高,杯外温度低,杯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表面。 13小冯在使用天平测量质量的时候,天平调节后,他将物体放在右盘,将砝码放置在左盘,在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以后,天平再

16、次水平平衡。此时左盘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待测物体的质量为( ) A69g B58g C60g D56g 【答案】D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知道,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颠倒了,所以,不能按以往的方法计算物体的质量。物体质量为 m。若最初游码在 0 刻度线,根据“左盘中的质量=右盘中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知道,50g+10g=m+4g 解得 m=56g,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无论物体和砝码的放置位置如何,一般满足这样的关系:左盘中的质量=右盘中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 14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下列操作或读数正确的是(

17、) A测量铅笔的长度 B 测量水的温度 C圆柱体直径为 1.15cm D温度计示数为 16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垂直,A 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壁,B 不符合题意; C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mm,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 1.00cm,末端刻度值为 2.15cm,物体长度为 2.15cm1.00cm1.15cm C 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因此温度计的示数为4,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结合测量仪器的读数方法及使用方法判断即可。 15一短跑运动员在

18、5s 内跑完了 50m,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那么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运动员、汽车、羚羊 B汽车、羚羊、运动员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答案】A 【解析】【解答】运动员的速度; 汽车行驶的速度是 54km/h=54 m/s=15m/s; 羚羊奔跑的速度是 20m/s; 因此速度最小的是运动员,其次是汽车,最快的是羚羊 故选 A 【分析】由速度公式求出运动员的速度,根据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统一各物体的速度单位,然后比较速度的大小 16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v= 可知( ) Av 与 s 成正比 Bv 与 t 成

19、反比 Cs 与 t 正比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v 是确定的,与 S 的大小无关此选项错误; B、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 v 是确定的,与 t 的大小无关此选项错误; C、已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S=vt 知,v 一定,t 越大,S 越大,即 S 与 t 成正比此选项正确; D、因为选项 C 正确,此选项错误 故选 C 【分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大小无关据此分析判断 17以下选项中质量最接近 50g 的是( ) A一个乒乓球 B一只母鸡 C一只鸡蛋 D一张课桌 【答案】C 【解

20、析】【解答】一斤是 500g,一两就是 50g; 一个乒乓球的质量大约 8mg;一只母鸡的质量大约 5 斤=2.5kg;一张课桌的质量大约 50 斤=25kg;一个鸡蛋大约就是一两即 50g; 故选 C 【分析】日常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是斤和两,我们可以将质量单位换算成我们熟悉的单位此题的难点在于对物体质量的估测,这是易错的地方,这要求我们对于生活中的物体要多观察,多思考 18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时间,前 20 分钟内的平均速度是 30km/h,后 40 分钟内的速度是 60km/h,则该汽车在这 1 小时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km/h B40km/h C45km/h D5

21、0km/h 【答案】D 【解析】【解答】前 20 分钟内的路程 s1=v1t1=30km/h h=10km, 后 40 分钟内的路程 s2=v2t2=60km/h h=40km, 该汽车在这 1 小时内的平均速度 v= =50km/h,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速度和时间求解每一段的路程,利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为总体的平均速度。 19密封在钢瓶中的氧气,使用一段时间后,关于瓶内氧气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变小,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B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体积不变,密度变小 【答案】D 【解析】【解答】随着使用

22、钢瓶中的氧气,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氧气的体积等于钢瓶的容积,钢瓶容积不变,氧气体积不变;由密度公式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D 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氧气的体积等于钢瓶的容积,随着使用,钢瓶内氧气越来越少,质量变小,由密度公式分析其密度的变化。 20把一石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时,溢出酒精的质量为 10g,若把石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时,则溢出水的质量(已知酒精的密度为 0.8103kg/m3) ( ) A大于 10g B等于 10g C小于 10g D都有可能 【答案】A 【解析】【解答】 (1)因为乘坐地铁用时最短,所以应选择图乙中相同路程时间最短的图线,

23、即。 (2)由图乙可知 v=28km/h t=3min=0.05h 根据速度公式可知 (3)由于小明每天沿同一路线出行,所以第二天、第三天的路程 s 相同,t1=5min,t2=3min,第二天用时大于第三天用时,由可得 v12。 (4)因为步行速度不变,所以在 v-t 图像中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分析】 (1)由图甲可知猎德到潭村所用的时间最短,再由图乙分析当路程相同时,哪个图线所对应的时间最短。 (2)由图可知地铁的速度和运行时间,利用可求出此过程中地铁行驶的路程。 (3)由题可知打车第二天、第三天所用的时间,再根据分析速度即可。 (4)已知步行速度不变,由此画出 v-t 图象。 二、

24、双选题二、双选题 21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乙物质熔化时间是 3 分钟,需要吸收热量 C在 B 点停止对乙物质加热,乙物质也会继续熔化 D乙物质在 AB 段处于固态,BC 段处于液态 【答案】A,B 【解析】【解答】A甲物质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是非晶体,乙物质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故是晶体,A 符合题意; B乙物质从第 2min 开始熔化,第 5min 结束,故熔化时间是 3 分钟,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加热,晶体不断吸热,B 符合题意; C由于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在 B 点停止对乙物质加热,乙物质不会继续熔化,C

25、不符合题意; D乙物质在 AB 段处于固态,B 点刚开始熔化,C 点熔化结束,BC 段处于固液共存态,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B。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22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 010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甲v乙 B两物体在 1520s 内都做匀速运动

26、,且 v甲v乙 C两物体在 15s 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两物体在 20s 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答案】A,C 【解析】【解答】A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 010s 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路程,所以 v甲v乙,A 符合题意; B据图可知,物体在 1520s 内甲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B 不符合题意; CD由图象看出两同学在 15s 末相遇,且 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 100m,且所用的时间相同,所以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7、C。 【分析】在 s-t 图象中,倾斜直线代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代表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再根据比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大小,利用 v=分析甲、乙的速度大小;在 s-t 图象中,两物体的图象相交代表两物体相遇,再根据 v=分析平均速度的大小。 23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了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m 及液体的体积 V,绘出了 mV 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液体密度为 1g/cm3 B该液体密度为 1.25g/cm3 C量筒质量为 20g D量筒质量为 40g 【答案】A,C 【解析】【解答】AB设量筒的质量为,液体的密度为 ,读图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28、V1=2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根据可得,则有 当液体体积为 V2=80cm3时,液体和量筒的总质量 根据可得 解得液体的密度,A 符合题意,B 不符合题意; CD将代入得,C 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C。 【分析】结合图像,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列方程求解。 24以下各图中成虚像的是( ) Aa 图,放大镜观察邮票 Bb 图,用照相机拍摄景物 Cc 图,用投影仪投影 Dd 图,用平面镜矫正姿势 【答案】A,D 【解析】【解答】A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 符合题意; B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在 2 倍焦距以外,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 不符合

29、题意; C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在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 不符合题意; D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像距等于物距,其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在光屏上显示,像为虚像,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D。 【分析】结合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及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解答。 25“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下列关于其中部分节气包含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天气转凉,露凝而白”,露的形成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B“伏天三场雨,薄地长好麻”,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C“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

30、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需放热 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需吸热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气态变成液体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露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A 不符合题意; B雨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小冰晶,小冰晶下落时遇热熔化形成的,B 不符合题意; C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霜是空气中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中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C 符合题意; D由液体变成固态属于凝固,需要放热。水结冰是水由液体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凝固

31、: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 26如图甲所示是“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记录一次温度,并观察物质的状态,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该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实验前,整个装置应该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选行安装。 (2)在实验中,将装有某物质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而

32、不是用酒精灯对试管直接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能使物质温度的上升速度较 (选填“快”或“慢”) ,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图丙显示的是某时刻的温度,则 a、b、c 三种读数中正确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 (4)根据图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需要持续 (选填“吸热”或“放热”) ,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且在熔化过程中一直保持 (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由此可以判断该物质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 (5)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_(选填“A”或“B”) 。 A减少实验误差 B寻找普遍规律 【答案】(1)自下而上 (2

33、)慢 (3)b (4)吸热;不变;固液共存;晶体 (5)B 【解析】【解答】 (1)由于实验中需要利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先确定铁圈的位置,然后根据水浴加热和温度计的使用要求确定铁夹的位置,即实验装置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安装。 (2)由图知道,实验使用了水浴法加热,这样不但能使试管受热均匀,而且物质的温度上升速度较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3)温度计读数时,俯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大;仰视会造成测量值偏小,所以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B 是正确的。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由图象知道,该物质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4、,所以该物质是晶体,故熔化过程中,为固液共存状态。 (5)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B 符合题意。 【分析】 (1)实验时,需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要调整好铁圈的高度,然后根据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固定好其位置。 (2)利用水浴法加热,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且可以防止温度上升较快,便于测量温度。 (3)温度计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首先确定温度计的分度值,然后进行读数。 (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所处状态为固液共存状态。 (5)为了得到普遍规律,实验中收集多组数据。 27小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

35、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中采用较薄的透明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目的是 ; (2)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 A,拿未点燃的等大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 (选填“A”或“B”)的一侧观察,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则蜡烛 B 的位置就是蜡烛 A 的像的位置; (3)当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4)请帮小李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答案】(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A (3)不变 (4) 【解析】【解答】 (1)玻璃板既能反射光线成像,也能让光线透过,

36、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即我们要观察的是玻璃板反射蜡烛 A 的火焰发出的光线,故只能在蜡烛 A 一侧观察。 (3)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同,即像的大小只与物的大小有关,改变物距只能改变像距,对像的大小没有影响,故蜡烛 A 的像不变。 (4)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作出 A 点的对称点,B点的对称点,连接,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 【分析】 (1)实验时选择透明的玻璃板,在物体的一侧,既能看到物体的像,也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

37、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 (3)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28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当蜡烛移至 35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据此原理,人们制

38、成的光学仪器是 ; (3)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 透镜,将光屏 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1)10.0 (2)同一高度;缩小;投影仪 (3)靠近;远离 【解析】【解答】 (1)让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图甲知道,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 60.0cm-50.0cm=10.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 10.0cm。 (2)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是为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当蜡烛移至

39、 35cm 刻度线处,则物距小于 2f,大于 f,则可在光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 2f 之间,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和投影仪。 (3)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成的像也越小;物距越小,像距越大,成的像也越大。所以,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即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光屏远离透镜移动。 【分析】 (1)焦距是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利用太阳光聚焦法测焦距。 (2)利用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做答。 物体位置 像的位置 像的大小 像的性质 应用举例 u2f f v 2f 像、物异侧 缩小 倒立实像 照像机 u=2

40、f v =2f 像、物异侧 等大 倒立实像 测焦距 fu2f 像、物异侧 放大 倒立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29为了预防病毒,小红的妈妈采购了消毒液进行日常杀菌,为了测量某消毒液的密度,小红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将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图 1 甲是小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请你指出她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 ;改正错误后,天平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如图 1乙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 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适量消毒液的总质量为 126.2g,将烧杯中的消毒液倒出一部分到量筒中,量筒中消毒液液面位置如图 2 所示,则量筒的中消毒液的体积为 cm3

41、; (3)用天平测出剩余消毒液和烧杯的质量时,小红依次将两个 20g、1 个 10g 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后,继续向右盘内加入最小的 5g 砝码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天平平衡后,所使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 3 所示,则消毒液的密度为 kg/m3; (4)分析以上步骤,你认为小红所测消毒液的密度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 。 【答案】(1)没有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平衡螺母;右 (2)60 (3)取下 5g 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1.2103 (4)准确 【解析】【解答】 (1)天平使用前要调节平衡,先将天平放置在水

42、平桌面上,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图 1 甲是小红在调节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她在操作上的错误之处:没有将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如图乙,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说明天平的右端上翘,应将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右端移动,直到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2)由图 2 知,量筒的分度值为 2 mL,液体的体积是 V60mL60cm3 (3)小红依次将两个 20g、1 个 10g 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后,继续向右盘内加入最小的 5g 砝码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线的右侧,说明砝码的质量大,则他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取下5g 砝码,向右移动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天平平衡后,

43、所使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 3 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 0.2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为4.2g,剩余消毒液和烧杯的质量 m20g+20g+10g+4.2g54.2g 则倒入量筒中消毒液的质量 mm总m126.2g54.2g72g 则消毒液的密度为 (4)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测量是准确的,质量是准确的,故消毒液的密度测量值是准确的。 【分析】 (1)调节平衡前,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在调节天平时,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调节,使天平的横梁平。 (2)由图示量筒读出消毒液的体积。 (3)测量过程中通过加减砝码和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天平平衡,若指针偏左说明物体重

44、,可以通过加砝码或向右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指针偏右说明砝码重,需要减砝码,然后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砝码与游码示数之和是天平所测物体的质量,然后由密度公式可以求出消毒液的密度。 (4)量筒中消毒液的体积测量是准确的,质量是准确的,故消毒液的密度测量值是准确的。 (5)取放砝码时,为了砝码不受侵蚀,不能直接用手去拿,应该用镊子夹取。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 30电动汽车绿色、环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曲阜某景区巡警也用上了电动车巡逻,如图所示,此电动车充满电后,能以 72km/h 的最快速度连续行驶 360km。求: (1)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多长时间? (2)在某次巡逻中,

45、巡警以 5m/s 的平均速度绕景区行驶一周,用时 40min,则巡警绕景区一周的路程为多少千米? 【答案】(1)解:由 得,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的时间 答:此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 5h; (2)解:绕景区行驶速度 绕景区一周的路程 答:巡警绕景区一周的路程为 12km。 【解析】【分析】 (1)由得,电动车充满电后,以最快速度行驶可以行驶的时间。 (2)由得巡警绕景区一周的路程。 31一个空心铜球的质量为 89g,体积为 30cm3。将它的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为 105g。已知铜的密度为 8.9103kg/m3,求: (1)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

46、积; (2)注入液体的密度。 【答案】(1)解:已知铜的密度为 kg/ 8.9g/cm3 由 可得,球壳(铜球所含铜)的体积 V壳 空心部分的体积 答:这个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20cm3; (2)解:注入液体的质量 m液=m总m球=105g 89g=16g 因为空心部分注满液体,则 V液=V空心=20cm3 注入液体的密度 答:注入液体的密度是 0.8g/cm3。 【解析】【分析】 (1)由可得球壳(铜球所含铜)的体积,进一步求得空心部分的体积。 (2)先求得注入液体的质量,由可得注入液体的密度。 五、综合题五、综合题 3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2021 年 10 月 16 日,神舟十三号乘

47、组成功进驻天宫空间站,开启了新的旅程,他们将在轨生活个月。图甲是航天员太空起床后洗漱的情形。在空间站长期工作,航天员喝的水从哪里来? 据专家介绍,我国空间站的水资源主要来自三部分:其一,航天员(货运飞船)上行时携带的少量的水。另外的两部分水,自来空间站的“环控生保系统”一其工作原理图如图乙所示。“环控生保系统”启动后,冷凝水系统会把收集起来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经净化系统净化后,存入饮水储水箱,供航天员饮用。尿处理系统采用蒸汽压缩蒸馏技术,从“尿”中取得“蒸馏水”,尿处理系统能够从 6 升尿液中提取出 5 升蒸馏水。萨巴蒂尔反应器最大产水速度为 2.5 升每小时。净化后的水,可以满足在空间站中长期

48、作业的航天员饮用、清洁和制氧等用途。 (1)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空间站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2)冷凝水系统中将水蒸气凝结成水,这是一种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3)若萨巴蒂尔反应器以最大产水速度产水,3 小时可生产出 升再生水; (4)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 20Hz 的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 (5)由于 出仓后宇航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必须使用电磁波来通讯。 【答案】(1)运动 (2)液化 (3)7.5 (4)次声波 (5)太空是真空环境 【解析】【解答】 (1)空间站围绕地球高速转动,位置不断发生改变,故以地球为参照物,天宫空间站是运动的。 (2)水蒸气凝

49、结成水,是水蒸气遇冷放热变成液态的水,属于液化现象。 (3)萨巴蒂尔反应器最大产水速度为 2.5 升每小时,3 小时生产的水为 (4)人们把低于 20Hz 人耳听不到的声音称为次声波,故火箭发射时,产生频率低于 20Hz 的声波为次声波。 (5)太空中没有空气,属于真空环境,而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出仓后宇航员即使距离很近,也必须使用电磁波来通讯是因为太空是真空环境,不能传声。 【分析】 (1)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3)根据题干描述的产水速度可做出判断。 (4)频率低于 20Hz 的为次声波,频率高于 20000Hz 的为超声波。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广东省深圳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题教师用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