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

上传人(卖家):云出其山 文档编号:3125753 上传时间:2022-07-1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4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小明在写作业时,楼下传来广场舞的音乐声,以下措施中不能减弱这种噪声的是( ) A戴上耳机 B打开窗户 C拉上厚窗帘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 【答案】B 【解析】【解答】A为避免干扰,小超戴上了耳罩,这是从声音的接收处控制噪声的,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A 不符合题意; B打开窗户,有利于声音的传播,不能减弱噪声,B 符合题意; C拉上厚窗帘,可以从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 不符合题意; D与播放者协商后减小音量,可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阻止声音的产生,阻断声音的传播、控

2、制声音进入人耳,可以减弱噪声对人的影响。 2以下光现象中,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 ) A小孔成像 B放大镜成像 C海市蜃楼 D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 【答案】A 【解析】【解答】小孔成像,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放大镜是个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成像原理是光的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线通过密度不均匀的空气时发生的折射现象;看水中的鱼比实际位置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因此,与其它现象原理不同的是小孔成像,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小孔成像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发生折射。 3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3、) 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解答】A霜和雪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下雪后,雪发生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但二者的凝华过程都是放热的,A 不符合题意; B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态变化,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凝华过程都要放出热量。B 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我们应

4、该节约用水,C 不符合题意; D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因此雪和霜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雨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所以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霜和雪是凝华形成的;热传递时,可以吸收或放出;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不同状态。 4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关于这个过程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5、】C 【解析】【解答】AD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树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AD 不符合题意, BC小明站在水边看到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人的眼睛逆着光线看去,看到了物体在水中的虚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 图中的反射角明显大于入射角,C 图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B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看到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 5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过程的是( ) A露的形成 B河水结冰 C晨雾散去 D霜的形成 【答案】D 【解析】【解答】A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A 不符

6、合题意; B河水结冰是水的凝固现象,B 不符合题意; C晨雾散去,是雾的汽化现象,C 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气体直接变为固体,是凝华现象,霜是凝华形成的。 6小明看到远处有一朵花,如图甲,戴上眼镜后看到的效果如图乙,则他的眼睛和眼镜分别是( ) A近视眼 凹透镜 B远视眼 凸透镜 C近视眼 凸透镜 D远视眼 凹透镜 【答案】A 【解析】【解答】近视眼的表现是看不清远处的东西,即是由于晶状体太厚,其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的前后距离方向太长,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故若想使得像成在视网膜上,即需要让原来的光线发散一些,由

7、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由此可以判断出小明视力存在的问题是近视眼,所戴眼镜的镜片类型为凹透镜,A 符合题意,B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看不清,需要利用凹透镜矫正。 7小明家的厨房里有一个恰好能装下 1kg 水的玻璃瓶子,现有汽油、酒精和硫酸三种液体,它能够装下 1kg 的哪种液体( ) (已知 汽油酒精水硫酸) A汽油 B酒精 C硫酸 D都能装下 【答案】C 【解析】【解答】ABD由公式 变形式, 可知,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密度小的体积大,所以够容纳 1kg 水的瓶子,能容纳 1kg 密度比它大的物质,因为酒精、汽油的密度都小于

8、水的密度,所以能够容纳 1kg 水的瓶子,不能容纳 1kg 酒精、汽油,ABD 不符合题意; C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同质量的硫酸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所以能容纳 1kg 水的瓶子,也能容纳 1kg 硫酸,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体积一定时,密度越大,质量越大。 8潜望镜常用于在潜水艇、坑道和坦克内观察敌情。潜望镜里的主要光学元件是( ) A凸面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潜望镜观察敌情时,为了能使人在较低潜水艇、坑道等地方看到高处的物体,要使高处的物体反射的光改变方向进入人眼中,为了使观察到的情况更准确,所成的像应该是正立、等大的像,而且像

9、到人眼的距离应该和物体到人眼的距离是相等的;利用两块相互平行的平面镜,可以使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进入人眼,而物体经过两块平面镜两次成像后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人眼的距离与物体到人眼的距离相等,只是由高处平移到了低处人眼的前方,而凸面镜、凹透镜、凸透镜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B 符合题意,AC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潜望镜利用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9根据生物学家的报告,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 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 A1kg B10kg C40kg D70kg 【答案】C 【解析】【解答】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为

10、 60kg,即 m人=60kg,人体内水分约占人体总质量的 70%,那么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为 m水=70%m人=70%60kg42kg 故一个普通中学生体内的水分最接近 40kg,ABD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中学生的质量,结合含水量计算水的质量。 10小明学习了密度知识之后,绘制了有关铁的密度、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ABD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大小不随物体质量和体积的变化而变化,AB正确,不符合题意;D 错误,符合题意; C由密度的计算公式 可知,同种物质,物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C

11、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同种物质的密度保持不变,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 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 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 不同。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空气;音色 【解析】【解答】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

12、白雾。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传入观众耳中的。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依据是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分析】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人听到声音,是空气传播的;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12如图,小明扛着煤气罐走在回家的路上,以小明为参照物煤气罐是 的,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 的方式液化得到的。 【答案】静止;压缩体积 【解析】【解答】小明扛着煤气罐走路,以小明为参照物煤气罐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液化的方式包括加压液化、压缩体积液化,而煤气罐中的液体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液化得到的。 【分

13、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对气体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13我国古书淮南万毕术中曾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这是说将坚冰削磨成 透镜,正对阳光,把艾绒放在透镜的 处就能把艾绒点燃。被削磨成透镜的冰与被削磨前相比,密度 。 【答案】凸;焦点;不变 【解析】【解答】 (1)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让其正对阳光,且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所以把艾绒放在透镜的焦点处就能把艾绒点燃。 (2)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状态和温度有关,与质量大小无关,故被削磨成透镜的冰与被削磨前相比其密度不变。 【

14、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是凸透镜;平行光会聚的点,是焦点;物体的密度是特性,一般不变。 14一个水桶内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此时冰的总质量为 9kg。则桶的容积是 m3。当冰全部熔化为水后,需要向桶中倒入 kg 水,水面才能与桶口相平。 (冰0.9103kg/m3,水1.0103kg/m3) 【答案】0.01;1 【解析】【解答】因冰面正好与桶口相平,所以桶的容积等于冰的体积,已知冰的质量为 m冰9kg,由公式 可得,水桶的容积为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此时水的体积为 则需要加水的体积为 VVV水0.01m30.009m30.001m3 需要加入的水的质量 m水V1103kg/m

15、30.001m31kg 【分析】利用质量和密度的比值, 计算体积;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大小。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 15小明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甲所示,他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凸透镜,在图中的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他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到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当蜡烛和凸透镜位于如图乙所示位置时,移动光屏到适当位置,会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 立的、 的实像,这与生活中的 原理相同; (3)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他又将蜡烛向左移动了一些,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让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

16、的像,应将光屏适当向 移动。 【答案】(1)15.0 (2)高度;倒;放大;投影仪 (3)左 【解析】【解答】 (1)由甲图可知,分度值为 1cm,凸透镜在 25.0cm 处,光屏在 40.0cm 处,则由焦距的概念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f40.0cm25.0cm15.0cm (2)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固定到光具座上,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由乙图知,此时蜡烛在 20.0cm 刻度处,即 u=20.0cm。此时 fu2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实像。生活中所用的投影仪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3)将蜡烛向左移动一

17、些,物距变大,像要靠近凸透镜并且像变小,即像和像距都会变小,为了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 【分析】 (1)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是焦距;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当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际应用有投影仪; (3)当物体远离凸透镜时,像靠近凸透镜。 16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小明应选择 (选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该实验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 A 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2)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 放置;

18、(3)小明将点燃的蜡烛 A 置于玻璃板前面,拿未点燃的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若移走蜡烛 B,在其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小明直接看光屏,观察到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 像; (4)在图乙中画出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 【答案】(1)较薄;大小 (2)垂直 (3)不能;虚 (4) 【解析】【解答】 (1)因为厚玻璃板的前后两个面分别作为反射面时,在玻璃板后面会成两个不重合的像,导致像的位置难以确定,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选用较薄玻璃板。 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另一侧,既能看到蜡烛 A 的像,也能

19、看到蜡烛 B的移动情况,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重合时,便可确定像的位置,同时因为蜡烛 A、B 完全相同,当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根据等效替代法可知,蜡烛 A 的像与蜡烛 A 等大,因此,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 A 和 B,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中要将玻璃板和水平桌面垂直放置,目的是让蜡烛 A 的像正好成在桌面上,不会高于桌面,也不会低于桌面,这样,才能让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重合。 (3)当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时,撤去蜡烛 B 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因为平面镜成虚像,光屏不能承接虚像。 (4)

20、分别作出 A、B 两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 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所示: 【分析】 (1)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时,选择薄玻璃进行实验;相同的蜡烛可以探究像和物体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玻璃板和桌面垂直; (3)平面镜成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4)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 1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时,用“水浴法”加热,试管里应装有适量的较 (选填“大”或“小”)的冰块; (2)加热到某一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质的温度是 ; (3)在第 8min 时物质处于 态,冰熔化经

21、历了 min。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图丙中折线 ABCD 图象,由图象可以推知冰是 体;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最终 (选填“能”或“不能”)得到图丙中的DE 段图象。 【答案】(1)小 (2)22 (3)液;4;晶 (4)能 【解析】【解答】 (1)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为了使冰受热均匀,加热时用“水浴法加热”且用碎冰块。 (2)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 1,且液面在零上,因此读数为 22。 (3)由图丙可知,在 26min 是冰的熔化过程,6min 时完全熔化,因此第 8min 时物质处于液态,冰熔化经历了 4min。 图丙中 BC 段表示熔化过程,冰在熔化过程中

22、温度不变,由此可知冰是晶体。 (4)试管中的冰完全熔化后,若持续加热,烧杯中的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不变。试管中的冰熔化变成水,最终可以从烧杯中的水中吸热达到沸点,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但是温度会保持在沸点不变,所以可得到图丙中的 DE 段图象。 【分析】 (1)探究固体熔化规律时,固体物块要较小; (2)根据温度计液柱位置, 测量温度; (3)固体熔化完成后, 处于液态,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温度不变的时间是熔化时间; (4)对液体加热时,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沸点,温度保持不变。 18小明在郊游时捡到一个长方体小石块,回到学校后,他利用天平和量筒测这个小石块的密度。 (1

23、)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如果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应将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直至横梁平衡; (2)测质量时,应 (选填“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向右盘加减砝码。横梁再次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小石块的密度为 g/cm3; (3)他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表面的水后,放到天平上重新测量,发现质量比原来大,老师告诉他是由于小石块吸水了。由于小石块吸水会导致以上测得的密度值 。请帮他想出一种能准确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方法 。 (器材不限) 【答案】(1)左 (2)从大到小;2.6 (3)偏大;用保鲜膜包住小石块或用锡箔纸包住小石块

24、 【解析】【解答】 (1)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说明右边更重,则应往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称量物体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向右盘从大到小依次增减砝码,当加最小砝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要取下最小砝码,移动游码,直到天平的横梁重新平衡。 横梁再次平衡时后,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对应的刻度值,由图甲可知,小石块的质量 m=25g+1g=26g 由图乙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 V130mL,量筒中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 V240mL,则小石块的体积V=V2-V1=40mL-30mL=10mL=10cm3 则小石块的密度 (3)由于小石块吸水,会导致在测量

25、石块和水的总体积的时候所测的值偏小,由 计算出的密度会偏大。 测量一些吸水性的物体的体积时,可以用很薄的保鲜膜或者锡箔纸包住后再进行测量。 【分析】 (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左偏右调; (2)测量质量时,选取砝码从大到小;利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 计算密度; (3)测量质量时偏大,计算的密度偏小。 四、计算题四、计算题 19汽车在出厂前要做多项测试,制动测试就是其中一项,已知汽车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中做变速直线运动。某品牌汽车在做制动测试时汽车以 40m/s 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程中,汽车行驶 20m,制动过

26、程中所用的时间为 2s,两个过程通过的总距离为 30m,如图所示。求: (1)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 (2)两个过程总的平均速度。 【答案】(1)解:已知制动前汽车行驶的路程为 s20m,汽车行驶的速度 v40m/s,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答:汽车在反应过程所用的时间为 0.5s; (2)解:已知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 s总30m,汽车行驶的总时间为 t总t反应+t制动0.5s+2s2.5s 两个过程总的平均速度为 答:两个过程总的平均速度为 12m/s。 【解析】【分析】 (1)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2)根据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 计算平均速度。 20小明在路边看到了一辆

27、无偿献血车,老师告诉他献血行为不仅对社会有贡献,对自身也有一定的益处。于是他回家查阅了相关资料得知,一般情况下,当失血量小于总血量的 10%时,对人体健康无显著负面影响,且经常献血能提高造血功能。正常成年人体内血液大约 3000mL 至 5000mL。假如一个总血量为 4000mL 的成年人在某次献血时,从其体内抽取 200mL 血液,称得其质量为 210g。求: (1)此人血液的密度; (2)此人血液的总质量。 【答案】(1)解:抽出血液的质量为 m=210g,体积为 V=200mL=200cm3 则血液的密度为 答:此人血液的密度为 1.05g/cm3; (2)解:总血量 V总=4000mL=4000cm3 则一个总血量为 4000mL 的成年人血液的质量为 m总V总1.05g/cm34000cm3=4200g 答:此人血液的总质量为 4200g。 【解析】【分析】 (1)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比值,计算密度; (2)根据密度和体积的乘积,计算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物理 > 考试试卷 >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吉林省长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教师用卷.pdf)为本站会员(云出其山)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