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课桌的高度最接近( ) A0.2 米 B1 米 C2 米 D3 米 【答案】B 【解析】【解答】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1.6m,而课桌最适合的高度是学生身高的一半,即 0.8m,接近 1m,ACD 项不符合题意,B 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该题目考查的是长度的估计,平时注意积累记忆即可。 2下表列出了一些音阶的频率,由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7 个音阶( ) 音阶 1 2 3 4 5 6 7 音名 do Re mi fa so la si 频率/Hz 256 288 320 341.3 384 426.
2、7 480 A音色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调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C 【解析】【解答】分析表中数据可知,随着音阶从“1”到“7”音调增高,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也是逐渐增大,由此得出: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7 个音阶音调不同。 故答案为:C。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不同。 3关于力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B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C力臂一定在杠杆上 D有力作用在杠杆上,但此力的力臂可能为零 【答案】D 【解析】【解答】A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A 不符合题意; B若不断改变某一杠杆的阻力的作用方向,则阻
3、力臂和动力臂之和会随之发生变化,而杠杆的长度一直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杠杆的长度不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B 不符合题意; C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若杠杆是弯曲的或力的方向与杠杆方向不垂直,则力臂就不在杠杆上,C 不符合题意; D当力的作用线经过杠杆支点时,力臂即为零,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力臂不一定在杠杆上;杠杆的力臂可能为零。 4在以下四个实验中,与“探究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运用相同科学方法的是( ) 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概念 B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引入“合力”概念 C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
4、关时,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 D研究音叉的微小振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 【答案】C 【解析】【解答】“探究摆动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用了控制变量法。 A研究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时,引入“光线”概念,是运用的理想模型法,“光线”实际并不存在,为了研究的方便,用带箭头的直线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A 不符合题意; B研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时,引入“合力”概念,是运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用一个力代替多个力产生相同的效果,B 不符合题意; C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时,保持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是运用的控制变量法,当研究的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需要用到控制变量法,C 符合题意; D研究音叉的
5、微小振动,振动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是运用的转换法,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探究某物理量的多个影响因素时,通常利用控制变量法,改变被研究的量,保持其它因素不变。 5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会比实际高度要高,图中符合该现象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解答】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会比实际高度要高,是因为树反射的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先下偏折,而潜水员在水中的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去,则会看到的树的位置比时间位置偏高,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中,折
6、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 6某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若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离该透镜的距离大于 30 厘米,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可能为( ) A3 厘米 B13 厘米 C23 厘米 D33 厘米 【答案】B 【解析】【解答】解: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厘米,像距 v=30cm2f=210cm,则物体离该透镜的距离2fuf,即 20cmu10cm,所以 u=13cm 符合题意 故选 B 【分析】 (1)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像用光屏能接到,虚像用光屏呈接不到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由物
7、距和焦距的关系,通过解不等式能确定焦距或物距 7分别用力 F1、F2拉同一物体,使物体先后沿竖直方向向上、向下运动,物体运动的 s-t 图像分别如图中的 a、b 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F1可能大于 F2,二力方向一定相同 BF1可能大于 F2,二力方向可能相同 CF1一定等于 F2,二力方向一定相同 DF1一定等于 F2,二力方向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a、b 的 s-t 图像为一条斜线,这表明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a 的速度要大于 b 的速度;物体在竖直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不计空气阻力,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
8、,故 F1一定等于 F2,二力方向相同,C 符合题意,AB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s-t 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位移,图像的斜率是速度,结合图像分析求解即可。 8把一个苹果竖直向上抛出,它在空中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作用。若苹果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所受合力分别为 F1、F2,则( ) AF1F2,它们方向相反 BF1F2,它们方向相同 CF1F2,它们方向相反 DF1F2,它们方向相同 【答案】B 【解析】【解答】因为苹果在上升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阻力,所以合力 F1等于二力之和,合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苹果在下降的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阻力,所以合力
9、 F2等于二力之差,重力大于阻力,合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和阻力不变,所以 F1一定大于F2,两个力的方向是相同的,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求两个方向相同的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相加,方向与他们相同;求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相减,方向与较大的力相同。 9甲、乙两个重力相等的物体在绳子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两次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a) 、 (b)所示,则( ) A甲的速度等于乙的速度 B通过 4.8 米甲、乙所用的时间相等 C甲、乙受到绳子的拉力相等 D甲受到的合力小于乙受到的合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
10、甲在 12s 内通过的路程为 4.8m;乙在 6s 内通过的路程为 4.8m;则甲乙物体的速度为 因此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A 项不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通过 4.8 米甲所用的时间为 12s,乙所用的时间为 6s,时间不相等,B 项不符合题意; C甲、乙都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甲、乙受到绳子的拉力等于各自的重力,而它们的重力相等,则钢索的拉力相等,C 项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都为零,所受合力相等,D 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s-t 图像中,横坐标为时间,纵坐标为位移,图像的斜率是速度,结合图像分析求解即可。 二、多选题
11、二、多选题 10台球日益成为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下列关于台球受力及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B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会改变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答案】B,C,D 【解析】【解答】A台球对桌面的压力作用在桌面上,桌面对台球的支持力作用在台球上,二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A 不符合题意;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杆击球时,杆对球的力与球对杆的力是相互作用力,B 符合题意; C击打球的不同
12、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 符合题意; D运动的台球在碰到桌边后,受到了桌边给的力后改变了运动方向,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CD。 【分析】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物体 A 对物体 B 施加一个力,那么物体 B 一定会对物体 A 施加一个等大反向的力;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改变物体的形状,例如橡皮筋拉长、弹簧收缩、橡皮泥变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由动到静,由静到动,物体的速度大小方向发生改变。 三、填空题三、填空题 11物体所含 的多少叫做质量。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 2000 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 (选填
13、“大于”、“等于”或“小于”)2000 千克。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 原理制成的。 【答案】物质;等于;摆的等时性 【解析】【解答】由质量的概念可知,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所含物质越多,质量越大。 某正方体铁块的质量是 2000 千克,把这铁块压铸成圆柱体,则铁的质量等于 2000 千克,这是因为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现不论摆动的幅度大些还是小些,完成一次摆动的时间是一样的,这在物理学中叫做“摆的等时性”,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分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物体的质量和形状无关;各种机械摆钟都是根据摆的等时性原理制
14、作的。 12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岸上音乐而舞蹈,说明 能够传声。响度由振动的振幅决定,并且还受 的影响。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属于 声波(选填:“超”或“次”) ;医生运用超声波可以击碎肾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 【答案】液体;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次;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而舞蹈,说明液体能够传声。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它跟物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它还跟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人们距声源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低于 20Hz 的声音叫次声波,高于 20000
15、Hz 的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次声波人耳都听不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我们无法听到,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频率低于 20Hz,属于次声波。 声音可以传播信息和能量,医生运用超声波可以击碎肾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 【分析】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的响度大小和距离有关;频率低于 20Hz 的是次声波;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3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许多不同颜色的光,说明太阳光是 光。光的色散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发现,光的三原色是红,蓝和 。 【答案】复色;牛顿;绿 【解析】【解答】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
16、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说明太阳光由七种色光组成复色光。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首先研究了这一光的色散现象。 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分析】白光是复合色;牛顿首先发现了光的色散现象;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14杂技表演手技情景中,演员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在 力的作用下,小球最终会落向地面,以小球为参照物,地面是 的。 【答案】运动状态;重;运动 【解析】【解答】演员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手给小球的力使小球由静止开始向上运动,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小球离开手后,只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小球最终落向地面。 小球落回地面前,以小球为参照物,地面相对于
17、小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地面是运动的。 【分析】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会下落;物体间有位置变化时,是相对运动的。 15太阳下池塘边有一棵 6 米高的大树,树顶上停着一只小鸟,地上留下了树的影子,池塘里有树和鸟的倒影,池塘水深 2 米,鸟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米。当小鸟飞向水面的时候,小鸟的像离水面的距离将 ,像的大小将 (后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地上树的影子是光的 现象。 【答案】6;变小;不变;直线传播 【解析】【解答】小鸟停在树顶,距离水面的距离为 6 米,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距,所成的像为虚像。所以鸟的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6 米。 当小鸟飞
18、向水面的时候,小鸟与水面之间距离减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物等距,像物等大。所以小鸟的像离水面的距离将变小,像的大小不变。 光线照射在树上,被树挡住了,形成了影子,说明地上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6如图所示,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的现象,如图可知: 是法线, 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 ,折射角为 度,界面的 边是玻璃(选填“左”“右”“上”“下”) 。 【答案】FB;OG;60;右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BF 是GOE的角平分线,因此 BF 是法线,AD 为界面。 因
19、为 GO 和 EO 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且同种介质中,又GOF=EOF,则在 GO、EO 光线中,一条光线为入射光线,另一条为反射光线,OC 为折射光线;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由 OC 为折射光线,得 GO 为入射光线。BOC为折射角,大小为BOC=90-30=60 GOF为入射角,大小为 GOF=90-60=30 由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知,光是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界面的左边是空气,界面的右边是玻璃。 【分析】光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在折射时,空气中的角度较大。 17质量为 20 千克的箱子在大小为 100 牛的水平推力作用下,沿水平路面以 2 米/
20、秒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路面的支持力为 牛,箱子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牛;若突然发现前面有障碍物,改用 60 牛的水平拉力拉箱子,在这木箱停止运动之前,木块受到的合力是 牛,滑动摩擦力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若在箱子上再加 5 千克重物,要使箱子以 1 米/秒的速度在同样的地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拉力应该 。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答案】196;100;160;不变;变大 【解析】【解答】木块在竖直方向受 2 个力,重力和支持力,且在竖直方向处于平衡态,所以两个力大小相等,则 木块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的推力和滑动摩擦力相等,则
21、滑动摩擦力只与物体所受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改用 60 牛的水平拉力拉箱子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仍然是 100N,和原来相同,水平方向的合力为 竖直方向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 0,所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160N。 若在箱子上再加 5 千克重物,此时物体所受压力变大,所以物体水平方向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变大,为了让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拉力也应该变大。 【分析】根据物体的质量计算重力;根据二力平衡,结合重力计算支持力;根据二力平衡计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物体受到的力的方向相同时,相加可以计算合力。 18空中下落的小雨滴,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 (选填“静止”、“做匀速直线运动”或“做加速运
22、动”) ;达娃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如果汽车突然刹车,他将向 (选填“前倾”或“后倒”) 【答案】做匀速直线运动;前倾 【解析】【解答】解:空中下落的小雨滴,如果所受外力全部消失,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达娃坐在行驶的汽车上,如果汽车突然刹车,其下部随车停止,上部由于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他将向前倾 故答案为:做匀速直线运动;前倾 【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19甲、乙两车质量相同,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 M、N 两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出发,它们的 s-t 图像分别如图(a) (b)所示。若两车则
23、甲车的惯性 乙车的惯性(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经过 6 秒,甲、乙相距 9 米,则甲车 6 秒内行驶的距离为 米,M、N 两点间的距离可能为 米。 【答案】等于;4;17 或 1 【解析】【解答】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甲、乙两车质量相同,两车的惯性相等。 由 s-t 图像可知,甲、乙两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6s 内甲车通过的路程为 s甲=4m,乙车通过的路程为 s乙=12m,若甲车在前,即乙车追甲车,M、N 两点间的距离为 sMN=s乙-s甲+9m=12m-4m+9m=17m 若乙车在前,即甲车追乙车,M、N 两点间的距离为 sMN=s甲+9m-s乙=4m+9m-12m=1m 所以
24、 MN 两点的距离可能是 17m,也可能是 1m。 【分析】惯性是物体的属性,和物体的质量有关;根据路程额时间图像,判断物体运行的距离。 20如图(a) 、 (b)所示为某同学在“空中课堂”学习课间锻炼的场景。该同学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该同学用小球撞瓶子,小球离开手以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 ,该球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属于 摩擦(选填“滑动”、“滚动”或“静”) 。在滚动的过程中该球受力 (选填“平衡”或“不平衡”) 。 【答案】竖直向下;惯性;滚动;不平衡 【解析】【解答】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该同学所受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
25、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小球离开手以后,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小球具有保持向前运动状态的惯性。 球在地面上滚动过程中,球的不同位置与地面不同位置接触,所以发生的是滚动摩擦。 在滚动的过程中,该球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并且小球的速度逐渐减小,处于非平衡状态,所以小球受力不平衡。 【分析】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惯性使物体保持原有状态;滚动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是滚动摩擦力;物体受到不平衡力,运动状态会改变。 四、实验题四、实验题 21为了探究影响物体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某小组同学利用木块 A、砝码 B、弹簧测力计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先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分别以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动木块,然后通过木
26、块 A 上增加砝码 B 以改变 A 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并用测力计测量木块 A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研究过程如图(a)、(b)和(c)所示,三次实验中木块 A 的速度大小关系为 v1=v3v2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和(b)两图可知: 比较(a)和(c)两图可知: 【答案】比较(a)和(b)两图可知: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不同速度匀速,拉动同一木块,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相同,且与速度无关;比较(a)和(c)两图可知:在同一水平面以相同速度匀速拉木块时,木块对水平桌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解析】【分析】当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改变速度,物体受到
27、的摩擦力不变;则摩擦力和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当速度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2在“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中,小明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观察弹簧测力计,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最小分度值是 ; 完成弹簧测力计的 ; 在弹簧测力计的钩码上悬挂一个合适的钩码如图所示,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牛。 . 【答案】用弹簧测力计测力;0-5 牛;0.2N;调零;1.6 【解析】【解答】“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实验的目的是练习使用,通过练习帮助同学们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读数。
28、 由图知道,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 0-5N,且一个大格分成 5 个小格,所以,分度值是 0.2N。 使用弹簧测力计前,如果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读数会偏大或偏小,读数不准确,所以实验前,应先调零。 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 0.2N,指针在 1N 下三格处,读作 1.6N. 【分析】探究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需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还要对测力计的指针调零;根据测力计指针位置,测量力的大小。 23如图(a)所示,小王同学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木块与水平面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实验过程中同学将不同运动状态下的测力计示数记录在图(b)草稿纸上,请你帮助他将剩余数据正确填入下表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
29、体 M 运动状态 静止 越来越快 匀速运动 越来越慢 测力计示数(牛) 2.1 4.9 【答案】3.8;2.6 【解析】【解答】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当物体加速运动时,拉力大于摩擦力;即4.9N 大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只能为 3.8N;实验中,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故实验中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故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测力计示数为 3.8N 物体越来越慢时,拉力小于摩擦力,故此时测力计示数只能为2.6N 【分析】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平
30、衡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会改变。 24为了研究“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小红选用了橡皮筋、弹簧测力计等器材,设计了如图(a) 、 (b)所示的实验,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 A 点拉伸到 O 点的目的是 ,本实验研究过程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选填序号等效替代控制变量理想模型) 。 【答案】使每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解析】【解答】实验中两次将橡皮筋从 A 点拉伸到 O 点的目的是使橡皮筋形变程度相同,实验中通过橡皮筋伸长的长度相等判断出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用到了等效替代法。 【分析】当一个力和多个力的效果相同时,可以探究
31、合力和分力的关系;实验中利用了等效替代法。 25如图是探究 实验装置。 在实验中,某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 A、B 拉一个轻质木板 C,这是为了探究当物体 (选填“A”、“B”或“C”)只受两个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 的关系(选填“作用点”或“作用线”) 。 【答案】二力平衡的条件;C;作用线 【解析】【解答】由图可知,有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且方向相反,据此可判断这是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装置。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二力需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该图探究物体 C 只受两个力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时,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线的关系。
32、【分析】探究二力平衡时,受力物体是同一物体,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时,二力平衡。 26小杨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他选用焦距为 15 厘米,10 厘米的两个透镜,高度 H为 3.00 厘米的发光体进行实验,并把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焦距 15 厘米,物高 H3.00 厘米) 表二(焦距 10 厘米,物高 H3.00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 u(厘米) 像距 v(厘米) 像高 h(厘米) 像与物体的距离(厘米) 实验序号 物距 u(厘米) 像距 v(厘米) 像高 h(厘米) 像与物体的距离(厘米) 1 20.0 60.0 9.00 80.0 6 _ 60.0
33、 15.00 _ 2 22.5 45.0 6.00 67.5 7 14.0 35.0 7.50 49.0 3 30.0 30.0 3.00 60.0 8 18.0 22.5 _ 40.5 4 40.0 24.0 1.80 64.0 9 35.0 14.0 1.20 49.0 5 45.0 22.5 1.50 67.5 10 60.0 12.0 0.60 72.0 (1)根据实验序号 1、2、3、4、5 或 7、9、10 数据中物距 u、像距 v、像高 h 的变化情况,可得出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 。 (2)根据实验序号 2 与 5 或 7 与 9 的数据,发现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当
34、,像与物体的距离相同。 (3)进一步分析表格中的数据,请你推断实验序号 6 中的物距 u 为 厘米,像与物体的距离为 厘米。 (4)进一步分析表格中的像距 v、物距 u、像高 h、物高 H 的关系,可推断实验序号 8 中的像高为 厘米。 【答案】(1)物距 u 越大,像距 v 越小,像高 h 越小。 (2)物距 u 与像距 v 互换时 (3)12.0;72.0 (4)3.75 【解析】【解答】 (1)根据实验序号 1、2、3、4、5 或 7、9、10 数据可知,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实像,所以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 u 越大,像距 v 越小,像高 h 越小。 (2)根据分析实验序号 2 与 5 或
35、 7 与 9 的数据可知,物距像距恰好互换了,此时像与物体距离一样,可得物距 u 与像距 v 互换时,像与物体的距离相同。 (3)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所以实验 6 与实验 10 物距 u 与像距 v 互换,所以实验 6 中的物距 u 为 12.0cm,像与物体的距离为 L=12.0cm+60.0cm72.0cm (4)在实验序号 1 中,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为 在实验序号 2 中,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为 在实验序号 3 中,像距与物距的比值 像的高度与物体的高度的比值为 依此类推,根据以上数据可知,由此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 v 与物
36、距 u 的比值等于像高 h 与物高 H 的比值;所以实验序号 8 中像距和物距的比值为 则 所以 h3.75cm。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变小; (2)当凸透镜成像时,若物距等于像距,像和物体大小相等; (3)在凸透镜成像时,物距和像距互换时,可以再次成像; (4)根据物距和像距的比值,结合物体的高度,可以计算像的高度。 五、作图题五、作图题 27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AO 并标出入射角及度数。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如图,根据光的反射定律,过 O 点作平面镜的垂线,即为法线,在法线左侧作一个角等于反射角,并作出反射光线。由于法线与反射面垂直,则反
37、射光线与平面镜所成的角与反射角互为余角,所以反射角为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反射角为 30时,入射角也为 30,如图所示 【分析】光在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画出入射光线。 28如图所示中,将重为 6 牛的木块静止放在斜面上,请根据已给的标度,用力的图示法画出木块所受的重力。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物体放在斜面上不会影响重力的方向,仍为竖直向下,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选取标度为 2N,过重心沿竖直向下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使线段长度为标度的 3 倍,并标明大小为6N,如下图 【分析】物体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根据多个线段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画出力的图示。
38、29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 AB 的像 AB。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分别作出物体 AB 端点 A、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B,用虚线连接 A、B即为AB 在平面镜中的像,如下图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画出像的位置。 30如图所示,杠杆在力 F1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请画出力 F1的力臂 l1及 F2。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作 F1的延长线,过支点 O 向 F1的作用线做垂线段,即为 F1的力臂 l1,过力臂 l2的右端,作垂直于 l2的直线,与杠杆 OA 的交点为力 F2的作用点,方向斜向左下方,即为 F2;如图所
39、示: 【分析】杠杆上的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杠杆上的力和力臂垂直。 六、计算题六、计算题 31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 s-t 图像为图所示 a、b 两条图线。求: 甲的速度 v甲 运动 8 秒甲、乙间的距离 s。 【答案】解:因为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由图像可知,图像 a 为甲物体运动图像。在图像上任取一点,读出对应的路程和时间,可得甲的速度 v 甲= 运动 8 秒钟,由图像可知,甲、乙运动的路程分别为 8m、4m。所以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答:甲的速度为 1m/s; 运动 8 秒,甲乙之间的距离为 12m。 【解析】【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
40、图像,利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 计算速度;根据图像判断运行的路程,判断距离大小。 32长为 200 米的列车,以 72 千米/时的速度匀速从一座长为 3800 米的铁路桥上驶过,则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多少秒?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多少秒? 【答案】解:汽车的速度 v=72km/h=20m/s 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的路程 s1=3800m+200m=4000m 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的时间 列车完全在桥上的路程为 s2=3800m-200m=3600m 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为 答:列车从车头上桥到整列车全部驶离大桥需要 200s,全部列车在桥上的时间
41、为 180s。 【解析】【分析】利用路程和速度的比值, 计算时间。 33一个质量为 50kg 的人骑着电动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电动车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求:此人骑着电动车匀速直线行驶时,电动车受到向前的动力是多少?电动车受到的合力是多少? 电动车净重 50kg 行驶中轮胎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 0.01m2 车轮直径 0.42m 轮胎承受最大气压 3105Pa 匀速行驶过程中的阻力 总重力的 0.02 倍 【答案】解: (1)人和车的总质量 m=m车+m人=50kg+50kg=100kg 人和车的总重力 G=mg=100kg9.8N/kg=980N 电动车受到向前的动力 F= f=0.02G=0.02980N=19.6N (2)因为电动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到的合力为 0 。 答: (1)电动车受到向前的动力是 19.6N; (2)电动车受到的合力为 0。 【解析】【分析】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