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一、单选题 1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一袋早餐奶的质量约为 150g B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 0.6m C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 120m/s D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 30 【答案】A 【解析】【解答】A三个鸡蛋的质量约 150g,一袋早餐奶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 150g 左右,A 符合题意; B吃饭用的筷子长度约为 25cm=0.25m,B 不符合题意; C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速度约 120km/h,C 不符合题意; D绿色蔬菜保鲜的适宜温度约为 5左右,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对生活
2、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找出符合实际的选项即可。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发声扬声器旁的烛焰晃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B 不能听到真空罩中闹钟的闹铃声,说明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C 8 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D 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答案】C 【解析】【解答】A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使蜡焰不停摆动,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当空气被不断抽出后,铃声逐渐减弱,说
3、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瓶内水位越高,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频率不同,音调不同,C 错误,符合题意; D当小球接触到音叉时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 32021 年 11 月 25 日开州区第五届诗词大赛网络答题通道开启,中小学学生、18-45 周岁的成年人均可报名参与诗词大赛,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
4、养,涵养心灵。下面对诗句中蕴含的物理知识理解正确的是( ) A“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B“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进行判别的 C“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声”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B 【解析】【解答】A听到狗的叫声,知道人回来了,这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A 不符合题意; B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我们能“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别的,B 符合题意; C “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 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响度指的
5、是声音的大小,“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4下列物体的运动可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正在进站的火车 B离开脚后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 C随自动扶梯前进的顾客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 【答案】C 【解析】【解答】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A正在进站的火车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A 不符合题意; B离开脚后在草地
6、上滚动的足球速度越来越慢,不是匀速直线运动,B 不符合题意; C站在商城自动扶梯上顾客的运动速度和方向保持不变,是匀速直线运动,C 符合题意; D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北斗”卫星方向在不断改变,不是匀速直线运动,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方向都保持不变,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5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答案】B 【解析】【解答】A. 手在屏幕上形成的手影,即影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 B. 鸟巢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
7、反射形成; C. 人透过水球成的像,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是由于水球的折射作用,形成了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D. 勺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是由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B。 【分析】 (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
8、的. 6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 4s B48s 内,甲、乙两同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08s 内,甲、乙两同学运动的路程相等 D甲同学的速度为 0.625m/s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 4s 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 4s,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48s 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08s 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 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可知,412s 内,
9、甲通过的路程为 s=10m,则甲的平均速度是 D 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 s-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做匀速直线运动,再结合图像,利用速度计算公式 v=逐项分析。 7如图所示的现象通过液化形成的是( ) A初春,冰雪消融 B盛夏,露珠凝结 C晚秋,菊花凝霜 D严冬,瀑布冰挂 【答案】B 【解析】【解答】A冰雪消融,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A 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B 符合题意; C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 不符合题意; D瀑布冰挂,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液化:物质
10、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8下列现象形成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 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 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 A B C D 【答案】B 【解析】【解答】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为熔化现象,吸收热量; 夏天,草丛上凝结露珠,为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秋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为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冬天,晾干冰冻的衣服,为升华现象,吸收热量。 故答案为:B。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
1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9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四种光学元件的作用: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只有平面镜能成虚像;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只有凹透镜能矫正视力;利用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下列选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解答】平面镜可以反射光线,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凸透镜、凹透镜、三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平面镜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既能成实像也能成虚像;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凹透镜可以矫正
12、近视眼;三棱镜能研究光的色散;综上所述,ABC 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种镜子都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凸透镜可以成虚像也可以成实像;凹透镜成虚像。 凸透镜矫正远视眼,凹透镜矫正近视眼。 三棱镜可以研究光的色散。 10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智能配送机器人被广泛使用,智能机器人主要是通过摄像头完成人脸识别、录入取货码和扫描收款二维码。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工作,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扫描二维码时,二维码是光源 B机器人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C要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远离摄像头 D人脸识别时,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
13、答案】C 【解析】【解答】A自身可以发光的是光源,二维码自身并不能发光,所以二维码不是光源,A 不符合题意; B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所以并不能用来矫正近视眼,可以用来矫正远视眼。B 不符合题意; C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物近像远像越大”可知,使物体远离透镜,成的像会变小,所以将二维码远离摄像头可以使屏幕上二维码的像变小。C 符合题意; D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自身可以发光的是光源。 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矫正近视眼的是凹透镜。 摄像头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与照
14、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所以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11小雨同学“五一节”期间借助厨房的简易器材完成了一项实践性作业:自制霜。如图所示,她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放在一铺有湿抹布的桌面上,过一段时间后小雨发现在易拉罐的下端有白色的霜出现,拿起易拉罐时发现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了,小雨对实验现象进行了分析,其中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易拉罐中的冰加入盐后极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 B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是因为水遇冷凝固形成冰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吸收热量 D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冻肉放置
15、在空气中,一会儿表面上结了一层霜,这层霜和实验中易拉罐下端形成的霜成因相同 【答案】C 【解析】【解答】A易拉罐中加盐后使冰的熔点降低,冰更容易熔化,熔化过程吸收热量,使原本温度就低的易拉罐温度更低,使实验现象更明显,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湿抹布中液体的水遇冷凝固成冰,使得湿抹布和易拉罐的底部粘在一起,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易拉罐下端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过程要放热,C 错误,符合题意; D冻肉表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冻肉凝华而成的,易拉罐底部的霜也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冻肉凝华而成的,D 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
16、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2某同学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密度(常温常压下) ,得出以下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密度(kg/m3) 物质 密度(kg/m3) 蜂蜜 1.4103 冰 0.9103 酒精 0.8103 铝 2.7103 水银 13.6103 铜 8.9103 A液体的密度都小于固体的密度 B把 400g 酒精倒掉 200g,剩下酒精的密度为 0.4103kg/m3 C蜂蜜和酒精混合后的液体密度在 1.1g/cm3与 2.2g
17、/cm3之间 D实心且体积相同的铝块和冰块,铝块质量一定是冰块质量的 3 倍 【答案】D 【解析】【解答】A由密度表知,冰、铝、铜的密度都小于水银的密度,所以液体的密度可能大于固体的密度,A 不符合题意; B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同种物质,状态不变时,密度不变,把 400g 酒精倒掉 200g,密度不变,仍是 0.8103kg/m3B 不符合题意; C不知道蜂蜜和酒精的体积,也不知道混合后的液体的体积与原来液体的总体积的关系,无法计算混合后的液体密度,混合液的密度介于酒精密度和蜂蜜密度之间,C 不符合题意; D铝的密度是冰密度的 3 倍,体积相同的铝和冰,由可知,铝块质量一定是冰块的 3
18、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表格数据,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分析判断。 13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得到“液体与量杯的总质量 m”和“液体体积 V”的部分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20g B该液体密度为 1.5g/cm3 C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80g D该液体质量为 100g 时,液体体积为 100cm3 【答案】D 【解析】【解答】AB由图像可知,当液体体积为 V1=6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1=m1+m杯=100g 60cm3+m杯=100g 当液体体积为 V2=80cm3时,液体和杯的总质量 m总2=m2+m杯=12
19、0g 80cm3+m杯=120g 由得到 =1g/cm3,m杯=40g AB 不符合题意; C50cm3的该液体质量为 m3=V3=1g/cm350cm3=50g C 不符合题意; D该液体质量为 100g 时,液体体积为 D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结合图像,利用密度计算公式列式计算。 二、填空题二、填空题 142021 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王琪演唱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可可托海的牧羊人 ,他演唱时,声带 发出了声音。高考、中考期间,为了不影响考生答卷,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 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声源处 【解析】【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王琪演唱时,声带振动发出了声音。
20、考场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汽车是发声体,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阻止声音的产生,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52021 年 10 月 16 日 0 时 23 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按照预定时间精准点火发射,约 582 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火箭刚升空时以大地为参照物是的 ,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这个过程中,火箭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答案】运动;变速 【解析】【解答】火箭刚升
21、空时以大地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火箭是运动的。 火箭升空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而匀速运动是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的运动,所以火箭做的是变速运动。 【分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知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次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发生改变,则此物体是静止的。 16大部分森林火灾的“罪魁祸首”仅仅是内部仍存有水的瓶子。原因是这些瓶子相当于 ,在阳光的照射下,对太阳光有 作用引起燃烧,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 【答案】凸透镜;会聚 【解析】【解答】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
22、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17有关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液化石油气是把常温状态下的石油气体通过 的方法液化成液态装在钢罐里;北方的冬天,为了很好的保存蔬菜,这样可以利用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放热使窖内温度不会太低。 【答案】压缩体积;凝固 【解析】【解答】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液化石油气就是利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气体液化的,石油气被液化后可以节省空间。 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气温降低到凝固点以下时,水会发生凝固,要放出热量。 【分析】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
23、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8疫情期间,很多地方利用无人机喷洒消毒液消菌杀毒。如图所示,一架无人机正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喷洒消毒液。某次消毒工作飞行距离 18km,耗时 2h,则此次消毒工作时平均速度 m/s,喷洒的消毒液小液滴悬浮在空中,过一会消失是 (填“汽化”、“液化”或“升华”)现象。 【答案】2.5;汽化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无人机的飞行距离为 s=18km,飞行时间为 t=2h,故由可得,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 消毒液小液滴悬浮在空中后过一会消失是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 【分析】由可得无人机的平均速度。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
24、都要吸热。 19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则折射角度数为 ,玻璃在 (选填“MM的左边”、“MM的右边”、“NN的上边”或“NN的下边”) 。 【答案】40;MM的右边 【解析】【解答】由图中可知,AOM=20,故可知AON=MON-AOM=90-20=70 即AON=BON 由光的反射规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故可知 NN为法线,入射角为 70,因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故可知 BO 为入射光线,OA 为反射光线,OC 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故可知折射角为CON=MON-MOC=90-50=40 玻璃在
25、MM的右边。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20一个质量为 237g 的空心铁球,体积是 40cm3,已知铁的密度是 7.9g/cm3,则该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 cm3。如果在空心部分装满水后该铁球的总质量是 g。 【答案】10;247 【解析】【解答】铁球实心部分
26、的体积为 铁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V空=VV实=40cm3-30cm3=10cm3 如果在空心部分装满水,需要灌水的质量为 m水=水V空=1g/cm310cm3=10g m总=m铁+m水=237g10g=247g 【分析】利用 V=求出空心铁球内铁的体积,铁球的体积减去铁的体积即为空心部分的体积;如果在空心部分装满水,水的体积等于空心部分的体积,根据 m=V 求出水的质量,然后加上铁球的质量即为总质量。 21小方暑假去西藏旅游,为了旅途安全,他在旅游行程中租赁了一瓶容积为 0.96L 的氧气灌(如图所示) ,设氧气的密度为 5kg/cm3,则该氧气瓶内氧气的质量为 g,当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后
27、,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g/cm3。 【答案】4.8; 【解析】【解答】已知氧气罐的容积 则氧气的质量为 当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少一半,变为 氧气的体积不变,则此时氧气的密度为 【分析】利用 m=V 可求出氧气的质量;氧气被用掉一部分后,质量会减小,但体积不变,据此分析当氧气瓶内的氧气用去一半后,剩余氧气的密度。 三、作图题三、作图题 22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 AO 经过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 OB。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先过点 O 作镜面的垂线,即法线。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镜面的夹角是 45,法线与镜面垂直,可求得入射角等于 45,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然后作出
28、反射光线 OB,如图所示: 【分析】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注:光路是可逆的) 23请在图中画出该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 【答案】解:如图所示: 【解析】【解答】由凸透镜的折射规律可知,由凸透镜的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由图中可知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可知入射光线经过焦点,据此画出该折射光线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分析】凸透镜的焦点射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四、实验题四、实验题 24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29、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 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 A 的像;再拿另一支与蜡烛 A 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 的位置,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 ; (2)实验时,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3)移去蜡烛 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 A 的像。 【答案】(1)竖直;完全重合 (2)不变 (3)不能 【解析】【解答】 (1)为了使所成的像落在水平桌面上,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将玻璃板竖直放置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
30、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应再拿另一支与蜡烛 A 完全相同的蜡烛 B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 B 的位置,直至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始终等大,故将蜡烛 A 逐渐远离玻璃板,它的像大小不变。 (3)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用光屏承接。 【分析】 (1)像与物关于玻璃板对称,玻璃板的摆放角度要能够使后面的棋子与前面棋子的像完全重合。 (2)实验中让 A 棋子与 B 棋子完全相同,B 又与 A 的像完全重合,结果就得出 A 的像与 A 大小相同的结论。 (3)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而,所以成的像是虚像
31、,用光屏接收不到,只能用眼睛观察。 25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 (1)用水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的好处是 ; (2)小明发现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选填“保持不变”“逐渐升高”或“逐渐降低”) 。 【答案】(1)受热均匀 (2)保持不变 【解析】【解答】 (1)利用烧杯中的水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采用水浴法,目的是使试管中的物质受热均匀。 (2)由图乙可知,从 1min 到 5min 这段时间内,随加热时间的增加温度不变,是熔化过程,所以该固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分析】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非晶体在
32、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2)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26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 12.5cm 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 。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 12.5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 cm 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2)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保持蜡烛、凸
33、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 (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 A、B、C、D 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 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实验结束后,小明又继续完成了两个实验: 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 取走眼镜片,移动光屏再次成清晰的像后,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观察到的像是 (填选项前
34、的字母) 。 A烛焰的上半部分,亮度变暗 B烛焰的下半部分,亮度变暗 C完整的烛焰,亮度不变 D完整的烛焰,亮度变暗 【答案】(1)同一高度;75.0 (2)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不断变短;向上 (3)C;A (4)近视;D 【解析】【解答】 (1)实验中,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烛焰的像才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凸透镜焦距 12.5cm,物距为 25.0cm 时,像距也为 25.0cm。因此光屏应该位于光具座的 75.0cm 刻度处。 (2)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随着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保持蜡烛
35、、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向上移,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 f2f 时,凸透镜成缩小倒立的实像,这是照相机的工作原理,眼睛的工作原理和照相机相同,据图可知在 A 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相同。 (4)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对光具有发散的作用,而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的作用。所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近视眼。 小明用不透光的纸板遮住凸透镜上半部分,蜡烛烛焰的光线仍可以通过下半部分的透镜在光屏上承接全部的像,但是通过的光线变少,使得像的亮度降低。
36、故答案为:D。 【分析】 (1)为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需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位置跟烛焰中心的位置大致在同一高度。 (2)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当 fu2f 时,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 u2f 时,fv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 u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必须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放在同一高度上;随着蜡烛燃烧而变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方向,像会向上移动,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4)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27开州区某校为了“落
37、实双减政策,践行轻负高效”,开展了学生“走进汉丰湖,寻觅物理”的研究性学习。小李同学带领本小组对汉丰湖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他们捡到了一块漂亮的小石头,于是对这块小石头的密度进行了测量,测量过程如图所示。 (1)他把天平放在 桌面上,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 使天平平衡,然后将小石头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当加入最小砝码时,发现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他接下来的第一步操作应该是 ; A调节平衡螺母 B拨动游码 C取下最小砝码 (2)天平平衡后,砝码质量和游码对应刻度如图乙,则小石头的质量 m0为 g; (3)将小石头(小石头不吸水)缓慢放人盛有 40mL 水的量筒中,水面升高至如图丙所示,则小石
38、头的体积为 cm3。小李测出小石头的密度 = kg/m3; (4)若实验过程中,小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经过思考,他采取了以下步骤测量“小石头”的体积(如图丁) : 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1; 如图丁 A 所示,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用细线系住小石块轻轻放人烧杯中,使小石块浸没在水中,在烧杯壁上记下水面位置; 将小石块从水中取出后,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 m2。则小石头的密度 石= (用字母 m0、m1、m2、水表示) ,这样密度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 【答案】(1)水平;平衡螺母;C (2)6
39、2 (3)20;3.1103 (4);相同 【解析】【解答】 (1)为了使测量结果准确,应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使用托盘天平前,应先将托盘天平调零,即先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 由图甲可知,当在右盘中加入最小砝码时,此时指针偏向水平位置的右侧,说明加入的砝码质量过大,故应将该砝码取下,向右调节游码,直至指针指向水平位置,AB 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天平读数为砝码数加游码数,故由图乙可知,小石头的质量为 m0=50g+10g+2g=62g (3)由题意可知,放入小石头之前量筒中的水的体积为 V1=40mL,放入小石头后量筒中的水与小石
40、头的体积之和为 V2=60mL,故可知小石头的体积为 V=V2-V1=60mL-40mL=20mL=20cm3 由可得,小石头的密度为 (4)由实验步骤可知,向烧杯中加入的水的质量为 m水=m2-m1 而向烧杯中加入的水的体积等于小石头的体积,故可得小石头的体积为 小石头的质量为 m0,故由可得,小石头的密度为 由实验过程可知,当从烧杯中取出小石头时,虽然小石头会沾走一定量的水,但仍会向烧杯中缓慢加水至标记处,因此测得的小石头的体积和质量均无偏差,故小石头的密度的测量值将等于真实值。 【分析】 (1)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是天平最基本的使用规则,也是天平的结构特点决定的;在称量过程中出现天平不
41、平衡的情况,应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使其平衡;天平在读数时应将砝码质量与游码示数相加;量筒在读数时应读取凹液面的最低处,并利用两次量筒的示数差求出雨花石的体积;将所测数据代入密度公式可求出石块的密度,从实验中系着石块的线也会排开一部分水的角度分析测量的密度结果。 (2)因是排水法测体积,故石块要全部浸没在水中,然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得石块的密度。 五、计算题五、计算题 28某人乘坐出租车的发票如表所示。根据发票提供的信息,求: 车费发票 车牌号 渝 F9K899 日期 21-123 上车 11:32 下车 11:56 单价 2 元 里程 12km 金额 30.00 (1)出租车行驶的时间多少小时
42、? (2)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千米每小时? 【答案】(1)解: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t=11:56-11:32=24min=0.4h 答:出租车行驶的时间为 0.4h; (2)解: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 30km/h。 【解析】【分析】 (1)结合出租车的发票求得出租车行驶的时间。 (2)利用速度计算公式 v=求得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 29小杜暑假到三门峡旅游,给酷爱书法艺术的爷爷买了一个澄泥砚,如图所示。他听说澄泥砚是用黄河泥陶制成的,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很想知道这种材料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测出砚盖的质量为 97.8g,再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并测得溢出水
43、的质量是 32.6g,求: (1)这个砚盖的体积; (2)请你帮小杜算出这种材料的密度; (3)若测得整个澄泥砚的质量是 327g,则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多大? 【答案】(1)解:把砚盖放入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砚盖的体积等于完全浸入时溢出水的体积 答:这个砚盖的体积是 32.6cm3; (2)解:这种材料的密度 答:这种材料的密度是 3g/cm3; (3)解: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 答: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为 109cm3。 【解析】【分析】 (1)利用密度计算公式 =求得完全浸入时溢出水的体积,即砚盖的体积。 (2)利用密度计算公式 =求得这种材料的密度。 (3)利用密度计算公式 =求得
44、该澄泥砚所用材料的体积。 30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 A 和 B 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的底面积为 3102m2,容器内水的深度为 0.2m,且两容器中水和酒精的质量相等。 (已知:酒精=0.8103kg/m3,铁=7.9103kg/m3,铝=2.7103kg/m3) (1)求 A 容器中水的质量 m水; (2)求 B 容器中酒精的体积 V酒精; (3)将质量为 5400g 的实心铝块浸没在水中,质量未知的实心铁块浸没在酒精中,发现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且液体均没有溢出,求铁块的质量? 【答案】(1)解:容器中水的体积 由可得 A 容器中水的质量 答:A 容器中水的质量为 6kg;
45、 (2)解:B 容器中酒精的质量 则酒精的体积 答:B 容器中酒精的体积为 7.5103m3 (3)解:5400 克的铝块的体积 则铝块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为 铝块浸没在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此时水深为 因为放入铁块和铝块之后的液面一样高,则放入铁块后的酒精深度为 原来容器中酒精的深度为 则放入铁块后酒精的液面上升的高度为 铁块排开酒精的体积为 则铁块的体积为 则铁块的质量 答:铁块的质量为 3.95kg。 【解析】【分析】 (1)根据题意求出 A 容器中水的体积,根据 m=V 求出水的质量。 (2)B 容器中酒精的质量等于 A 容器中水的质量,根据 V=求出酒精的体积。 (3)根据密度公式求出 5400 克的铝块的体积,根据两个容器中的液面一样高求出铁块的体积,根据 m=V 求出铁块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