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32383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1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讨论主题讨论主题前言:信息化引领人类深刻变革网络购物与支付智能家居生活智能交通现代物流远程诊断与数字医疗信息化作战信息化已引起了教育哪些变革共识:教育信息化发展势不可挡人类社会正处在二十一世纪,这是一个信息智能的时代,这是一个融合创新的时代。以普适计算、泛在网络为特征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全民教育、优质教育、个性化学习和终身学习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面对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共识:教育信息化发展势不可挡突破

2、高校内外部机制体制壁垒,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活力。大力推进校校、校所、校企、校地以及国际间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为主要载体。总 体 思 路共识:教育信息化发展势不可挡感悟:信息化发展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对知识传播的影响带来了知识传播载体、方式和速度等的改变,使知识的传播突破了时空、群体、容量及语言文字等的限制,知识传播更加即时,知识传播不再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对知识存储、获取与利用的影响带来了知识存储、转换、获取与利用方式的变革,知识已经没有必要尽可能记忆在大脑中了,海量记忆性知识通过网络即手可得。对认知与知识建构方式的影响带来了人们认知方式和知识

3、建构方式的变革,建立面向知识分享的社交网络,学习者主动交流与分享进行知识建构,促进了学习者个性发展与集体智慧的增长。感悟:信息化发展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对学习方式的影响带来了学习内容呈现方式、获取知识、学习方式、学习互动等的变革,为当代学习者提供了自由自主学习、网络协作学习、网络团队学习等进行的可能性。对教学模式的影响无时不刻冲击着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远程教学、翻转课堂、MOOCs等教学模式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教育不公等教育发展难题。对教育生态的影响知识与知识、知识与知识人、知识人与知识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校与学生、社会与学生等关系组成的教育生态

4、变革。不在一一悉数总结:需加快信息化发展发展目标: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展目标2011-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2011年-2020年)发展任务: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1年-2020年)发展任务缩小基础教育数字鸿沟,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终身教育体

5、系整合信息资源,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设信息化公共支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队伍建设,增强信息化应用与服务能力(2011年-2020年)缩小数字化差距。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加快建设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环境。有效提高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有力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加强高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高校科研水平提升。增强高校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能力。推进继续教育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加快信息化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继续教育公共信息管理与服务平台建设。提升教育服务与监管能力。提高教育管理公共服务质量与水平。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

6、程。完善教育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立国家教育云服务模式。建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和共建共享环境。完善教育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公共安全保障环境。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建设专业化技术支撑队伍。提升教育信息化领导力。优化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发展路径:统一信息系统的核心要素发展路径:统一信息系统的阶段划分统一信息系统的统一信息系统的六个核心要素之间具六个核心要素之间具有一定的层次关系:有一定的层次关系:基础设施整合是基础设施整合是“硬硬”基础,没有整合基础,没有整合的基础设施就难以实的基础设施就难以实现其他要素的整合。现其他要素的整合。数据数据整合、用户整合、用户整合和权限整合是整合和权限整合

7、是“软软”基础,和基础设施整基础,和基础设施整合一起支撑着应用整合一起支撑着应用整合。合。应用整合实际上应用整合实际上成了整合的核心,因成了整合的核心,因为其承载了直接支撑为其承载了直接支撑业务的功能,在不同业务的功能,在不同阶段需要不断整合。阶段需要不断整合。前面五要素最终前面五要素最终都是为了支持流程整都是为了支持流程整合,即在信息化条件合,即在信息化条件下使得业务处理最优下使得业务处理最优化。化。强化: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整合、用强化: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整合、用户整合户整合重点:权限整合、应用整合重点:权限整合、应用整合关注:流程整合关注:流程整合重点:基础设施整合、数据整合、重点:基础设

8、施整合、数据整合、用户整合、应用整合用户整合、应用整合关注:权限整合关注:权限整合概念:顶层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概念:顶层设计是一种设计理念和方法论证规划顶层设计建设实施概念:信息化顶层设计概念信息化顶层设信息化顶层设计就是从全局的视计就是从全局的视角出发,站在整体角出发,站在整体的高度,以信息化的高度,以信息化的思维,全面分析的思维,全面分析机构的各项业务,机构的各项业务,建立该机构的业务建立该机构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结合机构的信型,结合机构的信息化现状,设计出息化现状,设计出信息化总体技术方信息化总体技术方案、建设和管理方案、建设和

9、管理方案。案。概念:信息化顶层设计内容通过对机构的主要业务进行分析,了解哪些业务需要信息化,建立业务模型与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等的信息系统模型,业务流程优化和服务整合。设计支持信息化实现的技术架构与基础保障环境。设计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建设运行机制。是指对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传输和利用的全面规划,是以信息工程方法论为技术基础,侧重于业务分析与优化、数据流分析,建立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通过“总体分析、职能分析、全域综合设计”三步骤,重点从宏观角度关注业务、功能、数据等,注重构建这些元素间粗粒度的关系模型。是从全局和整体出发,根据信息化现状和宏观信息资源规

10、划成果,对技术战略、技术框架、技术标准进行分析和定义,以提高资源重用性,提高系统建设与运维效率,实现业务需求的目标。包括技术路线设计、数据架构设计、应用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安全架构设计和基础服务设计等。基础保障环境是指信息系统运行所依赖的软件、硬件基础设施及其组成架构和拓扑关系,包括基础平台软件、公共中间件、安全支撑软件等公共软件,服务器群组、网络环境、存储和备份、机房环境等硬件基础设施和容灾系统等。包括机房建设规划(布局、配电、冷却、加湿、除尘)、基础网络规划(网络拓扑、综合布线、网络服务、网络运行管理)、服务器架构、存储和备份规划(存储架构、备份策略、备份体系、数据归档体系)、数据中心

11、的节能规划、数据中心的整合与虚拟化(主机虚拟化、应用虚拟化、存储虚拟化、网络虚拟化、计算虚拟化)、软件公共平台规划以及运行维护方案设计等。是顶层设计成果的展现,是基于机构的信息化现状,结合事业发展需求,并按照顶层设计工作描绘的蓝图,设计一个可指导信息化实施的具体方案。包括信息资源规划、技术架构设计与基础保障环境规划描绘出的信息化蓝图,还要基于蓝图设计出机构信息化的路线图。在总体解决方案中要明确提出信息化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思路,并结合信息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规划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与实施方案。此外,还要根据机构现有IT治理机制与信息化队伍情况,提出信息系统建设模式、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与组织保

12、障体系建设方案等。顶层设计方法:顶层设计基础架构信息化顶层设计作为信息化领域一种从顶层进行设计的工程化方法,须基础架构的支撑。一个机构的信息化可分为四步骤:管理制度建立与执行、业务信息化模型建立、业务过程化改进、信息化工程实施。大学架构(University Architecture,UA)是为后三步提供全面的规划和指导。绩效模型定义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绩效管理作用机制以及关键控制环节等,用于以绩效为导向规划和设计信息化架构。绩效模型采用“绩效分类+绩效指标”的形式,从业务的角度主要包括三类绩效指标:业务发展支撑、用户应用绩效、活动流程支持。业务架构是运用信息工程方法,从机构整体出发,通过梳理

13、业务,分析信息流,识别出业务中的用户、功能和信息三要素的关系,建立组织模型、业务模型和流程模型,描述业务的组成及相互关系,描述一个机构的职能和结构,揭示其日常运作下的信息运行模式。需要描述三个内容:业务参与者、业务内容、业务流程及流程中传递的信息。具体包括组织模型、业务模型、业务流程图。信息系统架构是在业务架构基础上,通过对业务的可计算机化分析,将能够通过信息系统支持的部分分离出来,抽象为用户模型、功能模型和数据模型,分别从用户、功能和数据三方面规划和定义信息系统的逻辑体系。具体包括描述业务产生的数据及其组织形式(数据模型)、管理这些数据及支撑业务运转的信息系统构成(功能模型)、数据与信息系统

14、之间的关联关系(体系结构模型)、用户分类和用户能够访问的内容(用户模型)以及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乃至重要岗位之间的关联关系(机构视图、用户视图)等。技术架构用于规划实现目标系统所需的技术构件和技术方法,它将信息系统架构定义的应用组件映射为一系列的软件组件和硬件组件。统一规划的技术架构可保证以最稳定、有效的IT技术支持信息系统的构建,也可保证各类信息系统资源有效充分共享,消除资源建设浪费,有效保障系统运行,提升服务水平。包括应用架构、数据架构、软件架构、安全架构四部分。具体包括描述业务产生的数据及其组织形式(数据模型)、管理这些数据及支撑业务运转的信息系统构成(功能模型)、数据与信息系统之间的关联

15、关系(体系结构模型)、用户分类和用户能够访问的内容(用户模型)以及信息系统与业务部门乃至重要岗位之间的关联关系(机构视图、用户视图)等。顶层设计方法:信息化顶层设计流程总体分析是从全局出发,站在信息化总体规划高度,对机构业务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通过整体分析,使我们能够按照信息工程方法冲刺你认识机构的业务,系统地、概括第把握机构的职能。总体分析包括业务分析和管理模式分析两个方面,在对机构进行整体业务调研后分别展开。业务分析:对机构业务进行全面梳理,整理出各部门的职责和主要业务,特别要对主线业务进行深入分析,分析设计部门的职责、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确定主线业务内容,在此基础上建立机构的总体业务模型

16、,此模型反映了机构的主要业务以及业务之间的关系。而后,进一步对也去进行分类,分析各类业务之间的关联关系,根据业务活动关联和属关联的紧密程度将机构职能划分为若干个职能域,界定每个职能域的管理目标、涵盖的功能和便捷,以及与当前机构中各部门的关联关系,建立职能域模型。管理式分析:从机构的组织结构与管理关系入手,分析机构的管理模式,根据机构的业务特征和重要岗位设置情况,从多个维度对用户进行分类,监理机构的组织模型和初步的用户模型。总体分析的成果是总体业务模型、职能域模型、组织模型和初步的用户模型。职能域分析是信息化顶层设计中工作量最大的工作,它根据总体分析中建立的职能域模型,针对每一个职能域进行详细的

17、业务分析与系统建模。首先要梳理职能域内各部门间的业务关系:根据对本职能域的定义,明确本职能域对应的业务部门和业务科室,明确本职能域的业务范围,调研职能域内各部门和机构的职能说明,作为职能与业务分析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以信息流分析为手段,梳理职能域内部的业务流程,对职能域的职责说明进行归类和分析,归纳出职能域的业务大类,分析清楚业务大类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业务内在逻辑,对职能域内的业务大类进行分解,用“业务大类-业务过程-业务活动”的三层结构来表达完整的业务功能结构,形成职能域业务模型。进一步对业务活动的参与人员、活动内容和活动时序进行分析,确定这些业务活动是否可信息化;对可信息化的业务活动进行

18、信息流分析,分析业务活动、参与人员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分析结果汇总和归类,形成职能域的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职能域分析的成果:是该职能域的业务模型、功能模型、数据模型和用户模型。全域综合设计是在各职能域详细分析与局部建模的基础上,重新从整个机构的角度审视全局信息流,并从全局一体化的视角研究分析机构的业务、功能、数据、用户和权限的关系,建立或完善机构的各个全域模型。首先要做全域信息流分析,目的在于在全域内抽取主要业务信息流,分析职能域间信息交换情况,确认职能域间信息流是否畅通,主信息流是否闭合。其中,职能域间信息交换情况将作为全局数据交换部署的基础,闭合的信息流为构建统一信息系统奠定

19、基础。其次通过全局域信息流分析,发现当前业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和相关管理决策人员的讨论,对业务流程进行适当优化,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全局域业务模型。第三,建立全局域功能模型。第四,建立全局域数据模型。第五,在总体分析建立的初步用户模型基础上,结合各职能域的用户模型,进行通知、优化,形成较为完善的全域用户模型。此外,对于管理较复杂的机构,可在较粗粒度上把重要用户角色与全局域功能模型中的功能进行关联,建立用户视图。把机构部门设置与全域功能模型、圈与数据模型关联起来,建立机构视图。技术架构与基础保障环境规划包括数据架构设计、应用架构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安全架构设计、基础保障环境规划五部分。这些不仅依赖于

20、机构的信息化总体规划和宏观信息资源规划的结果,还受信息化现状的约束。因此,要对机构信息化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根据宏观信息资源规划得到的机构信息化需求,结合信息技术发展趋势,采用符合IT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尽量争取平滑过渡的思路,设计出能够很好地满足机构信息化需求、支持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架构。技术架构设计完成后,再进行基础保障环境规划。基础保障环境是支撑信息系统运行、为用户提供服务的物理基础条件,好的基础保障环境规划的内容包括机房建设规划基础网络规划、服务器架构设计、存储和备份规划、数据中心的节能与整合规划、软件公共平台规划以及运行维护方案设计等。基础保障环境规划依赖于信息化总体规划、

21、信息化业务需求,还依赖于技术架构设计的结果以及信息系统设计对运行环境的要求等。总体解决方案设计是从“蓝图”到“路线图”的过程:前面四个环节从业务与技术两个方面构建了机构信息化的“蓝图”,本环节就是要在此基础上提出机构信息化的“路线图”。总体解决方案设计在信息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首先要明确信息化指导思想、建设目标与思路,并结合信息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明确下一阶段信息化建设内容。然后,根据信息化顶层设计前面四个环节的成果,确定总体技术方案,包括业务架构、应用架构、软件架构、数据架构与基础设施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建设、数据环境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此外,还要根据机构现有IT治理机制与信息化队伍情况,提出信息系统建设模式(如外购模式、自建模式、合作模式等),提出运维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与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方案。最后,还要对整个项目建设进行分期,提出经费概算与进度计划安排。顶层设计方法:信息化顶层设计成果信息化规范是顶层设计必须始终遵循的原则和标准,用来保证设计过程的命名、描述、界定等的统一和规范,使得各规划工作小组在表达和理解上的一致。准备:顶层设计怎么开展一般流程:认真做好每一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高校及中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课件.pptx)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