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 来 源1 学 生2 归 纳3目录Y i壹 来源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而这些“子曰”的句子,都出自下面这本我们耳熟能详的国学启蒙读物:论语,俗称“孔子的朋友圈”,主要记载了孔子和他弟子们日常说的话、做的事。因此,想要了解论语,就不能不提下面这位关键人物:孔子,读书人心中的圣人,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文化人物,妥妥的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孔子是谁?春 秋 时 期 就 一 个 特 点:乱乱我 们 来 重 点 说 一 下 春 秋 时 期。它 是 这 样的 一 个 时 间 段当 时 的 朝 廷 周 朝 每 况 愈下,不 过 有 一 拨 儿 人 却 暗 自开 心,他 们 是 谁 呢?
2、这 些 人 就 是 周 王 眼 皮 子 底 下 的 诸 侯这 些 人 就 是 周 王 眼 皮 子 底 下 的 诸 侯。诸 侯 是 周 朝 王 室 的 亲 戚。周 王统 治 天 下 后,给 了 他 们 每 人 一块 地,并 让 他 们 各 管 各 的,这就 是 分 封 制。周王威武霸气的时候,诸侯是一群乖宝宝;可当周王渐渐镇不住场子了,诸侯就跳起来造反,纷纷称王称霸。称王称霸需要地盘,整个春秋时期因此沦为一段诸侯打打杀杀的历史。而 孔 子,就 出 生 在 这 样 混 乱 的 社 会 环 境 中。抛 开 各 种 神 奇 的 传 说,孔 子 真 实 的 出 生 情 况 是 怎 么样 的 呢?孔 子,
3、子 姓,孔 氏。因 为 他 出 生 在 尼 丘 山,所 以叫 孔 丘;又 因 为 他 在 家 里 排行 第 二,而 在 古 代 的 家 庭 中,兄 弟 长 幼 排 序 依 次 为 伯、仲、叔、季,所 以 他 字 仲 尼。根据史记的记载,由于大儿子残疾,孔子的父亲老来得子生了他。可孔子才三岁,父亲就去世了。而孔子十七岁的时候,他的母亲也去世了。面对人生的苦难,孔子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在社会底层从事过多种职业。原文及译文:因为从小吃着苦长大,又看到当时的社会整天打打杀杀,民不聊生,礼坏乐崩,于是孔子有了一个宏大的人生理想:孔子身材高大,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东大汉。明明可以靠武力征服一切,可孔子偏要靠
4、别的方式。孔子决定靠思想来实现理想,为此用尽了自己的一生:二、孔子都做了些什么?原文及译文:总结一下,除了做一个终身学习者,孔子一生主要忙活了三件事1.开办学校,教书育人开办学校,教书育人古代没有互联网。如果想要把自己的思想传播出去,怎么办?光靠自己的一张嘴是不行的,还需要通过口碑传播!而孔子作为教师,有很多学生,因此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但在教书育人这件事上,孔子与众不同。首先,教授的对象就很不同。春秋时期,只有贵族能读书,一般人是没有机会上学的。但孔子不一样,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走的是亲民路线。据说,交干肉就能成为孔子的学生,这就是所谓的束脩(xi)之礼还有一个说法:有钱的多交学费,贫穷
5、的可以少交学费,但不管是谁,多少都得交点儿学费。孔子之所以这么做,可能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有真正的求学之心。所以不管你是杀猪的、养鱼的,还是卖拖鞋的,只要有心求学,都可以来上课。原文及译文:让 每 个 人 都 有 公 平 受 教 育 的 机 会,这 才 是 孔 子 心 中 的 有 教 无 类其次,怎么教书,孔子也是有讲究的。其次,怎么教书,孔子也是有讲究的。孔老师教书,从来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不同的批评教育,好比医生看病,讲究的是对症下药。这就是大家熟悉的因材施教。据推测,具体可能类似下面这样:孔老师大半辈子教书育人,兢兢业业,几乎全年无休。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学
6、而不厌,诲人不倦。原文及译文:2.四处求职,推广思想四处求职,推广思想孔老师这么拼,自然也收获颇丰。据不完全统计,他凭一己之力,总共收过三千多名学生。教的学生多了后,孔子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并受鲁国邀请做官。就这样,孔子在五十一岁那年步入仕途。孔子在岗位上干得很漂亮,官位也一路飙升:更重要的是,孔子很怀念西周时期的生活,主张恢复周礼,采用礼治。工作上,孔子大力惩治贪污腐败,还劝诫百姓爱岗敬业;生活上,孔子鼓励大家互助友爱,孝顺父母,敬爱兄弟。简单来说,周礼大致可以分为礼和乐两个部分。礼是一套把人分成不同层级的等级制度。乐指音乐,可以缓解社会矛盾,为礼的运行提供保障。阶级不同,生活水平的差距可太大
7、了。比如葬礼的规格,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诸侯的葬礼,都是些大投入、大制作。平民的葬礼,都是些小投入、小场面。除了葬礼,还有婚礼、祭祀礼以及对长辈行的各种礼,这些都是所谓的“礼”。大家都要老实遵守,不能过界。大家都按规矩办事,这样整个社会就会显得井井有条,但总有人想打破这份和谐。谁呢?当时鲁国的大臣季氏。很多孔子的弟子在他手下干活尽管自己的不少学生为季氏做事,孔子却非常看不起他,甚至对他作出过这样的评价:原文及译文:孔子的意思是,从季氏对待礼和乐的随便态度可知,他没有好好学习过周礼,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仁。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孔子为什么这么说?是因为季氏干了一件事,叫八佾舞于庭。古代乐舞表演的规模
8、,是以“佾”为单位的。每行八人,称为一佾,像下面这样:按照周礼的规矩,地位越高的人,乐舞表演的规模就越大,佾也就越多。所以正常情况下是这样的:但季氏很强势,把控了鲁国的朝政,不仅经常欺负国君,还无视周礼的规定,在家中享用八佾乐舞。意思是季氏连这种事都能狠心做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出了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说出了下面这句名言:下面这句名言:孔子当时在鲁国的官职并不低。对这样的现象,他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提出了一个“消消乐”计划堕(hu)三都,意思是把三位大臣家的城墙拆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早年鲁国国君给了三家各一块地。他们建造城墙,各自为政,很难管理。孔子认为把城墙拆
9、了,就能削弱他们。结果三家知道了这件事,认为孔子打算害自己,于是不断排挤孔子,最终把孔子赶出了鲁国。孔子只能带着学生们出去找工作,这段经历就是著名的周游列国。这趟旅程,孔子一行人经历了很多磨难,发生了很多故事。比如,他被美女盯上过;被人堵在荒郊野岭,饿过肚子;还曾经被人嘲笑说如丧家之犬。这一路上发生了许多事情,但唯独不变的,是孔子的仁爱思想和他对礼的坚守。3.整理书籍,传承文化整理书籍,传承文化直到快七十岁的时候,孔子才结束了旅程。回到鲁国后,他一边在家里继续教学,一边修订书籍,直到去世。他口述、整理的书,被后人合称为六经。如此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去世后,学生们都无比怀念他。他们觉得怀念老师的
10、最佳方式,就是让他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如果做不到于 是 大 家 一 合 计,决 定 把 孔子 说 过 的 话,以 及 孔 子 跟 学生 的 对 话 都 记 录 下 来,编 成一 本 重 量 级 的 书。这 就 是 论 语 的 由 来,它这 就 是 论 语 的 由 来,它记 载 了 孔 子 对 政 治、伦 理、记 载 了 孔 子 对 政 治、伦 理、道 德、教 育 等 内 容 的 观 点,道 德、教 育 等 内 容 的 观 点,集 中 体 现 了 孔 子 的 思 想。集 中 体 现 了 孔 子 的 思 想。E r贰 学生很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和典故,就出自他们跟孔子的聊天记录。既 然 论 语 里
11、 主 要 是 孔 子 的 话,以 及 他 和 弟 子的 对 话,我 们 不 妨 从 孔 子 和 他 的 学 生 入 手。一 来故 事 有 趣,二 来 能 抓 住 论 语 的 核 心 内 容。孔 子 有 三 千 多 名 学 生,水 平 有 高 有 低。从 学 历 的 角 度来 看,这 些 学 生 相 当 于 达 到 了 本 科 生 的 水 平。他们是优秀学生中的优秀学生,水平最高,相当于博士生。后人将他们集体打包,称作孔门十哲。根 据 弟 子 们 的 特 点,孔 子 将 他 们分 列 入 四 大 类:子 张 和 曾 参 虽 然 不 在 孔 门十 哲 里,但 也 是 很 优 秀、很 有 名 的 弟
12、 子。这些弟子有着鲜明的个性,能力有高有低,悟性有深有浅,志向有远有近。所以当翻开论语,读到他们的故事时,你会有种“咦,这事儿我好像也做过”的感觉。那他们做得对吗?孔子又是如何评论和教育他们的?颜回: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孔 子 有 三 千 弟 子,什 么 样 的 学 生 他 都见 识 过,有 让 人 舒 心 的,也 有 让 人 糟心 的。所 以 对 孔 子 来 说 在 这 么 多学 生 中,有 没 有 一 个 德、智、体、美、劳 样 样 都 好,能 够 担 任 类 似 班 长 职 务的 人 呢?还 真 有。他 就 是 孔 门 的 智 力 和 品 德 担 当,众 弟子 之 首,孔 子 最 喜 欢 的
13、 学 生 颜回,也叫颜渊,地地道道的山东人,孔子的老乡。孔子对他究竟有多喜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颜回虽然比孔子小三十岁,但身体不好,在四十岁的时候去世了。孔子知道此事后号啕大哭,甚至埋怨上天太无情。可能有人会说:学生去世了,老师悲伤不是很正常吗?但这件事,我们得对比另一件事来看。孔子的儿子叫孔鲤,和颜回一样,他也在孔子还在世的时候就去世了。然而,就算是自己的亲儿子去世时,孔子也没有像在颜回去世时那般失态。PPT模板 http:/ 什 么 这 么 说?这 要 从 当 时 的教 育 环 境 说 起。春 秋 时 期,由 于 教 育 资 源 匮 乏,平 民 几 乎 都 是 文 盲,没 有 上 学读 书
14、 的 机 会。所 以 别 看 孔 子 只 是 开 了 区 区 一个 私 教 班,人 家 可 是 开 创 了 民间 教 育 的 先 河!(孔 子 教 给 弟 子 礼、乐、射、御、数、书 六 项 技能,它 们 合 起 来 称 为 六 艺)作为一名父亲,颜路没能让孩子当上富二代,但他深知一个道理:要想富,先读书!可怎样才能让儿子赢在起跑线上呢?于是,富有大智慧的颜路决定自己充当起跑线,主动报名进入孔子的培训班,先给自己扫盲。颜回长到十三岁时,直接拜孔子为师,和亲爹成了校友。古往今来,所有的老师都偏爱学霸,毕竟没有人不喜欢让自己省心的学生。而颜回,就恰好属于孔门里的超级学霸。他有着超强的领悟力和绝顶的
15、聪明。一、不 仅 聪 明,还 爱 学习亲爹领进门,成长靠个人。颜回之所以能够成为孔子最喜欢的学生,下面几点才是关键。但颜回总是表现得十分低调,从不显山露水,孔子甚至一度以为他是一个傻子故事是这样的。话说颜回刚上学那会儿,孔子搞了一个随堂测试。场面本来十分和谐,可轮到颜回了,画风突变。颜回没有回答。后来孔子又试了好几次,每次都这样。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颜回不仅听进去了老师的讲解,还听得很懂。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他还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孔子知道后,改变了对颜回的看法。颜回课上学的都会,课下还能免费辅导同学,堪称孔子的义务教学助理。原文及译文:还有一件事,能从侧面反映
16、出颜回的聪明。有一天,他把一个叫子贡的学生叫了过来。子贡很聪明,口才也很好,孔子问了他一个很挑事儿的问题:于是他跟孔子说:“老师实不相瞒,您讲一句话,原文及译文:二、就算生活贫苦,也能过得开心孔子觉得做人不能太肤浅,还有其他指标:情商高不高,口才好不好,才艺棒不棒但关键的一点是要看这个人能否做到:穷,也能穷得开心。而在这方面,只有颜回真正做到了让孔子满意。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不富裕的家庭,住在一间破旧的小茅屋里。茅屋破到什么程度呢?冬冷夏热就不说了,若赶上下雨天,简直是一个海景房。一家人穷得可谓家徒四壁,沙发、床什么的都没有,喝水只剩一只瓢,吃饭全靠小竹盆在这样穷困的环境下生活,一般
17、人是不会开心的,但颜回却活得很开心。都穷成这样了,颜回还能乐呵呵的,见人就微笑,除了说心态好,就只能说品德好了!原文及译文:这种从来不为贫穷焦虑的境界,普通人很难达到。孔子对此非常欣赏,称这种境界为安贫乐道。“安贫乐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我们来看看孔子是怎么说的。孔子认为,获得财富的方式有两种:正当手法和不正当手法。通过不正当手法获得的财富,叫不义之财。孔子把它们比作天上的浮云,宁愿穷,也不要,这叫安贫。吃粗粮,喝凉水,枕着胳膊睡觉,这些简单的追求也能很快乐,这叫乐道。原文及译文:颜回一生也没有干过什么大事,而且穷困潦倒,大部分时间都跟着孔子学习和周游列国了。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既能在
18、贫穷中自得其乐,也不会因苦难而改变志向既能在贫穷中自得其乐,也不会因苦难而改变志向。所以颜回凭借自身的修养,成为后世的道德榜样,仅次于孔子,被尊为而 且 在 孔 子 最 重 视 的 德 行 科 四 人 组 中,颜 回 也排 第 一。其 他 三 人 则 并 列 第 二。为什么他们仨放在一起讲呢?因为这三个人除了德行好,他们的人生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苦!苦!三个人,三种人生,各有各的苦究竟多苦的人生,才令他们修炼出如此高的品德?一、如果一出场就领了盒饭,你该怎么办?冉伯牛,山东人,也叫冉耕,伯牛是他的字。他的故事是这样的:好了,故事结束。没错,冉伯牛在论语中,一出场就得了重病,然后就去世了。人生如
19、戏,冉伯牛还没充分展示演技,突然就杀青了,你说苦不苦?原文及译文:看得出来,孔子对这位弟子的去世非常伤心。可由于相关记载实在太少,我们没法确切地了解冉伯牛同学的品德修养究竟好到什么程度。不过不要紧,孔子说他好,那就是好!二、如果摊上一个不靠谱的爹,你该怎么办?冉雍,山东人,字仲弓。他的身上有这样的标签:孔子亲自指导的做官小能手,非著名人才鉴定家,一言不发的话题终结者。顺便提一嘴,冉伯牛就是冉雍的亲哥,所以这兄弟俩的人生简直是黄连的妈给黄连开门苦到家了。冉雍的苦,主要体现在他的亲爹真的很不靠谱。据说他爹犯过一些事,结果蹲监狱了。因为爹不靠谱,冉雍从小就被小伙伴们看不起,但好在他头脑很清醒,知道拼
20、不了爹,只能拼自己。于是他每天疯狂地学习,只为早日出人头地。经过一番努力,冉雍成了孔子的学生。结果有人就吐槽说,孔子是当代金牌导师,怎么能收这种出身不好的人做徒弟呢?这些人不知道的是,孔子的出身就不怎么样。他对自己的评价是少也贱,意思是从小贫苦。不信奉“出身论”的孔子用一个故事反击了众人的质疑。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不对,是有一头老黄牛,长得干干巴巴,非常丑。别看红牛的出身不好,但人家身上的各个部位一样不少,拿去做什么好呢?用来做一顿肥牛火锅?有点儿大材小用。这么好看的牛,用来祭祀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需要知道,在孔子的时代,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正经的事情,正经到你需
21、要:我们需要知道,在孔子的时代,祭祀是一件非常重要,也非常正经的事情,正经到你需要:所以说,祭祀这么神圣,能成为祭品的东西,一定是百里挑一的。然后孔子话锋一转,说道:冉雍就是这头小红牛啊!听明白孔子的话了吗?孔子的意思是,冉雍虽然有一个不靠谱的爹,但丝毫掩盖不住他优秀的光芒。事实上,孔子还真没看走眼。冉雍德行出众,学问又好,还有名师背景,这样棒的小伙子是藏不住的。没过多久,他就被人推荐去当官了。初入职场,冉雍的编制是什么呢?还记得鲁国的那个大官季氏吗?冉雍当时在季氏手下干活,当季氏宰,相当于他家的总管,能管不少人,总的来说也算是一个领导。一上来就当领导,冉雍有点儿职场焦虑,于是去向孔子请教。作
22、为鲁国政坛上的过来人,孔子给冉雍支了三招:先有司就是说,有事情要带头先干起来。赦小过就是说,下属做了错事,不要老揪着不放,而是要选择原谅。比较关键的是第三点举贤才,意思是要注意提拔优秀的员工,组建好人才梯队。关于最后一点,冉雍有一些小困惑:怎么才能辨别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呢?孔子认为,要先找已经确定有才的人。那些不确定是否有才的,以后总有机会确定。原文及译文:虽然有孔子的指导,但当时社会混乱,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冉雍辞职了。这就是冉雍的主要故事,咱们来总结一下:尽管人生的开局是一手烂牌,凭借不懈的努力、高尚的道德,冉雍将烂牌打出了王炸般的效果,成为孔子眼中的优秀人才。三、如果摊上一个三、如果摊上一个
23、“腹黑腹黑”的后妈,你会怎么做的后妈,你会怎么做?闵子骞,河南人,名损,子骞是他的字。他也有几个很明显的标签:孝顺父母优秀代表,被鞭打的行为艺术家,转体三周半跳河运动员。有了坑娃的爹,自然也少不了坑娃的娘。闵子骞的苦,就源自他的后妈。闵子骞的亲妈很早就去世了。都说没妈的孩子像根草,为了不让儿子当“草根一族”,他的老爸想到了一个办法:很快,这个后妈就生了两个儿子,但闵子骞的苦难并没有结束。因为这是一位“腹黑”的后妈。有一年冬天,她给三个儿子做了两款棉衣:这个时候就看出这个后妈的人品了:她给亲儿子的是暖和的棉花款,给闵子骞的是漏风的芦花款。就这样,闵子骞穿着“棉衣”,在冬天里被冻成了“狗”,还没法
24、和别人说。你说苦不苦?这事儿他爸刚开始并不知道,但纸终究包不住火有一次,闵子骞兄弟三人跟着爸爸坐牛车去办事。结果走到半路,车走不动了,爸爸就让闵子骞下去拉车。闵子骞穿得少,浑身颤抖着,根本拉不动车,他爸却觉得他是在偷懒,于是上前就用小鞭子抽他。结果,直到闵子骞的衣服被抽破,露出了里面的芦花,他爸才意识到“棉衣”是假的,是闵子骞受委屈了。他爸见此情况勃然大怒,嚷嚷着要离婚。眼看着家庭就要分崩离析,闵子骞突然跪地,为后妈求情:他爸觉得儿子说得有道理,于是选择了原谅,后妈也改正了错误,结局很完美。这就是芦衣顺母的故事。闵子骞宁可自己受委屈,也要保全一家人的幸福,是不是很孝顺?他的故事因此入选二十四孝
25、。闵子骞的孝顺远近闻名,连孔子都夸过他。原文及译文:孔子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夸人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是自家人夸你,一般大家都会觉得这里面掺了点儿亲情的水分,多少需要怀疑一下其真实性。比如下面这样:所以,只有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外人夸你,这些话才显得客观真实。可到闵子骞这儿就不一样了,就算是他的亲人夸他,大家也不会觉得掺了水分,因为闵子骞是真的孝顺闵子骞因为孝顺、德行好,被推荐在鲁国做官。因为从小就体会到好父母对于子女的重要性,闵子骞身为父母官,很能感同身受,所以始终爱民如子。有次鲁国打算翻修一下国家的金库,闵子骞听说了这件事,评论道:孔子听说这件事后,直夸闵子骞说得棒,一开口就能抓到重点,是
26、一个很不错的小伙子。原文及译文:注:成语言必有中言必有中就出自上文,意思是一个人说话总是能说到重点。以上就是德行科其他三人的故事,最后我们总结一下。虽然这哥儿仨的故事不多,但加上之前的颜回,他们所在的德行科,在孔门一直排名第一。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孔子最重视的就是德行,他还用一句金句强调过:原文及译文:骥专指千里马。对于这种马,我们一般会怎么夸它呢?光说快,这就夸肤浅了,没有触及千里马的本质马德。坚毅、听话、方向感好,这些品德都叫马德。没有马德的马,你让它去东北,结果它非要跑向广西,这能叫千里马吗?所以,马德好才是骥能称为千里马的关键!把马换成人也是一样的道理,比起才华和颜值,德行才是最重要的所
27、以在孔门里,德行永远是评价学生最重要的依据。S an叁 归纳论语几乎涉及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上到天命无常,下到吃饭睡觉全是孔子的授课范围。在论语中,除了忠、孝等词外,经常出现的有三个词:在论语中,孔子教导大家要好学,因为君子好学。那到底什么是君子呢?孔子认为,君子是道德品质非常高尚的人。他们的个人生活没有瑕疵,人见人爱。那问题来了:那问题来了: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怎样做才能成为君子?1.格局要大一提到君子,自然就会有另一个对应的词:小人。大家总说君子道德高尚,小人人格卑鄙,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这样?主要问题出在格局上:君子的格局很大,小人的格局很小。咱们来看个故事:子路有一次问了孔子一个奇
28、葩的问题:君子也会有忧愁吗?孔子说不会啊。子路不信:怎么会有人没有忧愁呢?孔子解释说,君子心胸开阔,做事光明磊落。至于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他从不放在心上。因为君子追求的是家国天下的大事。所以孔子才说:君子坦荡荡君子坦荡荡。而小人就不一样了,他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每天纠结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因为贪婪,没得到想要的东西他会不快乐,得到了他又怕失去。每天都患得患失,你说他能开心吗?所以孔子才说:小人长戚戚。小人长戚戚。原文及译文:这个东西叫作义这个东西叫作义。义,指道义。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心胸坦荡,有理想有道义,所以他能平等地对待所有人。这叫君子喻于义。为了义,免不了要有所牺牲,所以君子
29、不富。而小人心胸狭隘,只计较利益得失,对周围的人区别对待。这叫小人喻于利。君子和小人之间做人的差距,在这里充分显示出来。原文及译文:2.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多读书,但不要读死书前面提到,孔子对学习的态度是要好学,所以君子也一定是好学的。但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注重两个方面:如何看待这两者的关系呢?我们可以把它们比作两杯水。要是一个人的质大于文,他就会光顾着展示本性,却没多少修养,过于不拘小节,显得很粗野,这叫质胜文则野质胜文则野。可要是一个人的文大于质,他就会光顾着展示修养,只注重穿着华丽,但因为读书少,净说空话大话,让人觉得华而不实,这叫文胜质则史文胜质则史。很明显,这两者都不符合君子的气质,
30、那君子应该啥样呢?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意思将两者融合均匀,既要讲究外在,又要修炼内心。意思将两者融合均匀,既要讲究外在,又要修炼内心。原文及译文:问:仁究竟是个啥?问:仁究竟是个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出现了一百多次。对于仁,要把握住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孔子给所有弟子讲的全不一样。看,又不懂孔子的苦心了吧,人家这叫因材施教。关于孔子对“仁”的解释,挑孔子的几个有代表性的回答来讲:比如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理解能力有限的学渣樊迟,孔子告诉他,仁就是爱人。而对于特别爱说话、一开口就没完没了的话痨司马牛,孔子告诉他,仁就是说话谨慎,不会说就把嘴闭上。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孔子的
31、回答简单又直接。但对于高水平的学生,孔子的回答就很引人深思了。比如孔子最喜欢的弟子颜回,就曾经问过孔子:这就是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为仁。可就算聪明如颜回,也没有抓到重点。怎么克己?什么叫复礼?礼,我们前面说过,在当时指周礼,孔子一直拿来作为日常行为准则。所以问题的关键是怎么克己。孔子指出了四个方面:最后一个,非礼勿动,意思是不合礼的不做。其实这么做都是为了约束自我,遵守礼的规范,这样才能安贫乐道,最终成仁原文及译文:克制自己是仁,宽恕别人同样也是仁克制自己是仁,宽恕别人同样也是仁。孔子的另一个好学生子贡,在寻找人生正道的时候,曾屁颠屁颠地跑去找孔子,想要个忠告。孔子给了子贡一个字:恕。恕。孔子
32、知道子贡的嘴皮子利索,容易损人不利己,所以希望他能宽恕别人,不要勉强别人。原文及译文:“恕”挺难做到的,但如果做得好,就可能达到“仁”的境界。子贡就想问孔子,啥样才是“仁”的境界。但他并没有明着问,而是举了一个例子:前面提到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不要让别人做你不想做的事,这叫自我约束;更高的境界,则是要主动帮助别人原文及译文:所以,如果按照上面的说法去做,仁可以从个人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就成了仁政。仁政简单来说,就是对老百姓好点儿,比如少收点税,少点儿严刑峻法。只要不麻烦老百姓,这些都可以算是仁政。除了好好学习,求仁得仁,争取做一个君子,孔子还一直在追求着一个东西,叫作 道道。道有多重要?孔子曾经做了个比较:早上懂得了道,晚上死了都可以。这叫朝闻道,夕死可矣。很明显,道比生命还重要。原文及译文:那么问题来了:道是什么?是道德?是道义?还是道理?这个以后再聊好了,关于论语,就介绍到这儿。但可惜的是,孔子并没有读过论语,甚至他的很多弟子也没有读过,他们就这么消逝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就像孔子曾经站在岸上说的那样:原文及译文:致敬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