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住道路规划道路的规划布置道路的规划布置.道路基本知识 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道路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停车位布置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居住区内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居住区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2)小区路:路面宽58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区不宜小于14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10m;居住区内主要道路的布置形式常见的有丁字形、十字形、山字形等。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3)组团路:路面宽3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采暖
2、区不宜小于10m;非采暖区不宜小于8m;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5)在多雪地区,应考虑堆积清扫道路积雪的面积,道路宽度可酌情放宽,但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道路基本知识道路基本知识功能要求 居民日常居住生活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居住区内部交通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内,还要通行公共汽车;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还要考虑通行私人摩托车和小汽车。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应考虑如下的功能要求:通行清除垃圾、粪便,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之间货运车辆通行;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道路的走向和线型是组织居住区内建筑群体景
3、观的重要手段;除了以上一些日常的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车辆的通行。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道路规划布置的基本要求(a)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居住区内部道路主要为本居住区服务。居住区道路系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统应根据功能要求进行分级。为了保证居住区内居民的安全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和安宁,不应有过境交通穿越居住区,特别是居住小区。同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时,不宜有过多的车道出口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间距应不小于不小于150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
4、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米,也可用平行于城市交通干道的地方性通道来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解决居住区通向城市交通干道出口过多的矛盾。(b)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道路走向要便于职工上下班。住宅与最近的公共交通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站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500米。米。(c)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应充分利用和结合地形,如尽可能结合自然分水线和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汇水线,以利雨水排除。在南方多河地区,道路宜与河流平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区则应等或垂直布置,以减少桥梁和涵洞的投资。在丘陵地
5、区则应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注意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以节约投资。(d)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在进行旧居住区改建时,应充分利用原有道路和工程设施。设施。(e)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车行道一般应通至住宅每单元的入口处。建筑物外墙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面与人行道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1.5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米,与车行道边缘的距离不小于离不小于3米。米。(f)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尽端式道路长度不宜超过120米,在端头处应能便于米,在端头处应能便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回车,回车场地不小于12米米 12米。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米。沿街建筑
6、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时,应设不小于4M4M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的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加设人行通道。(g)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如车道宽度为单车道时,则每隔150米左右应设置车米左右应设置车辆会让处。辆会让处。(h)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道路宽度应考虑工程管线的合理敷设。(i)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道路的线型、断面等应与整个居住区规划结构和建筑群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体的布置有机地结合。居住区内
7、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居住区道路设计注意“通而不畅”,避免往返迂回的同时减少外部人员与车辆的穿越 主次分明、结构清楚 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居住区的道路规划,应遵循下列原则1)根据地形、气候、用地规模和用地四周的环境条件,以及居民的出行方式,应选择经济、便捷的道路系统和道路断面形式;2)使居住区内外联系通而不畅、安全,避免往返迂回,并适于消防车、救护车、商店货车和垃圾车等的通行;3)有利于居住区内各类用地的划分和有机联系,以及建筑物布置的多样化;4
8、)小区内避免过境车辆的穿行。当公共交通线路引入居住区级道路时,应减少交通噪声对居民的干扰;5)在地震烈度不低于六度的地区,应考虑防灾救灾要求;6)满足居住区的日照通风和地下工程管线的埋设要求;7)城市旧城区改造,其道路系统应充分考虑原有道路特点,保留和利用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道;8)考虑居民小汽车的通行;9)便于寻访、识别和街道命名。(1)按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同级道路及其以下各级道路计算用地面积,外围道路不计入;(2)居住区(级)道路,按红线宽度计算;(3)小区路、组团路,按路面宽度计算。当小区路设有人行便道时,人行便道计入道路用地面积;(4)非公建配建的居民小汽车和单位通勤车停放场地,按实
9、际占地面积计算;(5)宅间小路不计入道路用地面积。6)其它用地面积应按下列规定确定:(1)规划用地外围的道路算至外围道路的中心线;(2)规划用地范围内的其它用地,按实际占有面积计算。7)停车场车位数的确定:机动车停车位控制指标,是以小型汽车为标准当量表示 8)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的道路,其纵坡宜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或分段按非机动车道要求控制。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居住区用地内道路用地面积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山区和丘陵地区的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下列原则:1)车行与人行宜分开设置自成系统;2)路网格式应因地制宜;3)主要道路宜平缓;4)路面可酌情缩窄,但应安排必要的
10、排水边沟和会车位,并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有关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居住区内道路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出入口;居住区内主要道路至少应有两个方向与外围道路相连;机动车道对外出入口数应控制,其出入口间距不应小于150m。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160m时,应设不小于4m4m消防车通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宜超过80m,当建筑物长度超过80m时,应在底层加设人行通道;2)居住区内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时,其交角不宜小于75;当居住区内道路坡度较大时,应设缓冲段与城市道路相接;3)进入组团的道路,既应方便居民出行和利于消防车、救护车的通行,又应维护院落的完整性和利
11、于治安保卫;4)在居住区内公共活动中心,应设置为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通行轮椅车的坡道宽度不应小于2.5m,纵坡不应大于2.5%;5)当居住区内用地坡度大于8%时,应辅以梯步解决竖向交通,并宜在梯步旁附设推行自行车的坡道;6)在多雪严寒的山坡地区,居住区内道路路面应考虑防滑措施;在地震设防地区,居住区内的主要道路,宜采用柔性路面;7)居住区内道路边缘至建筑物、构筑物的最小距离,应符合以下图表的规定;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区道路的规划布置居住小区内部道路的布置形式有:环通式、尽端式、半环式、混合式等。环通式半环式尽端式环通式混合式1 1、人车分行人车分行机动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机动
12、车与行人在不同的道路断面中通行2 2、人车混行人车混行(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在私人小汽车数量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比较适合,特别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用)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的道路断面中通行3 3、人车局部分流、人车局部分流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交通组织与路网布局人车分流路网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周边环路尽端路周边环路尽端路”的路网形式,的路网形式,路网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路网布局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 1)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车行与步行在空间上分
13、开,形成两个独立系统2 2)车行道分级明确,以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车行道分级明确,以尽端路的形式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背面的入口背面的入口3 3)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在车行道周边设置适)设必要的停车空间和枝状尽端回车场。在车行道周边设置适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路车行道的端部设回车场地。当数量的住户停车位,在尽端路车行道的端部设回车场地。4 4)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步)步行路应结合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步行路穿行于居住区绿地、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行路穿行于居住区绿地、伸入到各住户或住宅单元正面的入口,将
14、每户花园、公共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将每户花园、公共绿地、户外活动场地和公共服务设施串联起来。金沙人车分流人车分流人车混行:采用分级组成道路网理论,居住区内各级道路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服务区域和交通特征 人车局部分流人车局部分流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居住区静态交通的组织一、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组织一、居住区自行车停放组织n1、集中式自行车库n2、单间式自行车库n3简易开敞式自行车棚 n4住宅底层自行车库在规划设计中应密切注意以下几点:n(1)居民的存车、取车应与居民日常性的各项出行活动的程序与路线相协调一致,做到便捷通畅,使居民不走回头路。n(2)控制自行车库的服务半径在100
15、m以内,最好不超过80 m,即将居民从住户至自行车库的步行距离控制在4 min之内,否则居民的存车愈愿就将显著降低。n (3)控制集中式自行车库的规模。每处自行车库的容量以存放250辆为较为合适的规模。照此计算,居住区中每1-2个住宅组群可设,一个自行车库,一个500户左右规模的组团可设2个自行车库。n (4)集中式自行车库的位置宜选择在住宅组团的主要出入口处,或住宅组群的院落入口处,那里是居民上下班的必经之处,与居民的活动特征相符。汽车停车设计汽车停车设计n1.总平面设计n 地下车库在总平面中的位置,应以方便进出,人行道严格分离,远离场地主干道为原则,汽车道的位置应尽可能靠近出入口,以减小汽
16、车噪声影响及夜晚汽车光线干扰。地下车库汽车坡道的数量不少于两个,当停车数量少于100辆时可设计一个。当停车数量大于500辆时不应少于三个,如条件允许,小于100辆大于50辆最好也设进口出口两个汽车坡道。n 地下停车库设计地下停车库设计n 2.平面设计平面设计 汽车坡道按平面形式可分为直线坡道、曲线坡道、直线曲线混合坡道、螺旋坡道n出入口汽车坡道最小净宽度,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下简称汽设规)规定,小型车(如无特殊说明下均以小型车为例),单车行驶3.5m,双车行驶6.0m。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下简称汽防规)规定,汽车坡道的疏散宽度单行4.0m,双行7.0m。因此,汽车坡道最小宽度,
17、取上限,单车道不小于4.0m,双车道约为9.0m为宜。曲线坡道还应满足小型车转弯半径不小于6.0m的要求。通过计算得知,曲线坡道内径最小约为4.0m,舒适内径约为5.56m。平面设计中因曲线坡道对驾车司机视线有影响,所以应尽量多采用直线坡道,少采用曲线坡道。混合坡道中,直线和曲线相接部分一定要是相切的关系,不应有折线。n 3.剖面设计剖面设计n n小型车汽车坡道的最大坡度汽设规规定,直线坡道15%(1:6.67),曲线坡道12%(1:8.33)。当汽车坡道的纵向坡度大于10%时,坡道上、下端均应设相当于正常坡道1/2的缓坡。缓坡直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3.6m,曲线坡段水平长度不应小于2.4m
18、,且曲线半径不应小于20m。大于10%的坡道设缓坡,是为了防止汽车的车头、车尾和车底擦地。缓坡坡度一定要保证是与它相连接的正常坡度的1/2(6%7.5%),而不是其它值。实践中直线缓坡不如曲线缓坡实用,一是因为曲线缓坡(2.4m)比直线缓坡(3.6m)可以更短,二是曲线缓坡更平滑,更舒适。通过计算得知,当直线坡道高差大于0.72m时,曲线坡道高差大于1.08m时,设计缓坡距离会更短,更经济。当条件允许时,汽车坡道的舒适坡度应设计在8%10%之间。曲线坡道还应在横向设计2%6%的超高坡度,利用汽车重力平衡向心力,增加舒适性。超高设计要明确外环高,内环低,是由外环坡向内环。n n汽车坡道最小净高汽
19、设规规定不小于2.2m。因地下汽车库经常与地下锅炉房、水泵房、变电站等设备用房毗邻,汽车坡道同时会兼做设备用房设备安装进出口,所以此时设计净高应大于2.5m为宜。汽车坡道应有良好的排水措施,通过实践,汽车坡道如设三道截水沟效果非常好n在坡道开始站设一道截水沟,在设计0.1m0.15m高反坡段,有效防止室外水漫流进车道内。中间坡道开口部位以内设计一道截水沟,把开口部位的雨水排出,坡道末端设一道截水沟,把其它溅进或汽车带进的雨水排出。标准停车位尺寸 n (1)(1)采用垂直式停放的停车采用垂直式停放的停车场,其标准尺寸为,车道宽场,其标准尺寸为,车道宽6m6m,车位宽,车位宽2.5m2.5m,车位
20、长,车位长5m5m。n (2)(2)公共交通停车场的车位尺公共交通停车场的车位尺寸一般为长寸一般为长lO12mlO12m,宽,宽3 354m54m。如采用垂直停放,。如采用垂直停放,车道宽度应确保在车道宽度应确保在12m12m以上。以上。(2 2)半地下车库)半地下车库(3 3)全地下车库)全地下车库3、住宅区停车场的设置(1)底层车库 地下车库设计要点地下车库设计要点1.是否设人防: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
21、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2 确定规模: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3 确定坡道: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即:一般设计两个出入口就够了。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3.50m,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6.00m。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规范又
22、规定: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因此干脆汽车坡道就设计为4米或7米。4 其他数据:汽车转弯半径按6米设计,此为小型车转弯半径。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2.20米(微型车、小型车)。我们通常的车库以微型、小型车库。如确实需要停大型车,甲方会提出要求。5 汽车库的防火:主要是防火分区的问题,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地下汽车库为2000平方米。如果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翻倍,即:4000平方米。规范规定:、类地上汽车库、停车数超过10辆的地下汽车库、机械式立体汽车库或复式汽车库以及采用垂直升降梯作汽车疏散出口的汽车库、类修车库,均应设置
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因此地下车库的防火分区面积只能是4000平方米。因此在排完车库的平面后,需要进行防火分区的划分。划分完防火分区,马上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规范同时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汽车坡道不能作为人员疏散。因此,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封闭楼梯间上到地面上去。(楼梯间出地面后,要注意造型设计,作为景观小品)。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1.1m,即两股人流。楼梯间尽量分散布置,因为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这一点,一般来说问题不大,这个距离还是比较宽松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因此就是那两个坡道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设一个疏散口就够了n地面停车场包括露天停车场和车库两种地面停车场包括露天停车场和车库两种n露天停车场有三种:露天停车场有三种:第一种是周边式绿化第一种是周边式绿化第二种是树林式停车场第二种是树林式停车场第三种是建筑前绿化第三种是建筑前绿化n车库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车库一般布置在建筑物的底层。4、停车场绿化设计(4)路面停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