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一 节日起源二 节日习俗三 节日诗词四 节日意义第一章 节日起源节日起源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正月十四夜开始试灯,十五夜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
2、月十五大张灯火。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节日起源第二章 节日习俗节日习俗吃元宵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汤圆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1节日习俗闹花灯: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故也称灯节。猜灯谜: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234节日习俗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踩高跷5678一人当狮头,一
3、人当狮身和后脚,一人当引狮人。舞狮子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划旱船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祭门.祭户节日习俗传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逐鼠9101112娘家送给新嫁女儿家,或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灯与丁谐音。送孩儿灯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迎紫姑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走百病第三章 节日诗词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节日诗词正月十五夜苏味道 唐代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4、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宋代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生查子元夕欧阳修 宋代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祗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节日诗词古蟾宫元宵王磐 明代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上元竹枝词符曾 清代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
5、万人行乐一人愁。长安正月十五日白居易 唐代第四章 节日意义随着时代发展,今天的元宵节正从家庭走向社会。不论元宵、彩灯、烟花如何变化出新,这些元宵节延续的古老传统风俗依然没变。这些传统文化的元素,它始终是人们心中割舍不断的情愫。节日意义历史价值元宵节临近,花灯、汤圆和花炮等商品生意火爆,在元宵节到来时,节日经济再度被搅热,酒店订座爆满,超市元宵卖得火。一些春节期间没来得及聚会的同事、亲友将元宵节作为一起聚餐的机会,使得元宵节酒店的订座率大幅增加。经济价值到了正月十五,全体社会成员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节日活动中。所以,元宵节具有确认全体社会成员(包括彼此不认识的)相互关系的意义。元宵灯节期间,又是
6、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可以说是地道的中国情人节。特殊意义节日意义2008年6月14日,北京市怀柔区、密云区,山西省柳林县,河北省蔚县,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泉州市、晋江市、仙游县、连城县,甘肃省永昌县,青海省乐都县申报的元宵节(敛巧饭习俗、九曲黄河阵灯俗、柳林盘子会、蔚县拜灯山习俗、马尾马祖元宵节习俗、泉州闹元宵习俗、闽台东石灯俗、枫亭元宵游灯习俗、闽西客家元宵节庆、永昌县卍字灯俗、九曲黄河灯俗)经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71)。2014年12月3日,北京市门头沟区,河北省滦平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浙江省宁海县,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陕西省彬县申报的元宵节(千军台庄户幡会、抡花、河上龙灯胜会、前童元宵行会、淄博花灯会、彬县灯山会)经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