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幼儿园与小学是邻近的教育阶段,但两种教育机构的教育,无论是从时间、内容及方式上都千差万别儿童在幼儿园上小学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是人生中一个重大的跨越很多孩子对即将跨入新的校园充满了期待,但也会有孩子对这个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解诀幼小街接存在的问题就要求幼儿园适当接近小学教育模式,小学要适当的降低学习要求,要及早做好缩小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差距.关键词: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对策幼小衔接工作:指的是幼儿园与小学根据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及儿童终身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和手段,帮助儿童逐步学会独立生活与学习,使儿童入小学后
2、能较快的适应新生活,减少两种教育的差异给儿童身心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当前的幼小学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小学和幼儿园之间对衔接工作不重视、少沟通小学与幼儿园的教学任务、内容及大纲要求的不同,从而使小学与幼儿园之间缺少沟通各自按各自的轨道走,没有严格的联系制度许多幼儿园的教师不知道小学的具体教学要求,盲目将小学的教学内容提前到幼儿园教育甚至不对幼儿进行入小学的必要心理及习惯的准备。有的学前班不顾幼儿应该学什么能接受什么而盲目的追随家长的思想引进拼音、识字、及10以上的算术,从而使刚上一年级的儿童认为“这些我都会“而不认真听课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不同,有的小学教师不
3、了解刚入小学孩子的心理认知规律,不知道使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采取重复多遍的抄写,从而使儿童边哭边写、心情烦躁、越写越丑、越写越错对学习产生反感和恐惧。还有的幼儿园没有衔接小学的内容和知识,导致幼儿园孩子升入小学时基础很差。(二)错误理解幼小衔接,单纯在物质上和知识上做准备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每个家长都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有的家长在孩字刚牙牙学语的时候就强硬让孩子学习汉字;有的家长把小学教材提前教学认为这样做就不会输在起跑线上,结果等儿童上小学以后就会自认为“这些我都知道,我都会,对学习失去了好奇心和新鲜感。上课老师讲课,听不进去做小动作,注意力难以集中
4、。不好的学习习惯养成,造成孩子认识的字不少,不知道正确的笔画名称和顺序,握笔姿势不对;虽学会了10以上的加减法,却对10以内的数概念弄不清,全靠孩子手指算,速度慢,错误多。家长急于求成,反而使儿童求知兴趣下降,学习动力不强,缺乏上进心。(三)小学教师偏重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技能的研究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小学教师偏重教学大纲,上的任务与目标,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情感特点,兴趣爱好和困难所在小学阶段的主导活动是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上课为主要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不像幼儿园那样生动活泼而是相对固定、单一,小学教师也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而是在上完课后就离开,与孩子接触少。(四
5、)家长与学校的合作教育不够在当今都是独生子的情况下,部分家长过度保护和娇宠孩子,使之在入小学后不能适应新的环境,反应比较强烈。有一些孩子任性、娇气、依赖性强,以我为中心和生活自理能力差,比其他同学学习更感到吃力,他们不会打扫整理教室,不会独立整理书包,经常丢三落四,不懂得集体生活,不会团结合作等,缺乏独立的能力。这都会使他们容易产生厌学逃学倾向。家长要同学校合作,鼓励孩子自立自强。二、解诀幼小衔接工作问题的措施(一)幼儿园的衔接工作(略)。(二)小学的衔接工作做好幼小街接的工作,小学方面的工作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 .小学要适当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方法及内容,适当减少语文、数学的书面作业,把思想
6、品德与故事结合起来。课堂上,适当增加兴趣活动,语言表演、自制小型游戏器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2 .教师要改革教材教法,灵活安排教学活动建立起既启发学生思维,又能保证完整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3 .减轻作业负担,开辟多种学习通道,全面发展。采取课内课外结合,加强德智体美多种领域活动之间的联系。4 .对儿童要宽容、理解和接受.加强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及时抚慰焦虑的心情,用朋友的方式、实际的帮助,调动与发挥儿童的主动精神,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指导教训孩子。(三)家长要做好配合工作1 .激发孩子对新校园的向往之情。一般说来,孩子到了六、七岁的年龄,心理和身体各个方面都基本上具备了接受小学
7、教育的条件,这一阶段,由于环境、家庭、学校的影响,儿童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铅笔盒,羡慕红领巾等儿童心理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影响,使他们产生了上学读书的强烈愿望时时刻刻流露出要成为一名小学生的美好情怀,比如:当孩子拿着书缠着你讲故事时,你乘机告诉他:等你上学了,自己就能读故事了到那时,你就可以当爸爸、妈妈的老师,可以讲故事给爸爸、妈妈听了.以此来培养孩子对学校的向往之情和渴望获得知识的热情。千万不要随便吓唬孩子:你再调皮,等上了学,让老师好好整你!”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会使孩子未入学校就产生恐惧感,容易形成心理障碍。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帮助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器物,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倪、擦桌子、扫地等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