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几种常用文体的简要写作知识 办公室 2007.7 定义:用于下级就某项工作或某个问题请求上级单位作出指示、给予审核和批准。属上行文,使用频率比较高。请示写作的基本模式:一般由三部分构成:开头写请示的理由,也就是“为什么要请示”(扼要写明背景、依据,可概括写出请示事项)主体写请示的事项,也就是“请示什么问题”。(提出请示事项并阐述说明道理或事实)结尾部分写希望要求,有惯用语。直请性请示,可选用“可否(妥否、当否),请批示”、“是否可行,请批示”、“以上请示、望予审批”等;批转性请示,可选用“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等。请示写作的注意事项:请示的行文对象必须是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是指与自己
2、具有领导或者指导关系的直接上级)。请示必须一文一事。一份请示只能向上级请示一个问题,便于上级及时、专一地进行处理。“请示”主送必须专一,不得多头请示。多头请示易使主办与协办者之间互相推诿、扯皮,延误审批时间。或是由于上级批示意见不一致,使下级难以适从。受双重领导的单位,在请示问题时,应当本着谁有权批准这一问题就主送谁的原则,同时,可将另一上级单位列为抄送,以便了解或支持。上报书面请示(不挂红头)时,天头部分需空3-5行的距离,便于领导签注意见。请示应按照党政的分工范围报送。行政不能向上级党组织请示,党组织也不能向上级行政请示。同时也不能把上级党政一起并列为主送。定义:是向上级领导或业务部门汇报
3、、反映情况以及答复上级询问时所用的陈述性公文。报告按范围可分为:综合报告、专题报告。按内容可分为:情况报告、工作报告、调查报告、报送报告、答复报告、检查报告等。报告写作的基本模式:通常为“三段式”模式,如 情况做法问题(意见)情况(做法)问题今后意见 情况原因(责任)下步做法 情况原因责任及处理意见 情况问题建议 报告写作的注意事项: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报告”这个文种,对上级无肯定性的批示要求。如果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上级既可批示,也可以不做批示,这样容易给工作造成贻误。下级答复上级的询问时,应使用“报告”。报告与请示的区别:1、对上级要求不同。“报告”不要求上级批复,“请示”则要
4、求上级批复。2、行文的时间不同。“报告”是事中或事后行文,而“请示”则是事前行文。3、文件性质不同。“报告”属陈述性上行公文,“请示”属请求性上行公文。4、结尾用语不同。“报告”结尾用“特此报告”等,有的也不用,报告事项完了全文即结束。“请示”则用“妥否,请批示”等。请示报告(OA系统)l 标题:必须填,并要填写完整、准确。通常用完全式标题,也可用“事由+文种”标题,一般不用单文种标题。l 主题词:可填可不填。l 编号:l 类型:根据需要进行选择。l 拟稿人、起草日期:自动生成。定义:主要用于发布规章;转发上级机关、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要求下级办理和有关单位周知或
5、者共同执行的事项;任免和聘用干部。是公文中用途最广、使用最频繁的一个文种。通知的种类:按内容性质可分为三大类:颁发、转发、批转公文的通知;指示性通知;知照性通知。通知写作的基本模式:发布性通知:内容比较简单,正文一般包括两点,开头讲明发布的是什么计划、办法等,然后提出贯彻执行的要求或希望。指示性通知:正文首先是制发通知的依据、目的、意义等;其次是主体部分(指导思想、原则、具体措施、任务等);最后是要求(保证措施、考核要求、希望等)。批转、转发性通知:正文通常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表明态度,即对批转、转发文件的基本态度和执行意见。二是对批转、转发文件的主要精神进行强调以及新的补充。三是提出具体要求。
6、会议性通知:标题:通常用完全式标题,也可用“事由+文种”标题,单文种标题尽量少用。主送单位:与会单位(人员)。正文:开头应写清楚会议时间、会议地点、会议名称、参会人员等,大型的、正规的会议应分段说明。会议如有具体要求或注意事项,要在通知中明确指出。大型的、正规的会议应在通知中附会议日程安排等。会议通知(OA系统)l 会议名称:必须填,并要填写完整、准确。l 会议主题:必须填写。l 主办部门:自动生成。l 主持人、会议纪要人:一般应填写,也可不填。l 会议召开时间、结束时间:必须填写,并要填准确。l 与会人员:只有选择上人员发短信才能收到。l 与会单位:事项性通知:用于发布周知性的公文,正文首先
7、发布“通知”的根据、原因等,其次是需周知的事项等。任免性通知:通常的写法是先讲明决定的依据,再写任免的内容。任免类通知的标题要写清任免的主要内容,不可简写为“任免通知”。定义:简称“纪要”。是根据会议记录、会议文件或其他会议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摘要而形成的一种公文,其目的在于记载会议的基本情况与议定事项,向人们传达会议的主要精神,以便起到统一认识、指导工作和交流经验的作用。纪要的基本格式:“会议纪要”标识由“会议纪要”组成。其标识位置同公文的标识,用红色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会议决定事项之前,属会议的自然情况,应分条列项写明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持人、出席人员、列席人员、记录人等。
8、“会议纪要”不加盖印章。整理会议纪要需注意的几点事项:须抓住会议所集中解决(讨论)的问题,形成纪要的中心,切不可面面俱到。对反映会议中心议题的正确意见,可采用“会议听取了”、“会议讨论了”、“会议研究了”、“会议决定”等提法。会议纪要要注意条理化、理论化(这是与会议记录的一个重要区别)。会议纪要必须依据会议记录内容。定义:用于平行或不相隶属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有关主管部门通报情况、请求协助,进行一般工作联系时使用的公文。是公文中惟一的一个平行文。函的种类:从形式上看,函有公函和便函两种。公函属正式公文,内容多为正式的公务活动,有完整的公文格式。便函没有完整格式。从行文方向来
9、看,函有来函、复函两种。从内容作用上看,函有商洽函、答复函、委托函、告知函等。函的格式:发文机关名称上边缘距上页码边的距离为30mm,推荐用小标宋体字,字号由发文机关酌定。发文机关全称下4mm处为一条武文线(上粗下细),距下页边20mm处为一条文武线(上细下粗),两条线长均为170mm。每行居中排28个字。发文机关名称及双线均印为红色。两线之间各要素的标识方法从公文相应要素说明。函的写作过程中需注意的几点事项:叙事清楚,说理有节。公函是代表单位向外联系工作、商洽事情、请求帮助的,欲要对方理解、接受、支持、取得圆满的效果,首先叙事要清楚、明白;其次就是要说理有节,令人信服。内容力求短小精悍。公函
10、不必详叙过程,不必大发议论,要求字约意丰。公函写作要注意技法。写作公函时应推断对方见函后的心理特征,采用不同的写法。特别是在用词上要用恳切、谦和的语言表述,避免使用“你们要”、“务必”等命令、指示性语体。定义:是上级单位答复下级单位的请示事项时所使用的公文。批复对于下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是下级单位处理有关问题的依据。批复的格式:标题:一般由四要素组成,即制文单位+事由+批复的对象+文种(批复)。正文:通常包括两点,一是问题的引起,即批复要紧扣下级单位的请示内容;二是做出明确的答复,即同意不同意。不得使用模糊词语和自相矛盾的语句。撰写批复需注意的几点:对下级的“请示”,不论同意与否必须给以“批
11、复”。下级转来更下一级的“请示”,在“批复”时,应当行文给直接下属单位(即转报“请示”的单位),不应当给更下一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请示”,由上级单位的部门代行批复时,应用“函”,叫“函代批复”。定义:是由领导机关制定或批准,规定某些事项的公文文种。它主要用以规范某一方面的工作或调整某一方面的工作关系。其权威性、严肃性较强,时效性较长。条例的写作模式:条例的逻辑严密,通常为“总分总”的格式,前一个“总”即讲制定条例的目的,使用范围等;“分”即规定的具体事项要求;后一个“总”,即明确解释权、时效及未尽事宜。条例的写作格式为条款式,即以条为基本单位,再由若干条组成章。定义:是为处理某一方面工作或开
12、展某种活动所做的规则性要求。它的针对性强、实用性大,是一个比较常用的法规文种。规定的写作模式:与条例一样,通常也是“总分总(附)”的格式。规定的条款与条款之间,不一定要求内容上的联系,只求逻辑上的连贯,且内容不能交叉。规定、条例用语要准确、凝练、严密、肯定,避免产生歧义。常用“应该”、“应当”、“不得”、“方可”等词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的界限应十分清楚。条例与规定的区别:“条例”属党和国家的法规性文件,是一个高级机关使用的文种,权威性强。一般机关和部门在制定规定性的文件时要慎用“条例”。“条例”具有较长的时效性,因此,在内容上比“规定”更系统和完整。“规定”是政策、管理制度等的具体化。因此
13、,“规定”的对象、范围更集中,条文的内容更具体,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谢谢!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创新性工作,要大抓特抓、坚持不懈。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目标)生产更多更好更安全的农产品供给社会(方向)一、为什么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三、如何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深刻背景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人走村空人走村空”问题愈演愈问题愈演愈烈烈 2012年我国农民工数量达到2.62.6亿亿,每年新增900-1000900-1000万万。四川抽样调查:26%26%举家外出农户20%20%留守农户转移比例平均
14、60%60%,高的70-80%70-80%(一)深刻背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老人农老人农业业”“”“妇女农业妇女农业”“”“小学农业小学农业”问题日益凸显问题日益凸显陕西抽样调查:72%72%“80后”“90后”青壮年劳动力(农民工)5555岁岁 务农农民平均年龄63%63%妇女83%83%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 四川抽样调查:务农农民50岁以上54%,60岁以上30%,70岁以上13%;妇女60%;初中及以下90%。(一)深刻背景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农村新生劳动力离农意愿强烈,农业后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继乏人问题步步紧逼新生代农民工76%76%不愿再
15、回乡务农85%85%从未种过地(国家统计局2010年10省调查:90%的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一天的农业生产活动)(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党的党的十八大:十八大: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要采取有效措施,使一部分年轻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队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充分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使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2013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农民利益诉求多元,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聚焦聚焦“谁来种地谁来种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二)紧迫课题“谁来种地”“地如何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农村劳动力结构性不足:“不是不是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没人种地,而是这地由什么人来种”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不是不是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种不过来,而是怎么种得更好”(三)历史使命回答好回答好“谁来种地谁来种
17、地”“”“地如何种地如何种”的问的问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题,历史性地落在了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上。上。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农业科技,着力解决农业生产力发展问题,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完善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产关系,进一步强调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现代)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职业农民 新型生产经营主体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现代农业 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伴随农村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完善产生的新型生产经营主体,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
18、基本基本细胞细胞,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支撑基本支撑,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力量基本力量。(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一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身份向职业的转变,的转变,在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中加快剥离“农民”的身份属性,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具有相应社会保障和社会地位的职业化路子,解决有人愿意在农村留下来搞农业的问题;(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二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农业生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产向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转变,在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
19、业农民逐步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现代化路子,解决务农种粮有效益、不吃亏、得实惠的问题;(四)重大意义不失时机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三是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产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转变,在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加快培育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使培育起来的新型职业农民逐步走上“家庭经营+合作组织+社会化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组织化路子,解决保供增收长效机制的问题。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就是激活农民自身活力和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过程,就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者的过程,就是培育“三农”事业发展未来的过程。农业
20、部部长韩长赋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应对农业后继乏人问题的挑战,必须在稳定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基础上,大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更多的农民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世界性课题世界性课题比如在英国,农场主平均年龄达到59岁。欧盟一直关注农民老龄化和培养青年农民问题,在CAP新一轮改革议案中提出,将2%的直接支付专门用于支持40岁以下的青年农民从事农业。世界性课题世界性课题法国经验 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留 加强农业后继者培养 重视农业劳动力教育培训 切实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放在三农工作突出位置予以推动落实。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是伴随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农业劳动
21、力供求结构已进入总量过剩与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并存新阶段,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日显普遍,“谁来种地”“地如何种”事关13亿人的饭碗。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将其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推动落实,培养和稳定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壮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一)基本表述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必然要求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从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农业生产经营现状及发展趋势看,新新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定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现代农业从业者。代农业从业者。(二)主要类型生产经营型:生产经营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技能型:专业技能型: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社会服务型:农村信息员、农产品经纪人、跨区作业农机手、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