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一、知识梳理线索:中国近代化概况含义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等。中国近代化在世界潮流的刺激下,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向西方学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追求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产生原因外部原因随着列强的侵略,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剧。内部原因封建统治者认识到自身制度的腐朽以及民族危机的严重;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探索。有利条件封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文化的传入。主要内容经济上经济上的工业化,即由手工生产向
2、机器生产过渡(近代化的核心)。政治上政治上的民主化、法治化,即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向民主政治过渡(近代化的保证)。思想文化上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即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思想文化、思想获得解放(近代化的前提)。两大问题实现近代化必须解决两大问题: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前提、基础);社会的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目的、要求)。目标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四大事件洋务运动、戊成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特点1.中国近代化进程是在西方侵略刺激下被迫进行的,与救亡图存相结合;2.中国近代化进程从学习西方器物文明到制度文明和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3.中国近代化主要移植西方文
3、明,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发展缓慢且曲折。体现精神救亡图存、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追求进步追求民主的精神。目标未能实现的原因近代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屡遭失败的原因(中国近代艰难曲折的原因)1.政治(根本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社会动荡不安。2.经济: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曲折缓慢。3.思想文化:封建保守思想影响深远,民主自由平等思想主流价值观尚未形成。4.外部环境:列强对中国的军事侵略、经济掠夺、政治干涉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发展。启示民族独立、政权巩固、社会秩序稳定是实现近代化的必要前提。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
4、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要依靠人民群众。近代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我国近代化有何作用?(1)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成分,它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其产生和发展瓦解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2)促进了中国政治的近代化。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为无产阶级的壮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3)促进了中国思想的近代
5、化。冲击了封建正统思想,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基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阶级结构方面取得了哪些阶段性的成果?(1)政治: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经济:“实业救国”运动出现,民族工业有了较大发展。(3)思想文化: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不断深人,“实业数国”思潮兴起,民主共和观念深人人心,新文化倡“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开始传人中国。()阶极结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极和无产阶级的力量不断社大,为中国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革会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奠定了基础。
6、中国近代化和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之间有何关系?中国近代化是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必须首先摆脱帝国主义压迫,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其次必须推翻封建专制的统治,实现近代化,成为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因为,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才能实现中国近代化。一、近代化的起步(1949年前)1、 中国“向西方学习”的三阶段:由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效仿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2、近代不同阶级派别提出的救国方案和主张(1)地主阶级:新思潮的萌发。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地主阶级洋务派。以“自强”
7、“求富”为口号,向西方学习,维护清王朝统治,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维新派,变法图强)。 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派,反对专制、倡西学、兴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革命派,三民主义、民主共和革命)。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以暴力推翻 清王朝统治,提出三民主义思想,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激进派,民主科学)。提倡民主和科学,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文化反对封建文化的斗争,冲击了封建主义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3、近代化的探索实践。(一)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技术):(19世纪6090年代)近代化
8、的开始时间:19世纪6090年代背景:内忧外患(内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第二次鸦片战争)代表人物:奕(中央)、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2)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3)筹建三支海军(北洋、南洋、福建);(4)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影响: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进步性: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
9、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局限性: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1)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机器生产和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现代工业文明的曙光,在经济上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2)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新式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3)洋务运动筹划了海防,建立了福建、广东、南洋和北洋等海军,效仿西方研制枪炮等近代武器,开启了中国军事、国防的近代化。(二)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1898
10、年6月-1898年9月)政治近代化的开始1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3)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传播发展,政治团体形成(万国公报、强学会)2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3序幕: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群情激愤,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 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4. 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5. 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1898年是农历戊戌年,历史
11、上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这次变法历史103天,因此又被称为“百日维新”。6.高潮:百日维新7主要内容政治上: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文化教育上: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 军事上: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8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9结果: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谭嗣同等六人(戊戌六君子)遇害,变法失败。10影响: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君主立宪制)。 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最主要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有利于中国资
12、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11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三)辛亥革命(1911年武昌起义-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1)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革命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即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12年宋教仁改组同盟会,建立国民党。(2)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
13、想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把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评价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帝要求,具有狭隘的民族观念。(3)孙中山思想的变化: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变。(4)成果: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后正式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5)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1912年2月12日,宣统退位,13日,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
14、统治】 (6)性质: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7)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但它没能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局限性)考点四:思想近代化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1.背景:(1)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2)混
15、乱的政治局面: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建立北洋军阀统治,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文化逆流(3)先进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后,民主共和观念成为时代潮流,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广为传播(4)进步人士的反思: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进行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并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口号: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学习层面:思想文化层面阵地:北京大学,新青年。内容:思
16、想革命: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男女平等,个性解放。文学革命:抨击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代表人物: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掀起新文化运动;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主张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胡适: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他的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鲁迅: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5.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6.评价:进步性:(1)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
17、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2)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潮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推动白话文的使用,1920年北洋政府下令在全国学校使用白话文,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局限性: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考点五:社会生活的近代化1、社会生活2、教育文化不同国家近代化路程的比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客观上促进了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为民族工业兴起创造了条件;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
18、技术的诱导。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特点:集中在东部沿海和轻工业部分。2.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最主要)实业救国思潮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代表:张謇,1895年创办南通大生纱厂3.1912-1919-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短暂的春天”原因: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提倡国货,抵制洋货”的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最重要)代表行业:纺织业,面粉业4.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凋敝萎缩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美货泛滥。总体特征:1.起步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发展极不平衡(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轻工业)2.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总体水平落后;3.发展缓慢且艰难曲折,即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革命性和软弱妥协性。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的;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是发展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