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笔试)常考人物之孔子.docx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3180873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笔试)常考人物之孔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师招聘笔试)常考人物之孔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师招聘笔试)常考人物之孔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师招聘笔试)常考人物之孔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师编资料分享站教师编常考人物-孔子与练习题常考人物之孔子1.人物生平孔丘,子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2.教育目的孔子主张由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后孔子的学生子夏所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这比较准确的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3.教育对象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反对门第限制,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族群、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正如他自己所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述述而)。意思是只要主动送上10条肉干作为诚心拜师的见面礼,我没有不教育的。孔子

2、的“有教无类”主张适应了“士”阶层的崛起及文化学术下移的历史潮流,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有积极意义,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4.教育内容孔子创办私学,并整理修订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奠定了儒家教育内容的基础。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中提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学习内容的四个方面。孔子的教学内容偏重社会人事、偏重文事,轻视科技与生产劳动。他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与小人的职责不同,君子不必参与小人的物质生产劳动,所以他从根本上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樊迟学稼、学圃,他当面拒绝,背后还骂樊迟小人。按这种倾向培养的结果,绝大部分是“四体不

3、勤,五谷不分”的人。孔子继承旧贵族教育传统,为教育生产劳动相分离制造理论,造成深远的历史影响。5.教育作用(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子路中提到“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庶富教”为立国的三个要素。(2)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孔子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论语阳货中提到“性相近,习相远也”。性相近表明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悬殊的差异,造成人们后天差别的原因是“习染”的结果。所谓“习染”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环境的影响。二是教育的作用。这一理论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优越的思想,这一理论的提出

4、成为了人人都应当受教育的理论依据。6.教育原则与方法(1)启发诱导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2)因材施教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家。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但是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总结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5、,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通过了解,孔子熟悉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回答和评价,论语中有多处记载,如“由也果、赐也达、求也艺”;“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等。(3)学思行结合就学而言首先要注意学习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待出现的问题,学习者不可乱加猜测、固执己见,自以为是,而要不耻下问。在学基础之上,还要进行思考,他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二者不可偏废。只思不学则是空想,他曾以自己的体会警戒弟子:“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行是学的目的,论语开篇第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6、?”这儿的“习”便有习行、练习之意。(4)温故知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7.道德教育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从政的君子,而成为君子的主要条件是具有道德品质修养。所以,在他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的地位。(1)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精神为指导,因此,“礼”与“仁”成为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仁”被孔子作为最高道德准则,也是他学说的中心思想。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最通常的意思就是“爱人”。(2)就仁和礼二者的关系而言,仁是思想的核心,而礼是仁的准则;仁是礼的内容,礼是仁的形式。具体言之:就“克己”的道德而言,即要求以礼制来

7、约束自己,一切行为都应该循礼而行,即所谓“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3)孔子总结了一系列进行道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和改过。8.其他涉及(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了榜样示范法。(2)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体现了疏导性德育原则。(3)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力行近乎仁体现了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练习】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孟子【答案】A【解析】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

8、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发挥他们的各自专长。将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的是( )A.孟子 B.荀子 C.王阳明 D.朱熹【答案】D【解析】孔子是我国第一个提倡使用因材施教的教育家。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但是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总结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人是古代教育家( )A.孔子 B.墨翟 C.董仲舒 D.朱熹【答案】A【解析】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孔子曾说“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下列引语最符合孔子关于教育对象主张的是( )A.“唯上智与下愚不移” B.“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C.“仕而优则学” D.“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海焉”【答案】D【解析】在教育对象问题上,孔子反对门第限制,主张“有教无类”,即不分族群、不论贫富贵贱、不问地位高低,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正如他自己所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论述述而)。孔子在论语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这体现了孔子( )的教育思想。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教学相长原则 D.长善救失原则【答案】B【解析】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

10、育家,比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早几十年。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的论语提出的“有教无类”体现了( )A.教育均衡思想 B.教育公平思想 C.启发性教学思想 D.以身立教思想【答案】B【解析】孔子的“有教无类”主张适应了“士”阶层的崛起及文化学术下移的历史潮流,对于扩大教育对象,打破“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有积极意义,体现了教育公平思想。以下教育观点与孔子无关的是(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启发诱导 D.崇尚自然【答案】D【解析】孔子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在教学原则和方法上提出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行并重等。道家提出“道法自然”,主

11、张一切顺其自然。因此,崇尚自然是道家的思想。故选D。“愤”、“悱”二字源自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根据朱熹的解释“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就是( )A.愤 B.悱 C.启 D.发【答案】B【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这样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在教育史上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答案】A【解析】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出自论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知行统一原则 D.导向性原则【答案】A【解析】孔子因材施教的前提是承认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并了解学生特点,在了解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招考、培训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教师招聘笔试)常考人物之孔子.docx)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