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节 印度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XX好,我是来应聘初中地理教师的XX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印度,我将从说教学背景,说教学法分析,说教学过程,说教学体会4个方面来进行。第一,说教学背景一、说教材水旱灾害印度农业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本节内容结合学生已有的气候知识,来分析水旱灾害频繁与西南季风的关系;接着讲述了印度农业生产的巨大变化,教材还安排了南亚季风图与印度年降水量、农作物及矿产分布图以及三处学生课堂活动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本节课从农业发展与人
2、口压力、农作物的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工业生产布局与原料产地的关系等方面体现了环境资源人口这一主线,正确地阐明了人地关系。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印度的地形与人口,这为过渡到本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俄罗斯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2、说学情奥苏伯尔认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因而在教学之始,必须关注学生的基本情况。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基本地理知识已有了一定积累,但对地理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地理技能的掌握还有待加强,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一
3、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学过程中尽量多采用直观方法。3、说教学目标依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地形、气候与农业生产的关系,理解有关人地关系、生产布局的基本知识。达到能够利用孟买气温、降水统计图说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理解南亚季风与水旱灾害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读图、分析讨论,使生活中的地理与书本中的地理知识相结合,从而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如何治理频发的水旱灾害?”,培养学生质疑、综合分析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治理印度水旱的讨论,激
4、发学生了解自然,适应自然的情感,培养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观。4、说教学重难点 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立为:教学重点:印度水旱灾害与西南季风的关系,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确立为:教学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地形和降水量的关系。第二,说教学法分析1、说教法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结合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情况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法如下:1.读图分析法:教学中采取读图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回忆、总结、提高。对于地理原理和教学重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2.分组
5、讨论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学会为会学;3.分析讲解法:对地理原理和难点,运用多媒体及图、表辅助,分析讲解,予以突破。2、说学法课堂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应特别注重学法的渗透。在遵循“让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理念指导下,我确定如下学法。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分组讨论,探究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理解工农业生产布局的原理等,从而提高学习能力。第三,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通过回顾印度部分国家人口对比图以及印度地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内容,重点复习印度地形以及印度人口特点。通过对上节内容的复习,能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6、,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二)新授1、水旱灾害频繁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课文“水旱灾害频繁”,问题如下:(1)说说印度气候有何特点?(2)为了抵御水旱灾害,印度人民是做了哪些事情?学生自主学习结束后,通过多媒体展示印度的水旱灾害图片。利用图片与新闻,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针对第一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出印度气候特点:印度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极不稳定,有的年份多,有的年份少,水旱灾害频繁。针对第二个问题,师生共同总结出:印度人民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例如,北部恒河、印度河流域规模庞大的灌溉系统,南部的防旱贮水池等。这一部分内容不多,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目
7、的是为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图,引发学生思考。面对严重的水旱灾害,印度现有的水利工程依然显得有些不足,是什么因素导致印度水旱灾害频繁呢?学生读课本37页孟买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引导学生分析受热带季风影响,印度的雨季集中在几月份?旱季又集中在几月份?旱季与雨季的降水量,最多的月份和最少的月份相比相差多少?将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加深学生对印度气候的理解与把握,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讲解。在讲解结束后,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雨季来临时是什么景象,到了旱季农田里又是什么景象。通过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
8、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学生自主读南亚季风图,去分析比较1月、7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有何影响。读图结束后完成38页的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同时,请学生思考:我国也是季风气候,同样也是一个水旱灾害频发的国家,请结合我国的国情,讨论该如何治理印度的水旱灾害?通过两次读图及思考,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变化大。季风活动不稳定,造成水、旱灾害频繁,影响了农业的发展。转承到印度的农业2、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由于水旱灾害频繁
9、,生产技术落后,人口众多,使得印度在20世纪上半叶粮食生产不能自给自足,每年进口大量的粮食。20世纪60年代后,印度的粮食生产由不能自足到自给有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什么原因使粮食生产有这么大的变化呢?请学生自读课文,并安排小组讨论活动。(1)读资料“绿色革命”,说说它有什么意义?据此你对我们家乡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启发?(2)通过对比印度水稻和小麦分布图与地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说说水稻和小麦分布与地形、降水量有什么关系?通过课件展示,师生共同总结。(3)接着通过课件,讨论棉花、黄麻、茶叶的分布与地形、降水量的关系。在此,把全班分成五组,请每一组同学讨论一种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降水的关系。
10、学生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通过多媒体展示结果。 (4)看资料剪辑“饮食习惯”,想一想:为什么印度南、北方人民的日常饮食有这么大的差异?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是学生能够了解并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懂得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全球意识。(三)巩固:我将用多媒体投影课后的探究思考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本课所学,以便及时查漏补缺。(四)小结 引导学生自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归纳。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
11、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途径。(五)作业:我让学生课后收集有关印度的风土人情及文化等方面的资料,举办一次“游印度”展览。第四,说教学体会(活动评价)本节课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认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高中年级学生学习地理的动机。让他们在一个轻松的教学环境中,采用自主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开阔国际视野际,从不同的农作物和饮食生活习惯来比较印度国家与我国各方面发展的差异。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样和灵活的评价方法,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在课堂每个环节的表现,善于发现学生独具的个性与思维特点,同事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结合自评、生评以及师评相结合,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