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190810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西方心理学史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吕小康luxknankai.edu叙事心理学 n社会科学的叙事转向“到1970年代中期,社会科学的解释学意味更浓了:意义(meaning)成为关注的焦点世界是怎样得到理解的,意义以何种符码(code)得以规范,在何种意义上文化本身可以视为是参与者自由阅读的文本。”(Bruner,1986:8)n人们理解自身经验的方式对他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而故事则有助于他们赋予构成其生活的各种离散事件以连贯的意义。“我们主要以叙事(故事、口实、神话、做或不做的种种理由等)的方式组织我们的经验和对人类事件的回忆。”(Bruner,1991:4)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人们建构个

2、人叙事的方式。代表人物n萨宾(Theodore Sarbin,19112019)在芝加哥治疗精神病人的过程中,他发现虽然同是精神分裂症,但每一个病人背后都有自己独特的故事,在理解这些大相径庭的故事时,自己受过的心理学专业训练似乎根本派不上用场。病人的故事中没有“平均值”、“标准差”、“相关”等量化研究中常使用的术语。对此他感慨道,“我感到无法接受,这么多各不相同的故事怎么能被贴上同一个标签(Sarbin,2019:17)。”角色:人格与社会的桥梁n1948年起,萨宾应邀到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临床心理学,并发表多篇有关角色扮演的研究报告,这些研究大多采用实证方法,试图寻找角色扮演能力与人

3、格特质之间的联系。n角色是人格与社会的桥梁,每个人的行为都必须与特定的社会角色期望相符;角色对行为的影响甚至比个体自身的态度更大。n1957年,萨宾与戈夫曼(E.Goffman,1922-1982)相识。在他的影响下,萨宾将许多新的内容融入“角色”概念,并用它来解释异常心理,认为异常心理是因为个体使用了不恰当的角色观念,以解决内心冲突。根隐喻n作为心理学根隐喻的叙事(The Narrative As a Root Metaphor For Psychology)(Sarbin,1983)。n根隐喻(Root Metaphor)所有纯哲学的假设都源自根隐喻,即人们理解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的基本构架

4、。人们在对事物进行观察、分类、理解和解释时,都在使用根隐喻。创造和使用根隐喻的过程是隐喻制造的特殊过程之一:当人们面对无法应用原有范畴和分类加以归纳的新鲜经验时,就会从已有经验出发寻找新事物的某些共同点并作为类比基础;这种“部分相似”用语言表述出来,就成为一个隐喻,而新鲜经验也由此得到表达(Pepper,1942)。人类行为的故事特征n叙事心理学:人类行为的故事性“人类思考、知觉、想象以及进行道德抉择都是依据叙事的结构。”(Sarbin,1986:8),他主张用叙事范式代替传统的实证范式。该书的出版也标志着叙事心理学的诞生。人类活动和经历更多的是充满了“意义”和故事,而不是逻辑论点和法律条文,

5、故事是交流意义的工具。因此,人类行为有着“故事特性”,即人类喜欢通过建构故事和倾听他人的故事来处理经验。同时,人不仅依赖故事而生,并且天然是故事的组织者。叙事原则n人们在解释自己或他人时,受叙事的情节所指引。不管是正式的传记、自传,还是心理治疗、自我袒露、或消遣,我们往往不限于列举出一连串事件,而是做得更多,把事件组织成故事。这一倾向就是所谓叙事原则。n叙事原则指引着人们行为的实施,在叙事过程中,叙述者能体验到连续感,从而感受、领悟、创造、反思生活意义。现代心理治疗者借鉴了萨宾对于故事的诠释,认为如果故事带来的连续感遭到破坏,人们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叙事的内涵n表现形态狭义的叙事是口述性质的,体

6、现为故事、神话、寓言、传说、访谈等,而广义的叙事可以包括诗歌、小说、日记、自传、书信、音乐、戏剧等文字或非文字体裁。作为一种资料或经验的呈现方式,它展现给人们的不是一堆概念的躯壳,而是有血有肉、充满生命气息的人类心理世界本身。n叙事范式叙事并不只被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表达形式和体裁,更被认为是一种思维模式,一种研究方法,具有组织人类经验、赋予现实意义的重要功能。作为思维模式的叙事 n人类组织经验、建构现实的两种方式(Bruner,1986:11-43)范式模式(paradigmatic mode),或逻辑科学思维(logico-scientific mode);叙事模式(narrative mod

7、e)。范式思维n即科学主义的思维观,认为人类依靠严谨的理性分析、逻辑证明和实证观察来探索世界,人们像科学家一样构想规则和理论以解释世界,关注的是普遍性而不是特殊性,并寻找客观数据来验证其论断。其描述语言也追求逻辑一致、排除矛盾。n世界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被这种思维排除在外,人们获得的是对某一现象唯一的、形式化的理论解释;虽然对同一现象可能存在不同解释,但最终的标准解释(即真理)却有且只有一个。叙事模式n叙事模式处理的却是人类行为的意图,它植根于特殊的经验和情境进行思考,体现为故事、戏剧、传说等。它追求不是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的一级一级地不断抽象,而是对日常生活的顿悟。n对同一现象的某一叙事不排斥其他

8、方式的叙事,它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依具体的人与情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意义。在叙事过程中,人们建构生活其中的心理与文化事实。范式思维与叙事思维的不同n经验逻辑思维模式会抹除个人经验特别的地方,以进行具体建构、实践分类、建立分离制度和诊断制度;叙事模式却重视特殊的生活经验,因为只有经验才能将生活片段组合产生意义。n时间逻辑思维模式关注的是从本质衍生的一般法则,因此时间被束之高阁,甚至时间被认为是必须被严格控制掉的无关变量;在叙事思维模式里,时间是关键性的一环,在各种叙事的形式里,时间不仅是情节的主线,并且为治疗师提供了丰富的社会环境资料。n语言逻辑思维模式对语言的要求是单调的、苍白的,它完全依靠语

9、言的直叙语态来降低复杂和不确定性,从而为量化描述铺平道路;叙事模式则完全依靠假设语态和对话。n立场逻辑思维模式呈现的个人是被动的,这里的个人包括求助者、治疗师和一切有关联的人或观察者叙事模式则把人当作自己世界的主角。n两种思维模式虽然互不相同,且不能相互转换,但可以和平共处的(live side by side,Bruner,1986:43),不可以厚此薄彼。“我们可以与这两个世界严格的定义明确的实证世界,朦胧的富于挑战性的叙事世界和平共处。实际上,正是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两者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生活变得狭隘。”(布鲁纳,2019:84)作为研究方法的叙事 n任何一种运用或分析叙事资料的研究都可以

10、看成是叙事研究。从研究目的上看,叙事研究者不是寻求简单的因果关系,他们尽可能全方位多角度展示研究对象的可能相互冲突的多面性和复杂交织的联系。它所强调的不是形式、规律,而是事情本身对个体的生活意义从研究结果上看,研究者获通过故事、口述、现场观察、日记、访谈、自传、书信和文献分析,逼近经验和实践本身,因此研究结果是以大量平铺直述且详尽的资料呈现,篇幅往往较长。n叙事研究真正感兴趣的并不是量的研究所谓的“客观现实”的“真实性”本身,而是被研究者所看到的真实。因此,叙事研究对其研究者有近乎挑剔的要求,因为研究者看事物的角度和方式对理解叙事真实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n叙事研究主张研究者要悬置自己的主观判断

11、和理论概念,强调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经验事实,通过本质直观,让事物显现其自身的结构。n叙事研究应描述丰富的现象,让“事实”自己说话,让新的意义得以涌现,以翔实的细节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这就要求研究者在收集和资料时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线,研究者必须放下自己的身份,走入主人公的生活世界。人生故事n人生故事融合了重构的过去、感知的现在和期望的将来的一种内化的、发展的自我叙事,它是一种心理社会构念。n故事的文化性尽管故事是由创作人来建构,但故事在文化中仍具有本质意义,故事的建构也与文化交互作用。n故事的虚构性与真实性人生故事以个体经历的事实为基础,然而作为一种将个人一生建构成有意义的连续的叙事,人生故事

12、对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叙事却超越了这些事实。它不是纯粹的事实,也并不是纯粹的想象,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人生故事的结构和内容n语调(narrative tone)人生故事通常所表现的一种贯穿始终的情绪语气和态度,可以从极度的悲观到极度的乐观。n意象(imagery)叙事个体用以刻画人物和情节特征的隐喻、象征和图片。人生故事展现出一种特有的意象模式,自我所选择的特定意象体现了个体独特的个人经历;因此个体所偏爱的隐喻和象征能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其自我认同。n主题(theme)叙事中人物追求的有目标指向的结果,体现了人类的动机,以及长期以来人们努力追求和逃避的东西。n意识形态背景(ideological se

13、tting)叙事者在故事中表现出来的自身的宗教、政治、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其中还包括个体对这些信仰和价值观形成过程的解释。意识形态背景是人们建构其人生故事的基础,也是个体评判自己和他人生活的依据。n核心情节(nuclear episodes)人生故事当中给读者留下突出印象的特殊场景,包括人生故事的开始、高潮、低谷、转折点和结局。考察核心情节所关注的并非过去实际发生了什么,而是对这些关键事件的记忆在今天整个人生叙事中代表了什么。n潜意识意象(imagoes)是持续出现于人生故事特定维度上的不同面目的故事主角,在一个人生故事中,主角就是故事的讲述人。但这个主角可能以多种面貌出现,每个人物又将这许多多

14、不同特征、角色和经验整合起来。人生当中的主要冲突和动力将会以冲突和互动的潜意识意象表现出来,就好像任何故事中的主要角色一样,通过他们自身的行动或彼此的互动推动剧情的发展。潜意识意象一定程度上还受到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既定文化所向往的价值观,并将道德、政治、宗教和美学的价值观人格化,代表了个体所崇尚的一切真实和正确的东西。n结局(ending)或生成脚本(generativity script)故事有开始,有中间过程,也应该有结局。作为人生故事的一部分,生成脚本涉及成人如何生成、创造、培育和发展一个积极的自我遗产,并将之呈现给下一代。虽然一个生成脚本为人生故事提供了某种意义上的结局,但同时也标志着

15、新的开始,它将客体我延伸到下一代人身上,超越了单一生命所受的时空限制。人生故事的作用 n人生故事的首要功能在于整合自我。通过将分离的经验整合到一个更加宽广的叙事框架里,自我形成过程(selfing process)才能够从看似杂乱无章的人生中找到一种认同。而对于自我的整合叙述就是主体我给出的这样一个连续、可信的故事。人生故事只是一种暂时的整合,也不是所有的人生故事都可以将人格的一切或整个人生加以整合。面对如此复杂的、有情境的、处于多重交互影响下的自我整体,故事的整合能力也是有限的。人生故事是个体对自我的叙述,是人们对自身生活的一种理解。对那些聆听者来说,这些人生故事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自

16、己的人生和生活世界。对于下一代而言,分享长辈的人生故事也是一种教育和社会化过程。人生故事的类型n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人生故事,每个个体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人生故事。n四种基本的故事类型喜剧、浪漫剧、悲剧和讽刺剧人生故事的评价标准n连贯性人生故事的连贯性是指特定的故事的不同角色动机、行为、不同事件等在其相互关系上有意义的程度。一个缺乏连贯性的故事通常都会让听者感到困惑,无法理解事情的发展过程。n开放性一个好的人生故事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弹性,具有对于改变的开放性和模糊状况的容忍性,能够改变、成长和发展。n可信性一个好的、成熟的、适应的人生故事无法容忍对事实的重大歪曲。

17、n区分性好的人生故事还需具有较高的区分性,即丰富的性格描述、情节和主题。当人们逐渐成熟并获得新经验时,其人生故事会更加丰富、深刻和复杂,呈现出的侧面也会越来越多。n协调性在个体人生故事区分性不断提高的同时,个体又开始寻求故事中矛盾力量的协调以及多重自我的和谐。好的人生故事提供了叙事的解决方式来确保自我的和谐与整合。n生成的整合生成的整合意味着故事创造者有着对于人生统一性和目的性的追求,能够承担工作和家庭的角色,有能力去抚育和指导他们的下一代,并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做出一定的贡献。叙事心理学的应用:叙事疗法n代表人物澳大利亚:怀特(Michael White,19482019)。新西兰:艾普斯

18、顿(David Epston)杜维奇中心(Dulwich Centre),阿德莱德市,澳大利亚哥伦比亚,波哥大 n艾普斯顿:“你是不是在他6年前来波哥大讲学的时候见过他?”n女生:“没有。”n艾普斯顿:“那你曾经读过他的书?”n女生:“没有。”n艾普斯顿:“你是不是在培训时正在研究他或者以前曾经研究过他?”n 女生:“没有。”n艾普斯顿:“那你是怎么知道他的?”n女生:“从您讲的关于他的故事里。”叙事疗法的核心思维:外化问题n外化问题(externalizing problems)个人或家庭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个人或家庭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n当人们开始接受治疗时,他们往往带着“自己

19、怎么就成了问题”的想法,或是严阵以待,准备找出造成问题的罪魁祸首。n他们停滞在自己的失败或无力解决问题的状态上,又不时回忆起过去的类似负面经验和自己的弱点,这更使得他们感到失望和无助,对未来丧失信心,同时变本加厉地追寻问题的根源。n但是,如果他们继续从个人和家庭内部寻找原因,则无异于与虎谋皮,正中“问题故事”的下怀因为那样只会加深这一不良叙事的影响。n例:外出不归的女儿与严厉苛责的母亲n女儿不是问题,“反叛”才是问题;母亲不是问题,“过分敏感”才是。n母亲和女儿完全可以联合在一起共同反击“反叛”和“过分敏感”的入侵,而不是各自为战。一旦母女连心、共御外敌,则问题自将迎刃而解。“步步皆问步步皆问

20、”的治疗过程的治疗过程n问题有助于治疗师明确意图、激发创意,为来访者及其家庭提供更多的反思和选择。“陈述说明议题、立场和观点,而提问则引出议题、立场和观点,问题呼唤答案,而陈述则直接提供答案。”(Tomm,1988:2)叙事会谈是以治疗师和来访者及其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替问答进行,而不是通过治疗师自己的陈述、诠释或结论推动 外化问题n询问问题带来的结果,而不是其原因“负罪感如何影响了你?”“它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负罪感告诉了你什么?”“那么,是嫉妒控制了你。它是怎么做到的?”“当坏脾气使彼得大喊大叫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反应是在给坏脾气添油加醋呢,还是在息事宁人?”“自我怀疑用了什么诡计使得你不敢

21、冒任何风险的?”。外化思维的训练方法:角色扮演n让一组受训者轮流扮演“问题”比如自我憎恨,同时其他人扮演辅导者。n辅导者可以对扮演“问题”的人提如下的问题:“你是在什么情况下进入他的家庭的?”“你怎样介入了家庭和朋友的生活?”n通过这种培训,治疗师可以逐步适应和掌握外化问题和拟人化发问的思维方式和提问技巧。(Roth&Epston,2019)寻找独特结果(unique outcome)n来访者经验中与“问题故事”相反的部分(以此对应被主流话语压抑的那部分经验)这些独特结果或闪光事件就可以成为建构新的、英雄般的故事的原材料。通过对这些英雄般的经验,不管它们看起来是多么的渺小的聚焦,并与个人和家庭

22、的历史相结合,就有可能产生新的叙事,改变来访者自身的形象和认知背景。治疗师应鼓励来访者回想与其所遇问题相左的“事实”或事件,从既往经历中挖掘独特结果,并赋予其新的意义。具体问题n“你是否能回忆起来这样的情况:愤怒企图控制你,但你却不让它这样?你当时是怎样做的?”n“您的女儿是否有过不相信厌食症对她身体所说的谎言的时候?”n“当您儿子成功抵制了酒精依赖症的诱惑时,你有没有对他的这一成就表示赞赏和祝贺?”寻找独特结果的要点 n贴近来访的体验让来访者以贴近自身经验、符合自己口味的词语来描述这些事件,而不是复述他人的判断与措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因此,都应当使用自己的描述方式而不是人云亦云。n

23、追踪独特结果的影响从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同辈群体、朋友及自我关系中寻找独特结果对来访者生活的影响。n对独特结果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你能适应这些进展吗?你觉得这些进展怎么样?你对这些结果是怎么看的?这些进展的结果是积极,消极,都不是,还是兼而有之?n这种评价可能让来访者耳目一新,因为此前他们可能一直受他人判断的束缚,而不能发现这些独特结果的独特力量。n趁热打铁紧接着步骤三而询问来访者为什么他们会达成这样的判断:你为什么会觉得这些进展挺不错的?你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为什么你采取了这种立场?同时,治疗师也可以婉转的方式诱导来访者就此问题给出自己的观点。n能不能告诉这样一些事,让我更好地理解你为什么

24、会采取这样一种立场?n关于你妈妈(爸爸、爷爷、姐姐等)的哪些事,可以佐证你的这些观点?自我训练方式:事件罗列法n确实现实生活中的一个问题,然后把它放在一边、稍后再做处理。n回想自己5年前的生活。你能想起那时的生活是怎样的吗?你住在哪?有什么计划?和谁关系密切?有什么困难?(能否回答全部问题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能把5年前的情况和现在的情况进行比较)n把思绪从5年前拉回到现在。这些经历里,有一些是值得纪念、非常重要的,所以令人印象深刻。什么事你现在知道怎么做,而5年前却并不知道?什么地方你现在已经熟悉,而5年前却并不熟悉?你现在认识了谁,而5年前却并不认识?你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成功?从这每一个事件中,

25、你学到了什么知识,获得哪些技能?n把这些浮上心头的事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再次回看,这是否能帮助你想起更多的经历?把联想到的事统统加入这一清单。n回到第一步时确定的现实问题,对照所罗列的经历清单。n如果你真正承认并拥有经历清单所代表的生存知识,它对你处理现存问题有何帮助?对于以后处理类似问题,又能看到什么样的新的可能?n思考这项练习,思考运用清单的效果。重构故事 n叙事疗法的目的在于全面改变来访者的整个自我观,建立新的自我叙事。n治疗师应以独特结果为材料,作为建构整个新叙事的起点。“作为一个人,你有能力打败抑郁,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您认为您的孩子需要拥有哪些品质?”“在你已

26、有的经验中,你还能告诉我一些能帮助我理解您为什么能对愤怒进行如此有效控制的事情吗?”“有谁知道这样一个事实:当你还是个孩子,却已经能接受恐惧的挑战;而且他还不会对此感到吃惊?”儿童叙事治疗中的拟人与比喻n尽量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独特结果及其内在力量。治疗师通常会诱导来访者思考三个问题:“这种力量从何而来?这是怎么样的一种力量?它最适合的名字是什么?”在为这种力量命名的过程中,各种认知形象也会连带出现。对儿童而言,这往往是各种动物形象,如“大象之力”、“鲸鱼之力”、“老虎之力”等。这种命名方式可以为治疗师设计下一步的问题提供基础,从而在“大象的特性”、“老虎的特性”等独特结果上拓展叙事。n这可

27、以促使儿童与其心中的“老虎”结成联盟,联手除掉困扰其生活的行为问题。“你觉得自己心里是不是住着一只老虎,所以你才会这么强大?”“当你发现自己心里住着一只老虎时,是不是很高兴?”“你是怎样得到心里的这只老虎的?”“你是不是已经驯服了这只老虎?还是让它在你心里到处乱跑?”“在我第一次遇到你的时候,你觉得我是不是猜到你已经驯服心中的那只老虎了?”“(问父母)你们注意到这件事了吗?还是第一次听说?”征召观众:局外见证人(Outsider-Witness)n“同病相怜”有过相同经历的人,往往更乐意帮助处于类似境遇之中的人。n建立既往病历库,邀请以往治疗对象成为局外见证人在遇到新的厌食症来访者时,会邀请曾

28、同患此症的“前来访者”充当局外见证人。过程n叙述由当事人向局外见证人讲述重要的生活故事;n复述由局外见证人复述当事人的故事n再复述再由当事人复述局外见证人的复述。具体流程治疗师对来访者及其家庭进行访谈,鼓励当事人就个人所遇问题进行描述;同时,局外见证人则在一旁充当听众,细心聆听并准备重述来访者的问题,但并不发言和评论。当时机成熟时,局外见证人会转变角色,成为定义仪式的故事讲述者,而原来的叙事者则成为听众,聆听局外见证人对自己刚才所讲问题的描述。局外见证人并非逐字逐句地机械复述,也不是简单地概述,而是在治疗师的提问的引导和启发下,就来访者叙述中的某些重要细节进行浓缩或渲染,使之来自原始叙述又超越

29、原始叙述。n完成复述阶段后,局外见证人退回到听众的角色,而来访家庭则重新成为叙事的主角,对局外见证人的复核重新做出叙述,来访家庭将在局外见证人的启发下,重新认识对自己生活的比喻和图像。n再复述阶段的讨论要点包括:局外见证人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所引发的关于自身生活的意象或思维图像;这些表达方式所引发的个人体验;在这些表达方式的启发下,对自己生活状况的认知和行为方式的反思。治疗室外的后续跟进技巧n撰写信件“从根本上讲,对话本身是短暂的。在一段富有意义的会谈之后,当事人可能心怀振奋人心的新想法兴冲冲地走出治疗室,不过,走过几个路口后,恐怕就很难再想起那些确切的字眼了;但是,信件里的字句不会像对话

30、一样消失,它们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可以为治疗见证并使其不朽。”(Epston,1994:13)信件类别n邀请信在当事人或相关人并不太愿意加入治疗时,治疗师可以撰写邀请信,说明治疗对对他/她及整个家庭的意义,从而改变他/她对治疗的态度,参与到治疗当中。治疗师还可以在家庭成员齐聚的治疗会谈中当众宣读,更能直到调动氛围、“收拢”人心的积极效果,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关系基础。预测信n在所有治疗疗程结束时,治疗师会让来访者允许自己预测来访者的未来表现、家庭状况等。n艾普斯顿通常以6个月为期限,并称这为“不久的将来”,然后在信中加入自己的预测,并标上“个人私密信件”的字样,并标明“至年月日(6个

31、月内的某一天)方可拆阅”。n基本意图为:以预测形式进行为期6个月的追踪调查;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会等不到6个月就会拆阅信件,因此信中的内容可以起到“自我应验的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或译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功能,为来访者指明前进方向并将之变成现实。n辞退信和请辞信n“辞退信”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辞退工作,而是指辞退家庭某一成员对另一成员的某种角色:即当后者认为自己不需要前者的额外关心和照顾时,可以以写“辞退信”的方式,劝说前者放弃这种行为;n同时,家庭成员也可以主动写“请辞信”,即要求除去自己的某一角色。n我,汤姆琼斯,将我的姐姐玛丽解雇,要他不再做我的母亲。我还小

32、的时候,这或许有必要。但现在情形不一样了。我知道你一直关心我的前途。你心里关心这件事已经很久了,以你觉得必须为我负责,你没管教我,就觉得内疚。我小时候需要照顾,所以你扮演了这种角色。你真的善尽职务,但是你现在应当让开一步,让我试飞才对。我不想继续做你的傀儡,我们两人必须把一些线切断。n我已经觉得反抗暴力。母亲同意,如果我再打你,她就要指挥我“攻击”。除非习惯姐弟平等,否则我们还总是会吵架,每个人都想赢。现在我建议我们暂时把这些争议放在一边,这样我们才会习惯一半时间赢、一半时间输,也才会平等。我现在不需要证明你不比我优越,我不比你差。我们是平等的;因为平等,我们才有机会成为姐弟,而不是“母子”。

33、n我感谢你小时为我做的一切。对我的照顾可以帮助让你成为练习成为一名护士。n签名:n日期:1986年 月 日n见证人(母亲):n我,玛丽琼斯,多年来在我弟弟需要关照时,一直照顾他。现在他长大了,需要我少管他一点,只要我还是担心他。我相信,由于他对我的暴力,他更需要我的管教。我差一点把姐弟之情变成束缚。我弟弟希望我不要再像他的母亲一样,要我切断那些线,因为他不要做我的傀儡,要我给他机会自己站起来。n我知道要从这种角色中退出并不容易,因为我一辈子都在扮演这种角色。以后的四个月之内,我将慢慢退出。我知道这期间将会在责任与完整的自己之间犹疑徘徊。n我退出之后,我弟弟和我将会有机会建立姐弟关系。但是要说怎

34、么进行,目前还太早。我必须谨慎,因为他会试着从我做他的母亲当中得到好处,却又遗憾我是他母亲。n签名:n日期:1986年 月 日n见证人(母亲):攸兰达(Yolanda)的案例nYolanda脾气暴躁,经常说脏话、发脾气、殴打自己的母亲和妹妹。n她11岁的时候,母亲就曾带她去见精神科大夫并准备进行药物治疗,但她根本就不肯吃药。n15岁的时候,她在家里已经无法无天,连警察都拒绝帮忙,母亲只好带着两个妹妹逃出家门,跑到收容所才得安身。n最好,母亲依法上告,要求把攸兰达送交少年法庭接管。艾普斯顿应邀出席由新西兰儿童与青少年服务中心及警方代表共同组织的会议。n在会议最终裁定攸兰达必须接受法庭监管时,艾普

35、斯顿注意到攸兰达目瞪口呆、沉默不语的表情,发现这是第一次在超过5分钟的时间内没有做出发怒、骂脏话或冲出房间等行为。n艾普斯顿:有谁知道刚才发生什么了吗?没有答得上来。n艾普斯顿(转向攸兰达):“这是你第一次控制了自己的脾气,你是怎么做到的?”nYolanda:“关你屁事!”n艾普斯顿:“我不会怪你,这一切发生得太快,让人无法知晓真相。你可以把它当作一个秘密,但不要让它对你自己也保密。”(Yolanda不禁转怒为惑,不知道艾普斯顿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n艾普斯顿:“3个月内你都不要道明原因,这样我们才能确信你的秘密武器是否管用。”n接着,艾普斯顿问Yolanda是否愿意在这3个月中记录下她控

36、制脾气的“秘方”。出人意料的是,她竟然答应了。n亲爱的攸兰达:n你的秘密武器有没有带给你力量?如果有,希望这股力量一直伴随着你。我一直担心你没有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如果你放在我所想到的地方,也许你应当放一些樟脑丸,这样才不会让蛀虫把它吃光。n顺便说一句,我很喜欢你的新发型,我觉得这让你看起来很亲切。n 大卫n亲爱的攸兰达:n昨天晚上我做了一个可怕的梦,然后被吓醒了。我梦见你大发雷霆,痛打你妈妈,而她则指控你蓄意伤害。后来我意识到那不是真的只是我做的梦。在梦里,你还把秘密装进瓶子,埋在花园里,但有一个园丁到了你家里,意外地发现了这个瓶子,然后把它带回来给她的女儿,治疗她的脾气问题。所以当你需要取

37、出这个瓶子让自己冷静时,却发现它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希望你不要把你的秘密武器藏在花园里,请把它藏在安全的地方。n 大卫n亲爱的攸兰达:n上次见面时,你真让我吃惊。你说自己交了一些朋友,而且彼此欣赏这段友情。更让我惊喜的是,你还在同一天对我说你已经成熟,这让你朝交男朋友的方式更进一步!我希望跟你更多地谈谈关于他的事。n你有没有在他身上使用秘密武器?如果有,你觉得没有经过他同意就用,公平吗?我担心他根本没有机会。你说你曾经跟他提过这事,但你有没有给他足够的信息,让他完全了解自己会在你的秘密中遇到什么吗、我的建议是不要对他保密因为这不公平。n另一方面,我建议你按照我说好的,在这3个月内先对你的家人保

38、密,到时候再考虑公开。我等不及了!n 大卫n在3个月的保密期里,Yolanda不仅没有再次对家人拳脚相向,而且为此前的暴力行为向家人道了歉,并以最高的诚意,与两个妹妹合作,秘密筹划举办一场“感谢聚会”,感谢自己的母亲。n她还是不愿公开她的克服脾气秘诀,而想再延长3个月。6个月后的一次会谈后,攸兰达交给艾普斯顿一封“密信“,并要求他不向家人公开n亲爱的大卫:n我写这封信是要告诉你是什么让我控制自己的脾气的。去年年底我被安置在寄养中心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失控了。我的家人没办法再容忍我和我的脾气,当时我觉得她们很坏,根本不爱我,但是现在我知道她们所做的一切都出于爱。n我想我之所以能够

39、控制脾气,是因为开始害怕自己会被送到一个没有爱和关怀的家庭,我想在那里我是个不爱欢迎的人。在和警察和社会工作者谈话时,我得知自己面临被送到另一个寄养家庭或精神病院的危险。n这时,我下定决心要证明他们是错的。我知道我属于我的家庭,只要我知道她们爱我,就不在乎她们怎么待我。我已经不怕告诉你我控制脾气的办法,因为我知道自己可以信任你。n我希望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其他和3个月前的我一样的人,因为我不希望这类问题再伤害其他人。谢谢你在我需要的时候,做我的朋友。你的朋友 Yolanda 敬上播放录音 n信件依赖于文字,对于未能完全掌握当地书面语言与书写文化的人(尤其是儿童)而言,信件的叙事功能就要大打折扣。n

40、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进行治疗,本身就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而且无须阅读能力作为前提。讲故事时的语调与声音,其所可能蕴含的丰富表现力与感染力是文字无法展现和替代的,它更能够更长时间地吸引儿童的注意力,适合儿童的认知水平。被制成磁带或光盘等媒介载体的故事录音,可以作为儿童的私人藏品。它操作简便,无须大人的帮助;无论何时,想听就听,这可以形成治疗师“在场”的感觉,从而使儿童在与心理或行为问题“作战”时不再觉得孤单。n“读故事的语调和气氛更适合在孩子睡觉前,因为那时大部分孩子都能全神贯注并持续较长时间。我尽量讲故事,而不是纯粹读故事。n我会试着读几遍来练习一下,直到我觉得准备好了来讲而不是来读故事。n此

41、外,我发现讲故事时最好是坐在地板上,想象着我坐在孩子的床边。如果有必要,在孩子父母的同意和参与下,我第一次对孩子讲故事的时间和地点会选择在原位(比如在儿童睡觉之前到其卧室讲故事)。现在回想起来,这种方式产生的影响要远大于信件之类的书面文章。”(艾普斯顿,2019:51)授予证书 逃脱坏脾气证书逃脱坏脾气证书n兹证明 已经逃脱坏脾气。这种坏脾气使他捅了很多娄子,也让别人很难过。很乐意告诉别人他已经好好教训了这种坏脾气。现在它已经知道他再也不会容许它让任何人难过。为 欢呼三声!日期:年 月 日 签名:和平宣言和平宣言n鉴于争吵一直以来不断损害西蒙斯一家人的交流,榨取关爱和尊重,并以痛苦取而代之;n鉴于西蒙斯一家人已经宣告自己的家庭是个和平家庭,并通过用餐时不争吵的行动,表明他们有决心将争吵扼杀于萌芽之中;n鉴于西蒙斯一家人的每个成员都宣誓,他们将竭尽全部的力量和知识,一旦发现争吵介入他们的交流(不论以何种形式),他们便发出警告。n我们决定,此份宣言书将被存放在明显且容易取得的地方,例如冰箱、壁炉、答录机上;n我们还进一步决定,遇到需要提出警告的情况时,可以要求任何一个成员在全家人面前,大声朗读宣言;n我们最后决定,每个家庭成员都宣誓将用心倾听宣言,以确认争吵和敌意已经结束,并预告合作与和平再度回到家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西方心理学史-叙事心理学 课件.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