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历史知识点系统总结 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考纲要求】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 【课程标准】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事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影响; 3、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4、了解明内阁、清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主义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古代朝代表夏商西 周东 周秦西 汉新东 汉春 秋战 国-2070 -1600 -1046 -77
2、1 -475 -221 -206-202 8 25 220魏西 晋十六国439北 魏东 魏北 齐隋唐蜀西 魏北 周吴东晋宋 齐 梁 陈220 280 316 420 589 618 907五 代辽、夏、金夏、金、蒙古元明清民 国十 国北 宋南 宋907 960 1127 1279 1368 1644 1912 1949【知识网络】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整合】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巩固奴隶主国家政权。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诸侯的权利和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在自己的封疆内对
3、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的作用: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春秋战国时期) 2、宗法制: 、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宗、小宗)。 、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分封制(互为表里)。 、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影响:稳固秩序,防止争夺;巩固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 【拓展
4、: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宗族网,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形成完备的分封制、宗法制,互为表里维护统治。 、族权与政权的合二为一,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最高决策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 【拓展】、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及对西周统治的作用 、关系: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表现。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 、作用: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既防止贵
5、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既强化中央控制能力,又促进地方之间的联系。、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影响? 消极: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 ,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积极:它形成了认祖归宗的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孝顺长辈、恪守孝道 【专题纵横】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不同分 封 制宗 法 制不同点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宗法制是通过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统治的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巩固分封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
6、以保证王权的稳定特点周王高高在上,邦国臣属于周王,进而分封属下,构成等级秩序。邦国有同姓、异性之分。周王与封国通过一系列权利义务关系联系在一起。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疆域,传播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动了边远地区的进步。但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逐步失去原有作用,逐渐出现诸侯割据局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皇权关系两者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保证了分封制的顺利推行
7、和稳定实施。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中央集权制度 (1)、皇帝制度 、特点:皇帝天下独尊,皇权至高无上。 、表现:A、集行政、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B、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人意志。C、君主主宰国家政治,而没有其他任何力量可以对他有所制约。 、影响:A、君主的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影响着政治决策、立法、行政和司法。B、国家是一个人的国家,政治是一个人的政治。 、历代官僚体制的基本原则:维护皇权,服务于皇帝。(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制 、官职设置:最高官三个: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受御史大夫牵制);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但秦始皇末任命,自
8、掌军权)。丞相之下又设诸卿,如:宗正(管理皇族和外戚);廷尉(管理刑狱、司法) 、特点: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牵制,大权最后集中在皇帝手中。 、作用:军国大权完全操纵在皇帝一人之物,形成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 【拓展: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以朝议的方式讨论国家军政要务,成为皇帝裁决的依据;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可以减少君主专制制度下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但是秦始皇晚年,推行极端的君主专制,朝廷大臣参与议政的制度遭到破坏。】 (3)、郡县制 、实行原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大一统。 、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郡:设郡守(行政)、郡尉(军事)、监御史(监察) 县:县尉(军事和治安),县丞
9、(司法) 、郡县制与分封制区别: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作用: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专题纵横: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不同:西 周 分 封 制秦 朝 郡 县 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服从中央职责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拥有对土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也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秦朝这套
10、从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标志 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2)、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3)、秦朝的国力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4)、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主要政治制度 、汉朝郡国并行制汉初:在地方这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并行制(汉景帝、汉武帝逐步削弱王国
11、势力)。郡设守,后称太守,王国设丞相,分别作为郡和王国的最高行政长官。 、唐朝三省六部制 、职能:三省: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尚书省下设六部:吏部(官吏的任免和考核)、户部(户籍、土地和赋税)、礼部(礼仪、科举)、兵部(军政)、刑部(刑狱)、工部(国家工程建设)。 、作用: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补充:唐朝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 、元朝的行省制 、原因:元朝的统一,统一后幅员辽阔的疆域需要行之有效的管理。 、内容:在地方设置行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12、,行省之下设路、府或州、县,对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 、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行省制度是中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2、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 、在中央政权中,相权不断削弱,君权不断加强。 、从地方来看是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日益加强,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明太祖时期)。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 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
13、到制约作用】 、影响: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评价:A、废丞相:、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操权柄,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政,巩固统治;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有助于君主独裁专制。君主专制发展到新的高度。B、设内阁:、内阁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大学士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帝起到制约作用。】 、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时间、目的:清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中枢机构。军机大臣均由钦定,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军机
14、大臣基本职能: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连建议权也没有。) 、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意义:是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 2、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积极、消极):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绝对专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极大地妨碍了社会进步,中国社会在近代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拓展】:比较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的内阁制度:主要区别:明朝的内阁是皇权专制强化的产物,它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君主对全
15、国的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 西方近代的内阁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五、【专题知识整合】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形成秦朝; 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 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 结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B、中央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元: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秦:郡县制;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元朝:
16、行省制度。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A、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B、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作用: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4、影响: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
17、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专题二 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 【考纲要求】1、雅典的民主政治; 2、罗马法律。 【课程标准】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以及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知识整合】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一)、希腊地理环境与城帮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1、古希腊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造成其海外贸易和工
18、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 础; 2、殖民活动、海外贸易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形成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和平等互利的观念,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社会条件; 3、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使公民有较多的直接参与政治事务的权利,君主专制始终发展不起来; 4、城邦公民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是民主政治产生的人文因素。 (二)、雅典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内容: 1、奠定基础梭伦改革(BC6C初)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 。、内容:a、经济上:颁布“解负令”使受贵族盘剥而沦为债务奴隶的人重获自由;实行一系列促进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b、政治上: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由4个部落各选1
19、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作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设立最高法院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 、评价:a、历史局限性: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第四等级不享有基本参政权利,这种中立政策实际上不能彻底化解社会矛盾。 b、历史进步性: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政治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基本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3、“黄金时代”的公民民主(伯里克利时代)民主政治的表现: (1)、各级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2)、“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 、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公民在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20、、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3)、为保证所有公民,尤其是低等级公民能积极按时参加国家的政治事务,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城邦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得与失(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历史进步性(得) (1)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是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的极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2)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历史局限性(失) (1)就其民主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对广大奴隶专政基础上的,众多妇女和外邦人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2)就其性质而言,仅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
21、民的城邦。 (3)当城邦政治日益复杂化的时候,这种民主极有可能失去效力,而沦为不讲是非原则的暴民政治。 (4)历史事实证明,雅典的衰落正是这种民主政治所导致的混乱和内耗造成的。 (5)、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A、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B、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专题纵横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的比较 中国从秦朝以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在古希腊城
22、邦国家和占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受到元老院之类机构的制约;中国商周时期,大臣是由国君任命的,贵族是由天子分封的,赏罚的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手中。两种政体的历史作用有其相似之处。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的政治制度为后代沿袭和仿效。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还是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都十分发达,在文化艺术方面也非常繁荣,这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两种政体也各有其利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自主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就成为束缚人类自由和
23、社会进步的障碍。以雅典民主政体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二、罗马法 (一)罗马法的内容: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公元前五世纪中期由贵族组成十人委员会制定,镌刻在12块铜牌上发表。 、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 、意义:是古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法的起点;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但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其中搀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
24、俗,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2、公民法: 、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公民法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 、作用:是共和国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极大的激发和调动了公民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为罗马的扩张提供了强大动力 3、万民法: 、内容:注重调节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 、作用: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巩固了罗马政权,推动了罗马社会的发展;提高了官吏的办事效率和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裁决了大量的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调节了人际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 (二)罗马法的意义: 1、对当时的罗马而言:
25、(1)、随着罗马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各种法规的及时制定和有效执行,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 (2)、保护了正当的商业利益,同时还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减轻了社会各阶层的紧张程度; (3)、有利于罗马社会的长治久安。 2、对后世而言: (1)、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3)、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拓展】:局限性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
26、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专题纵横2】: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希 腊 民 主罗 马 法 律历史条件古希腊多山多岛、城邦小国寡民、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罗马建立帝国及独裁统治;罗马奴隶制社会矛盾冲突与发展的产物主要内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罗马法包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中后者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组成。历史作用希腊的古代民
27、主政治为辉煌的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极盛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的认识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政体所形成的民主制度,有利地推动着古希腊经济文化的进步,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罗马的法律则是构成古罗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受益于古罗马的文明,现在的许多法律制度就来源于罗马法。专题三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
28、立 【考纲要求】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课程标准】1、了解权利法案的制定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立宪制的特点; 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英美政治制度的异同; 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 【知识整合】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权利法案:1、主要内容:国王无权废止法律;不得侵犯议会的征税权;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组织常备军;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未按法律程序,不得拘捕臣民;
29、必须定期召开议会。(限制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等) 2、目 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3、意 义:、实际权力逐渐转移到了议会手中,确立了议会权力高于王权、司法权独立于王权的原则,奠定了君主立宪制的基础;、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形成:、18世纪前期,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特征:、责任内阁制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内阁由下院多数党单独组成,内阁大臣必须是下院议员;下院多数党的首领为当然的内阁首相,他负责挑选内阁成员并拥有免职权。、内阁实行集体负责制,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是对议会负责;阁员对外必须全体一致,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
30、首相的权力手握行政权和立法创议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作用:内阁制的建立,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发展完善:1832议会改革; 、原因: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工业资产阶级为谋取参政权进行了积极斗争(根本原因) 、内容:A、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B、新兴工业城市的代表席位增加。 、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英国议会制度朝着民主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的发展。而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受到了种种限制。(一分为二)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意义: 1、特点:、国王作为国家的象
31、征,“统而不治”;、议会掌权,是国家权力中心,最高立法机关。、内阁(首相)是真正掌握实权(行政权)的。 2、意义:、大大削弱了国王权力,议会逐步掌握国家权力,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历史一大进步。、议会各党派在代议制下很多问题通过协商和妥协来完成,避免了不必要的暴力和内战。、对其他国家民主制度的建设有重要影响。 二、美国共和制联邦政体的确立 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其作用 1、主要内容:、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权利大大加强,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央政府的构建体现了三权分
32、立的原则: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最高司法机关归最高法院。、民主原则:国会议员和总统由民选产生。 2、特 点: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3、作 用: 、积极:、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一定程度调和了各方面的矛盾,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局限性:没有废除南方的奴隶制度;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 三、法国共和制和德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一)、1875年法国宪法: 1、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权任命一切
33、文武官员,有特赦权,在参议院同意下解散众议院。、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议员由选举产生,参议院:间接选出,有权否决议案;众议院:普选产生,权利很小,可提出通过法案,但受到参议院和总统的控制。 2、评价: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工业革命完成后进入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的必然结果,为工业资产阶级提供了分享政权的机会,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1871年): 1、背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鲁士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领导普鲁士,通过几次王朝战争,完成了统一大业。1871年初,德意志帝国建立起来,同年春天,颁布德意志宪法 2、德意志宪法主要内容: 、皇帝:
34、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宣战、缔约、召集和解散议会的权力以及统率权;、首相:作为政府首脑,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联邦议会权力大,其代表是任命的;帝国国会由普选产生,权力小。 3、特点: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4、评价:积极意义:、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是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德意志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 消极影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封建残余重和军国主义的传统。、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三)、美、德、美、法四国政治制度的比较英 国德 国美 国法 国国家元首世袭的国王:象征性的国家元首,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35、世袭的君主;集立法、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选举产生的总统:总揽行政权力,统率海陆空三军选举产生的总统:名义上拥有很大权力行政机构内阁:由议会下院多数党组成,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皇帝任命宰相,宰相只对皇帝负责政府:总统领导下,独立于国会,受国会的牵制行政权归总统;总统权力受议会限制立法权下 议 院下议院虽是立法机构,但所有法案都须经皇帝和联邦议会的批准国 会立法权归议会司法权上 议 院“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法院(独立于国会)参议院(审判总统或部长及危害国家安全案)国家政体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 总结:(1)、英国:以君主立宪为主要特征,国王(君
36、主)“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阁是中央行政机关,内阁首相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2)、美国: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和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联邦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彼此互相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3)、法国:1789年大革命后,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进行了长期反复斗争,直到1875年才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制度。总统执掌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4)、德国: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知识拓展1】1、简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
37、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答:(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历史作用:、共和派掌握实权;、共和体制的最终确立;、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帝制独裁对比,共和体制的确立是历史的进步;、随着法国工业资产阶级势力的上升,对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历史作用:、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德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有利于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使德国跻身世界强国之列;、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2、19世纪70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欧美主要大国得以确立,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差异,各国又呈现出复杂的政体局面。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哪些
38、基本特点?答: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普选产生。国家的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必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资本主义国家一般都实行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都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也就是都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来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府在执政期间都坚决推行本党的意志和政策。总统和总理都拥有相当大的权力,不但领导内阁,而且可以控制议会或干预立法。(2)当时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英、法、美、德等欧美主要大国的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答:英国: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法国议会制共和制,美国总统制共和制,德意
39、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3)导致上述复杂政体局面的因素有哪些?答:资本主义政体复杂多样,影响政体的因素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资产阶级成熟的程度、该国阶级力量的对比、地理条件、历史传统、民族特点和国际环境等。3、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为联邦制的君主国家。但由于国情和历史状况的不同,英德两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不尽相同。请对比英德两国君主立宪制度的不同之处,并简述其原因。答:(1)、不同之处:、君主的权力截然不同。英国国王是“统而不治”的虚君,而德国君主是实,立宪是虚。德国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
40、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在国家政权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不同。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占主导地位,而在德国容克贵族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则次之。(2)、造成这些不同的原因:、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不同。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扫除了封建势力;德国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从而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封建残余比较浓厚。、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较充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较强大;德国长期的分裂状态,导致其经济发展落后于其他西欧国家,由此造成政治上的落后。【知识拓展2】: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19世纪70年代)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特 征:选举;议会立法;三权
41、分立制 3、理论来源:欧美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 4、实现途径:通过改革和革命,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5、欧洲大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专题四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主权但不完整。19191949五四运动新中国建立(近代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运动。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主要矛盾:1、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
42、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四、新旧民主革命分期界标:五四运动;1、旧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五、中国近代化的主题:1、政治民主化: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民主革命。2、经济工业化: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思想科学化:思想解放潮流与重大思想理论成果。4、生活西方化: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六、两大任务:1、民族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2、民主革命求得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七、四条线索:1、列强不断入侵,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略屈辱史)。
43、2、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近代化(抗争史)。3、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4、近代工业、近代科技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纵观列强侵华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考纲要求】1、1840年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4、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课程标准】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2、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3、概述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4、列举1840年到1900年间西
44、方列强的侵华历史,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实,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5、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战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史中的历史地位。 【知识整合】一、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略【知识网络】1、鸦片战争(18401842)与南京条约: 、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割让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赔款 2100万银元,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门户;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国商定 (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主权。、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发动, 、原因:主因: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