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浮力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主要探讨浮力的初步知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什么是浮力;第二部分浮力是怎样产生的;第三部分,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好第一节认识浮力将为第二节的阿基米德原理,第三节的浮沉条件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浮力知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学习浮力正是为了学以致用。新课程强调“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本节正是这一理念的最好体现。(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的原因,知道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习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的大小。2.过程方法: 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
2、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判断,有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浮力的概念以及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本节课的难点是浮力形成原因及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二、说学情对于认识浮力这一节内容,学生并不陌生,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有些认识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对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认识至关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抽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时期,能较客观的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独立
3、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加强,因此,要多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培养其科学探究的兴趣。三、说教法这节课我准备综合应用课件展示、分组实验、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每名学生都能参与实验,边动手边思考。从实验数据中总结出结论,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的。四、说学法结合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我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教学程序 教师准备:多媒体
4、课件,乒乓球,去底的饮料瓶,对于每个学生实验小组,准备了相同的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盐水,物块,1、新课引入: 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学源于思,一上课便以“几个小朋友拍皮球,皮球跌进一个很深的树洞里,怎么办呢”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水中的皮球是否受到浮力,使学生觉得很亲切很好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讲授新课: 任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离不开实验。本节课主要采用学生实验的方法来建立浮力的概念。通过学生完成图9-2的实验,介绍什么是浮力,为了使学生能认识到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的力,这里我增加设计一个用手托物块,使弹簧秤示数减小这样一个随堂小实验,让学生通过
5、实验概括出浮力的概念。揭示浮力产生的原因时可请同学观看课件: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水中的一个长方体上下,左右,前后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有什么不同?受到液体的压力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联系原有的液体压强与深度的关系,二力合成、二力平衡等知识,通过由浅入深,分层次的分析,把突破难点的过程变成巩固和加深对旧有知识理解应用的过程,变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过程。由学生归纳总结出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最后再用如下演示实验加以验证:取一个去掉瓶底的饮料瓶,瓶口朝下放置,把一个乒乓球放入瓶内,当向瓶内倒水时,乒乓球是否会浮起?再将此饮料瓶下部浸入大水槽中,看此时乒乓球会怎样? 对决定
6、浮力大小因素的研究。我将教材中图9-4的实验改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学生经过合理猜想,讨论,设计出探究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与液体的密度有关,与物体浸没后深度改变无关。受时间、器材限制,浮力大小与物体本身密度、形状等因素无关可以通过演示实验加以说明。这样就为下一节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留下悬念,作好铺垫,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3、巩固练习: 在这一环节,我请同学完成课件最后的练习,并及时订正。以及时完善学生学习的误区。4、归纳小结:通过学生归纳出本节课学到的物理知识和方法。特别是称重法测浮力,为第二节课学习阿基米德原理做好准备。5作业布置教材P8788自我评价与作业1、2。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我将板书设计如下,这样的板书清晰明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认识浮力一、浮力 竖直向上的托力二、产生原因:上下受力之差三、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1.侵入液体的体积2.液体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