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

上传人(卖家):三亚风情 文档编号:3224495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PPT 页数:635 大小:7.5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5页
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5页
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5页
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5页
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学习要点】1.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掌握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2.了解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以及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3.掌握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为学习本门课程打好基础。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二、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 三、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 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一)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and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亦称“世界贸易”,泛指世界各国之间商品、劳务等交换活动的总称。它是世界

2、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国际贸易由世界各国(地区)的对外贸易构成,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 对外贸易(Foreign Trade)亦称“国外贸易”或“进出口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对运进商品或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出口。对运出商品或劳务的国家(地区)来说,就是进口。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二)国际贸易额与国际贸易量(Value of Foreign Trade and Quantity of Foreign Trade)国际贸易额又称国际贸易

3、值,是用货币表示的反映一定时期内世界贸易规模的指标,是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地区)出口贸易额的总和。国际贸易量就是用进出口商品的各种计量单位表示的总贸易数量,用以正确反映贸易的实际规模大小。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三)贸易差额(Balance of Trade)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它是反映一国对外贸易收支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顺差或出超;反之,当进口总额超过出口总额时,称为贸易逆差或入超。通常出超以正数表示,入超以负数表示,入超一般在统计报表中用红字标出,所以,我们也将其称为贸易赤字。如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相等,则称为贸易平衡。第第1 1

4、章章 导论导论(四)国际贸易商品结构(Compos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构成,即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贸易额与整个世界出口贸易额相比,以比重表示。一个国家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各大类商品或某种商品占该国对外贸易总量中所占的比重。用以表明一国出口商品的去向和进口商品的来源。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五)对外贸易依存度 是指一国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GDP)或国民生产总值(GNP)之比。反映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对外贸易同本国经济发展的关系。其比重的变化意味着对外

5、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变化。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六)对外贸易条件 对外贸易条件又称“进出口商品比价”,指一国的出口商品与进口商品的价格比率。简单地说,就是一国在国际贸易中同其他国家的商品交换比率。贸易条件的好坏,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对外贸易中所得到的实际利益,影响一国的国民收入状况和经济增长状况。对外贸易条件的状况,通常通过贸易条件指数来反映。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二、国际贸易的分类(一)按货物的移动方向分类 可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一国将其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往他国市场销售,称为出口贸易或输出贸易。2.进口贸易(Import Tra

6、de)一国将外国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运进本国市场销售,称为进口贸易或输入贸易。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3.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过境贸易有两种类型:(1)直接过境贸易,如在海运情况下,外国货物到港后,在海关监管下,从一个港口通过国内航线运送到另一个港口,而后离境,有时,不需卸货转船。直接过境完全是为了转运而通过某国国境,承办过境的国家由此可获得与转运相关的费用。(2)间接过境贸易。指外国货物到港后,先存入海关保税仓库,未经加工改制后,从海关保税仓库提出,运出国境的活动。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二)

7、按商品形式分类 有形商品贸易(Tangible Goods Trade)指可以看得见的有形实物商品的进出口。无形商品贸易(Intangible Goods Trade)指无形的劳务或其他非实物商品的进出口。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主要区别在于有形贸易要经海关有通关,故其金额显示在一国的海关统计上;而无形贸易则不经过海关办理手续,其金额不反映在海关统计上,但显示在一国国际收支表上。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三)按货物运送方式分类 陆路贸易(Trade by Roadway)指陆地相邻国家之间的贸易,通常采用陆路运送货物的方式,运输工具主要有火车、汽车、马车等。目前,陆路贸易约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520。

8、海运贸易(Trade by Seaway)空运贸易(Trade by Airway)指采用航空运货的方式进行的国际贸易,运输工具主要是飞机。邮购贸易(Trade by Mailorder)指采用邮政包裹寄送方式进行的国际贸易。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四)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分类 直接贸易(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厂商与商品消费国厂商不通过第三国直接进行的商品买卖。间接贸易(Indirect Trade)商品生产国厂商与商品消费国厂商通过第三国进行的商品买卖。转口贸易(Carrying trade)商品生产国厂商与商品消费国厂商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就是转口贸易。第第

9、1 1章章 导论导论(五)按清偿工具不同分类 自由结汇贸易(Trade by Free Settlement)指以货币作为清偿、支付工具的贸易方式。易货贸易(Barter Trade)指以货物经过计价作为清偿工具的贸易方式。这种贸易方式是根据两国政府间签定的易货协定、民间贸易团体达成的交货协议以及进出口商间的交货合同所进行的贸易。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六)按统计口径不同分类 1.总贸易(General Trade)指以国境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凡进入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进口,凡离开国境的商品一律列为总出口,总进口加总出口就是一国的总贸易额。2.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指以关境

10、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所谓关境是一国关税法令完全实施的境域或一国海关征收关税的领域。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三、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与作用(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相互分工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二)国际贸易的发展 资本主义以前时期的国际贸易主要是指奴隶社会、时期的国际贸易 资本主义封建社会的国际贸易。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公元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叶)的国际贸易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国际贸易 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 当代多种社会制度共存条件下

11、的国际贸易 广大发展中国家,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在世界经济中地位不断提高,国家之间分工不断深化,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际贸易不断发展。进入21世纪,国际贸易必将在其自身的发展的同时,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三)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对外贸易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手段 对外贸易是获得外国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 发展对外贸易有利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有利于丰富国内市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对外贸易可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是国家积累资金的源泉之一 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机会 有利于推动一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同时促进国与国之间建立和

12、发展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四)对“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学说的评论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学家罗伯特逊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观点,50年代以后另一名西方经济学家诺克斯根据对19世纪英国与新移民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原因分析,进一步补充和发展了这一观点。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 唯物辩证,历史与逻辑统一的方法 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方法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正确看待生产和交换辩证关系的方法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分类、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及其对经济发

13、展的促进作用和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研究对象、内容体系与研究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对本课程全貌有一个初步了解,从而为学习本课程打好基础。第第1 1章章 导论导论第第2 2章章 国际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理论【学习【学习要点要点】1.掌握国际分工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2.了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相互需求理论与贸易条件均衡分析理论等国际分工理论。3.理解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H-O模型、里昂惕夫之谜等当代国际贸易新理论。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二、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三、新古典贸易理论 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第第2 2章章 国际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理论一、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一)国际分工的概念

14、 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之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形式与内容,国际分工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第2 2章章 国际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理论(二)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 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 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 第第2 2章章 国际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理论(三)国际分工的类型 按各国参与生产过程的情况可分为垂直型、水平型、混合型国际分工。按生产要素投入的相对密度可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土地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国际分工。按分

15、工的深度可分为产业之间、产业内部、部门之间、部门内部以及生产工艺和零部件的国际分工。第第2 2章章 国际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理论(四)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自然条件 人口、生产规模和市场的情况 跨国公司的发展 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 第第2 2章章 国际国际贸易贸易理论理论(五)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扩大直接推动着国际贸易朝广度和深度发展;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相应变化;国际分工的发展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相应变化;世界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二、传统的国际分工理

16、论(一)绝对优势理论 1.历史背景 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古典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也是国际分工理论及古典贸易理论的创造者。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n2.主要观点 国际分工的基础是绝对成本 他认为,增加国民财富主要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要靠分工的发展。各国应选择自己最擅长的产品进行生产,然后进行交换,这样的国际分工和贸易必然对双方都有利。斯密进而认为,应以劳动成本为标准来确定一国最擅长生产的产品。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各国存在绝对成本差异的原因 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优势,即一国在地理、环境、土壤、气候、矿产等自然

17、条件方面的优势,这是先天的优势;另一方面是获得性优势,如国民特殊的技巧和工艺上的优势,这是通过训练、教育等后天获得的优势。一国如果拥有了其中的一种优势,该国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生产率就会高于他国,生产成本就会绝对地低于他国。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理论的贸易模型 对绝对成本理论的评价 积极:一是揭示了国际贸易的根本原因在于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与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二是指出一个国家只要根据有利生产条件参加国际分工就可以获得贸易利益;三是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政策。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局限性:它只能解释在生产上各具绝对优势的国家间的贸易,而不能解释事实上存在的

18、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发达国家和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的经济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现象,因此无法用来说明国际贸易的普遍规律。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二)比较成本理论(the 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1.比较成本理论的产生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进一步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或比较利益、比较优势)理论(Theory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解决了亚当斯密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指出即使一国在所有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但是通过国际贸易仍能得到贸易利益。第第2 2章章 国际

19、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2.比较成本贸易模型 在一定基本假设(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物物交换等)基础上,李嘉图引用了英国和葡萄牙的例子来说明比较成本理论 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3.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 其意义在于:(1)它深刻地反映了当时西方国家经济外向发展的客观要求,为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2)科学地揭示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普遍性,即一国与其他国家相比,一国的商品无论处于优势还是劣势,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从而在理论上证明了发展程度不同的国家能够并且应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这对扩大世界市场起到了促进作用。(3)揭示了价值规律

20、在世界市场上的作用的重大变化,即价值规律在国内的基本作用是优胜劣汰,但在国际上,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却仍有可能进入市场,并可能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缺陷:这一理论只简单地考虑了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情况;难以解释交换互补性商品的情况;没有讨论两个国家贸易的实际交换比率,从而无法回答谁可以在交换中获得多少更多的利益问题等。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三、新古典贸易理论(一)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reciprocal demand theory)1.相互需求论的涵义及主要观点 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穆勒提出了按照两国对某一商品相互需求的程

21、度来确定商品交换比例的学说。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本国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本国分的贸易利益越少。相反,国际间商品交换比例越接近于对方国家的国内的交换比例,对本国越有利,本国分的贸易利益越多。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2.相互需求理论的评述 对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作了两个重要的补充,一是指出了国际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的范围,二是研究了贸易利益的分配问题,即贸易条件越接近本国国内交换比,其获得的利益就越少,反之亦然。从供求关系上说明了商品国际交换价值的决定,认为国际贸易中一种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成本决定的,而是由为支付进口而输出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缺陷在于

22、:在国际市场中,贸易的发生并不总是在两国经济规模相当并对国际市场价格影响显著的国家中进行,如果两国力量悬殊,小国相对需求强度小于大国的相对需求强度,这时大国的交换比就是国际间的贸易条件。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二)赫克歇尔俄林模型(HO模型)1.基本假设(1)222(两个国家、两种要素、两种产品)(2)偏好相同(3)生产技术相同(4)规模报酬不变(5)完全竞争(6)不完全分工(7)要素密集度不变(8)要素流动国内自由,国际不自由(9)运输成本为零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2.主要观点 不同国家要素禀赋不同 要素禀赋:指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也称要素丰裕

23、度 不同产品要素投入的比例不同 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各国应生产和出口本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商品,进口本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3.理论简评进步性:进步性:单一要素分析到多要素分析;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分析;解释了比较优势的原因,找到了贸易的另一基础。局限性:局限性:放弃了劳动价值论;假设不符现实(技术进步、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静态分析,没有考虑要素禀赋的动态发展变化;现实矛盾,突出表现就是“里昂剔夫悖论”。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三)里昂惕夫之谜 1.代表人物:里昂剔夫,Leonti

24、ef,(19061999),1973由于在投入-产出学方面的杰出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2.含义:根据H-O理论,各国都应该生产和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较丰富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美国学者里昂剔夫通过投入-产出法,对美国1947年的对外贸易进出口商品中所使用的资本和劳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美国作为世界上公认的资本最丰裕的国家,其出口商品资本密集度反而低于其进口商品的资本密集度。这个结果是与要素禀赋理论是相矛盾的,这个矛盾就是所谓的“里昂剔夫之谜”。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3.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 1)要素密集转化学说)要素密集转化学说

25、 H-O模型假设各国生产同一种商品时使用相同的技术。也就是说同一种商品有相同的要素密集度。而事实上,由于各国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假设不很现实。如粮食在中国是劳动密集型的,而在美国就是资本密集型的。因此,由于要素密集度的逆转,事实上是资本密集型的美国农产品被统计成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第第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2 2)人力资本学说)人力资本学说 H-O理论假设同类要素在各国间是同质的。但事实上,无论是自然资源、劳动力还是资本,其素质是不同的。不同质的劳动在生产中的作用是不同的。列昂惕夫认为,美国最丰富的资源不是资本,而是熟练农民和科技专业劳动者。他们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劳动力,

26、而是人力资本。从这一角度看,美国大量出口的正是农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当时被归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3 3)贸易壁垒限制学说)贸易壁垒限制学说 H-O模型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但实际上,贸易壁垒多多少少是存在的。最常用的手段是关税。关税会使市场发生扭曲,从而使国际贸易格局偏离要素禀赋理论。如经济学家鲍德温从美国的关税结构来解释“里昂惕夫之谜”。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在于保护国内劳动密集型行业,因而阻碍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人为地增加了资本密集型产品在进口中的比重。如果美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进口中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将高于1947年的实际比重。第第2 2章章

27、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n(4)(4)贸易保护说贸易保护说 HO理论是建立在完全自由竞争的假设之上的,而现实的国际贸易中存在着大量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美国的贸易政策是:限制高技术产品的出口,阻碍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进口。一些研究表明,美国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比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受到更严格的进口壁垒限制。特别受到保护的是技术落后的产业和非熟练、半熟练的劳工集团。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5)(5)自然资源说自然资源说 自然资源要素与资本要素之间存在相互替代关系。如果生产某种商品的自然资源不足,就必然要投入较多的资本(先进设备等)。阿拉伯半岛石油资源丰富,开采方便,所需要的设备简单,因

28、此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而在石油稀缺的地方,即使投入大量的资本,也只能生产出成本较高的石油。研究表明,美国的多数进口商品正是美国资源稀缺的商品,作为进口竞争品在美国生产,必须投入较多的资本。而对于出口国来说,这些产品是资源密集型的,所需投入的资本相对较少,生产成本较低。所以,从自然资源的角度看,实际上美国进口的是其稀缺的自然资源,而不是资本。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6)(6)需求偏好说需求偏好说 H-O理论过分重视供给而对需求重视不够,特别是假定需求偏好相同且固定不变,这可能出问题。由于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不同,收入分配结构不同,消费需求结构和消费需求偏好就不

29、同。美国是一个大米出口国,其实是美国食用大米少的缘故;美国资本丰富,但美国人特别偏好消费资本密集型商品,这就可能阻碍美国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反而进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这种需求正好颠倒了美国在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方面的比较优势。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四、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一)技术差距论 技术差距论(Technological Gap Theory),波斯纳(.Posner)于1961年国际贸易与技术变化。认为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要素,并且实际的科技水准一直在提高,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发展水准不一样,这种技术上的差距可以使技术领先的国家具有技术上的比较优势,从而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随著

30、技术被进口国的模仿,这种比较优势消失,贸易也就结束了。在描述技术差距时,提出了模仿时滞的概念。模仿时滞:需求时滞、反应时滞和掌握时滞。美国经济学家胡拂鲍尔(G.C.Hufbauer)用图形形象地表示了波斯纳的技术差距论。如下图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模仿国进口模仿 国出口模仿国生产t1t2t3(二)产品生命周期说 1.提出(1)弗农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了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 Theory of Product Life Cycle),试图用产品生命周期假说来揭示美国企业二战后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

31、贸易的规律。(2)1968年威尔斯(Louis Wells)发表了国际贸易中有一个产品周期吗?对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做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他以美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为例,解释国际贸易形成的原因。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2.阶段论 在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基础上,弗农、威尔斯等人进一步分析了制成品贸易周期。以美国为创新国 第一阶段:新生期,新产品研发,并开始向欧洲出口,但美国垄断新技术;第二阶段:成长期,开始进入成熟阶段,欧洲国家开始生产,美国仍控制市场,并开始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成熟期,欧洲取代美国成为新产品主要出口国,开始控制发展中国家市场。衰退期,让与期,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

32、论国际贸易理论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3.理论评价 该理论首次将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产品生命周期纳入一个分析框架,同时将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有效地结合起来。该理论的特点特点是:第一,将垄断优势与区位选择结合起来作综合分析,较为全面地阐释了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时机与区位选择之间的动态关系。第二,说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阶段性发展而发生动态变化,旨在启发各国顺应产品生命周期,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开展跨国生产和国际贸易。该理论还说明,由于新技术不断涌现,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为保持技术领先地位,企业必须更加重视研究与开发,不断创新。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

33、理论国际贸易理论 但该理论的不足不足在于:理论的出发点是二战后美国跨国公司在西欧的直接投资,因此难以解释后起投资国如西欧、日本与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与规律;无法解释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建立后遍及全球的投资行为,也无法说明非替代出口的投资增加以及跨国公司海外生产非标准化产品的现象;第三、目前全球直接投资的存量和流量来看,其中大部分是发生在美国、欧盟与日本等发达国家产业内的双向投资行为,对此该理论无法解释。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三)(收入)偏好相似说 (收入)偏好相似说又称需求论,是著名瑞典经济学家林德(SB Linder)在1961年出版的论贸易与变化一书中提出的。林

34、德认为,不同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需求偏好也不相同,他一反传统的由供给方面寻找国际贸易的根源而转从需求角度入手来分析国际贸易的流向。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四)规模报酬递增说(theory of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规模报酬递增说也称规模收益递增理论,是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在与艾瀚南(Helpman Elhanan)合著的市场结构与对外贸易一书中提出的。其论点为:规模报酬递增也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取得成

35、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这一产品。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五)产业内贸易理论 1.1.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产业内贸易理论的提出 20世纪60、70 年代,代表人物主要有格鲁贝尔(HerbertGrubl)、兰卡斯特(Keivin.John Lancaster)、林德(S.B.Linder)、劳爱德(P.J.Lloyd)、格雷(Gary)、戴维斯(Davies)等人。他们认为国际分工从产业结构上划分为产业内贸产业内贸易易与产业间贸易产业间贸易。他们认为:H-O理论只能研究产业间贸易,它并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n2.2.产业内贸易的含

36、义与分类产业内贸易的含义与分类 含义: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和进口同种产品以及同一产品的中间产品,如零部件和元件。分类:(1)贸易发生在不同生产阶段还是同一阶段 水平型和垂直型(包括中间产品贸易)(2)产品是否同质: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与差异产品的产业内贸易(3)根据贸易中不同市场途径:外部市场与内部市场产业内贸易(跨国公司)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3.3.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产业内贸易的特点 同类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具有双向性 产业内贸易的产品类型多样化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消费上能够替代,二是在生产上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产要素投入 经济上愈是发达的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愈快,在国际贸

37、易中所占比重愈大,反之。产业内贸易的在现代贸易中的比重不断扩大。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4.产业内贸易理论解释 1、同类产品的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2、需求偏好相似性和多样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动因。3、规模收益递增是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利益来源。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第第2 2章章 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理论【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国际分工的概念、类型、发展阶段和影响因素,阐述了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等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分析了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等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及技术差距理论、(收入)偏好相似说、产业内贸易理论等现

38、代国际贸易新理论,目的是使学生加深对国际贸易的理解和认识,为实务部分学习做好准备。【学习要点】1.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涵义、构成及其影响因素。2.了解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重商主义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政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演变。3.了解中国的外贸政策演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贸体制的变化和新时期中国外贸政策选择方向。第第3 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 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 二、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及演变 三、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第第3 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一、国际贸易政策的概念(一)基本含义 国际贸易政策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开展

39、商品和劳务交换活动中所遵循的管理的原则、方针和措施的总称。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因素包括政策主体、政策客体、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手段等。第第3 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二)国际贸易政策的构成 按内容范围划分有国际贸易总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国际贸易国别政策。按政策主体划分有单边贸易政策、双边贸易政策、多边贸易政策。按类型划分有自由贸易政策、保护贸易政策、协调贸易政策。按进出口方向划分有进口贸易政策、出口贸易政策。按政策措施分有关税政策、非关税政策。第第3 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三)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 1.促进经济发展与稳定 2.完善经济体制,提高市场竞争力 3.获取良好的

40、国际经济与政治环境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四)影响一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因素 本国经济结构与竞争优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本国国内市场供求状况、物价状况;本国的就业状况;本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差额状况;本国与他国在经济、投资方面的合作情况;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本国在世界经济、贸易制度中承担的权利与应尽的义务;各国政府领导人的经济思想与贸易理论。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二、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 及演变(一)基本类型 自由贸易政策 保护贸易政策 协调贸易政策 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二)对外贸易政策的演变 1.重商主义贸易政策 早期以

41、“货币差额论货币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为英国的威廉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15541612);晚期以“贸易差额论贸易差额论”为中心,代表人物英国的托马斯孟(Thomas Mun,15711641),其代表作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2.自由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商品的各种特权和优惠,使商品自由地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产生于18世纪初的英国,是18世纪新生资产阶级“自由放任”思想在对外经济关系上的延伸。19世纪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成为对外贸易的主流。两次世界大

42、战期间,自由贸易政策首先被英国放弃。二战后,贸易自由化政策成为发达国家起主导作用的贸易政策。1947年关贸总协定生效、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建立,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贸易自由化成为世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所谓贸易自由化是指降低政府对外贸(货物、服务与投资)的控制和直接干预,而代之以价格机制(如关税等)的调节,扩大服务市场的准入,取消对投资的限制。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3.保护贸易政策 1760年,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美国与德国在19世纪初才开始工业革命,生产力发展落后于英国,英国出口的廉价商品严重威胁着美国与德国民族工业的生存,客观上要求美国、德国实行保护贸易,以扶植国内工业发

43、展和完善工业体系。美国的汉密尔顿和德国的李斯特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提出了代表美、德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保护贸易理论。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4.超保护贸易政策哈罗德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 有效需求不足说有效需求不足说 购买力不足、投资机会缺乏以及许多资本设备的闲置与大量失业者的存在,主要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大量失业的存在已无法满足自由贸易充分就业的前提。投资乘数说投资乘数说 传统理论忽视了贸易差额通过投资乘数而对国内国民收入和就业产生的扩大效应。投资增长和国民收入扩大之间存在倍数关系,即投资乘数作用。(投资增长与国民收入扩大之间的倍数关系)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

44、国际贸易政策5.战后的贸易自由化政策 是指在世界各国关税和非关税限制进出口措施也不断减少。表现在:关税的大幅度削减 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和撤销 特点:从商品上看,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从国家来看,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超过它们对广大发 展中国家的贸易自由化。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超过了集团对外的贸易自由化。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6.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利用WTO规则和国内法实行贸易保护 形成区域贸易组织,保护成员国利益。贸易保护手段多样化。制定战略性贸易政策。被保护的商品不断增加。贸易摩擦时有发生并进一步发展成贸易战。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

45、贸易政策(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 1.初级产品出口政策 初级产品出口政策是指出口粮食、农产品、矿物原料、燃料等初级工业制成品。这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常采取的一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这种政策的大多数是非洲国家,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达90%以上。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n2.进口替代政策 进口替代政策就是一国采取关税、进口数量限制和外汇管制等严格的措施,限制某些重要的工业品进口,扶持和保护本国有关工业品政策。实施这项政策的目的在于用国内生产的工业品替代进口产品,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这种政策的出台与战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有关。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3.

46、出口替代政策 出口替代政策是指一国采取各种措施来发展出口工业,用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的出口代替初级产品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带动工业体系的建立和经济的持续增长。20世纪60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最先转向出口替代政策。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4.4.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政策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政策 进口替代和出口替代相结合的政策,就是在积极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各个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外措施。对发展水平较低的工业部门实行进口替代政策,对发展水平较高的工业部门实行出口替代政策。在加强替代的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开放,鼓励扩大出口。第第3章章

47、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5.横向联合政策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后,发展中国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联合行动,如成立“77国集团”、“东盟”等,提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战略目标并在世界经济组织和国际经济机构里联合行动等。实行横向联合,可以运用共同的力量来同发达国家相抗衡,以维护和扩大本国的利益,甚至可以通过集体力量来提高整个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三、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一)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回顾 1.建国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国家统制型保护贸易政策(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后有国家统制型开放式保护贸易政策(1978年-1992年)入世前有贸易自由化

48、倾向的保护贸易政策(1992年-2001年)入世后规范公平与保护并存的国际贸易政策(2001年以后)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二)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体制的变化 改变高度集中经营的状况,形成了各类型的外贸企业多渠道经营的局面 计划管理范围大大缩小,市场调节作用增强 取消国家对出口的财政补贴 关税、汇率等经济手段逐步成为进出口的宏观调节手段 增加了外贸政策与管理的透明度和全国统一性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三)新时期中国国际贸易政策选择 推行出口导向政策 大力开发国内需求 推行进口替代政策 继续完善中国外贸已有的四大战略 第第3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第第3 3

49、章章 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政策【本章小结本章小结】本章介绍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涵义、构成及制定国际贸易政策需考虑的因素,分析了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类型、保护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贸易自由化政策和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演变以及中国的外贸政策演变和新时期中国外贸政策选择方向。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政策相关知识,为学习下一章打好基础。【学习要点】1.了解关税措施的含义、特征及其作用,掌握关税的种类和一国的关税制度。2.掌握非关税措施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主要非关税措施的含义,了解非关税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3.掌握鼓励出口措施的基本概念,了解鼓励出口措施的目的及各种鼓励出口措施的主要形式,了解出口

50、管制措施的目的和方式。第第4 4章章 国际贸易措施国际贸易措施 一、关税措施 二、非关税措施 三、鼓励出口措施 四、出口管制措施第第4 4章章 国际贸易措施国际贸易措施一、关税措施(一)关税的概述 关税是指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海关代表国家向进出口商征收的一种赋税。一般而言,一国的关境与国境是一致的。但是,当一国境内设有自由港、自由贸易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时,该国的关境小于国境。当一些国家组成关税同盟时,关境大于国境。第第4章章 国际贸易措施国际贸易措施(二)关税的主要特点 1.间接性。其最终负担可转嫁给消费者。(最终由进口国消费者还是由出口国消费者承担是个复杂的问题)2.主体与客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行业 > 各类PPT课件(模板)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配套课件-新编国际贸易教程.ppt)为本站会员(三亚风情)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