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块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模块一: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本模块对财务会计从实务工作角度在总体上进行了阐述。包括第一章内容。指出财务会计实务工作实际上是一个会计循环。会计循环要有基本前提条件(又称基本假设),会计循环必须在这些前提条件下进行,没有这些前提条件,会计循环就不能进行。企业会计循环的处理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会计循环需要中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在会计循环过程中应遵循一定的原则,这些原则对会计信息进行了一系列的规范,进一步保证了会计循环中会计信息的质量。会计循环的最终结果是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的核心是财务报表。第一节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财务会计概述 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处理会计
2、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处理基础基础 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第四节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 第五节第五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学习要点及目标】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应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确认条件;掌握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掌握会计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熟悉和理解企业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处理基础;熟悉财务报告的构成。本章的重点是会计要素的内容及其确认条件。难点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的理解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第一章 总 论一、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二、企业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准则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目
3、标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第一节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财务会计概述第一节第一节 财务会计概述财务会计概述一、财务会计一、财务会计(一一)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定义: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二)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的发展历史: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并不断完善起来的。人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也是人
4、类会计行为产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人类其他的一切活动,也是人类会计行为产生的根本前提。但是,人类的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的根本前提。但是,人类的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有关各方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三三)会计的职能会计的职能 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以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n会计的参与决策职能主要是
5、在核算和控制两项基本职能基础上的新发展。n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经济关系的复杂和管理理论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是通过对经济前景的预测与分析,参与经济决策已经成为现代会计的重要职能。n因此,会计作为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具有参与经济决策的职能。企业财务会计企业财务会计u我们可以将企业财务会计概括为: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连续、全面、系统和综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并对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监督,通过定期的财务报告,向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决策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二、企业会计准则二、企业会计
6、准则u 企业会计准则的核心目的:是通过规范企业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内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u 为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财政部对以前我国颁布的有关会计制度和准则作了系统性的修改,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准则,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u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组成。基本准则在整个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扮演着概念框架的角色,起着统驭作用;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者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
7、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操作性规定;解释公告是随着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作出的具体解释。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财务报告的目标是: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财务报告使用者主要包括: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除了投资者之外,企业财务报告的使用者还有债权人、政府及有关部门、社会公众等。第二节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会计
8、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会计处理基础计处理基础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二、持续经营二、持续经营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四、货币计量四、货币计量五、会计处理基础五、会计处理基础l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叫做会计基本假设,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叫做会计基本假设,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合理设定。l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一、会计主体l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
9、空间范围。l在会计主体假设下,企业应当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反映企业本身所从事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二、持续经营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三、会计分期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
10、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四、货币计量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五、会计处理基础五、会计处理基础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由于商业信用的广泛存在应用,使得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与相应的现金收支行为发生的时间往往不能取得完全一致,此时在选择会计业务确认的时间基础时就有两种选择: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第三节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一、可靠性一、可靠性二、相关性二、相关性三、可理解性三、可理解性四、可比性四、可比性五、实质重于形式五、实质重于形式六
11、、重要性六、重要性七、谨慎性七、谨慎性八、及时性八、及时性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根据基本准则规定,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一、可靠性一、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二、相关性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
12、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具体包括两层含义:(一)纵向可比,即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横向可比,即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
13、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六、重要性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会计事项的重要性,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在实务中,如果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七、谨慎性七、谨慎性 谨慎性(或稳健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
14、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这是企业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有用价值受制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及时性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第
15、四节第四节 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会计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条件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条件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四、企业会计等式四、企业会计等式 基本准则规定,企业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企业会计六要素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的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即构成利润表的要素。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16、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
17、义务。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它是企业资产中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净资产。2.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
18、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条件(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收入确认条件也往
19、往存在差别,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二)费用 1.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根据费用的定义,费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也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
20、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三)利润 1.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2.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的确认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以及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利润在每个会计期间表现为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以及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差额,是一项对比计算的结果,其本身不需要特别的计量方法进行计量。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三、会计要素计量属性及其应用原则(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
21、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即会计计量属性是指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所采用的标准。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1历史成本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历史成本是我国会计核算的一个基本计量属性。2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实务中;重置成本多应用于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等。3可变现净值可变
22、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的确定等。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
23、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二)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 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四、企业会计等式四、企业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所存在的平衡关系,即资产权益(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被称为会计恒等式(基本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二)收入费用利润 该等式是企业会计要素动态上的对应关系。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因
24、为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如果考虑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三个反映经营成果的企业会计要素,则会计恒等式就变化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等式称为扩展的会计等式。第五节第五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二、财务报告的组成二、财务报告的组成三、会计循环三、会计循环 第五节第五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一、财务报告及其编制 财务报告(财务会计报告)是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根据财务报告的定义,财务报告具有以下几层含义:一是财务报告应当是对外报告,其服务对象主要是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使
25、用者,专门为了内部管理需要的、特定目的的报告不属于财务报告的范畴;二是财务报告应当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包括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和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等信息,以勾画出企业整体和全貌;三是财务报告必须形成一个系统的文件,不应是零星的或者不完整的信息。第五节第五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二、财务报告的组成二、财务报告的组成 财务报告包括财务报表和其他应当在财务报告中披露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其中,财务报表由报表(会计报表)本身及其附注两部分构成,附注是财务报表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等报表。小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可以不
26、包括现金流量表。第五节第五节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 三、会计循环三、会计循环 会计实务工作就是我们进行会计核算时,要通过一定的步骤和程序,把复杂多样的日常经济业务经过分类、归集,最终概括出简明扼要的,为企业管理和外部各方需要的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由于这一过程随着企业经营活动的持续开展周而复始地不断进行,因而人们把这些会计过程称为会计循环。因此,会计循环是指会计信息系统运用一系列程序与方法,按一定顺序进行依次继起的账务处理的过程。模块二:资产的核算模块二:资产的核算 本模块对企业六大会计要素中的资产进行了会计处理,包括第二章至第七章的内容。讲述了货币资金及短期债权、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与其他资产
27、、投资性房地产、投资(包括金融资产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等企业主要资产的会计处理。【学习要点及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货币资金、应收债权的含义,了解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的管理规定;掌握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及应收款项减值等主要内容的会计处理。本章的重点是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各项应收债权及减值的会计处理,难点是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的理解、其他货币资金、应收票据贴现、应收款项减值的会计处理。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短期债权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应收债权商业应收债权第三节第三节 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28、第四节第四节 应收款项减值应收款项减值第二章 货币资金及短期债权一、库存现金一、库存现金二、银行存款二、银行存款三、其他货币资金三、其他货币资金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资金货币资金一、库存现金一、库存现金u现金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现金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u广义的现金是指除了库存现金以外,还包括广义的现金是指除了库存现金以外,还包括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银行存款和其他符合现金定义的票证。u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即指通常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即指通常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存放于企业财会部门、由出纳人员经管的货币,包括库
29、存的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包括库存的人民币现金和外币现金。u库存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库存现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一、库存现金一、库存现金(一)现金管理制度(二)会计处理(三)现金清查(一)现金管理制度 1.库存现金的管理与控制 由于库存现金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很容易发生意外或损失,因此,要严格加以控制和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是现金管理的主要部门。开户银行负责具体执行。各级人民银行负责对开户银行的管理进行监督和稽核。(1)库存现金使用范围(2)库存现金的内部控制 建立库存现金管理的各项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收支现金,实行钱账分管。核定库存现金限额。不得坐支现金收入。应定期或不定期清查现金
30、收支,做到账实相符。(二)会计处理 库存现金的核算包括序时核算和总分类核算。企业应设置现金日记账进行库存现金的序时核算,应设置“库存现金”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库存现金”账户,总括反映库存现金的收、支和结存情况。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库存现金收入数,贷方登记库存现金支出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现金的结存数。备用金是企业财会部门预付给内部单位或职工个人的备用款项。实行先领后用,用后报销的原则。备用金的管理与核算,通常有一次报账制和定额周转制两种。采用一次报账制,内部用款单位或个人事先预借备用金,用后要一次报销结清。定额备用金是指会计部门会同使用备用金的内部单位或职工,根据日常零星开支的需要,
31、事先核定的备用金定额。这些内部单位或职工按定额填制借款单,一次领取,用以随时支付零星开支。用后根据报销凭证向会计部门报销,领回相应的现金补足定额。不需要用备用金时,应及时结清退回。(三)现金清查 企业的库存现金应由出纳员每日终了清点和清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的清查,防止现金被挪用、贪污、盗窃。清查方法主要是实地盘点,将盘点结果与现金日记账的余额核对。发现短缺或多余,应先编制“现金盘点报告单”,作为调整账目的依据;并及时查明原因,报请处理。再根据批准的意见进行处理。清查中发现溢余或短缺尚待查明原因时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账户进行核算,待查明原因后分别情况处理。二、银行存款二、银行
32、存款(一)银行存款的管理(二)会计处理(三)银行存款清查二、银行存款二、银行存款(一)银行存款的管理1.开户管理银行存款是指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按照国家规定,凡是独立核算的企业都必须在当地银行开立账户,进行款项收支结算。(1)银行存款账户分类企业银行存款账户依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基本存款户、一般存款户、临时存款户和专用存款户。基本存款账户一般存款账户临时存款账户专用存款账户(2)银行存款账户使用管理 企业通过银行存款账户办理资金收付时,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企业银行存款账户,只供本单位业务范围的资金收付使用,不准出租或出借给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各种收付款凭证,必须如实填写款项来源
33、或用途,不得巧立名目、弄虚作假,不得套取现金、套取物资,不得利用账户搞非法活动。办理结算时,不准签发没有资金保证的票据或远期支票,套取银行信用;不准签发、取得和转让没有真实交易和债权债务的票据,套取银行和他人资金;不准无理拒付、任意占有他人资金;不准违规开立和使用账户。及时、正确地记录银行往来账务,并与银行寄来的对账单核对,发现不符,尽快查清。2.结算管理 结算,又称货币结算,是各单位、个人之间由于商品、劳务供应和资金调拨等经济活动而引起的货币收付行为。结算方式,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现金结算是收付双方直接以现金进行的货币收付行为。而转账结算是通过银行将款项从付款方账户划转到收款方账户的货币
34、收付行为。企业目前可以采用的银行结算方式有九种,包括: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汇兑、托收承付、委托收款、商业汇票、信用卡、信用证。(二)会计处理 银行存款的核算包括序时核算和总分类核算。企业应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银行存款的序时核算,应设置“银行存款”账户进行总分类核算。“银行存款”账户,总括反映银行存款的收、支和结存情况。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银行存款的结存数。(三)银行存款清查 为了防止银行存款发生差错,准确掌握银行存款实际金额,企业应定期对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核对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收款、付款凭证
35、要核对相符;二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存款总账要核对相符;三是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要核对相符。“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应定期进行逐笔核对,至少每月核对一次。若双方余额不一致,其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企业或银行记账有差错;二是存在未达账项。企业应定期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调节相符。三、其他货币资金三、其他货币资金(一)银行汇票存款(二)银行本票存款(三)信用卡存款(四)信用证保证金存款(五)存出投资款(六)外埠存款三、其他货币资金三、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各种货币资金,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保证金存款、存出投资
36、款、外埠存款等。企业应设置“其他货币资金”账户,核算其他货币资金的增减及结存。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其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其他货币资金。(一)银行汇票存款 银行汇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汇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二)银行本票存款 银行本票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银行本票,按照规定存入银行的款项。(三)信用卡存款 信用卡存款是指企业为取得信用卡而存入银行信用卡专户的款项。(四)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信用证保证金存款是指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的企业为开具信用证而存入银行信用证保证金专户的款项。(五)存出投资款 存出投资款是指企业已存入证券公司但尚未进行投资的资金。(六)外埠存款
37、 外埠存款是指企业为了到外地进行临时或零星采购,而汇往采购地银行开立采购专户的款项。该账户的存款不计利息、只付不收、付完清户,除了采购人员可从中提取少量现金外,一律采用转账结算。第二节第二节 商业应收债权商业应收债权一、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二、应收票据二、应收票据三、商业应收债权融资三、商业应收债权融资一、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概述 1.应收账款的概念 2.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二)应收账款的核算一、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一)应收账款概述 1.应收账款的概念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主要包括因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应向
38、有关债务人收取的价款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2.应收账款的确认与计价 应收账款的确认,与收入的确认是密切相关的,应在收入确认时,确认与此相关的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计价,通常是按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作为初始确认金额。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包括因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从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增值税销项税额,以及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但在存在折扣的情况下,确认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还应考虑折扣因素。折扣包括商业折扣和现金折扣。(1)商业折扣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存在商业折扣时
39、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应当是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2)现金折扣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存在现金折扣时应收账款的入账价值,应当是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财务费用。(二)应收账款的核算 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形成的债权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不单独设置“预收账款”账户的企业,预收的账款也在本账户核算。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其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二、应收票据二、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概述 1.应收票据
40、的概念 2.应收票据的计价(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1.取得应收票据 2.收回应收票据 3.转让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概述 1.应收票据的概念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根据承兑人不同,商业汇票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2.应收票据的计价 企业取得应收票据,一般是按照票据的面值计价入账。(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企业应设置“应收票据”账户,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其增加票据金额记借方,减少票据金额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持有的商业汇票的票据金额。三、商业应收债权融资三、商业应收债权融资(
41、一)债权质押借款(二)应收款项出售 1.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 2.附追索权方式出售三、商业应收债权融资三、商业应收债权融资(一)债权质押借款 企业因资金的需要,可以将应收债权(包括应收票据)质押给银行,取得资金。应收票据贴现。应收票据贴现是指企业将持有的未到期的票据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贴现日至票据到期日的贴现利息,将余额付给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二)应收款项出售 企业因资金的需要,可以将应收债权出售。应收债权的出售通常分为不附追索权出售和附追索权出售。1.不附追索权方式出售 不附追索权应收债权出售的含义是:企业将其按照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债权出售给银行
42、等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债务人及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议,在所售应收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能够向出售应收债权的企业追偿。这说明金融资产转移后,企业已将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转移,应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2.附追索权方式出售 附追索权应收债权出售的含义是:出售的应收债权,在应收债权到期无法从债务人处收回时,银行有权力向出售应收债权的企业追偿,或按照协议约定,企业有义务按照约定金额自银行等金融机构回购部分应收债权,应收债权的坏账风险由售出应收债权的企业负担。这说明金融资产转移后,企业仍保留了该金融资产所有权上几乎所有的风险和报酬,不应当终止确认该金融资产。第三节第三节 预付
43、账款及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一、预付账款一、预付账款二、其他应收款二、其他应收款一、预付账款一、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的款项。预付账款应当按实际预付的金额入账。企业应设置“预付账款”账户,核算预付账款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其增加预付款项和补付款项记借方,收到货物应冲销的款项和退回多付款项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二、其他应收款二、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收款是指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及暂付款项。其他应收款应当按实际发生的金额入账。企业应设置“其他应收款”账户,用来
44、核算其他应收款项的增减变动及其结存情况。该账户属于资产类,其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项。第四节第四节 应收款项减值应收款项减值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与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与计量计量(一)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 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确认,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日检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对其进行减值测试,有客观证据表明该
45、应收款项发生减值的,应当将该应收款项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 原则上,企业应采用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计量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计量主要有以下几点:1.对于长期应收款项,应将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其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应收款项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取得和出售该担保物发生的费用应当予以扣除)。2.对于短期应收款项,也可以将账面价值减记至未来现金流量。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之间的
46、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即对于短期应收款项,一般不需要将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理由是:短期应收款项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与其现值相差通常很小,可以不必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问题。3.应收款项发生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应收款项价值已恢复,且客观上与确认该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如债务人的信用评级已提高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但是,该转回后的账面价值不应当超过假定不计提减值准备情况下的该应收款项在转回日的摊余成本。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会计处二、应收款项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理 在资产负债表日,通过减值测试,说明应收款项发生减值,应采用备抵法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备抵法是指按期估计减值损失,形成坏账
47、准备,当某一应收款项的全部或部分不能收回被确认为坏账时,应根据其金额冲减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款项金额的一种核算方法。采用备抵法下,企业应设置“坏账准备”账户,核算应收款项的坏账准备计提、转销等情况。该账户属于资产类,是备抵账户;其计提和已确认并转销的应收款项以后又收回的记贷方,冲销多提数和核销坏账记借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计提但尚未转销的坏账准备。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二节存货取得的核算第二节存货取得的核算第三节第三节 存货发出的核算存货发出的核算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第四节存货的期末计量第三章第三章 存存 货货【学习要点及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应理解
48、存货的含义,熟悉存货的种类,掌握存货的初始计量、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收发存货的会计处理、存货期末计量与会计处理、存货清查的会计处理等主要内容。本章重点是存货的初始成本的构成、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和存货收发及期末的会计处理。难点是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计价的核算和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的毛利率法、售价金额法,以及期末存货的计量。第三章 存 货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第一节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一、概一、概 述述(一)存货的概念(一)存货的概念(二)存货的分类(二)存货的分类(三)存货的确认(三)存货的确认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二、存货的初始计量(一)外购存货的成本(一)外购存货的成本(二)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
49、(二)加工取得存货的成本(三)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三)投资者投入存货的成本一、概一、概 述述 一、概一、概 述述(一)存货的概念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简而言之,存货是为了销售或耗用而储备的物品。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这是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特征。(二)存货的分类1.存货的一般分类 存货的类别视企业的性质而不同,一般作下面分类,即存货的内容如下:(1)原材料。(2)在产品。(3)半成品。(4)产成品。(5)商品。(6)周转材料。一般企业中,周转材料有包装物和低值易
50、耗品。(7)委托代销商品。2.存货按存放地点分类(1)库存存货。库存存货是指已经运达企业,并已验收入库的各种材料和商品,以及已验收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和产成品。(2)在途存货。在途存货是指企业已完成购买过程,尚未验收入库或正在运输途中的各种材料和商品等。(3)委托加工物资。委托加工物资是指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各种材料和半成品等。(4)委托代销存货。委托代销存货是指企业已经委托外单位代销,但按合同规定尚未办理代销货款结算的存货。(三)存货的确认 1.存货的确认条件 存货必须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1)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存货的成本能可靠计量 二、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