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历史姓名年 级高一教科书版本及章节人教社,第二单元第7课学习领域/模块中外历史纲要(上)单元教学设计单元学习主题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理解魏晋隋唐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认识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创新性和文化的先进繁荣,理解隋唐盛世出现的原因和对世界的积极影响。2. 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
2、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史实,理解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了解江南开发;了解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发展的表现;了解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出现的背景,并理解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了解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情况和在此基础上出现的隋唐盛世;区域开发;隋唐时期制度创新及其源流、影响;思想文化领域成就。难点:三国两晋南北朝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的基础;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儒学的新发展、佛教的发展。3.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课时教学设计课题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型新授课 1. 教学内容分析课标对这部分的要求是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
3、新,需要学生在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和隋唐建立、隋唐盛世的基本史实基础上,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脉络中理解隋唐制度的源流和创新。从全册书来看,这一课属于制度方面的专题课,涉及制度的方方面面,范围很广,需要学生前后联系,理解制度的因循变革和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并认识到隋唐制度的创新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和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制度保证。2. 学习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有一定基础,但是知识碎片化,有待进一步深化、条理化。赋税制度在初中教科书中并未涉及,且专业性较强,里面涉及的概念学生很少接触,掌握起来比较困难。3. 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研读文字、图表等史料,对比九品中正制,认识科举制在促
4、进社会公平、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巩固统一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2)了解三省发展的历史过程,对比三公九卿制,理解三省六部制作为一种成熟的行政体制在制约宰相专权、保证决策正确性、提高效率等方面起到的作用。(3)知道从汉到唐赋税制度的演变,通过了解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认识两税法的先进性,理解其为后世赋税制度所树立的标杆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还原历史场景,研读并对比不同性质的史料,多角度地分析科举制、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为隋唐盛世奠定的制度基础,理解隋唐时期因时而变的特点及其对后半段政治制度的影响,进而认识到隋唐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高峰。4. 学习重点难点重
5、点:科举制度作为一种先进选官制度的积极意义,三省六部制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两税法的先进性难点:汉代、北魏、唐前期和前中后期赋税制度的演变及影响5. 学习评价设计课堂史料阅读和史料分析,随堂检测学习效果。6.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教师活动1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学生活动1读出诗中反映的历史现象。活动意图说明以文学作品引出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激发探索兴趣,导入新课。环节二:选官制度教师活动2 梳理西周到隋唐,中国选官制度发生的变化及选官标准 九品中正制的背景,实行、评价标准(家世和行状)九品中正制产生的影响:“上品无寒门
6、,下品无士族”。 科举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隋朝确立唐朝完善 科举制的影响史料: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王定保唐摭言和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归纳总结选官制度演变的发展趋势? 学生活动2根据已有知识结合课前资料回答问题听课,思考九品中正制下可能出现的问题。理解科举制度在促进社会公平、扩大统治基础、调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的影响。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阅读史料分析科举制度的作用,锻炼学生归纳概括史料的能力,理解科举制度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种公开公正人才选拔制度的先进性。环节三:中央官制教的活动3 内廷机构外廷化:三省的形成过程 三省六部制结构示意图:程序性分权:中书(决策)门下(审议)
7、尚书(执行)六部特点:多相制、决策合理性、对相权的制约、对皇权一定程度的制约、成熟的国家行政体制 三省六部制的影响:史料解读司马光资政通鉴 归纳选官制度的演变学生活动3结合朝代更迭顺序,知道三省职能的变迁。结合三省的职能理解该制度在限制相权、决策合理化等方面起到的作用。理解科举制的利弊活动意图说明以三省的形成过程厘清三省制的发展源流;从三省各自的执掌把握机构的运行及其对加强君权所起到的作用。环节四:赋税制度教的活动4 相关概念 租调制:史料解读-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魏书食货志 租庸调制(唐)陆贽的诗 两税法的实施和积极意义:背景:史料解读-白寿彝中国通史一是赋税结构不合理,人身控制强;二是人口自
8、然增长,土地兼并严重以及战乱等原因,导致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实行。历史解释表格解释影响:赋税结构负担更趋合理,减轻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等,土地兼并严重。 赋税制度的演变趋势 学的活动4相关概念的解释,理解相关赋税制度的概念,并深化对赋税的认识。结合史料,分析租调制征税标准。结合史料,分析租庸调制征税标准。结合本课所学,理解材料,理解两税法采用新的征税标准所带来的影响。活动意图说明以表格的形式厘清从汉到唐赋税制度演变的历程,让学生对赋税制度形成总体认识,从表格的变化中厘清税赋制度的变化及其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理解租庸调制发展到两税法的先进性,并理解制度的因时而变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环节
9、五:总结本课教的活动5 王小甫创造与再造:高度发达的隋唐政治文明兼容并蓄、综采汉魏南北朝以来不同区域、不同族群的制度文化,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等都是在继承前代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有所改革和创新,使之更加完善、更符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现实需要,从而创造出了更为发达、灿烂的文明,其成就因而超迈往古。学的活动5联系本课知识,理解隋唐制度对隋唐社会及后世历史的影响。活动意图说明以学者对本阶段政治制度特征的归纳结束本课内容,让学生对本课内容形成整体认识,并升华情感,理解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及其对隋唐盛世出现所起到的作用。6. 板书设计8.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以文学作品引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一手史料的充分运用,训练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学者论述的合理应用,引导学科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提升历史素养,并对历史形成整体认识;地图、表格的直观展示,便于学生理解、条理性掌握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