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

上传人(卖家):教师相关 文档编号:3240490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海燕一、说教材海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九课。海燕是俄国“无产阶级艺术权威”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的春天的旋律的末尾一章。作者创造出“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自它问世以来,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即使在今天,也对我们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激励人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此外,海燕作为一首散文诗,篇幅短小,文字精粹,蕴涵丰富,学习本文对初二学生开阔视野,提高朗读、品味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很有裨

2、益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以及课本内容和教学实际,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作者及课文的写作背景,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象征、烘托、对比手法在课文中的运用。(2)品味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积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尊重学生的富有个性化的独特体验,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2、 过程与方法目标诵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有创意的阅读,把握散文诗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品味语言、体会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结合生活,把握“海燕”精神的现

3、实意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教学重点根据以上对教材和教学目标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朗读,品味文章的语言,进行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海燕”的艺术形象,领会“海燕”精神内涵。掌握象征的写法。教学难点根据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结构的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随着环境的变化逐层深入的把握海燕形象,使阅读向纵深发展。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本文虽文字浅显,但由于课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现代生活相隔较远,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可能对文章理解得

4、不够透彻,老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激发活跃的思维,调动表现欲望。适时的引导,使学生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完善自己的情商。三、说教法新课标标准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采用如下方法完成教学任务。1、诵读法。对于初中生来说,怎样把实际与作品内容结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我采用诵读法,主要有范读和学生自由朗读等形式。2、设疑讨论法。对于形象思维,通过精心设疑合作探究,逐步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形象,并理解主要形象的精神内涵。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四、说学法在学法上采用自主探究法为主导

5、,其他方法兼收并蓄。本文文字浅显易懂,可采用自主探究法来学习。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后,再联系自身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海燕的精神内涵,通过对文章写作特点的探究,最后整合写作知识写一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的文章,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去,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五、 说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当中,我设计了五个环节:(一) 情境导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感兴趣。”因此,在课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海燕搏击长空的视频,然后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感受海燕雄壮美的同时,进入到海燕散文诗的学习,并激发他们去寻找海燕的美。设计说明:让学生由视觉感官导入新课学习

6、,以激发他们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兴趣。(二)多样诵读海燕是一首充满激情的散文诗,所以教学中要抓好朗读这一环节,我采取了以下三步:第一步:教师配乐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读,在听读中画出文中的生字词;把握文章的朗读基调。在听读后教师引导学生一一落实完成。具体步骤如下:1、要求学生给生字词正音,教师订正明确。2、师生共同探讨本文感情基调,研讨部分句段的朗读技巧。第二步:学生自由朗读。要求学生按照前面老师的指导,读好停顿、重音、语速,读出感情,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整理出文中的艺术形象及描述的画面。然后教师指明学生回答文中塑造了哪几个艺术形象,描述了哪几幅画面并简要说明。第三步:指明学生诵读。请学生选择自己喜

7、欢的画面段落展示朗读才华,要求放声动情,读出诗情、诗意、诗味。并在朗读中初步感知艺术形象的特征。设计说明:为了突破朗读这一教学重点,主要训练学生“听”、“读”的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文章洋溢的激情。(三)揣摩品味海燕是篇意蕴很丰富的文章,我们必须深入研读。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结合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两步:第一步:自主学习:1、教师引导学生跳读文本,用勾画圈点法找出描写海燕神态、声音、动作的词句并进行自主品析,进而归纳出海燕的性格特点,体会本文用词的准确。在此过程中,教师可有的放矢,适时点拨,如:准确的用词(“飞翔”、“飞舞”、“穿过”、“掠起”等)、恰当的修辞(比喻、拟人、

8、反复等),性格特点(勇猛矫健英勇无畏,充满自信等),从而完成对语言的品析、对海燕性格的归纳。2、插播一段反映列宁领导的俄国第一次大革命的短片,意在交代时代背景,让学生准确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进而领会无产阶级先驱者的战斗精神,从而完成对海燕形象的分析、主题的挖掘、象征手法的理解等重难点的突破。第二步:合作探究:教师先要求学生研读文本,采用合作讨论法完成下面的思考题。在学生初步讨论的基础上再明确答案。思考题:1、暴风雨到来前海面景象有何变化?这是什么描写?作用何在?2、文章为什么要写海鸭、海鸥、企鹅等海鸟?3、文章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对不同形象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请找出文中相应的描写,联系时代背景

9、,想想它们各象征了什么?4、“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为什么用它作全诗的结束语?5、文章题目是海燕,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替作者拟定一个副标题。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此环节正是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经历了走进文本、品味文本、感悟文本的过程。(四)拓展总结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不仅应该包括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的延伸,还应该包括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设计了几种练习,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想:引导学生由海燕形象联想到海燕精神及相关的人和事,进而让学生抛开时代背景,赋

10、予“海燕”新时期新的象征意义。第二步:说:请学生从语言风格、形象塑造、写作技法三方面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海燕美在?(提示:准确生动的用词、灵活多变的句式、圆熟精湛的技巧、搏击风浪、勇敢无畏、乐观自信)第三步:写:播放一段动物世界,让学生利用课内学到的方法技巧进行描写。(提示:可以抓住动物的姿态、动作等进行直接刻画,也可以从侧面进行描写。用恰当的词语和修辞手法。)此环节时间可灵活运用,时间充足就课堂写作,否则在观看完影片后将写作部分移至课下作为作业。设计说明:为了延伸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在领会“海燕”精神的内涵后,结合实际,运用发散思维,使学生把握“海燕”精神的现实意义,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五)布置作业(1)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写一段话。(2)运用象征手法自选意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设计说明:这一环节进一步感悟海燕的精神内涵,尝试着学以致用,运用一定的写作技巧传情达意。六、 说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如下的板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海燕 海燕 海鸥、海鸭、企鹅 正面描写对比 侧面描写突出海燕英勇乐观之美赞扬讽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 > 语文 > 考试试卷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面试 说课稿 人教版 语文 八年级下册 《海燕》.doc)为本站会员(教师相关)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