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员应该了解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利用Excel工具的一些使用方法,在收入管理中掌握销售预测及定价的方法,能够熟练地使用Excel工具进行销售预测、产品定价决策,利用数据透视表进行销售业绩分析;要求学员在掌握利润分配管理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运用Excel工具对利润分配进行建模分析。收入管理是在不同的时期、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以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实施收入管理的公司通过预测市场需求,针对细分市场进行差别性定价,优化资源配置,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使收益最大化,并同时将机会成本和风险降到最低。企业在充分考虑未来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本企业
2、过去的销售实绩,通过一定的分析方法可以预测到未来一段时间的销售收入数据,加强销售管理、及时取得销售收入,对于企业再生产过程的不断进行、实行资金循环、加速资金周转、获得盈利都有重要的意义。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注入,一般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销售收入是企业收入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企业能够持续经营的基本条件,销售收入的制约因素主要是销量与价格,销售预测分析与销售定价管理构成了收入管理的主要内容。常见的预测分析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定性分析法,即非数量分析法,如营销员判断法、专家判
3、断法和产品寿命周期分析法;一类是定量分析法,也称数量分析法,一般包括趋势预测分析法和因果预测分析法两类。常见的定价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成本的定价方法,如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目标利润法等;一类是基于市场需求的定价方法,如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边际分析定价法等。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分配顺序,在企业和投资者之间进行的分配。利润分配的过程与结果,是关系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护,企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企业必须加强利润分配的管理和核算。企业利润分配的主体是投资者和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利润分配的时间即确认利润
4、分配的时间是利润分配义务发生的时间和企业做出决定向内向外分配利润的时间。1、依法分配原则企业利润分配的对象是企业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这些利润是企业的权益,企业有权自主分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企业利润分配的基本原则、一般次序和重大比例也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利润分配的有序进行,维护企业和所有者、债权人以及职工的合法权益,促使企业增加积累,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利润分配在企业内部属于重大事项,企业的章程必须在不违背国家有关法律的前提下,对本企业利润分配的原则、方法、决策程序等内容作出具体而又明确的规定,企业在利润分配中也必须依法执行。2、资本保全原则资本保全是责任有限的现代企业制
5、度的基础性原则之一,企业在分配中不能侵蚀资本。利润的分配是对经营中资本增值额的分配,不是对资本金的返还。按照这一原则,一般情况下,企业如果存在尚未弥补的亏损,应首先弥补亏损,再进行其他分配。3、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原则按照风险承担的顺序及其合同契约的规定,企业必须在利润分配之前偿清所有债权人到期的债务,否则不能进行利润分配。同时,在利润分配之后,企业还应保持一定的偿债能力,以免产生财务危机,危及企业生存。此外,企业在与债权人签订某些长期债务契约的情况下,其利润分配政策还应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或审核方能执行。4、多方及长短期利益兼顾原则利益机制是制约机制的核心,而利润分配的合理与否是利益机制最终能否持
6、续发挥作用的关键。利润分配涉及投资者、经营者、职工等多方面的利益,企业必须兼顾,并尽可能地保持稳定的利润分配。在企业获得稳定增长的利润后,应增加利润分配的数额或百分比。同时,由于发展及优化资本结构的需要,除依法必须留用的利润外,企业仍可以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合理留用利润。在积累与消费的关系的处理上,企业应贯彻积累优先的原则,合理确定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分配给投资者的比例,使利润分配真正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1、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从净利润中提取形成,用于弥补公司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者转为增加公司资本。公司分配当年税后利润时应当按照10%的比例提取法定公积金;当法定公积金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
7、资本的50%时,可不再继续提取。任意公积金的提取由股东会根据需要决定。2、股利公司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要在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后。股利的分配应以各股东持有股份(投资额)的数额为依据,每一股东取得的股利与其持有的股份数成正比。股份有限公司原则上应从累计盈利中分派股利,无盈利不得支付股利,即所谓“无利不分”的原则。但若公司用公积金抵补亏损以后,为维护其股票信誉,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也可用公积金支付股利。1、利润分配的程序本节所指利润分配是指对净利润的分配。根据我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制度的规定,公司净利润的分配应按照一定顺序进行,并构成了分配管理的主要内容。(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年度
8、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不足弥补的,可以在五年之内用税前利润连续弥补,连续五年未弥补的亏损则用税后利润弥补。其中,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可以用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也可以用盈余公积转入。(2)提取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积金提取后,根据企业的需要,可用于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但企业用法定公积金转增资本后,法定公积金的余额不得低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3)提取任意公积金经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公积金。这是为了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控制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的水平,以及调整各年度利润分配的波动。(4)向股东分配股利从本质上来说,股权激励是企业对管理层或者员工进行的一种经
9、济利益分配。股利分配政策是确定公司的净利润如何分配的方针和策略。公司的净利润是公司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剩余收益,是股东对公司进行投资应得到的投资报酬。从权益上来讲,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属于全体股东的权益,无论是以现金股利的形式给股东分红,还是作为留用利润留在公司内部,都属于股东的财富。公司将净利润留在公司内部,实际上是股东对公司进行再投资。因此,无论如何分配都没有改变净利润是股东财富的性质。但是,公司如何分配利润对股东财富具有现实的影响。这样,股利政策就成为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政策。在实践中,公司的股利政策主要包括四项内容:股利分配的形式,即采用现金股利还是股票股利;股利支付率的确定;每股
10、股利的确定;股利分配的时间,即何时分配和多长时间分配一次。其中,每股股利与股利支付率的确定是股利政策的核心内容,它决定了公司的净利润中有多少以现金股利的形式发放给股东,有多少以留用利润的形式对公司进行再投资。一般来说,投资者对每股股利的变动会比较敏感,如果公司各年度之间的每股股利相差较大,就给市场传递了公司经营业绩不稳定的信号,不利于公司股票价格的稳定。投资者在购买股票进行投资时,通常会对公司的股利政策做出评价。用来评价公司股利政策的指标主要有两个:股利支付率和股利报酬率。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率是公司年度现金股利总额与净利润总额的比率,或者是公司年度每股股利与每股利润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式中,
11、P表示股利支付率;D表示年度现金股利总额;E表示年度净利润总额;DPS表示年度每股股利;EPS表示年度每股利润。股利支付率用来评价公司实现的净利润中有多少用于给股东分派红利。股利支付率反映了公司所采取的股利政策是高股利政策还是低股利政策。当然,股利支付率的高低并不是区分股利政策优劣的标准,公司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会选择不同的股利政策。一般来说,处于快速成长阶段的公司,由于资本性支出较大,需要大量的现金,通常不支付现金股利或者采用较低的股利支付率政策。而处于成熟阶段的公司,有充足的现金流量,通常会采用较高的股利支付率政策。00100EDPd 或者 00100EPSDPSPd 与股利支付率对应的另
12、一个指标是股利留存比率,用来评价公司净利润用于再投资的比例,也就是公司利润当中没有分配给股东的一部分,作为公司留用利润在公司内部继续使用的资金。留存比率是公司留用利润与净利润的比率,它与股利支付率的关系是:股利支付率+股利留存比率=1,也就是等于1减去股利支付率。股利报酬率股利报酬率,也称股息收益率,是指公司年度每股股利与每股价格的比率。其计算公式表示为:式中,K表示股利报酬率;DPS表示年度每股股利;P表示每股价格。股利报酬率是投资者评价公司股利政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所取得的红利收益,是投资者判断投资风险、衡量投资收益的重要指标之一。00010 0PD PSKd 销售
13、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取得营业收入的必要手段。企业在收入管理方面主要是通过进行销售预测的管理来进行的,销售预测是指借助历史销售资料及其他相关的信息,采用适当的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产品的销售数量和销售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库提供了3种销售预测分析工具,即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和回归分析法,可直接用于销售预测分析。移动平均法是根据过去若干时期的销售数据,计算其平均数,并将计算平均数的时期不断往后推移,每次只用最近若干期的数据进行预测的销售预测方法。移动平均法包括一次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和二次移动平均法。我们这里只介绍一次移动平均法进行分析,一次移动
14、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其计算公式如下:F=(A+A+A+A)/n式中,F-对下一期的预测值;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A-前一期实际值;A,A和A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例8-1】某企业2016年12个月的销售数据见表8-1,要求:利用移动平均法预测2017年1月的销售量。表8-1 某企业2016年12个月销售数据统计表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新建一个Excel工作薄,将其命名为“销售收入分析”;(2)打开“销售收入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移动平均分析模型”;(3)从【数据】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如果没有该选项,需选择“加载宏”
15、选项分析工具库);(4)在“数据分析”对话框中的【分析工具】框中选择【移动平均】选项,打开【移动平均】对话框;(5)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B$3:$B$14”,【间隔】框中输入“3”表明是进行3期平均移动,【输出区域】框中输入“$C$3”,最后选择以【图表输出】选项,如图8-1;(6)单击【确定】按钮,则运算结果就显示在单元区域C3:C14中,见图8-2,同时图表也显示出来,其中单元格C14中的预测数据“67”,即为2017年1月的销售预测值。在实际工作中还可以采用几个不同的期数进行销售预测分析,从中选择预测误差最小的期数作为移动期数。图8-1 【移动平均法】对话框 图8-2 移动平均法分
16、析模型与结果指数平滑法是在移动平均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时间序列分析预测法,它是通过计算指数平滑值,配合一定的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对现象的未来进行预测。其原理是任一期的指数平滑值都是本期实际观察值与前一期指数平滑值的加权平均。指数平滑法是指根据近期的实际数据和预测数据,并借助于平滑系数进行销售预测的方法。其中平滑系数的作用是适当消除偶然事件引起的实际数据波动,使预测更为精确。平滑系数越大,或阻尼系数越小,近期实际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大;反之,平滑系数越小,或阻尼系数越大,近期实际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越小。阻尼(damping)的物理意义是力的衰减,或物体在运动中的能量耗散。通俗地讲,就是阻止物体继续
17、运动。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振动时,会产生一种使外力衰减的反力,称为阻尼力(或减震力)。它和作用力的比被称为阻尼系数。通常阻尼力的方向总是和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因此,材料的阻尼系数越大,意味着其减震效果或阻尼效果越好。经济学中也用到这个概念,用来表示研究对象实际结果对预测结果的影响。Excel中的指数平滑法需要使用阻尼系数。根据平滑次数不同,指数平滑法分为:一次指数平滑法、二次指数平滑法和三次指数平滑法等。同样我们这里只介绍一次指数平滑法进行分析。其计算公式为:式中,-t+1期的预测值,即本期(t期)的平滑值St;-t期的实际值;-t期的预测值,即上期的平滑值S;a是指分析时采用的阻尼系数。1t
18、Y=atY+(1-a)tY 1tY tY tY【例8-2】某企业2016年12个月的销售数据见表8-1,假定阻尼系数为0.8。要求利用指数平滑法预测2017年1月份的销售量。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打开“销售收入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指数平滑分析模型”;(2)从【数据】菜单中选择【数据分析】命令,打开【数据分析】对话框,选择【指数平滑】选项,打开【指数平滑】对话框;(3)在【输入区域】框中输入“$B$3:$B$14”,【阻尼系数】框中输入“0.8”,【输出区域】框中输入“$C$3”,最后选择以【图表输出】选项,如图8-3;(4)单击【确定】按钮,则运算结果就显示在单元格区域C4
19、:C14中,见图8-4,同时图表也显示出来。其中单元格C14中的预测数据“58”即为2017年1月的销售量预测值。图8-3 【指数平滑法】对话框 图8-4 指数平滑法分析模型与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分别选用几个不同的阻尼系数进行预测分析,从中选择预测误差最小的阻尼系数作为预测模型的阻尼系 回归分析法是根据Y=a+bX的直线方程式,按照数学上最小平方法的原理来确定一条能正确反映自变量X和因变量Y之间误差的平方和最小的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回归直线,它的常数项a和系数b既可用公式计算,又可用回归分析LINEST函数计算。这里主要介绍LINEST函数法。LINEST线性回归函数可通过使用最小二乘法计算
20、与现有数据最佳拟合的直线,来计算某直线的统计值,然后返回描述此直线的数组。函数的语法:LINEST(known_ys,known_xs,const,stats)函数参数说明:Known_ys 是关系表达式 y=a+bx 中已知的 y 值集合。如果数组 known_ys 在单独一列中,则 known_xs 的每一列被视为一个独立的变量。Known_xs 是关系表达式 y=a+bx 中已知的可选 x 值集合。数组 known_xs 可以包含一组或多组变量。如果只用到一个变量,只要 known_ys 和 known_xs 维数相同,它们可以是任何形状的区域。如果用到多个变量,则 known_ys 必
21、须为向量(即必须为一行或一列)。如果省略 known_xs,则假设该数组为 1,2,3,.,其大小与 known_ys 相同。Const 为一逻辑值,用于指定是否将常量 a 强制设为 0。如果 const 为 TRUE 或省略,a将按正常计算。如果 const 为 FALSE,a 将被设为 0,并同时调整 a值使 y=bx。Stats 为一逻辑值,指定是否返回附加回归统计值。如果 stats 为 TRUE,则 LINEST 函数返回附加回归统计值。如果 stats 为 FALSE 或省略,LINEST 函数只返回系数 b 和常量 a。【例8-3】假定某公司2016年7-12月份的销售量资料见表
22、8-2,要求预测2017年1月份的销售量。表8-2 某企业2016年7-12月份销售量资料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打开“销售收入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回归分析模型”;(2)将原始销售量资料复制到工作表“回归分析模型”中并在A3前插入一行,对具有偶数项特征的数据源按照时间序列规则进行赋值,设计好的表格见图8-5;(3)选定单元格区域A7:B11,在Excel地址栏输入=LINEST(B4:G4,B3:G3,TRUE,TRUE),然后同时按CTRL+SHIFT+ENTER组合键,表格中的每个单元格的公式显示为:=LINEST(B4:G4,B3:G3,TRUE,TRUE);(4)确定
23、,表中单元格B7的值62即为直线的截距a,单元格A7的值1.77即为x常数项b,即拟合的直线为y=62+1.77x;(5)把X变量的按时间变量赋的值7代入直线y=62+1.77x中,就可以计算出2017年1月份的预测销售量,单元格B5的值74.4即为预测2017年1月份的销售量,如图8-5。图8-5 回归分析模型与结果也可以直接用回归函数FORECAST进行计算,可以得到一样的预测结果。数据分析最简便和有效的方法是数据透视表,数据透视表是一种对大量数据快速汇总的交互式表格,可以有效、灵活地将数据进行各种目标的统计和分析。用户可以旋转其行或列以查看对源数据的不同汇总,还可以通过显示不同的面来筛选
24、数据,也可以显示所关心区域的明细数据。由于数据透视表是交互式的,因此,用户可以更改数据的视图以查看其他明细数据或计算不同的汇总额。【例8-4】某企业2016年10月各商品销售统计表如表8-3。要求用Excel的透视表功能对10月份各商品的销售建立分析图。表8-3 某企业10月份商品销售量统计数据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打开“销售收入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数据透视表分析”;(2)将销售量原始数据复制到“数据透视表分析”中,点击数据中任意单元格,单击【插入】菜单,选择【表格】组中的【数据透视表】按钮下方的下拉按钮,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择【数据透视表】选项;(3)在【数据透视表】中输
25、入数据区域,或单击【浏览】按钮,从“数据透视表分析”中提取数据源;(4)点击【确定】按钮,显示“数据透视表-布局”;(5)在“数据透视表-布局”对话框中,再根据需要将右边字段按钮拖到左边的图上,或者在右边图上将字段拖到下面的行标签或列标签中。这里将“日期”拖到行标签,将“商品”、“销售地”拖到列标签,将“金额”拖到数值区域,如图8-6;最后生成的分析结果如图8-7。图8-6 【数据透视表】对话框 图8-7 10月份各商品销售分析结果这样,通过图8-7的数据透视表,可以看出各销售点销售商品的种类、销售额及其合计数,从而以此为基础可以很方便地对各销售点的销售业绩状况进行评价。企业的定价目标是以满足
26、市场需要和实现企业盈利为基础的,它是实现企业经营总目标的保证和手段,同时,又是企业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的依据。对于销售部门来说,经常需要通过做产品定价分析,来确定产品的最佳销售价格,以期能取得最大销售额。做产品定价分析的思路是,根据历史销售数据或是模拟销售数据(单价、销量、销售额等相关数据),找出单价与销售额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确定产品最佳销售价格。如果历史数据量或模拟数据量很大很杂乱,那么就需要将数据转换为图表,有助于分析问题,得出最终结论。定价方法,是企业在特定的定价目标指导下,依据对成本、需求及竞争等状况的研究,运用价格决策理论,对产品价格进行计算的具体方法。下面我们将对不同的定价模型进行
27、分析。成本导向定价法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是中外企业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成本导向定价法的主要优点:一是它比需求导向定价法更简单明了;二是在考虑生产者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当顾客需求量大时,价格显得更公道。在实践中,企业可以采用成本加成的方法(即在服务成本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加成率)定价。成本导向法简单易用,因而被广泛采用。其缺点在于:一是不考虑市场价格及需求变动的关系;二是不考虑市场的竞争问题;三是不利于企业降低产品成本。为了克服成本加成定价法的不足之处,企业可按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来确定成本加成比例。由于成本加成比例确定得恰当与否,价格确定得恰当与
28、否依赖于需求价格弹性估计的准确程度。这就迫使企业必须密切注视市场,只有通过对市场进行大量的调查,详细地分析,才能估计出较准确的需求价格弹性来,从而制定出正确的产品价格,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增加企业的利润。成本导向定价法是通过一个个假想的期望销售数字计算出的定价,如果销售数字没达到预期要求,则必然无法达到预期利润。成本导向定价法又衍生出了总成本加成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边际成本定价法、盈亏平衡定价法等几种具体的定价方法。1、总成本加成定价法。在这种定价方法下,把所有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耗费均计入成本的范围,计算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合理分摊相应的固定成本,再按一定的目标利润率来决定价格
29、。2、目标收益定价法。目标收益定价法又称投资收益率定价法,是根据企业的投资总额、预期销量和投资回收期等因素来确定价格。3、边际成本定价法(边际贡献定价法)。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或减少单位产品所引起的总成本变化量。由于边际成本与变动成本比较接近,而变动成本的计算更容易一些,所以在定价实务中多用变动成本替代边际成本,而将边际成本定价法称为变动成本定价法。4、盈亏平衡定价法。在销量既定的条件下,企业产品的价格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做到盈亏平衡、收支相抵。既定的销量就称为盈亏平衡点,这种制定价格的方法就称为盈亏平衡定价法。科学地预测销量和已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是盈亏平衡定价的前提。下面我们以总成本加成定
30、价法为例分析企业产品如何定价。【例8-6】某企业A产品成本统计数据如表8-4,假设企业要求的成本利润率为22%,所得税率为25%,假定销售利润率为13.52%,以总成本加成定价模型分析产品定价。【分析思路】根据总成本加成分析产品定价,是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加成率(毛利润率),同时考虑到涉及的税费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来制定产品价格。总成本加成定价的公式:商品售价=单位总成本*(1+成本利润率)/(1-适用税率)或单位总成本/(1-销售利润率-适用税率)表8-4 A产品成本统计数据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新建一个Excel工作薄,将其命名为“产品定价分析”;(2)在“产品定价分析”工作薄中新建
31、一张工作表,命名为“总成本加成定价模型”;(3)将A产品成本统计数据复制到“总成本加成定价分析”表中,根据企业利润率及所得税税率的要求,设计“总成本加成定价分析”模型,如图8-8;(4)在J4处输入公式“=F4*(1+G4)/(1-I4)”,得到A产品在销售为10000件时的定价结果;通过复制公式,可以得到A产品在不同销售时的相应定价;(5)在K4处输入公式“=F4/(1-H4-I4)”,得到产品定价结果,如图8-8。实际上表中J4处的价格是根据总成本加成得来的,而K4处的价格是根据销售利润率得到的。其它几种定价法学员们可以尝试自己建立分析模型来操作。图8-8 A产品总成本加成定价模型与结果企
32、业生产经营的目的总是要获取最大利润,但供应和需求两方面的影响有时候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如何保证企业能获取最大利润呢?企业如何定出一个最优价格使企业利润最大呢?所谓最优定价,也就是在考虑供应和需求两个因素的同时,制定出的一个可以使企业的利润达到最大时的产品价格,此时产品价格为最优价格。它采用的是量本利原理来分析的,在量本利原理中涉及到边际收入、边际成本和边际利润三个概念。边际收入则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入,边际成本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利润就是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的差额,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利润。最优定价分析模型就是根据当边际收入等于边
33、际成本时边际利润最小的原理,来分析确定企业在一个最优产品价格时,能给企业带来最大利润。当产品销售增加时,销售总收入和产品总成本同时都在增加,最终的利润也在增加,但随着产品销量的不断增加时,有一个临界点的销量,此时产品销售的最终利润为最大,此后随着产品的销量继续增加时,最终利润不增加反而减少。这一个临界点的销量对应的产品价格即为最优定价。【例8-7】某企业销售甲产品,固定成本为3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元,通过产品试销和市场预测分析,取得的有关资料如表8-5,分析企业产品最优定价。表8-5 甲产品在不同价格水平时的销售量资料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打开“产品定价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并命
34、名为“最优定价分析模型”;(2)将表8-5提供的相关销售资料,依据量本利分析原理,设计最优定价模型。如图8-9;(3)在C3处输入公式“=A3*B3”,得到销售收入数据;(4)在D3处输入公式“=B3*(3000/B3+8)”,根据案例中提供的生产甲产品相关成本数据,计算出总成本;(5)在E4处输入公式“=C4-C3”,得到边际收入数据;(6)在F4处输入公式“=D4-D3”,得到边际成本数据;(7)在G4处输入公式“=E4-F4”,得到边际利润数据;(8)在H3处输入公式“=C3-D3”,得到利润数据;(9)利润格式刷下拉,分别求出各栏数据,得到图8-9。图8-9 甲产品最优定价分析模型与结
35、果(一)图8-9中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价格调整后销售量的不断增加到一定水平时,边际收入将逐步下降,甚至出现负数,以致边际利润不断减少。当边际利润为负数时,企业的利润总额就不会是最高的利润额。因此,甲产品的最优价格在65元70元之间。如果进一步把65元70元之间对应的销量325300件的销售量区域进行细分,即可确定最优价格。具体计算如图8-10所示。图8-10 甲产品最优定价分析模型与结果(二)图8-10可知,当产品销售量是305件、价格为69元时,边际收入最接近边际成本,也就是说此时利润总额为15605元时企业利润为最大。因此,甲产品每件产品定价69元为最优定价。调价策略是指企业根据市场变化临
36、时进行产品价格调整,特别是在进行促销活动时经常采用的一种价格策略。目的是通过价格的调整,进一步提升销售量,通过增加额外的销量带来利润达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方法。其总的思路应该是通过调低价格来刺激销售量的大幅提升,达到总体利润的增加,这就需要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制定一个能刺激市场销售量提升的较低价格。但调低价格后,单件商品的利润就会下降,总的利润也许会下降,这也不是企业的目的。这样我们就会思考调价前后应该会不会有一个利润无差别点,也就是在企业对产品调低价格的过程中,产品销售上升时会有一个业务量可以达到调价前的利润水平,这一个业务量(销售量)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利润无差别点。一旦调价后产品销售量超过这个
37、利润无差别点后的销售量带来的利润增加部分就是调整价格带来的利润增加。利润无差别点法是指利用调价后预计销量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价决策的一种方法,也有人称为价格无差别点法。利润无差别点销量是指某种产品为确保原盈利能力,在调价后应至少达到的销售量指标,也就是在这一水平的销售量时调价前后利润没有差别。公式为:利润无差别点销量=(固定成本+调价前可获利润)/(拟调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应用利润无差别点法进行调价决策的原则是:若调价后预计销售量大于利润无差别点销售量,则可考虑调价;若调价后预计销售量小于利润无差别点销售量,则不能调价;若调价后预计销售量等于利润无差别点销售量,则调价与不调价的效
38、益一样。在调价决策中,需要综合考虑最大生产能力、调价后预计销售量因素,以及是否追加专属成本投入、绝对剩余生产能力能否转移等条件。【例8-8】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单价为110元,可销售12000件,固定成本为35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实现利润130000元。假定企业现有最大生产能力为20000件。要求:利用利润无差别点法评价以下不相关条件下的调价方案的可行性。(1)若产品单价降低为100元,预计销量可达18000件左右;(2)若产品单价降低为90元,预计销量可达24000件左右;(3)若产品单价提高为120元,预计最大销量可达12000件左右;【分析思路】根据调价策略应用原则,来分析各个方
39、案条件,找出各方案条件中的利润无差别点,比较调价后企业产品销售量是否超过利润无差别点且企业生产能力能满足生产,则这一调价方案是可行的。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打开“产品定价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调价策略分析模型”;(2)根据资料编制调价策略分析模型,如图8-11;(3)建立利润无差别点分析模型,在H3处输入公式“=(C3+G3)/(A3-D3)”,得到调价方案的利润无差别点;(4)依次操作得到各方案的利润无差别点,如图8-11;(5)在F3处输入公式=“(A3-D3)*B3-C3”,计算调价后的利润;(6)在I3处输入公式“=F3-G3”,得到调价后利润增量数据,如图8-11。
40、图8-11 甲产品调价策略分析模型与结果通过上面分析结果可以知道,当产品价格下调到100元时,预计销售量在到18000件,大于此方案调价前后的利润无差别点16000件,也没有超过企业最大生产能力,可以为企业带来利润增量为60000元,此方案可以采用;当产品价格下调为90元时,预计销售量为24000件,等于此方案调价前后的利润无差别点24000件,也超过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如果不追加固定资产投入,企业目前的生产能力无法完成预计销售量,也就没办法通过调低价格拉升销售量增加利润,此方案不可以采用;当产品价格上升到120元时,虽然产品预计销售量10000件,也大于此方案调价前后利润无差别点9600件,
41、也没有超过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但为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量只为20000元,相较于第一个方案此方案不可采用。比较以上三个调价策略的方案中可以看出,第一个方案为最优方案,能给企业带来的利润增量最大。在第一节的概述中我们得知,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的股利政策也会对公司的股票价格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对于股份公司来说,制定一个合理的股利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股利政策的选择要符合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又要符合股东的长远利益。在实践中,股份公司常用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五种: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公司的投资
42、机会和筹资能力是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剩余股利政策就反映了股利政策与投资、筹资之间的关系。在公司有良好的投资机会时,为了降低资本成本,公司通常会采用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就是在公司确定的最佳资本结构下,税后利润首先要满足项目投资所需要的股权资本,然后若有剩余才用于分配现金股利。剩余股利政策是一种投资优行的股利政策。采用这种股利政策的先决条件是公司必须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并且该投资机会的预期报酬率要高于股东要求的 必要报酬率,这样才能为股东所接受。如果公司投资项目的预期报酬率不能达到股东要求的必要报酬率,则股东会更愿意公司发放现金股利,以便他们自己寻找其他的投资机会。实施剩余股利政策,一般应按以
43、下步骤来确定股利的分配额:1、根据选定的最佳投资方案,测算投资所需的资本数额;2、按照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测算投资所需要增加的股权资本的数额;3、税后利润首先用于满足投资所需要增加的股权资本的数额;4、满足投资需要后的剩余部分用于股东分配股利。【例8-9】某公司普通股数为10000万股,2016年拟投资1500万元引进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该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80%,借入资金占20%。该公司2015年度的税后利润为1400万元。该公司采用剩余股利政策,首先用留用利润来满足投资所需股权资本额,留用利润不能满足的由外部筹资来解决。试分析该公司应该如何筹资?如何分配股利?【分析思路】对于
44、该公司投资所需的1500万元资本,公司可用多种方案进行筹资,但若利用留用利润的内部筹资方式,可以有如图8-12所示的两种股利分配方案。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新建一个Excel工作薄,将其命名为“股利分配政策分析”,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剩余股利分配模型”;(2)确定税后可用利润,在B3处输入“B=1400”;(3)测算投资所需的资本数额,在B4处输入“B=1500”;(4)选定目标资本结构,在B5处输入“2:8”;(5)根据目标资本结构,测算投资所需的股权资本数额,在B6入输入“B6=B4*0.8”;(6)计算剩余现金股利总额,在B7处输入“B7=B3-B6”;(7)在B8处输入“B8=10
45、000”;(8)计算每股股利,在B9处输入“B9=B7/B8”;(9)计算外部筹资额,在B10处输入“B10=B4-B6”;计算结果如图8-12。同时,我们按同样步骤还可以做出在不考虑资本结构的情况下的股利分配方案作出对比。图8-12 剩余股利政策分析模型与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在采用剩余股利政策时,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同时,为了引进新的生产线项目,2016年公司需要向外部筹集自有资金300万元。通过以上分析,虽然第二种方案向外部筹资的金额较少,但这种方法破坏了最佳资本结构,会使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上升,同时也会影响到公司股票价格的波动,因此不是最优筹资方案。而第一种方案,虽然向外部筹资
46、金额较多,但它保持了公司的目标资本结构,此时公司的综合资本成本才是最低的。因此,实施剩余股利政策应采用第一种股利分配方案,而不是第二种股利分配方案固定股利政策是指公司在较长时期内每股支付固定股利额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在公司盈利发生一般的变化时,并不影响股利的支付,而是使其保持稳定的水平;只有当公司对未来利润增长确有把握,并且认为这种增长不会发生逆转时,才会增加每股股利额。实行这种股利政策者都支持股利相关理论,他们认为公司的股利政策会对公司股票价格产生影响,股利的发放就是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的某种信息。实施固定股利政策的理由是:一是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公司经营状况稳定的信息;二是有利于投资者
47、有规律地安排股利收入和支出;三是有利于股票价格的稳定。当然,尽管这种股利政策有股利稳定的优点,但它仍可能会给公司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尤其是在公司净利润下降或现金紧张的情况下,公司为了保证股利的照常支付,容易导致现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在非常时期,可能不得不降低股利支付额。因此,这种股利政策一般适合经营状况比较稳定的公司采用。【例8-10】某公司普通股数为10000万股,2016年拟投资1500万元引进一条生产线扩大生产能力,该公司目标资本结构为自有资金占80%,借入资金占20%。该公司2014年度的税后利润为1400万元,该年度公司分配股利700万元。该公司2015年度的税后利润为1300万元
48、。该公司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并保持资本结构不变,则2016年度该公司为引进生产线需要从外部筹集多少自有资金?如何分配股利?【分析思路】对于该公司投资所需资本额1500万元,在上一年度股利润分配时按照以前固定股利支付额来进行股利分配,保持当前公司股利水平,对公司来说内部自有资金有限,有可能需向外部筹集自有资金。具体建模步骤如下:(1)打开“股利分配政策分析”工作薄,新建一张工作表,命名为“固定股利政策分配模型”;(2)在C3处输入“C3=1300”;(3)测算投资项目所需资本总额,在C4处输入“C4=1500”;(4)保持目标资本结构不变,在C5处输入“2:8”;(5)测算投资所需股权资本总额,在
49、C6处输入“C6=B4*0.8”;(6)按固定股利额发放股利,在C7处输入“C7=700”;(7)测算公司留用利润总额,在C10处输入“C3-C7”;(8)测算公司需向外部筹集自有资金总额,在C11处输入“C6-C10”。通过以上步骤操作即可得到公司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时,采用固定股利政策分配利润后,为引进新的投资项目而需要向外部筹集的自有资金数额。如图813。图8-13 固定股利政策分析模型与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公司在采用固定股利政策时,在盈利状况较少或者盈利降低的时候要发放给股东固定的股利,公司留用利润则会减少很多,在保持目标资本结构的同时,为了引进新的生产线项目,2016年公司需要向
50、外部筹集自有资金600万元。稳定增长股利政策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保持公司的每股股利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采用这种股利政策的公司一般会随着公司盈利的增加,保持每股股利平稳地提高。公司确定一个稳定的股利增长率,实际上是向投资者发布该公司经营业绩稳定增长的信息,可以降低投资者对该公司经营风险的担心,从而有利于股票上涨。公司在采取稳定股利增长政策时,要使股利增长率等于或者略低于利润增长率,这样才能保证股利增长具有可持续性。稳定增长股利政策适合处于成长或成熟阶段的公司。可用公式表示为:式中,表示股权报酬率,表示第T年的股利,表示当前股价,G表示每年股利的增长率。GPDKctc【例8-10】某公司普通股数为1